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B16黑色素瘤组织中上皮型钙黏附分子和S-100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纪长伟;倪秀芹;贾立敏;朱保国;郭文广

关键词:上皮型钙黏附分子, S-100蛋白, 黑色素瘤
摘要:目的:探讨B16黑色素瘤小鼠体内上皮型钙黏附分子与S-100蛋白的表达在肿瘤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C57纯系小鼠分为12d和25d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肿瘤组将B16黑色素瘤细胞人工植入C57小鼠背部皮下,制荷瘤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病变中心区及交界区皮肤上皮型钙黏附分子和S-100的表达.结果:12d肿瘤组肿瘤组织中S-100蛋白表达的面密度和数密度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和25d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上皮型钙黏附分子表达的面密度和数密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上皮型钙黏附分子和S-100蛋白的异常表达在皮肤黑色素瘤的恶性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程度可作为判断黑色素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蒙古沙土鼠脑底Willis环变异类型的分析

    目的:观察沙土鼠脑底Willis环变异类型情况,分析其与脑缺血造模成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在解剖镜下对脑底Willis环进行了观察和分类.结果:前交通支存在3种类型:完整、细弱和缺失,其比例分别是54.9%、14.8%和30.3%,后交通支也是完整、细弱和缺失3种类型,其比例分别是9.8%、76.2%和13.9%.综合考察,前、后交通支都完整的占5.7%,前、后交通支都缺失的占6.6%,前交通支完全而后交通支细弱的占41.8%,其余前交通支完整后交通支缺失、前交通支缺失后交通支细弱和前后交通支均细弱的情况共占45.9%.结论:沙土鼠Willis环前、后交通支存在多种变异,尤其是后交通支多数是存在的,但其管径细弱,处于无功能或功能极弱的情况.交通支功能差的沙土鼠适宜制备脑缺血模型.

    作者:杨慧;杜小燕;刘瑜;王珏;王钜;董小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浅谈教师的人格魅力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力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而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所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力量.

    作者:汤玉川;雷天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数字化人体喉的三维重建及其可视化

    目的:构建基于PC的喉部三维可视化模型,为喉部解剖教学、虚拟喉科手术及临床喉外科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数字化三维解剖学依据.方法:从第三军医大学采集的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提取会厌软骨上缘至环状软骨下缘的断层图像,在PC机上经数据分割、对位重建、平滑处理和三维显示等步骤,完成对喉部结构的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完整地重建了喉部各重要结构,可显示喉部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重建结构可以单独或联合显示,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结论:该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较好地重建喉的可视化模型,重建结构逼真,能展示喉的真实面貌,该结果可应用于喉外科手术辅助教学以及手术入路的辅助设计等.

    作者:郭庚;张绍祥;王斌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鼠大脑皮质有髓神经纤维老年性改变的定量研究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是否普遍存在老年性轴突变性和髓鞘破坏.方法:运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体视学方法分别对青年组(6~8月龄)和老年组(18月龄以上)Long-Evans大鼠大脑皮质及皮质内有髓神经纤维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老年大鼠的皮质体积,皮质内有髓神经纤维的总长度和总体积以及直径较年青大鼠有所下降,但这些降低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大鼠大脑皮质不存在显著性有髓神经纤维退行性改变.

    作者:张伟;杨姝;李琛;汪维伟;唐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组织学多媒体教学中认识论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多媒体教学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组织学教学的主要手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微观的组织学内容用图片、动画等展现出来,优化了教学内容.

    作者:张荣宜;陈晓蓉;陈晓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外源表达Nkx2-5基因诱导P19细胞向心肌分化

    目的:构建人Nkx2-5基因融合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Nkx2-5,探讨外源性Nkx2-5基因诱导P19细胞向心肌分化的作用.方法:以真核表达质粒pEFSA-HA-Nkx2-5为模板,PCR扩增得到人Nkx2-5基因,将目的片段亚克隆到pEGFP-N1载体,鉴定正确.将重组质粒pEGFP-N1-Nkx2-5以脂质体法转染P19细胞,G418筛选2周,聚集4d,贴壁培养16d.以免疫细胞化学检测desmin、α-sarcomeric actin和cardiac Troponin T(cTnT)的表达.结果:将Nkx2-5基因正确插入pEGFP-N1载体,外源表达Nkx2-5基因可使P19细胞在无诱导剂、聚集条件下表达desmin、α-sarcomeric actin和cTnT蛋白.结论:成功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EGFP-N1-Nkx2-5,外源表达Nkx2-5基因诱导P19细胞向心肌分化.

    作者:张金平;张雷;王惠娟;王多;赵昱;尹青;赵春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人炎症阑尾组织肥大细胞异质性

    肥大细胞广泛分布于人及多种动物体内,随着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的发展,已发现肥大细胞内含有许多以往人们尚不了解的生物活性物质,其功能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李英;程建青;杨国仪;范红斌;杜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尺侧浅动脉一例

    制作教学标本时,发现右侧尺侧浅动脉一例,此种变异较少见.女性标本,14岁左右,身高156cm,体形略胖,四肢无畸形.左侧尺、桡动脉及骨间总动脉未见异常.

    作者:李振;王泽军;周小兵;姚婕;李万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乳牙釉质磷离子导入后磷元素含量的变化

    目的:比较分析磷离子导入下颌乳中切牙后,釉质中磷元素含量的变化.方法:选择5~7岁汉族儿童因乳牙滞留拔除的无龋下颌乳中切牙20颗.每颗标本从切缘中点,沿牙体长轴唇舌向对半切开,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电子探针微量分析法检测磷离子导入前后,下颌乳中切牙釉质磷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釉质表层下100μm内各深度磷元素含量,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釉质表层下50μm内各深度磷元素含量增值高于100μm处.结论:对乳牙进行磷离子导入,可提高釉质表层磷元素含量,磷元素含量的增值有随釉质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磷离子导入法在儿童龋病防治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海卿;石四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黄芪建中汤对脾虚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消化系统的影响

    目的:探讨黄芪建中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及其机制.方法:将2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CAG组、维酶素(V)组、黄芪建中汤(HJD)组,观察大鼠胃黏膜、空肠黏膜、肝和胰外分泌部组织中的糖原含量、SDH、LDH、ANAE和ACP活性.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CAG组大鼠一般状况欠佳,体质量明显减轻;大鼠胃黏膜萎缩、变薄,胃黏膜炎症程度积分和胃黏膜糜烂程度积分明显升高,而胃黏膜厚度和腺管总长度明显降低;空肠和肝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病理学改变;大鼠上述脏器的糖原含量、SDH、ANAE、ACP和LDH活性多数显著降低;经黄芪建中汤治疗21d后,上述指标明显改善并明显优于维酶素组.结论:脾虚型CAG状态下,机体存在多脏器代谢紊乱,黄芪建中汤对之有良好的复健作用,其疗效显著优于维酶素.

    作者:刘旺根;蒋时红;王琦;王雪萍;吴景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男性上肢三大长骨大长的回归方程

    目的:探讨用上肢长骨的残骨某一项指标建立肱骨、尺骨和桡骨大长的回归方程,推算人体身高.方法:选男性肱骨、尺骨和桡骨50例,左、右共100侧肢体.用人体测量仪器,按体质人类学测量方法进行各项指标测量,所得值经统计学分析后,分别与肱骨、尺骨和桡骨大长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经相关分析建立了肱骨大长回归方程17个,尺骨大长回归方程8个,桡骨大长回归方程11个.结论:若能测得上肢长骨残骨的某一项指标,就可用所建立的回规方程推算该骨的大长,在法医学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敦林;陈洪;虞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鼠胚胎心流出道心肌性隔的形成机制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流出道近端心肌性隔的形成机制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的功能.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16d小鼠胚胎心连续切片进行染色.用TUNEL染色对13~15d小鼠胚胎心切片进行染色.结果:胚龄12d,流出道嵴内观察到少量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阳性的心肌细胞.胚龄13~14d,流出道壁α-SCA阳性的心肌细胞向间充质隔内长入.隔中央可见α-SCA阳性细胞独立存在.胚龄15~16d,流出道近端心肌性隔形成.胚龄13~15d,间充质隔中央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结论:流出道近端心肌性隔形成的机制包括心肌化、募集与间充质细胞的原位分化.在此过程中,部分α-SMA阳性细胞凋亡;未凋亡的α-SMA阳性细胞可能原位转分化为心肌细胞.

    作者:杨艳萍;李海荣;景雅;王彤;乔从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数学解剖学——有待开拓完善的新兴分支学科

    数字解剖学(Digital Anatomy),是运用科技发展前沿的信息科学技术,对人体进行研究后,在人体解剖学领域中,出现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数字化人体(Digital Human)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将人体结构数字化,在电脑屏幕上出现看得见的人体形态,为此曾称之为数字化可视人体(Digital Visible Human);

    作者:钟世镇;张绍祥;欧阳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nm23蛋白在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nm23蛋白在口腔鳞癌细胞株Tca8113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鳞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nm23蛋白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m23蛋白的表达及其分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变化.结果:nm23蛋白在口腔鳞癌细胞中随着维生素E琥珀酸酯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上调,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微丝肌动蛋白逐渐减少,呈碎片状.结论:nm23蛋白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展有关.

    作者:宋晓冬;赵冬梅;刘颖;杨军厚;顾心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并腿畸形伴泌尿系统畸形胎儿一例

    孕妇22岁,孕2产1,人流1次,无家族史,无化学毒物、放射性物质接触史.因妊娠33周+4,难免早产入院.住院期间B超检查均未发现有胎儿畸形,仅见羊水量少.

    作者:陈晓岚;陈芬;汤银娟;莫艳秀;李石旺;周新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多重脑震荡大鼠5-羟色胺能神经纤维变化

    目的:研究多重脑震荡(MCC)与大鼠认知记忆相关脑区5-羟色胺(5-HT)能神经纤维变化的规律,以探讨MCC大鼠认知行为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方法:应用自制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构建MCC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方法研究MCC后大鼠5-HT能神经纤维的变化.结果:前额叶皮质、中隔区、丘脑、海马CA1和CA3区5-HT能神经纤维免疫反应阳性物在伤后2d组反应达高峰,杏仁体、海马CA2和CA4区在伤后4d组免疫反应阳性强;顶叶皮质、梨状皮质及伏隔核内侧在伤后8d组反应强.5-HT纤维密度在中隔区和伏隔核内侧以伤后2d高,杏仁体区以伤后1d高,大脑皮质和丘脑5-HT纤维密度在伤后各损伤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CC可引起与认知功能有关脑区的5-HT表达增高,5-HT的高表达可能由脑损伤后神经元过度兴奋所引起的神经递质紊乱造成,而这种紊乱可能影响大鼠的认知功能.

    作者:李娟娟;于建云;郭泽云;许冰莹;高林波;李坪;江乐盛;吴春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腹直肌肌皮瓣的应用解剖及其肌内神经分布

    目的:研究腹直肌肌皮瓣的血管、神经支配及其肌内神经分布与走行,为临床应用腹直肌肌皮瓣修复重建功能提供详尽的解剖学资料.方法:在新鲜成人尸体标本,完整取下腹直肌,观察测量肌外神经及血管支配,并采用改良Sihler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肌内神经的分支分布.结果:腹直肌血液供应来自腹壁上、下动脉;神经支配来源于第8~12肋间神经,节段性支配腹直肌各个肌腹.结论:应以腹直肌内侧作为切取腹直肌肌皮瓣的手术入路,避免神经损伤;第9~12肋间神经是理想的供肌神经蒂;在利用腹直肌进行亚部游离移植时,宜选择腹直肌的上半部、下半部或者第3、第4肌腹.

    作者:于大志;江华;党瑞山;刘安堂;陈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广西毛南族与10个群体的遗传关系

    目的:了解广西毛南族15个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D2S1338、D3S1358、D5S818、D7S820、D8S1179、D13S317、D16S539、D18S51、D19S433、D21S11、CSF1PO、TPOX、TH01、vWA、FGA)的遗传多态性,探讨11个群体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PCR-STR及基因扫描识别技术,研究广西毛南族143名无关个体15个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特点,计算11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并结合有关资料分析了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15个STR位点共检出129个等位基因,390个基因型,其基因频率分布在0.0035~0.5385之间;平均杂合度为0.7697,个体识别力除TPOX位点外均大于0.8,累积个体识别力大于0.9999999999,累积非父排除率大于0.99999918;广西毛南族与广西其他几个少数民族之间的遗传距离近,与汉族各群体、维吾尔族群体的遗传距离远.结论:广西毛南族15个STR位点除TPOX位点外均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是群体遗传学研究和法医学鉴定的可选位点;毛南族与广西少数民族之间的遗传距离近于其与国内其他群体的距离.

    作者:徐林;邓琼英;朱少键;李松峰;周丽宁;龚继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三维医学图像的交互式图形处理器快速重建

    目的:开发一种基于图形处理器(GPU)的医学三维图像交互式重建系统,用于临床辅助诊断、手术计划等领域.方法:在GPU重建算法基础上使用了八叉树空间结构和多边形辅助光线投射方法实现进一步的优化,分别用基础算法和优化后的算法对一组CT图像进行重建,验证优化效果.结果:本研究实现的优化算法在真实医学三维图像重建中得到了高质量的重建结果,并且比原有的基于GPU的重建算法快2~3倍.结论:本研究实现的三维重建系统能有效加快重建速度,实现交互式快速重建.

    作者:顾平;王满宁;宋志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自体双层大网膜移植重建结膜囊

    目的:研究自体双层大网膜重建结膜囊恢复正常眼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可行性.方法:用电凝器热烧伤的方法损伤实验家兔约1/2范围的球结膜、穹窿结膜和睑结膜.第2天,于腹上中线偏左剪开约3cm长的切口,暴露胃小弯部,剪取少许大网膜放入含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待用.将电凝损伤坏死区的结膜分离去除,大网膜呈双层折叠式覆盖于损伤区,10-0尼龙线褥式缝合大网膜和结膜的交接部分.结果:术后12d,全部大网膜与结膜缘融合生长,眼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得以逐渐恢复,角膜无明显的新生血管形成.结论:自体双层大网膜重建结膜囊是治疗睑球黏连性疾病的理想方法.

    作者:易伟斌;赵旭丽;胡竹林;王廷华;徐岩泽;罗哲文;李妍;陈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