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蝶枕角与颅底诸结构至耳眼平面垂直距离的纵向比较

徐国昌;范真;王海欣;任甫;贺生

关键词:颅底, 生长发育, 蝶枕角, 耳眼平面
摘要:目的:为人颅底的生长发育研究提供正常的颅底结构测量数据和参照标准;初步分析颅底生长发育趋势和特点.方法:对人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颅底标本诸结构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对其进行相互比较和纵向分析.结果:颅底在不同发育阶段各有其趋势和特点,蝶枕角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变小,但性别之间无差异,颅前窝诸结构变化幅度大,颅中窝的变化相对小,11项测量指标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变化各异.结论:观察测量数据可为人颅底生长发育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蝶枕角、耳眼(FH)平面可作为颅底生长发育的观察测量指标和参照平面.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数字化人体喉的三维重建及其可视化

    目的:构建基于PC的喉部三维可视化模型,为喉部解剖教学、虚拟喉科手术及临床喉外科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数字化三维解剖学依据.方法:从第三军医大学采集的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提取会厌软骨上缘至环状软骨下缘的断层图像,在PC机上经数据分割、对位重建、平滑处理和三维显示等步骤,完成对喉部结构的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完整地重建了喉部各重要结构,可显示喉部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重建结构可以单独或联合显示,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结论:该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较好地重建喉的可视化模型,重建结构逼真,能展示喉的真实面貌,该结果可应用于喉外科手术辅助教学以及手术入路的辅助设计等.

    作者:郭庚;张绍祥;王斌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性表达对发情雄性小鼠血清睾酮、雌二醇和间质细胞表达芳香化酶的影响

    目的:研究性表达对发情雄性小鼠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及睾丸组织芳香化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发情雄性小鼠性表达组与禁欲组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以及睾丸组织雌二醇含量;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睾丸组织芳香化酶表达水平.结果:发情雄性小鼠性表达组血清雌激素水平显著性增高,性表达显著上调睾丸间质细胞芳香化酶表达;发情雄性小鼠性表达组睾丸组织匀浆上清液雌二醇浓度较禁欲组显著性升高.结论:性表达可能通过上调发情雄性小鼠睾丸间质细胞芳香化酶表达而提高外周血雌二醇水平.

    作者:谢怡;孔燕;刘孝云;魏莎莉;杨戎;蔡家春;王应雄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扫描电镜观察大鼠舌乳头结缔组织芯的形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舌的研究已从临床的肉眼观察进入到运用组织学、组织化学、血流动力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多种实验技术进行细胞、亚细胞水平的研究[1-2],但对舌乳头结缔组织芯(connective tissue cores, CTC)的研究很少,只有少数国外学者进行过报道,本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舌乳头结缔组织芯.

    作者:腾河;郑金华;贺业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人体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人体组织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形态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形式单一,有一定局限性.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是近几年兴起的集数码显微镜、专业图像处理系统、语音交流系统、应用软件系统为一体的新型教学设备,但迄今为止,尚无对该系统实际教学效果的大样本量评估.

    作者:刘莉;邢文英;金辉;刘国红;平智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Abi1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目的:探讨Abi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41例肺癌及其对应癌旁组织Abi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12例人NSCLC石蜡切片中的表达,采用χ2检验检测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Log-rank检验Abi1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Cox模型作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41例肺癌中Abi1 mRNA的表达较癌旁肺组织高,光密度比值分别为1.9±1.0和1.0±0.6,差异有显著性;肺癌Abi1 mRNA的过表达与肺癌的分期、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Abi1主要表达在癌细胞胞质,Abi1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结论:Abi1与肺癌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并有可能成为新的预后指标.

    作者:杨剑锋;刘莉萍;曾德余;陈森林;杨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基于冠状面数据的肝静脉和肝内门静脉的三维重建

    目的:构建基于肝连续薄层冠状断面数据集的肝静脉和肝内门静脉的三维数字化可视模型.方法:应用数控冷冻铣削技术获取1例肝的连续薄层冠状断面数据集;采用体绘制和面绘制的方法,通过人工干预对数据集中肝内管道系统进行人工识别提取和图像数据分割;运用3D医学可视化软件实现三维重建,构建肝静脉和肝内门静脉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结果:肝静脉和肝内门静脉的可视化模型可清晰显示门静脉及其分支和肝静脉及其属支的空间构形,真实地再现了肝门静脉和肝静脉之间复杂的空间毗邻关系.模型中的肝静脉和肝门静脉可单独或总体显示,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并能从不同的角度对某一血管分支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结论:高质量的二维图像、精确的数据分割和合适的三维重建方法保证了三维数字化可视模型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作者:娄丽;刘树伟;赵振美;王平安;汤煜春;谢永明;徐严滨;李振平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男性上肢三大长骨大长的回归方程

    目的:探讨用上肢长骨的残骨某一项指标建立肱骨、尺骨和桡骨大长的回归方程,推算人体身高.方法:选男性肱骨、尺骨和桡骨50例,左、右共100侧肢体.用人体测量仪器,按体质人类学测量方法进行各项指标测量,所得值经统计学分析后,分别与肱骨、尺骨和桡骨大长建立直线回归方程.结果:经相关分析建立了肱骨大长回归方程17个,尺骨大长回归方程8个,桡骨大长回归方程11个.结论:若能测得上肢长骨残骨的某一项指标,就可用所建立的回规方程推算该骨的大长,在法医学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王敦林;陈洪;虞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广西毛南族与10个群体的遗传关系

    目的:了解广西毛南族15个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D2S1338、D3S1358、D5S818、D7S820、D8S1179、D13S317、D16S539、D18S51、D19S433、D21S11、CSF1PO、TPOX、TH01、vWA、FGA)的遗传多态性,探讨11个群体间的遗传关系.方法:采用PCR-STR及基因扫描识别技术,研究广西毛南族143名无关个体15个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STR)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特点,计算11个群体间的遗传距离,用Neighbor-Joining法构建了系统发生树,并结合有关资料分析了它们之间的遗传关系.结果:15个STR位点共检出129个等位基因,390个基因型,其基因频率分布在0.0035~0.5385之间;平均杂合度为0.7697,个体识别力除TPOX位点外均大于0.8,累积个体识别力大于0.9999999999,累积非父排除率大于0.99999918;广西毛南族与广西其他几个少数民族之间的遗传距离近,与汉族各群体、维吾尔族群体的遗传距离远.结论:广西毛南族15个STR位点除TPOX位点外均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是群体遗传学研究和法医学鉴定的可选位点;毛南族与广西少数民族之间的遗传距离近于其与国内其他群体的距离.

    作者:徐林;邓琼英;朱少键;李松峰;周丽宁;龚继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软骨细胞CD44和纤连蛋白的表达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胞内信号因子CD44及其配体纤连蛋白(FN)在骨痂软骨细胞的表达情况.方法:建立SD大鼠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愈合模型作为实验组以及二期股骨骨折愈合模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骨折后10、20、30d和40d取材,对骨痂进行H-E染色及CD44、FN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在骨痂组织中CD44和FN的表达及分布在时空上有一致性.在实验组中,随着骨折愈合进程的发展,软骨细胞CD44与FN的表达逐渐减少,而对照组中,CD44与FN共同表达于骨折愈合各阶段的各区软骨细胞中.结论:大鼠骨质疏松性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软骨细胞CD44、FN的表达明显弱于正常二期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提示CD44和FN在软骨细胞中表达的明显减少可能是造成骨质疏松性骨折骨痂软骨组织向骨组织演变缓慢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松;沈霖;陈国庆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nm23蛋白在口腔鳞癌Tca8113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nm23蛋白在口腔鳞癌细胞株Tca8113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鳞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nm23蛋白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m23蛋白的表达及其分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变化.结果:nm23蛋白在口腔鳞癌细胞中随着维生素E琥珀酸酯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上调,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微丝肌动蛋白逐渐减少,呈碎片状.结论:nm23蛋白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展有关.

    作者:宋晓冬;赵冬梅;刘颖;杨军厚;顾心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P2X7受体在神经系统表达及功能的研究进展

    P2X受体是对ATP及其类似物敏感的配体门控离子通道.迄今已从哺乳动物成功克隆出7种P2X亚单位(P2X1-7).P2X7受体(P2X7 receptor, P2X7R,曾被称为P2Z)因其独特的结构和功能特点而倍受关注.

    作者:王丽雁;蔡文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成绩倒置式计算和交互式教学在人体解剖学本科教学中的运用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院校学生重要的医学基础课之一,如何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人体解剖学知识,培养高素质医学创新人才,是医学院校所面临的重大难题.

    作者:李立新;曹小明;江会勇;余修贵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研究进展

    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s, BMPs)属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超家族成员,是1965年由Urist等首先从脱钙骨基质提取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独特异位骨和软骨诱导活性的酸性蛋白质.

    作者:张虎林;陈玉琴;俞诗源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上纵隔可视化模型的制备

    目的:建立中国人体上纵隔区域内主要结构的数字化可视模型,为临床上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方案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采用第三军医大学数字人体研究所提供的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上纵隔部位的连续图像,运用体数据绘制及表面绘制的重建方法,在计算机上对上纵隔内各个重要结构进行计算机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上纵隔数字化可视模型能够清晰显示其各个主要结构的形态、位置及毗邻关系, 各结构可单独显示和合成显示,并可任意方向的旋转.结论: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对于上纵隔内容的显示,能较好地提供完整而精确的解剖学断面数据,重建后的可视化模型能准确反映该区域复杂的解剖学结构特点及其空间毗邻关系.

    作者:金联洲;张绍祥;谭立文;李恺;李七渝;张剑凯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Nucleostemin特异性RNA干扰联合化疗药物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的作用

    目的:探讨Nucleostemin(NS)特异性RNA干扰(RNAi)联合4种化疗药物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a-109生长的影响.方法:NS特异性RNAi表达载体转染Eca-109细胞;实验分为沉默组、正常组、单纯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提取各组肿瘤细胞总RNA,用RT-PCR方法检测NS的表达;利用镜下细胞形态观察和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联合用药各组NS基因表达量低于单纯用药各组,细胞增殖速率明显低于单纯用药各组,而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单纯用药各组.结论:4种化疗药物与NS特异性RNAi联合对Eca-109细胞具有一定的协同抑制作用.

    作者:胡静;冯玉宽;郑学芝;蔡子微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新形势下动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验教学的思考

    动物组织胚胎学属于形态学科,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因此,实验教学是该门课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刘华珍;彭克美;唐文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卵巢动脉的血管造影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卵巢动脉(OA)的血管造影解剖,评价OA栓塞在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58例患者进行OA造影术,同时对63例参与盆腔病变供血的OA进行选择性栓塞术.结果:OA发自腹主动脉前外侧壁者占95.8%;96.7%开口于第2腰椎体上缘至第3腰椎体下缘之间;98.3%开口低于肠系膜上动脉,98.5%低于肾动脉,左侧OA开口高于肠系膜下动脉者占96.5%、右侧高于肠系膜下动脉者占82.1%;在盆腔疾病组,至少有一侧OA参与供血者占35.8%(63/176),OA直径明显增粗.补充栓塞参与盆腔病变供血的OA后,大部分患者疗效明显提高;部分经常规介入方法止血失败者,栓塞OA后出血立即停止.结论:OA解剖有其特有规律,OA参与盆腔病变供血几率高,介入治疗时应常规行OA造影,行选择性OA栓塞术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凤永;王茂强;王志军;段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腺病毒介导noggin基因修饰神经干细胞

    目的:以重组腺病毒介导的noggin基因修饰小鼠海马源性神经干细胞,为基因修饰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依据.方法:以重组腺病毒介导的noggin基因转染体外培养的神经干细胞,MTT法检测转染前、后神经干细胞的生长活性,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Noggin蛋白在神经干细胞中的表达及noggin基因对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的影响.结果:重组腺病毒pAdEasy-1-noggin转染神经干细胞后,神经干细胞中Noggin蛋白表达持续增加;转染后的NSCs在含血清的培养液中能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并且其分化为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增加.结论:重组腺病毒介导的noggin基因在细胞中可持续稳定表达,noggin基因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定向分化为神经元,抑制其向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为下一步进行神经干细胞体内移植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余资江;应大君;崔晓萍;董世武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小鼠胚胎心流出道心肌性隔的形成机制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流出道近端心肌性隔的形成机制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的功能.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16d小鼠胚胎心连续切片进行染色.用TUNEL染色对13~15d小鼠胚胎心切片进行染色.结果:胚龄12d,流出道嵴内观察到少量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阳性的心肌细胞.胚龄13~14d,流出道壁α-SCA阳性的心肌细胞向间充质隔内长入.隔中央可见α-SCA阳性细胞独立存在.胚龄15~16d,流出道近端心肌性隔形成.胚龄13~15d,间充质隔中央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结论:流出道近端心肌性隔形成的机制包括心肌化、募集与间充质细胞的原位分化.在此过程中,部分α-SMA阳性细胞凋亡;未凋亡的α-SMA阳性细胞可能原位转分化为心肌细胞.

    作者:杨艳萍;李海荣;景雅;王彤;乔从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尾状叶切除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尾状叶因具有独立的血管供应和胆汁引流系统,不管在哪一个分类体系中,都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肝叶.而且因其复杂的解剖学关系,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在肝脏外科中受重视,并得到相应的发展.

    作者:汪坤菊;丁自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