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云南14个少数民族的体质特征

关键词:云南, 特有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地区, 全国人口普查, 旧石器时代, 中国, 民族资源, 民族人口, 元谋人, 居住地, 发祥地, 遗物, 西南, 区域, 丽江
摘要:云南是中国多民族资源的少数民族大省,据1990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56个民族中,云南就有52个,2002年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3.46%.五千人以上并有一定聚居区域的少数民族有25个,是中国具有15个特有少数民族的唯一省份.云南亦是人类发祥地之一,从早的元谋人到旧石器晚期的丽江人和西畴人,从遍及我省西南各少数民族地区发现大量的新旧石器时代的遗物,都说明云南是人类早居住地之一[1].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新生小鼠胃内组胺免疫反应细胞的形态及分布

    目的:观察出生后小鼠胃内组胺免疫反应细胞的个体发生、分布、形态及数量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结果:小鼠出生后第5天,胃体部粘膜上皮中出现组胺阳性细胞,此后随着胃体部粘膜的发育,组胺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密集分布于胃体部粘膜下1/3处的上皮内.胃粘膜下层中也可见少量组胺弱阳性细胞.上皮内的组胺阳性细胞多为闭合型,胞体较小,常聚集、环抱壁细胞.结论:小鼠胃体部粘膜中组胺阳性细胞出现的时间较G细胞、D细胞、EC细胞晚,随着小鼠的生长发育,其数量呈显著性增加.位于胃粘膜下1/3处上皮内的组胺阳性细胞可能为肠嗜铬样细胞(ECL细胞),ECL细胞释放的组胺,有可能通过旁分泌的方式作用于壁细胞.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血糖加重缺血性脑损伤

    目的:探讨高血糖对脑缺血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高血糖全脑缺血模型,用HE和TUNEL染色,对比检测脑细胞损伤和凋亡.结果:高血糖组在缺血再灌注后与血糖正常组相比,纹状皮质脑水肿和神经元变性、死亡明显加重;海马CA1区损伤神经元计数无显著性差异;海马CA3区损伤神经细胞数明显多于血糖正常组.TUNEL染色可见,在纹状皮质、海马CA1区和CA3区高血糖组和血糖正常组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在缺血或再灌注后,正常血糖组和高血糖组的TUNEL阳性细胞数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糖可加重缺血引起的神经元损伤.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组织学与胚胎学》多媒体教学的实践及评价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高,计算机辅助教学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现[1].采用多媒体教学形式,合理利用资源,可增强感性认识,促进<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与传统教学有巨大差异的教学方式,经过起步发展已初具规模,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连接更是拓宽了它的应用范围[2].然而如何对多媒体教学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设置哪些评价指标,如何正确分析收集的信息,对今后工作有哪些启示,是我们应该认真研究的.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将心理品质教育融入解剖学教学中

    由于医学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心理社会因素参与而促发的疾病增多,这种变化促进了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的形成.因此,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不但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还必须具备社会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良的心理品质.同时,医学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也发生巨大的变化,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品质的教育.近年来,我结合解剖学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和解剖学课程教学的特点,把心理品质教育融入解剖学教学中,对如何培养合格的医护人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右位主动脉弓及相关结构的变异一例

    中年男尸,右位主动脉弓,肉眼观察,其它体征正常.(1)右位主动脉弓:主动脉向右前上方斜升,至第2胸椎体下缘高度移行为主动脉弓.主动脉弓向上经气管前方继续向右后下方行走,沿脊柱右侧下行至第4胸椎体下缘移行为胸主动脉.头臂干缺失,右位主动脉弓从左到右直接发出左颈总动脉、右颈总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和左锁骨下动脉.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脑缺血区血管新生及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移植促进大鼠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可能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复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分缺血对照组和移植治疗组(经颈动脉移植体外培养异体MSC).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原位杂交技术观察缺血区脑组织的新生血管、细胞增殖及巢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1)移植组比对照组缺血区皮层微血管密度(MVD)明显增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mRNA阳性信号明显增强.(2)缺血区顶叶皮层、尾壳核、室管膜、室管膜下区均可见大量Nestin 阳性细胞及BrdU 阳性细胞,各时间段移植组两种阳性细胞数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多.结论:MSC可能通过改善缺血区血运及促进缺血区神经前体细胞再生达到修复缺血区损伤组织,从而改善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小鼠肝癌细胞H22在肿瘤淋巴道转移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小鼠肝癌细胞H22在肿瘤淋巴道转移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将小鼠肝癌细胞株H22分别接种于Km小鼠左腹股沟部(A组)和左后肢爪垫皮下(B组),于接种后分批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A组移植瘤及B组腘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透射电镜下观察A组移植瘤内毛细淋巴管超微结构.结果:A组小鼠移植瘤周边区可见毛细淋巴管,其内皮细胞亚细胞结构发生改变.B组淋巴结发生癌转移的概率和程度与接种细胞数相关.结论:小鼠肝癌(H22)模型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肿瘤移植性模型而在肿瘤的淋巴道转移研究中发挥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脑缺血不同时间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形态学变化

    目的:探讨在不同的缺血时间段大鼠海马神经元受损的形态学变化,以期为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的18月龄大鼠脑缺血模型,采用HE染色、尼氏染色、TUNEL染色和电镜观察等方法对脑缺血15、30、60、90d组海马神经元形态及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和结论:大鼠脑缺血时间与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大鼠阴茎和脊髓nNOS及AchE表达的变化

    目的:观察大鼠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ED)与腰骶段脊髓和阴茎神经源性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阳性神经元或神经纤维变化的相关性.方法: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4周和12周后注射阿扑吗啡(APO)进行大鼠阴茎勃起功能实验,取大鼠阴茎和腰骶段脊髓,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和组织化学法分别显示nNOS和AchE阳性神经元或神经纤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4周时,大鼠阴茎勃起次数无显著性差异;12周时显著性减少;糖尿病4周时,脊髓和阴茎nNOS和AchE阳性神经元或神经纤维均无显著变化,而12周时均显著减少.结论:糖尿病性ED的出现伴随脊髓和阴茎内NO和乙酰胆碱的减少.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反应停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生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反应停对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游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淋巴管内皮细胞取自猪的胸导管.采用划线法和MTT法观察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反应停对淋巴管内皮细胞增殖和游走的影响.Hoechst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划线法和MTT法均显示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反应停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游走有明显的抑制作用.Hoechst染色证实,经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反应停处理后的淋巴管内皮细胞,核周围有凋亡小体.结论: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反应停对淋巴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游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有剂量依赖性.血管生成抑制素和反应停具有促进细胞凋亡的作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为靶向重组T7噬菌体抗肿瘤疫苗的构建

    目的:构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为靶向的重组T7噬菌体抗肿瘤疫苗.方法:通过RT-PCR克隆EGFR基因膜外DNA片段,经测序鉴定正确,亚克隆3个不同的DNA片段插入T7噬菌体载体,构建重组T7噬菌体. 用PCR、SDS-PAGE和 Western印迹法鉴定构建的重组T7噬菌体.结果:目的DNA片段以融合蛋白形式表达,展示于噬菌体壳蛋白,Western印迹显示实验组重组T7噬菌体呈阳性信号.结论:构建的重组T7噬菌体融合表达了外源目的多肽,并保持了原有的功能活性.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肠系膜组织学铺片的制作

    肠系膜由中间的疏松结缔组织和两面被覆的间皮构成,既可以观察疏松结缔组织成分,又可以观察上皮组织.因此,肠系膜铺片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大鼠神经干细胞向少突胶质细胞定向分化的观察

    目的:研究神经干细胞(NSCs)向少突胶质细胞(OLs)的定向分化.方法:以大鼠14 d胚胎海马分离得到的NSCs为模型, 利用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等方法观察了在bFGF存在下,不同浓度的PDGF-AA对NSCs分化为OLs的作用以及胎牛血清对NSCs分化的影响. 结果:加入PDGF-AA使NSCs更多地分化为OLs,且不同浓度的PDGF-AA对OLs分化的影响不同. 结论:联合应用PDGF-AA和bFGF,可促进NSCs定向分化为OLs;在bFGF存在下,以PDGF-AA 40ng/ml+0.5% FBS为佳浓度,可促进NSCs向OLs分化、成熟.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猫年龄相关的视网膜γ-氨基丁酸和神经丝蛋白表达

    目的:对老年猫与青年猫视网膜的变化进行比较研究.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显示γ-氨基丁酸( GABA)、神经丝蛋白( NF)阳性结构.显微镜下观察GABA、NF阳性反应,并计阳性细胞数.结果:老年猫、青年猫GABA免疫反应阳性结构均见于无长突细胞、内网状层、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层.老年猫NF阳性结构见于水平细胞、无长突细胞以及神经节细胞.青年猫无长突细胞未见阳性反应.与青年猫相比较,老年猫视网膜中GABA、NF阳性反应强于青年猫,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显著增加.结论:老年猫视网膜在衰老过程中呈现年龄相关的结构改变,这可能是造成视觉功能衰退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小鼠生后肾脏发育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小鼠出生后肾脏发育过程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特征,探讨出生后小鼠肾脏发育过程中细胞增殖的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小鼠出生后1、3、7、14、21、28和70d肾脏PCNA的表达.结果:小鼠出生后1~70d,皮质中的生肾区、肾小体、肾小管、髓放线以及髓质中的肾小管和集合管PCNA阳性细胞的表达具有一定的规律,早期PCNA阳性表达丰富,随着肾脏发育逐渐成熟而表达减弱直至消失.在70d成年小鼠肾脏中,没有检测到PCNA阳性细胞.结论:出生后小鼠肾脏皮质中的生肾区、肾小体、肾小管、髓放线以及髓质中小管的细胞增殖规律是由高逐渐降低的,直至成年完全停止.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高温致畸金黄地鼠神经管cDNA文库的构建与鉴定

    目的:构建高温致畸金黄地鼠神经管cDNA文库.方法:在高温致神经管畸形动物模型上,提取高温致畸金黄地鼠胚胎神经管总RNA,用SMARTTM 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反转录合成cDNA第1链,经LD-PCR合成全长双链cDNA,去除小于500bp的片断后与λTriplEx2噬菌体左、右臂连接,体外包装,构建成未扩增cDNA文库,再进行文库扩增.测定未扩增和扩增文库的滴度及重组率;随机挑取噬菌斑,经PCR扩增,电泳检测所构建cDNA文库的质量.结果:未扩增文库滴度为2.03×106pfu/ml,重组率为98.4%,文库扩增后滴度达2.503×109 pfu/ml,重组率为97.6%.插入片段长度分布于500~3000bp之间.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高质量的高温致畸金黄地鼠神经管cDNA文库.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多媒体课件在美容解剖学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医学学科间不断渗透、分化与重组.上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发展形成了一门新的医学学科--美容医学,与其相应的美容医学教育体系也于上世纪90年代初创建并日趋成熟[1].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江西高校出版社及科学出版社相继出版了美容医学专业本科、专科及美容医疗技术专业的系列教材,如<美容局部解剖学>、<美容应用解剖学>、<美容解剖学>等.我校于1993年创办美容医学专业至今已有10余年,作者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美容解剖学教学体会如下.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大鼠脑内的分布及禁食对其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大鼠脑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的分布,探讨禁食对大鼠脑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大鼠分为对照组、禁食24h组和禁食72h组,S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IGF-1免疫反应细胞.结果:IGF-1免疫反应细胞广泛分布于嗅球、大脑、小脑、下丘脑、中脑、延髓等部位.禁食组大鼠乳头体外侧核、嗅内皮质IGF-1表达水平减弱,海马下托和枕皮质IGF-1表达增强.禁食24h组和禁食72h组,脑内IGF-1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IGF-1在脑内广泛分布,禁食可改变某些脑区IGF-1的表达水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胎儿下颌下腺内瘦素和瘦素受体的表达及定位

    目的:观察胎儿下颌下腺内瘦素和瘦素受体的表达、分布及发育规律.方法:HE染色法和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结果:胎儿下颌下腺内纹状管和小叶间导管上皮细胞呈瘦素及瘦素受体免疫阳性反应,免疫反应产物分布于导管上皮细胞胞质内,细胞核呈阴性反应.在胚胎发育的不同阶段,免疫反应强度亦不等.结论:瘦素和瘦素受体表达于胎儿下颌下腺内,可能参与调节胎儿下颌下腺和胃肠的发育及功能活动.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 组织芯片检测肝癌组织中GATA4及甲胎蛋白的表达及二者相关性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GATA4和甲胎蛋白(AFP)在肝癌中的表达、意义及二者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29个肝癌和37个癌旁组织组织芯片中GATA4和AFP 的表达.结果:肝癌组织中GATA4和AFP 的阳性率分别为96.5%和82.7%,GATA4主要在核表达,胞质也有表达;癌旁组织中GATA4和AFP 的阳性率为分别为94.5%和78.3%,GATA4主要在胞质表达,胞核也有表达.而癌和癌旁组织中AFP均在胞质表达.癌和癌旁组织中GATA4和AFP表达既有相关性又有统计学差异.GATA4的表达,癌组织较癌旁组织高,低分化癌较高分化癌高.结论:GATA4和AFP均在肝癌和癌旁组织表达,二者相关性较好,但GATA4比较敏感.GATA4的转录活性与肝癌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 刊期: 2005年第05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