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燕;袁秀梅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患儿家庭功能、家庭访视护理需求状况及两者的关系,为该类患儿实施家庭访视护理提供依据。方法:选取97个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庭,应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和自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家庭访视护理服务需求问卷进行调査。结果:家庭功能总分为(5.56±2.21)分,家庭功能良好33户(34.0%),家庭功能中度障碍36户(37.1%),家庭功能重度障碍28户(28.9%);家庭功能中度、重度障碍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患儿的家庭访视护理总需求及健康促进和护理服务需求得分均高于家庭功能良好组( P<0.05);且ADHD患儿家庭功能与家庭访视护理需求呈负相关,其中家庭功能障碍与家庭访视护理需求的健康促进、护理服务各维度均呈负相关( P<0.01)。结论:ADHD患儿的家庭功能有待进一步改善,家庭功能与家庭访视护理需求密切相关。
作者:麻爱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电子体温计在神经内科普通病房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3月在神经内科普通病房住院的100例患者,将电子体温计放于患者左侧腋下,同时将汞式体温计放于患者右侧腋下,比较两种测量方法的测温数值及完成全病区患者体温测量所需时间。结果: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与汞式体温计测量腋温测量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时间明显低于用普通汞式体温计(P<0.01)。结论:电子体温计与汞式水银体温计比较更适合在神经内科普通病房应用。
作者:孙小惠;季衍丽;张雅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开放式管理模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维持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100例首次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开放式病房管理)和对照组(封闭式病房管理)各50例,对两组治疗前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分,自行设计的不遵医行为问卷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汉密尔顿抑郁评分量表、遵医行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开放式管理模式对首发抑郁症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依从性明显增加。
作者:张金玲;陈典彩;曹灵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案例分析法在精神专科护士护理知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工作10年以内的精神专科护士6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名,对照组采取常规培训,实验组采取案例分析法;两组培训前后考核评分比较,并对培训后自我评价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护士在培训后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案例分析法进行护理知识培训,对提高精神专科护士的护理知识掌握程度及自我评价效果有积极临床意义。
作者:尹竹芳;向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76例偏头痛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同时实施优质护理干预,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在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方面的变化。结果:护理干预后,本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明显较干预前下降(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偏头痛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轻身心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薛志坚;王琳;林真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危重糖尿病患者行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RT-CGMS)护理的影响。方法:将66例危重、血糖控制不良、佩戴RT-CGMS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观察组推行品管圈活动,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专业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护理品质意识4个方面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断图次数、故障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题为RT-CGMS护理的品管圈活动中,以团队精神为目标,对提高护理品质、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促进作用。
作者:何桂华;王坤玉;李莎莎;鲜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使用生理盐水与西帕依固龈液两种不同的介质进行口腔护理的临床效果,并分析西帕依固龈液在口腔护理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8例口腔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9例,实验组使用西帕依固龈液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牙龈炎红肿、出血、口臭、口腔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护理后菌斑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口腔护理中应用西帕依固龈液,能够提高对口腔的清洁效果,更为有效地清除牙菌斑,使牙龈炎红肿、出血、口臭、口腔感染等情况明显缓解,在口腔护理中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文媚;李映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抑郁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抑郁评分均降低,观察组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循证护理可明显降低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焦虑情绪,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作者:吴月意;冯仕娜;伍秀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层级管理对聘用护士离职意愿的影响。方法:将478名聘用护士以自2009年实施分层次管理为界限,抽取实施分层级管理前242名为对照组,实施分层级管理后236名为实验组。采用离职意愿量表和自制问卷进行调查,分析分层级管理前后两组聘用护士的离职意愿及离职人数。结果:两组离职意愿和离职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结论:分层级管理可以降低聘用护士离职意愿,减少离职人数,有利于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质量,值得推广。
作者:史德利;郝祥梅;魏雪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固尔苏联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82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5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行NCPAP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固尔苏治疗。两组治疗过程中均进行护理配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有效率、总住院天数。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 PaCO2、PaO2、S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固尔苏联合NCPAP治疗NRDS相对无创、简便易行,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儿预后,而治疗期间正确的护理措施是发挥其疗效的重要保障。
作者:郝祥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与疾病认知、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疾病认知量表及医学应对问卷对158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焦虑和抑郁发生率为38.0%和27.8%;疾病认知量表得分高维度为疾病病程,低维度为治疗控制;与常模相比,患者多采用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焦虑、抑郁与疾病认知多个维度和应对方式相关;疾病相关性、情绪表征、面对、屈服是焦虑的影响因素,治疗控制和屈服是抑郁的影响因素。结论:医护人员应重视患者疾病认知,引导患者采取积极应对方式,以减少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健康的不利影响。
作者:王萍;辛梅;苗娜;祝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新护士以静脉输液实地操作考核为管理切入点,探索使低年资护士尽快胜任临床工作的有效培养模式。方法:对当年上岗满3个月的新护士进行输液法实地操作考核,针对其中静脉输液法的考核中暴露出的问题,与临床相关的11项工作指标进行一一对应评估,结合患者满意度测评和科室同事评价,制定出个人、小组和集体培训计划和持续改进计划并组织实施,半年和1年后分别进行相同方式的评价。结果:入科3个月新护士在静脉输液操作中出现的工作指标缺陷,从高到低依次为:护理安全意识、无菌观念、急救能力、人文关怀、主动学习意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职业暴露防范、工作效率、应变能力、院感意识和静脉穿刺能力。新护士的11项工作指标在培训后有显著提高(P<0.05)。结论:利用静脉输液实地操作考核为管理切入点能够快速有效提高新上岗护士的综合工作能力,这种培养模式值得推广。
作者:张权;尹继云;段峰;王晓霞;刘星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爆发性心肌炎是指各种病毒感染导致的严重的、广泛的心肌细胞损害,因其起病急,发展快,病情危重,常导致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阿斯综合征甚至猝死等[1]。心脏临时起搏术,可在短时间内稳定患者心率,维持患者的基本血流动力学;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简称IABP)技术可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心肌耗氧量,明显改善心功能,为心源性休克患者的治疗带来了良好效果。2012年8月,我院收治1例爆发性心肌炎合并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短阵室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经IABP联合临时起搏器安装术积极抢救后,患者病情稳定并趋于好转。现报告如下。
作者:夏沪露;张燕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老年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行射频等消融术(RFCA)的护理方法。方法:对接受RFCA的75例老年PSVT患者进行严密的观察、护理干预、健康教育、出院指导,以防止发生各种并发症。结果:本组72例1次手术成功,成功率为96.0%,3例AVRT患者第1次手术后PSVT复发。所有病例均未发生与消融及导管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对老年PSVT患者在RFCA围术期进行严密的病情观察,加强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有利于减少并发症,保证手术的成功率。
作者:张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身心放松疗法在A型行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6例A型行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自身对照法,干预前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干预后在干预前基础上加用身心放松疗法。干预前后分别测量患者的血压,比较其降压效果,并采用A型行为类型评定量表( TABPQ)评定其行为。结果:干预后降压显效率、有效率均高于干预前( P<0.01),TABPQ各因子分值均明显低于干预前组(P<0.01)。结论:身心放松疗法可明显改变A型行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性格行为,有利于提高降压效果。
作者:陆茹茵;朱雪梅;朱素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肿瘤科护士对预后相关性沟通的认识及存在困难,找出共性的感受并提出解决措施。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抽取山东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护士20名,进行深入访谈,采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主题分析法共提取出4个主题:不愿意沟通、夹在中间的状态、沟通中的困难、预后相关性沟通的益处。结论:如何进行良好的预后相关性沟通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医护双方的共同努力。
作者:薛琳;徐冬梅;赵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监测行机械通气患儿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 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的相关性,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在儿科危重患儿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采取回顾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分别选择机械通气后30 min、1 h、6 h、12 h、24 h 5个时间点进行检测PaCO2,同时观察PetCO2值。比较PaCO2值与PetCO2值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时间点患儿PaCO2和PetCO2有相关性(P<0.01)。结论:行机械通气的重症患儿PetCO2可用于判断PaCO2变化,可连续监测,能减轻患儿痛苦,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作者:李少莉;陈霞;刘淑芳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护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18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家庭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遵医行为及对疾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FT3、FT4及TSH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5);干预后3个月观察组遵医行为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疾病知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可提高甲亢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自护能力,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梁彩莲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对银川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男护士自我效能感及功能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了解银川市男护士自我效能感的特点,分析目前男护士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强男护士自我效能感的建议。方法:运用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理论,采用国际通用的一般自我效能量表( GSES)进行问卷调查,以银川市男护士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银川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的50名男护士进行调查,目前银川市在岗男护士人数较少(50名),并设立对照(相同数量、相同科室的女护士),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名男护士与50名女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护士自我效能感处于高的阶段;男护士“在困难面前的态度”评分高,“对活动的选择及坚持”评分低;男护士自我效能感不受职称、学历的影响。结论:医院等应对男护士建立完善的支持系统,发掘男护士潜力,合理安排工作,提高男护士自我职业认同感,从而提高男护士的自我效能感。
作者:陈颖;华桂珍;张佳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完全遵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疾病认知程度等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心理护理有利于缓解冠心病合并焦虑症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减少心绞痛的发作。
作者:彭丽容;彭思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