曾小兵;吴晓丹;杜洁挺;曾梅许;谢贤萍;黄春瑜
目的:探讨改良弯针式异物剔除器在角膜铁质异物剔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在裂隙灯显微镜下,使用自制改良弯针式异物剔除器为80例(83眼)患者行角膜铁质异物剔除术,做好围术期护理,观察临床效果。结果:本组79例(82眼)一次性剔除干净,1例(1眼)分2次剔除干净。术后均愈合良好,无一例发生术后感染或角膜穿孔等并发症。结论:使用自制改良弯针式剔除器为角膜铁质异物患者行异物剔除术,能完整彻底清除角膜异物,安全性高,操作简单,对周围正常角膜损伤小,一次性取出成功率高,术后反应轻,创面容易愈合,降低患者再次取出异物的风险。
作者:杨琼曼;梁国丽;梁轩伟;刘斌;肖惠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适合 ICU 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方法。方法:评估 ICU 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构建并实施培训方案,通过理论培训、全真模仿、临床实践进行核心能力培训,培训结束后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问卷调查。结果:20名低年资 ICU 护士通过系统的培训,较培训前各种能力均明显提高(P ﹤0.05)。结论:通过系统的核心能力的培训,ICU 低年资护士核心能力明显提升。
作者:陈晓兵;杨丽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个体化护理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8例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产妇满意度及疾病不确定感、焦虑状态。结果:实验组产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焦虑水平及疾病不确定感评分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个体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妇手术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卢映君;杨丽娟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CQI)对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4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应用 CQI 方法,对比分析两组锻炼依从性、总有效率、满意率及干预前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锻炼依从率、总有效率、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 ﹤0.05),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而 Harris髋关节评分、Barthel 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后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CQI 能有效提高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术后锻炼依从性,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钟红娟;曹瑞治;蒋小蓉;邹粉珍;李风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在颅脑外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2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24例颅脑外伤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对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干预后的 SAS、SDS 评分与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P ﹤0.05),观察组干预后 SAS、SDS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后(P ﹤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8个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干预前(P ﹤0.05),对照组干预后综合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社会性功能、活力和精力、躯体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干预前(P ﹤0.05),观察组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后(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提高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满意度,促进护患关系和谐。
作者:覃洁;荣远萍;卢云凌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性理论在肝脏破裂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0例肝脏破裂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损伤控制性理论,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 ﹤0.05)。结论:损伤控制理论可提高肝脏破裂出血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曾小兵;吴晓丹;杜洁挺;曾梅许;谢贤萍;黄春瑜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我刊自启用网上投稿、采编平台以来,获得广大读者和作者的一致好评。网上投稿、采编平台帮助作者更便捷地进行在线投稿、第一时间了解稿件的处理进程;严格执行初审、外审、终审的三级审稿责任制度确保了审稿过程的规范性、公正性和科学性;作者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也能够得到及时的操作指导。
作者:《齐鲁护理杂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应用科室自行设计的乳腺癌术后上衣抬高患肢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12月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101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1例。对照组采用三角巾抬高患肢,观察组应用乳腺癌术后上衣抬高患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抬高患肢依从率、主观舒适感及患肢早期发生水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抬高患肢依从率及主观舒适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患肢早期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自行设计的乳腺癌术后上衣能有效提高乳腺癌术后患者抬高患肢的依从性和主观舒适感,可预防或减少患肢早期水肿,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李冬梅;黄施;高妍;罗嘉玲;梁燕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根因分析(RCA)作为一种质量管理模式,其核心是一种基于团体的、系统的、回顾性的不良事件分析方法,找出系统和流程中的风险和缺点并加以改善,通过与同行从错误中反思、学习及分享经验,可以做到改善流程、事前防范,从多角度、多层次提出针对性预防措施[1]。该理论应用于组织管理领域内,可以帮助利益相关者发现组织中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找出根本性的解决方案。近年来,我们抢救1例肺癌大咯血患者失败,成立 RCA 小组针对此次案例进行根因分析讨论。现报告如下。
作者:崔新芸;黄朝意;秦文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抢救案例分享在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度37名急诊科护士作为抢救案例分享实施前组,将2014年38名急诊科护士作为抢救案例分享实施后组,在常规培训基础上,将实际工作中分享的相关抢救案例融入课件,与系统的理论授课相结合,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讲解。比较2013、2014年急诊护士专科理论考核成绩、抢救技能考核成绩、取得急诊专科护士资格证人数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结果。结果:2014年度急诊专科护士专科理论考核成绩、抢救技能考核成绩、取得急诊专科护士资格证人数及护士核心能力评价结果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P ﹤0.05)。结论:抢救案例分享在急诊专科护士培训中的应用,可有效促进专科理论知识向临床实践能力的转化,明显提高了急诊专科理论和抢救技能水平,同时使护士的专业实践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急救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作者:刘玉峰;岳宗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先天性肺囊性病是临床较为少见的肺发育异常疾病,根据病变组织和胚胎来源的不同分为支气管源性囊肿、先天性囊性腺瘤样畸形、肺隔离症、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1]。目前 X线胸片及 CT 检查是术前诊断先天性肺囊肿性病变的主要方法。本病为良性病变但常常诱发感染、囊壁溃疡穿孔、出血、气胸、囊肿气管炎等并发症。确诊先天性肺囊肿性病后,手术是主要及安全的治疗方式。手术方式取决于病变的部位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原则是尽量保留正常肺组织并且彻底切除病灶[2]。作为护理人员应当配合医生完善各项治疗并且有责任减轻患儿疼痛,促进患儿身心恢复。现将先天性肺囊性病的围术期护理综述如下。
作者:刘燕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正念减压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相关健康教育,正念减压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MBSR 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干预前( P ﹤0.05),正念减压组干预后自我效能评分高于对照组( P ﹤0.05)。正念减压组患者干预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及对照组(P ﹤0.05)。结论:MBSR 能显著提高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自我效能水平,改善其焦虑、抑郁状态。
作者:苏勇云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思维导图在玻璃体填充术患儿照顾者出院指导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16例首次接受出院指导的玻璃体填充术患儿照顾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口头宣教的方式进行出院宣教,实验组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出院指导,比较两组出院指导效果。结果:两组照顾者出院指导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实验组照顾者对出院指导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05,P ﹤0.01),复诊率低于对照组(P ﹤0.01)。实验组照顾者指导后状态焦虑问卷(SAI)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思维导图是实用有效的健康教育工具,运用于出院指导效果较好。
作者:汪磊;周玲玲;戈晓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在预防骨科患者创伤后应激性障碍(PTS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创伤骨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 QCC 多步骤管理,对比两组干预后心理状态及 PTSD 发生情况。结果:干预2周及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 PTSD 发生率、事件应激量表、回避量表、Beck 焦虑和抑郁量表、PTSD 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骨科患者临床护理中开展 QCC 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预防 PTSD 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史文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分析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原因,探讨系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将103例老年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0例和对照组5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干预组给予系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 Barthel 指数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后 mRS 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系统性护理干预可减少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缓解不良情绪。
作者:温士玲;孙芳;段明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群组管理模式在结直肠癌行结肠造口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将100例结直肠癌行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责任制管理模式,观察组采取群组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口自护能力及生活态度适应状况优于对照组(P ﹤0.05),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群组管理模式可提高结直肠癌行结肠造口患者的造口自护能力,减少并发症。
作者:石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4年6月接受治疗的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11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查阅患者病历资料和家长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收集资料,并对患儿的输血和去铁治疗依从性、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患儿输血治疗依从率为52.21%,去铁治疗依从率为45.13%;输血治疗依从性与去铁治疗依从性具有一致性,患儿病程、家庭收入情况和父母信念状态是输血和去铁治疗依从性的共同影响因素;输血和去铁治疗依从性患儿的心率衰竭/心律失常、肝纤维化、贫血、生长发育障碍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明显低于不依从患儿(P ﹤0.05),而在肺部感染方面,输血和去铁治疗两依从性患儿和非依从性患儿无明显差异(P ﹥0.05)。结论: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治疗依从性与并发症发生率密切相关,而当前重型β-地中海贫血患儿治疗依从率很低,为此,医护人员可围绕患儿病程、家庭收入情况和父母信念状态三个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和随访方案以帮助患者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林争怡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网络平台在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优质护理体系中的构建及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冠心病 PCI 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住院常规健康教育及出院健康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延续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焦虑、抑郁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随访6个月,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分别为(40.39±2.34)分、(40.27±2.1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6.15±2.27)分、(47.19±2.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中国心血管病患者生活质量评定问卷中体力、病情、医疗状况、一般生活、社会心理状况、工作人际关系得分和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网络平台应用于冠心病 PCI 术后护理效果确切,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素勤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介入护士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及家属实施术前访视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5月行 PCI 的10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前宣教;将同期行 PCI 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在常规术前宣教的基础上,由介入科护士进行术前访视,给予系统术前宣教。比较两组手术依从性、术后并发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等。结果:研究组依从性及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住 CCU 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由介入护士进行术前访视能有效提高患者手术配合依从性、减少手术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从而改善介入手术室管理质量。
作者:丁秀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对胃肠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胃肠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胃肠外科及糖尿病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1 c、3 c 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糖尿病自我效能水平及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胃肠外科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有效的行为分阶段转变理论,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提高糖尿病自我效能水平及治疗依从性。
作者:胡妮妮;王红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