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联洲;张绍祥;谭立文;李恺;李七渝;张剑凯
目的:研究性表达对发情雄性小鼠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及睾丸组织芳香化酶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发情雄性小鼠性表达组与禁欲组血清睾酮、雌二醇水平以及睾丸组织雌二醇含量;采用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睾丸组织芳香化酶表达水平.结果:发情雄性小鼠性表达组血清雌激素水平显著性增高,性表达显著上调睾丸间质细胞芳香化酶表达;发情雄性小鼠性表达组睾丸组织匀浆上清液雌二醇浓度较禁欲组显著性升高.结论:性表达可能通过上调发情雄性小鼠睾丸间质细胞芳香化酶表达而提高外周血雌二醇水平.
作者:谢怡;孔燕;刘孝云;魏莎莉;杨戎;蔡家春;王应雄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人体组织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形态学科,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实验教学方法形式单一,有一定局限性.显微数码互动系统是近几年兴起的集数码显微镜、专业图像处理系统、语音交流系统、应用软件系统为一体的新型教学设备,但迄今为止,尚无对该系统实际教学效果的大样本量评估.
作者:刘莉;邢文英;金辉;刘国红;平智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小鼠胚胎心流出道近端心肌性隔的形成机制与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阳性细胞的功能.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12~16d小鼠胚胎心连续切片进行染色.用TUNEL染色对13~15d小鼠胚胎心切片进行染色.结果:胚龄12d,流出道嵴内观察到少量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阳性的心肌细胞.胚龄13~14d,流出道壁α-SCA阳性的心肌细胞向间充质隔内长入.隔中央可见α-SCA阳性细胞独立存在.胚龄15~16d,流出道近端心肌性隔形成.胚龄13~15d,间充质隔中央凋亡细胞逐渐增多.结论:流出道近端心肌性隔形成的机制包括心肌化、募集与间充质细胞的原位分化.在此过程中,部分α-SMA阳性细胞凋亡;未凋亡的α-SMA阳性细胞可能原位转分化为心肌细胞.
作者:杨艳萍;李海荣;景雅;王彤;乔从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动物组织胚胎学属于形态学科,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实践性,实验教学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因此,实验教学是该门课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作者:刘华珍;彭克美;唐文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衰老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增殖、凋亡及相关因素的变化.方法: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制作亚急性衰老的大鼠模型.SP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睾丸生精细胞衰老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端粒酶的表达,TUNEL法观察生精细胞的凋亡,原位杂交、Western印迹分析观察生精细胞p53基因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相比,衰老大鼠睾丸PCNA阳性细胞率显著下降,端粒酶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凋亡管数和凋亡阳性细胞率显著升高,p53mRNA阳性细胞率和p53蛋白含量均有所升高.结论:衰老大鼠睾丸生精细胞增殖能力下降、凋亡增多,睾丸机能减退.
作者:陈志宏;庞晓静;吴晓光;高福禄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nm23蛋白在口腔鳞癌细胞株Tca8113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鳞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Western blot法检测nm23蛋白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nm23蛋白的表达及其分布,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的变化.结果:nm23蛋白在口腔鳞癌细胞中随着维生素E琥珀酸酯作用时间的延长表达上调,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微丝肌动蛋白逐渐减少,呈碎片状.结论:nm23蛋白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展有关.
作者:宋晓冬;赵冬梅;刘颖;杨军厚;顾心彬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多媒体教学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成为组织学教学的主要手段.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微观的组织学内容用图片、动画等展现出来,优化了教学内容.
作者:张荣宜;陈晓蓉;陈晓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卵巢动脉(OA)的血管造影解剖,评价OA栓塞在妇产科疾病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对258例患者进行OA造影术,同时对63例参与盆腔病变供血的OA进行选择性栓塞术.结果:OA发自腹主动脉前外侧壁者占95.8%;96.7%开口于第2腰椎体上缘至第3腰椎体下缘之间;98.3%开口低于肠系膜上动脉,98.5%低于肾动脉,左侧OA开口高于肠系膜下动脉者占96.5%、右侧高于肠系膜下动脉者占82.1%;在盆腔疾病组,至少有一侧OA参与供血者占35.8%(63/176),OA直径明显增粗.补充栓塞参与盆腔病变供血的OA后,大部分患者疗效明显提高;部分经常规介入方法止血失败者,栓塞OA后出血立即停止.结论:OA解剖有其特有规律,OA参与盆腔病变供血几率高,介入治疗时应常规行OA造影,行选择性OA栓塞术可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刘凤永;王茂强;王志军;段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比较分析磷离子导入下颌乳中切牙后,釉质中磷元素含量的变化.方法:选择5~7岁汉族儿童因乳牙滞留拔除的无龋下颌乳中切牙20颗.每颗标本从切缘中点,沿牙体长轴唇舌向对半切开,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电子探针微量分析法检测磷离子导入前后,下颌乳中切牙釉质磷元素含量的变化.结果:釉质表层下100μm内各深度磷元素含量,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釉质表层下50μm内各深度磷元素含量增值高于100μm处.结论:对乳牙进行磷离子导入,可提高釉质表层磷元素含量,磷元素含量的增值有随釉质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磷离子导入法在儿童龋病防治方面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海卿;石四箴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在蛋白水平探讨Kir4.1和 Kir7.1在大鼠睫状体的分布情况.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记在冰冻切片上检测Kir4.1和 Kir7.1在大鼠睫状体的分布和定位.结果:Kir4.1蛋白分布于睫状体的色素上皮细胞和无色素上皮细胞的胞质和胞膜,内层的无色素上皮细胞免疫活性较强,免疫双标显示Kir4.1蛋白与谷氨酰胺合成酶蛋白重叠分布,Kir4.1蛋白免疫活性在睫状体的扁平部和睫状突上无明显差异.Kir7.1蛋白分布于睫状体的无色素上皮细胞和睫状肌,与特异性标记睫状上皮的Ezrin蛋白双标显示Kir7.1分布在无色素上皮的基底面,其免疫活性在睫状突强表达,在睫状体扁平部弱表达.结论: Kir4.1和 Kir7.1均分布于大鼠睫状体的无色素上皮的基底面,可能与房水的生成有重要关系.睫状肌的Kir7.1分布,与调节睫状肌的舒缩、参与房水的排出密切相关.
作者:蒙艳斌;潘爱华;周聪发;何旭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Abi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肺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检测41例肺癌及其对应癌旁组织Abi1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检测112例人NSCLC石蜡切片中的表达,采用χ2检验检测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Log-rank检验Abi1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Cox模型作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41例肺癌中Abi1 mRNA的表达较癌旁肺组织高,光密度比值分别为1.9±1.0和1.0±0.6,差异有显著性;肺癌Abi1 mRNA的过表达与肺癌的分期、血管浸润、淋巴结转移有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证实Abi1主要表达在癌细胞胞质,Abi1阳性表达患者生存率明显低于阴性组.结论:Abi1与肺癌的侵袭转移关系密切并有可能成为新的预后指标.
作者:杨剑锋;刘莉萍;曾德余;陈森林;杨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CT、MRI、B超等医学诊疗技术的广泛普及,人体断面解剖学作为独立于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之外的一门新兴学科,作为医学影像学的重要基础课程倍受重视.
作者:李明;吴海萍;李建忠;刘学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B16黑色素瘤小鼠体内上皮型钙黏附分子与S-100蛋白的表达在肿瘤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C57纯系小鼠分为12d和25d肿瘤组和正常对照组.肿瘤组将B16黑色素瘤细胞人工植入C57小鼠背部皮下,制荷瘤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病变中心区及交界区皮肤上皮型钙黏附分子和S-100的表达.结果:12d肿瘤组肿瘤组织中S-100蛋白表达的面密度和数密度明显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和25d肿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组织中上皮型钙黏附分子表达的面密度和数密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上皮型钙黏附分子和S-100蛋白的异常表达在皮肤黑色素瘤的恶性进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表达程度可作为判断黑色素瘤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作者:纪长伟;倪秀芹;贾立敏;朱保国;郭文广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银杏内脂B(BN52021)抑制细菌脂多糖诱导的脑内炎症反应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Morris水迷宫检测学习和记忆功能,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脑内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在颞叶皮质、海马及基底核中的表达.结果:脂多糖(LPS)第4脑室注射使模型动物学习和记忆功能减退,模型组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和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在颞叶皮质、海马及基底核中细胞数量明显增加.BN52021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水迷宫逃避潜伏期、平台象限游泳距离百分比与模型组均有显著性差异;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和OX-42阳性小胶质细胞在颞叶皮质、海马及基底核中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和阳性染色灰度上升.结论:血小板活化因子受体拮抗剂可抑制LPS诱导的脑内神经炎症,对阿尔茨海默病和艾滋病相关痴呆等以中枢炎症为病理特征的神经退行性变均有治疗作用.
作者:陈明峰;丁文龙;刘文超;顾红玉;胡金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舌的研究已从临床的肉眼观察进入到运用组织学、组织化学、血流动力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多种实验技术进行细胞、亚细胞水平的研究[1-2],但对舌乳头结缔组织芯(connective tissue cores, CTC)的研究很少,只有少数国外学者进行过报道,本研究用扫描电镜观察舌乳头结缔组织芯.
作者:腾河;郑金华;贺业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构建基于PC的喉部三维可视化模型,为喉部解剖教学、虚拟喉科手术及临床喉外科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数字化三维解剖学依据.方法:从第三军医大学采集的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提取会厌软骨上缘至环状软骨下缘的断层图像,在PC机上经数据分割、对位重建、平滑处理和三维显示等步骤,完成对喉部结构的三维重建和立体显示.结果:完整地重建了喉部各重要结构,可显示喉部各结构的空间位置和毗邻关系,重建结构可以单独或联合显示,可在三维空间位置上绕任意轴旋转任意角度.结论:该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能够较好地重建喉的可视化模型,重建结构逼真,能展示喉的真实面貌,该结果可应用于喉外科手术辅助教学以及手术入路的辅助设计等.
作者:郭庚;张绍祥;王斌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尾状叶因具有独立的血管供应和胆汁引流系统,不管在哪一个分类体系中,都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肝叶.而且因其复杂的解剖学关系,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在肝脏外科中受重视,并得到相应的发展.
作者:汪坤菊;丁自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多重脑震荡(MCC)与大鼠认知记忆相关脑区5-羟色胺(5-HT)能神经纤维变化的规律,以探讨MCC大鼠认知行为障碍的神经生物学基础.方法:应用自制单摆式机械打击装置构建MCC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及半定量方法研究MCC后大鼠5-HT能神经纤维的变化.结果:前额叶皮质、中隔区、丘脑、海马CA1和CA3区5-HT能神经纤维免疫反应阳性物在伤后2d组反应达高峰,杏仁体、海马CA2和CA4区在伤后4d组免疫反应阳性强;顶叶皮质、梨状皮质及伏隔核内侧在伤后8d组反应强.5-HT纤维密度在中隔区和伏隔核内侧以伤后2d高,杏仁体区以伤后1d高,大脑皮质和丘脑5-HT纤维密度在伤后各损伤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MCC可引起与认知功能有关脑区的5-HT表达增高,5-HT的高表达可能由脑损伤后神经元过度兴奋所引起的神经递质紊乱造成,而这种紊乱可能影响大鼠的认知功能.
作者:李娟娟;于建云;郭泽云;许冰莹;高林波;李坪;江乐盛;吴春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力作为权利、义务的主体的资格.而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所具有的能吸引人的力量.
作者:汤玉川;雷天晓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自体双层大网膜重建结膜囊恢复正常眼表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可行性.方法:用电凝器热烧伤的方法损伤实验家兔约1/2范围的球结膜、穹窿结膜和睑结膜.第2天,于腹上中线偏左剪开约3cm长的切口,暴露胃小弯部,剪取少许大网膜放入含生理盐水的培养皿中待用.将电凝损伤坏死区的结膜分离去除,大网膜呈双层折叠式覆盖于损伤区,10-0尼龙线褥式缝合大网膜和结膜的交接部分.结果:术后12d,全部大网膜与结膜缘融合生长,眼表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得以逐渐恢复,角膜无明显的新生血管形成.结论:自体双层大网膜重建结膜囊是治疗睑球黏连性疾病的理想方法.
作者:易伟斌;赵旭丽;胡竹林;王廷华;徐岩泽;罗哲文;李妍;陈娟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