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培;方海红;余莉;姚娟;吕树娟;王明丽
目的:观察Slit 2在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模型中的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Slit/Robo在周围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坐骨神经横断后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lit 2在脊髓、背根神经节(DRG)和横断神经近、远端内的表达变化,图像分析方法测定阳性细胞数及平均积分光密度值.结果:正常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DRG和神经干内Slit 2有一定的基础表达.损伤后近端神经胶质瘤、神经远端Slit 2表达增高;DRG内的Slit 2表达呈现一定的时间变化,7 d为表达高峰,14 d下降.结论:Slit 2存在于正常成年大鼠周围神经系统,损伤可致其表达改变,Slit 2可能在周围神经再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易西南;郑林丰;许愿忠;张建伟;罗学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晶状体损伤对视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并探讨巨噬细胞所起的作用.方法:成年SD大鼠钳夹造成视神经损伤模型(NC),戳伤晶状体(LP),玻璃体内注射酵母多糖(ZI)或注射体外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MI),动物以此分组.用Nissl染色法显示存活的视网膜节细胞(RGCs),用抗GAP-43抗体标记轴突再生RGCs,用抗ED-1抗体标记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结果:NC+LP组存活的RGCs比NC组明显增加,再生的RGCs及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都有明显增多的结果.NC+ZI组与NC+MI组也有类似结果.结论:晶状体损伤具有显著促进视神经再生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趋化并激活巨噬细胞有关.
作者:潘凌;郑华;万瑾;佘振珏;肖虹蕾;胡宝洋;周国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在神经组织染色中,为了更好的区别神经纤维髓鞘和结缔组织纤维成分,我们进行了实验方法学研究,选用Phloxine(萤光桃红)和Brillant green(亮绿)染色试剂,反复染色对照,结果发现能够较好地显示脊髓组织中的神经纤维髓鞘(呈红色)、结缔组织纤维(呈绿色).本文所建立的组合染色法,使组织形态结构,对比清晰、色彩鲜艳,同时方法简便,是一种较理想的组合染色法.
作者:龚志锦;朱明华;郑建明;王建军;陶文照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脂质体介导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在大鼠骨骼肌内的表达.方法:将鼠GDNF cDNA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中,构建重组载体pEGFP-GDNF;将脂质体和重组质粒pEGFP-GD-NF cDNA混合后直接注入大鼠面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GDNF基因转染后的体内表达.结果:转染2 d后,转染侧面肌细胞内有散在的绿色荧光,且有部分细胞呈GDNF免疫反应阳性,对照侧为阴性.结论:GDNF基因能通过脂质体介导转入骨骼肌内并表达GDNF蛋白,为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肌内转染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陈传好;赵莉;王小标;单增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指端纹型与智商的相关性.方法:以不同程度智力低下的83人(生理智商在25~83之间)作为研究对象,取指端纹型的14项指标结合生理智商进行相关性的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回归的方法,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通过该方程所测得的智商(简称皮纹智商)与生理智商基本一致,二者相比无显著差异.该方程的回代符合率高于理论值达81.26%,尤其是对智商在70~89之间的弱智部分,回代符合率达96.92%,有较高的使用价值.结论:皮纹测试简单易行、易掌握,不受时空限制,测试结果稳定,是便于在广大基层推广的一种智力测试方法,对提高人口素质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张丽敏;杨战军;陈海辉;朱丽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石蜡切片无论是在进行常规染色或是免疫组化染色时,首先都要进行脱蜡,特别是在免疫组化的染色过程中,人们常把脱蜡不干净作为免疫组化染色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人们为避免脱蜡不彻底,在脱蜡这一步骤使用各种办法保证这一过程的质量.常用方法有:(1)增加二甲苯的缸数.(2)延长二甲苯脱蜡时间,每缸达30~60 min.(3)将二甲苯放入温箱内加温至37℃,甚至在加温的情况下还要每二甲苯缸内放置60 min左右.而这样的操作往往导致切片脱片.本文仅就二甲苯脱蜡进行分析.
作者:荣玮;刘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用CGRP分别作用于培养的正常内皮细胞和经联胺诱导的内皮细胞后,收集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和RT-PCR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一氧化氮合酶(NOS)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TIMP-2)的表达.结果:联胺诱导的内皮细胞可使IAM-1的表达增强,而使NOS和TIMP-2的表达下降.当CGRP作用于正常内皮细胞和联胺诱导后的内皮细胞,对ICAM-1的表达有明显的下调作用,对NOS和TIMP-2的表达则有明显的上调作用.结论:CGRP对内皮细胞的保护调节作用可通过下调ICAM-1和上调NOS和TIMP-2的表达来实现,提示CGRP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方面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杨芹;吴开云;王彩英;杨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确定小肠在机体衰老生理方面的意义,我们曾对豚鼠小肠绒毛内所见到的一种颗粒性物质进行过初步观察,并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1].为进一步确定存在于豚鼠小肠绒毛顶端的这些颗粒物的性质,我们借助荧光显微镜和电镜,对其做了进一步的观察.
作者:肖长义;王晓丹;王亚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长期以来,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一直是导致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导致糖尿病血管病变的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研究表明,与高糖有关的许多生物途径均能增加机体氧化应激发生,在动物模型和临床研究中,抗氧化治疗能有效改善和逆转高糖对管壁细胞的损害,恢复血管功能、控制或延缓动脉硬化的进程,提示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T)在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形成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抗氧化剂的开发应用及临床评估将成为今后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就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叶勇;张传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与PTEN、PCNA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癌旁和胃炎粘膜中hMSH2、PTEN和PCNA的表达.结果:(1)hMSH2和PCNA在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癌组织;PTEN在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非癌组织.(2)PTEN在低分化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高分化癌和无转移者.PCNA在低分化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癌和无转移者.(3)hMSH2与PCNA蛋白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PTEN与PCNA蛋白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hMSH2的高表达及hMSH2与PCNA表达的相互影响与胃癌的发生可能有关;检测3种蛋白有助于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作者:范凯;马坚妹;王朝晖;王彦;刘敏;吕申;许国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正常人群不同年龄的心肌袖和肺静脉壁的形态学特征,为房颤的发生及其消融治疗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观察不同年龄组心脏的肺静脉周径,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切片染色、计算机软件对肌袖周径和面积进行测量比较.结果:肺静脉的周径、肌袖的面积在不同年龄有显著差异,组内各静脉间则无.肌袖的肌纤维以不同的走行方向渐变地从左心房延续至肺门.静脉壁和肌袖面积在中年组和老年组内有显著差异.在老年组内可见肌袖多有纤维化改变、弹力纤维减少和静脉壁较薄,中青年组相反.结论:正常肺静脉的心房-静脉交界处的周径、肌袖和组织构造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变化,这种改变可能与房颤发生的病理学机制及与其消融治疗术有关.
作者:徐丹令;周京敏;杨琳;王克强;张红旗;贾剑国;葛均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适应教育体制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需要,近几年来,我们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形态学科的特点,积极改革,探索新的、有益的教学方法,2004年我室组织胚胎学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不同形式的改革措施和手段,在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素质,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富武;武玉玲;郝爱军;张晓丽;邴鲁军;刘尚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糖尿病患者常并发慢性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感觉异常.一氧化氮(NO)缺乏导致周围神经供血不足以及由此引起的感觉传导异常可能与之有关[1].但对于中枢神经是否参与感觉障碍?与糖尿病时感觉传导异常的关系如何,仍有许多未知.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是内源性镇痛系统的关键结构[2],其背外侧区富含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神经元,参与感觉信息的传递,并介导内脏伤害性刺激的传导[3].本实验观察糖尿病大鼠PAG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试图了解PAG内NO是否参与糖尿病时感觉障碍的发生.
作者:郭国庆;欧阳钧;钟世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鼠肾小体发育中体积生长曲线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连续切片技术,光镜观察并结合体视学分析方法,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肾小体的体积进行测量,定量研究肾小体体积的变化规律.结果:胚龄16 d时逗号小体及S小体出现,胚龄18 d,出现了Ⅲ期和Ⅳ期肾小体,生后7 d,逗号小体及S小体消失,肾小体的体积从胚龄18 d到生后40 d大约增大86倍.结论:大鼠肾小体于胚龄16 d发生,生后40 d达到成年水平.
作者:宋小峰;郭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BUB1基因表达调控对染色体分离的影响.方法:用定量RT-PCR比较RNA干扰前后的胚胎细胞内源性基因BUB1的mRNA水平,同时对染色体数目异常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扰后BUB1基因mRNA拷贝数/GAPDH基因mRNA拷贝数的均值为干扰前的21.80%,染色体数目异常率均值由干扰前5.02%上升到29.61%.经统计分析,RNA干扰前后BUB1基因mRNA水平和染色体数目异常率有显著差异.结论:BUB1基因表达的降低会导致染色体分离的异常,本研究为染色体分离相关蛋白功能研究建立了新的研究手段和实验评价体系.
作者:施琼;王箭;朱旦;翁亚光;王应雄;蔡燕;刘青松;刘子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为前臂桡侧头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复合瓣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动脉灌注红色乳胶成人上肢标本,解剖观测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下1/3段营养血管的来源、分支及其与桡骨膜血管的关系.结果:头静脉-前臂外侧皮神经下1/3段的营养血管来自:桡动脉皮支,掌浅支皮支,桡骨茎突返支皮支和桡动脉肌间隙骨皮支.上述诸支血管发皮支、筋膜支、骨膜支、神经-浅静脉营养血管,形成皮神经-头静脉血管链以及深、浅筋膜和骨膜血管网.结论:前臂桡侧缘头静脉-皮神经营养血管与肌、骨、皮营养血管同源,以桡骨茎突返支为蒂的远端蒂复合瓣,旋转轴点在腕关节平面,可用于手部远处组织缺损修复.
作者:张发惠;郑和平;张国栋;林永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长期以来,关于高等院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1].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能够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学模式.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机体正常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对于刚刚接触医学课程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组织胚胎学大量的名词与微观结构过于抽象,乏味,难以记忆与掌握,在以后的临床学习中更加难以加以运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我们在教学中应用PBL课程模式对授课效果进行了探索.
作者:任大勇;郑玮;石玉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人体解剖学是医学的入门课程,根据学员的专业培养对象的专业和层次不同,设立不同层次的解剖学教育,使学员能在短短的学习期间大程度的掌握实用性较强的解剖学知识,同时应以学生为本,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中医院校的人体解剖学教学在满足中医学生的解剖学知识的需求同时,应加强对今后学习和工作中实际需要的中医特色解剖学知识[1].
作者:武煜明;杨恩彬;宋波;唐柱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视网膜祖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及移植入视网膜后的存活和迁移.方法:体外培养胎龄18 d大鼠的视网膜细胞,用RT-PCR、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其增殖分化;成年SD大鼠腹腔注射N-甲基-N-亚硝基脲形成视网膜感光细胞退化的动物模型,培养的视网膜祖细胞用CM-DiI标记后,移植入模型鼠的玻璃体腔.结果:视网膜祖细胞体外表达中间神经丝蛋白nestin;表达Flk-1、Pax6及Notch1的mRNA;能掺入BrdU;分化后表达视网膜各类细胞特异性蛋白;移植后在实验组大鼠视网膜能存活及迁移,而在对照组中仅聚集在玻璃体腔.结论:视网膜祖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移植入受损伤视网膜后,能存活、整合及迁移.
作者:万瑾;郑华;俞亦龄;佘振珏;肖虹蕾;周国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检测乳腺癌中Survivin、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探讨它们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对乳腺癌中3种蛋白的表达进行定性、定位和定量研究.结果:(1)Survivin在乳腺癌中表达,并与临床分期有关;在正常乳腺组织中不表达,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2)Bcl-2在乳腺癌中表达高于正常乳腺组织.Bcl 2与乳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有关;(3)Bax在乳腺癌中表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Bax与乳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腋淋巴结转移有关;(4)乳腺癌中Survivin的表达与Bcl-2表达正相关,与Bax表达无关.结论:3种蛋白可通过抑制或促进细胞凋亡,对乳腺癌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在乳腺癌发展中Survivin与Bcl-2起协同作用.
作者:王海燕;黄爱民;高美钦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