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瑾;郑华;韩秀引;肖虹蕾;佘振珏;周国民
目的:研究BUB1基因表达调控对染色体分离的影响.方法:用定量RT-PCR比较RNA干扰前后的胚胎细胞内源性基因BUB1的mRNA水平,同时对染色体数目异常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扰后BUB1基因mRNA拷贝数/GAPDH基因mRNA拷贝数的均值为干扰前的21.80%,染色体数目异常率均值由干扰前5.02%上升到29.61%.经统计分析,RNA干扰前后BUB1基因mRNA水平和染色体数目异常率有显著差异.结论:BUB1基因表达的降低会导致染色体分离的异常,本研究为染色体分离相关蛋白功能研究建立了新的研究手段和实验评价体系.
作者:施琼;王箭;朱旦;翁亚光;王应雄;蔡燕;刘青松;刘子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视网膜祖细胞的干细胞特性及移植入视网膜后的存活和迁移.方法:体外培养胎龄18 d大鼠的视网膜细胞,用RT-PCR、细胞免疫荧光方法鉴定其增殖分化;成年SD大鼠腹腔注射N-甲基-N-亚硝基脲形成视网膜感光细胞退化的动物模型,培养的视网膜祖细胞用CM-DiI标记后,移植入模型鼠的玻璃体腔.结果:视网膜祖细胞体外表达中间神经丝蛋白nestin;表达Flk-1、Pax6及Notch1的mRNA;能掺入BrdU;分化后表达视网膜各类细胞特异性蛋白;移植后在实验组大鼠视网膜能存活及迁移,而在对照组中仅聚集在玻璃体腔.结论:视网膜祖细胞具有干细胞特性,移植入受损伤视网膜后,能存活、整合及迁移.
作者:万瑾;郑华;俞亦龄;佘振珏;肖虹蕾;周国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检测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干预急性高眼压后大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谷氨酸/天冬氨酸转运体(GLAST)表达的变化,探讨BDNF保护节细胞(RGCs)的可能机制.方法:成年大鼠分为3个BDNF干预组和3个溶媒对照组并进行玻璃体内注射.2d后将预处理动物左眼眼压升高至闪光视网膜电图b波消失的临界眼压且维持缺血60 min.实验动物分别存活1、3或7 d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视网膜GS和GLAST的表达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溶媒对照组GS和GLAST在存活1 d和3 d时表达上调,7d时下降;BDNF干预组未出现表达明显变化.结论:BDNF可能不是通过Müller细胞上调GS和GLAST,降低胞外Glu来保护RGCs.
作者:熊鲲;黄菊芳;蒋丽珠;陈旦;王慧;童建斌;罗学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石蜡切片无论是在进行常规染色或是免疫组化染色时,首先都要进行脱蜡,特别是在免疫组化的染色过程中,人们常把脱蜡不干净作为免疫组化染色失败的原因之一.因此人们为避免脱蜡不彻底,在脱蜡这一步骤使用各种办法保证这一过程的质量.常用方法有:(1)增加二甲苯的缸数.(2)延长二甲苯脱蜡时间,每缸达30~60 min.(3)将二甲苯放入温箱内加温至37℃,甚至在加温的情况下还要每二甲苯缸内放置60 min左右.而这样的操作往往导致切片脱片.本文仅就二甲苯脱蜡进行分析.
作者:荣玮;刘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为适应教育体制由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需要,近几年来,我们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根据形态学科的特点,积极改革,探索新的、有益的教学方法,2004年我室组织胚胎学课程被评为精品课程.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不同形式的改革措施和手段,在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良好的素质,为培养高素质的创新性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获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富武;武玉玲;郝爱军;张晓丽;邴鲁军;刘尚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胃癌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与PTEN、PCNA表达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胃癌、癌旁和胃炎粘膜中hMSH2、PTEN和PCNA的表达.结果:(1)hMSH2和PCNA在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非癌组织;PTEN在癌组织的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非癌组织.(2)PTEN在低分化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高分化癌和无转移者.PCNA在低分化癌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病例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高分化癌和无转移者.(3)hMSH2与PCNA蛋白表达呈显著性正相关;PTEN与PCNA蛋白表达呈显著性负相关.结论:hMSH2的高表达及hMSH2与PCNA表达的相互影响与胃癌的发生可能有关;检测3种蛋白有助于判断胃癌的恶性程度和生物学行为.
作者:范凯;马坚妹;王朝晖;王彦;刘敏;吕申;许国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支配人体骨骼肌的神经,多数形成神经血管束,通过肌门入肌.临床上常用带血管神经的肌瓣经游离移植进行功能的修复重建.Taylor等[1]已经对肌内血管的分支走行作了较为详尽的研究.迄今,对骨骼肌内神经走行和分布尚缺乏详尽的描述.揭示神经在肌内的分布规律可指导临床进行肌移植,指导手术入路,避免神经损伤.目前研究肌内神经走行分布的方法有3种:大体和显微外科解剖、组织切片加计算机三维重建、Sihler's神经染色.本文对肌内神经走行分布研究进展、研究方法和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陈刚;江华;林子豪;党瑞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臂丛撕脱后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显微镜下撕脱大鼠臂丛C5~T1神经根,术后实验大鼠腹腔注射100mg·kg-1·d-1EGb761,透射电镜观察损伤C7节段运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结果:神经根撕脱6~8周,运动神经元胞体体积缩小、胞核染色质裂解、浓缩异染色质增多;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减少、线粒体减少、嵴肿胀;神经髓鞘不完整、呈空泡状变性.EGb761治疗后,胞体体积基本正常,偶见浓缩异染色质;粗面内质网减少不显著;游离核糖体数量明显增多;线粒体形态正常;髓鞘完整呈同心圆包绕在轴索周围.结论:EGb761能减轻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损伤,减少臂丛根性撕脱诱导的运动神经元凋亡.
作者:刘佛林;王琳琳;周丽华;吴国珍;吴武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糖尿病患者常并发慢性周围神经病变,表现为感觉异常.一氧化氮(NO)缺乏导致周围神经供血不足以及由此引起的感觉传导异常可能与之有关[1].但对于中枢神经是否参与感觉障碍?与糖尿病时感觉传导异常的关系如何,仍有许多未知.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是内源性镇痛系统的关键结构[2],其背外侧区富含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神经元,参与感觉信息的传递,并介导内脏伤害性刺激的传导[3].本实验观察糖尿病大鼠PAGnNOS免疫阳性神经元的变化,试图了解PAG内NO是否参与糖尿病时感觉障碍的发生.
作者:郭国庆;欧阳钧;钟世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心肌细胞从胚胎期具有增殖能力的细胞成为成年期不具有增殖能力而只有发生肥大反应能力的过程中,存在增殖能力的变化和逐渐分化现象[1],该现象受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周期素(cyclin)是对细胞周期起正性调节作用的一类物质.p16蛋白是细胞周期素依赖的蛋白激酶抑制因子(cyclin 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CKI)的一种,静止细胞中具有相当高的表达,增殖细胞中表达却减低.关于cyclin D1和p16蛋白在心肌细胞分化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yclin D1和p16蛋白表达量的变化,以寻找调控心肌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
作者:张光谋;徐振平;井长勤;郭志坤;王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正常人群不同年龄的心肌袖和肺静脉壁的形态学特征,为房颤的发生及其消融治疗术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观察不同年龄组心脏的肺静脉周径,并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切片染色、计算机软件对肌袖周径和面积进行测量比较.结果:肺静脉的周径、肌袖的面积在不同年龄有显著差异,组内各静脉间则无.肌袖的肌纤维以不同的走行方向渐变地从左心房延续至肺门.静脉壁和肌袖面积在中年组和老年组内有显著差异.在老年组内可见肌袖多有纤维化改变、弹力纤维减少和静脉壁较薄,中青年组相反.结论:正常肺静脉的心房-静脉交界处的周径、肌袖和组织构造会随着年龄的改变而变化,这种改变可能与房颤发生的病理学机制及与其消融治疗术有关.
作者:徐丹令;周京敏;杨琳;王克强;张红旗;贾剑国;葛均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视神经损伤后神经胶质细胞去分化的程度及相关分子的表达.方法:成年雄性大鼠视神经吸断伤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组织化学结合计算机图像分析,检测视神经巢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纤维丝(NF)以及Nogo-A mRNA在伤后3、7、14和28 d 4个不同时相点的表达.结果:视神经伤后,巢蛋白表达上调,在28 d时表达高;GFAP表达先下调,7 d时低,随后逐渐上调;MBP表达上调,呈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NF表达呈明显下降趋势;Nogo-A mRNA表达呈上升趋势,3 d到7 d的变化显著.结论:视神经损伤后相关分子表达提示其神经胶质细胞可去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或神经干细胞,但这些前体细胞或干细胞呈不利于神经再生的状态.
作者:蔺海燕;许家军;刘芳;郭金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观察向上丘投射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在视网膜内的分布、密度及细胞类型上的差异.方法:将DiI与荧光金(FG)注射入SD大鼠的同侧和(或)对侧上丘,不同时相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两种荧光标记RGCs的分布情况.结果:视网膜与视神经内均可见荧光标记;视网膜内标记RGCs的数目随时间延长略有增加,DiI与FG的标记效率无明显差异;RGCs大多数为对侧投射;视网膜颞背侧区域可见双侧投射细胞;视网膜颞腹侧周边区集中存在同侧投射细胞,多数胞体较大;视网膜其它区域可见零星同侧投射细胞.结论:DiI与FG可高效率逆行标记RGCs及部分突起;SD大鼠视网膜内并存着向对侧、双侧及同侧脑区投射的RGCs,后二者数量较少,分布局限;同侧投射以大胞体细胞为多.
作者:郑华;万瑾;郑瑾;韩晓洁;俞亦龄;肖虹蕾;佘振珏;周国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DM)大鼠神经系统中NGF的表达与阴茎勃起功能障碍(ED)的相关性.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于造模1~4月注射阿扑吗啡(APO)作阴茎勃起功能试验,然后取大鼠的大脑、胸腰段交感干、阴茎和前列腺,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荧光免疫组化法显示NGF阳性神经元或神经纤维,并作图像分析.结果:糖尿病1个月时尚无ED出现,但各处的NGF阳性神经元及纤维开始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随着病程延长差异更明显;2个月时DM大鼠阴茎勃起次数与对照组已有显著差异3个月和4个月时差异非常显著.结论:糖尿病性早期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内NGF减少,NGF的减少与糖尿病性E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作者:顾红玉;胡金家;丁文龙;原淑娟;钟梅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勃起功能的改变及其发病机理.方法:雄性SHR及同系WKY大鼠,夹尾法测量大鼠收缩压(SBP),皮下注射阿朴吗啡(APO)检测阴茎勃起功能,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海绵体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SHR组及WKY组阴茎勃起次数分别为0.6±0.5和2.4±0.6,差异非常显著.光镜下SHR大鼠阴茎海绵体血窦、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分布杂乱,血管内皮细胞连续性破坏;其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超微结构线粒体退变、内质网扩张,糖原颗粒、吞饮小泡及微丝减少.还可见大量间质组织增生及微血管腔闭塞.结论:高血压严重影响阴茎勃起功能,海绵体组织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可能是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勃起功能下降的机理之一.
作者:刘云飞;胡礼泉;宋健;郑新民;李世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长期以来,关于高等院校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一直是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1].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即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能够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教学模式.组织胚胎学是研究机体正常微细结构及其相关功能的科学.对于刚刚接触医学课程的低年级学生来说,组织胚胎学大量的名词与微观结构过于抽象,乏味,难以记忆与掌握,在以后的临床学习中更加难以加以运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我们在教学中应用PBL课程模式对授课效果进行了探索.
作者:任大勇;郑玮;石玉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鼠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中TSG-6和连接蛋白(LP)与透明质酸(HA)的相关性.方法: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技术观察小鼠COC中TSG-6和LP的表达和分布.结果:TSG-6和LP在COC中呈阳性表达.结论:TSG-6和LP的阳性表达可能和HA在COC成熟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吴吉文;卓丽圣;王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脂质体介导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在大鼠骨骼肌内的表达.方法:将鼠GDNF cDNA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中,构建重组载体pEGFP-GDNF;将脂质体和重组质粒pEGFP-GD-NF cDNA混合后直接注入大鼠面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内.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荧光显微镜检测GDNF基因转染后的体内表达.结果:转染2 d后,转染侧面肌细胞内有散在的绿色荧光,且有部分细胞呈GDNF免疫反应阳性,对照侧为阴性.结论:GDNF基因能通过脂质体介导转入骨骼肌内并表达GDNF蛋白,为神经营养因子基因肌内转染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了初步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作者:陈传好;赵莉;王小标;单增强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由于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复杂性,已经吸引不同学科越来越多的学者投身于神经科学的研究队伍之中.采取从低等动物的神经系统或神经系统中结构比较简单的部分入手,被认为是揭示神经系统奥妙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周国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体外观察C6胶质瘤细胞的培养上清是否有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作用.方法:实验组取处于指数生长期的C6胶质瘤细胞或星形胶质细胞的无血清培养上清加入细胞培养室的下室,并加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室的上室加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神经干细胞球悬液,培养箱中共培养,光镜下计数迁移的细胞球数.结果:C6胶质瘤细胞的上清引起神经干细胞球迁移的数目明显多于星形胶质细胞的上清和新鲜无血清培养基.结论:C6胶质瘤细胞的培养上清中存在诱导神经干细胞球迁移的物质,这将为研究诱导神经干细胞迁移的物质提供很大的便利.
作者:林社裕;高树梓;刘梅;高宜录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