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反应性胶质化的概念反应性胶质化(gliosis,或称反应性胶质增生)是一个主要涉及星形胶质细胞对CNS损伤反应的复杂过程.缺氧、创伤、遗传异常、化学损害等均可导致胶质化.胶质化以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和肥大为特征.星形胶质化的标志性的细胞病理学特征是胞浆胶质丝显著增加、核肥大,有时有细胞增生.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一起调节内环境稳定.
作者:林江凯;蔡文琴 刊期: 2004年第02期
近年研究发现,哺乳动物无论在胚胎发育期还是在成年,其中枢神经系统内都存在具有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神经干细胞[1~3],这一发现为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提供了一条新思路.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并在体外稳定的增殖与分化,为研究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分化特性、干细胞移植以及建立细胞系等,提供了细胞来源和保证.
作者:段建钢;王凡;陈道邦;陈红;项涛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赤链蛇达氏腺内分泌细胞类型、分布特点.方法: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结果:发现赤链蛇达氏腺内有8种物质均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分别为5-羟色胺、生长抑素、P物质、胰高血糖素、胃泌素、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上皮膜抗原及睾酮,以5-HT数量多,GAS细胞少,各细胞分布部位也有所不同.结论:赤链蛇达氏腺的各种内分泌细胞功能与蛇类取食习惯及其他蛇类特有生理活动相适应.
作者:蔡亚非;刘兆斌;张利军;韩兆玉;郝家胜;聂刘旺;王根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采用NADPH-d组化方法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内的NOS阳性神经元已成为常用的一种技术方法,本文在实践中比较已有的技术方法[1~4],简化和改进某些操作步骤,得到了理想实验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郭炳冉;李修善;鲍淑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了解骨盆动脉侧枝吻合特点,探讨骨盆骨折损伤血管的动脉栓塞的方法.方法:20具新鲜成人骨盆,采用前后双侧入路解剖,观察髂内外血管的走行特点、各动脉间的侧枝吻合情况.结果:骨盆动脉起点口径小于3mm的血管有闭孔动脉、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骨盆动脉起点口径3~5 mm的血管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阴部内动脉.骨盆动脉起点口径大于5 mm的血管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距骨壁距离大于10 mm的血管有髂总动脉、髂内动脉、髂外动脉.距骨壁距离小于10mm的血管有闭孔动脉、髂腰动脉、骶外侧动脉、臀上动脉、臀下动脉.骨盆动脉分支间有广泛的吻合支.结论:骨盆骨折动脉损伤应栓塞损伤的动脉及其主要的侧枝循环.
作者:张奉琪;潘进社;张英泽;彭阿钦 刊期: 2004年第02期
在麻醉解剖学及脊柱外科等解剖学实验课中,需要切开椎管.以往常用骨凿及手动椎板锯手工切开椎管,操作时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效率低.大规模教学中,由于时间紧,切开的椎管多,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研制了一个椎板锯,经两届麻醉解剖学实验教学使用,效果良好,现将其制作介绍如下:
作者:李光宗;赵恒珂;鞠晓华;王金平;曹焕军;张兆森;杜晓东;贾方华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小鼠第四脑室外侧隐窝与外侧孔之间室管膜游离面扫描电镜特征.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再灌注法,制作小鼠VD模型;用扫描电镜进行观察.结果:VD模型组小鼠病变较轻的部位纤毛和微绒毛明显减少,纤毛扭曲僵折、排列紊乱、倒伏在室管膜细胞表面;重者纤毛枯缩、粘连成团,微绒毛消失.室管膜细胞分泌颗粒明显增多,成堆分布.室管膜上神经元样细胞数目减少,胞体扁平、皱缩不饱满,树突减少.巨噬细胞样细胞胞体变小,表面突起减少.结论:VD小鼠上述区域室管膜细胞和室管膜上结构存在着超微结构的损伤,提示以上形态学的改变是VD发生的重要病理学基础之一.
作者:吕佩源;尹昱;王丽;马常升;梁翠萍;王伟斌;李文斌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慢性胆囊炎和胆囊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NOS在16例慢性胆囊炎、11例慢性胆囊炎伴胆囊腺肌瘤增生及24例胆囊腺癌中表达.结果:在慢性胆囊炎和胆囊腺癌胆囊壁中均有iNOS表达,且胆囊腺癌中iNOS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NO是胆囊良性病变恶变的重要中介分子.
作者:任天荣;章明;朱有法;任国良;陈小青;潘剑威;任国平 刊期: 2004年第02期
有研究报道正常内皮细胞(EC)的自分泌和旁分泌有抑制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增殖作用,受损内皮细胞的自分泌和旁分泌作用则促进平滑肌的增生,而受损内皮细胞的自分泌和旁分泌对其自身的调节如何?还未见文献报导.因此,本文用正常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和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OX-LDL)诱导内皮细胞后的条件培养基分别作用于正常和受损内皮细胞,检测其脂质过氧化物(LPO)代谢变化中丙二醛(MDA)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变化,来探讨受损内皮细胞自分泌和旁分泌对内皮细胞自身是否有影响.
作者:吴开云;杨亚安;杨刚;刘珺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大鼠海马的超微结构变化.方法:将SD大鼠饲以高脂饲料,饲养6 w后测血脂,应用透射电镜观察海马超微结构.结果:实验组血清总胆固醇(6.65 mmol/L)及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4.41 mmol/L)升高明显,差异显著.电镜下实验组大鼠海马锥体细胞超微结构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其中尤以神经元内出现大量脂滴为显著.结论:高脂血症可诱导大鼠海马内神经元出现一系列病理改变,为今后进一步探讨血脂代谢异常与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关系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作者:柯红林;吴连仲;王盛花;王惠珠;沈韶辉;胡闻;汪渊;贾雪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氯化锂(LiCI)对成年小鼠海马细胞增殖与神经发生的影响.方法:用5-溴-2-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新生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后统计新生细胞数量;应用BrdU与抗微管蛋白单克隆抗体(JuJI)/抗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多克隆抗体(GFAP)双标记,鉴别出BrdU阳性细胞的细胞类型.结果:LiCl组小鼠海马齿状回细胞增殖与神经发生明显强于对照组;新增殖的细胞约有70%为神经元,5%左右为神经胶质细胞.结论:LiCl增强了成年小鼠海马齿状回的细胞增殖与神经发生,这一功能对于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可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胡坚莉;张立平;杨允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三元杂交猪和梅山猪仔猪前脑内Leptin长型受体(Ob-Rb)mRNA与生长抑素(SS)免疫反应阳性物质的共存关系.方法:用原位杂交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结果:Leptin长型受体mRNA和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于下丘脑室周核、背内侧核、腹内侧核、室旁核、海马杏仁核及大脑皮质.上述结构内一些表达Leptin长型受体mRNA的神经元也含有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物质.结论:两种猪前脑内Ob-Rb mRNA与SS免疫反应阳性物质的共存情况无明显差异.Leptin可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生长抑素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调节动物的能量代谢生长和繁殖等活动.
作者:樊明欣;雷治海;李庆梅;王红星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为解释围绝经期的精神、神经症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显示去卵巢雌性大鼠下丘脑视前内侧区(MPA)和视前外侧区(LPA)内NOS阳性神经元,形态学改变以及突触素表达.结果:(1)去卵巢组和对照组大鼠的视前内、外区内可见大量NOS阳性神经元;(2)去卵巢动物的下丘脑内NOS阳性神经元突起长度比对照组的明显变短,分支明显变少;(3)去卵巢组动物下丘脑内突触素表达比对照组的明显减少.结论:大鼠去卵巢后,由于雌激素分泌减少,导致了NOS阳性神经元的突起减少和突触减少,结果NO介导的神经元信号传导失常,这些变化可能是引发围绝经期的精神、神经症状的原因之一.
作者:赵岫峰;陈娟;潘三强;韩辉;吕来清;宿宝贵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蜥蜴类卵黄形成的过程及机理.方法: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手段研究.结果:(1)无蹼壁虎的卵泡伴随着颗粒细胞发育及凋亡,卵黄由均质的构造转变为短丝状卵黄纤维,再变为由3种卵黄小板构成的卵黄;(2)北草蜥的卵泡,由具致密核心囊泡状卵黄变为由1种卵黄小板构成的卵黄;(3)无蹼壁虎卵泡鞘紧靠颗粒层的内层细胞碱性磷酸酶(ALP)呈强阳性反应,梨状细胞、中间型及小细胞ALP呈弱阳性反应;(4)P53在颗粒细胞内呈胞浆分泌型,甲胎蛋白(AFP)则主要分布于卵泡鞘.结论:ALP,AFP及P53蛋白在爬行类卵泡内表达部位及时间差异性与早期卵泡细胞与颗粒细胞分化和凋亡相关,颗粒细胞凋亡与解体可能启动了卵黄小板的形成.
作者:蔡亚非;刘红林;王根林 刊期: 2004年第02期
1 材料准备经过甲醛固定好的完整的尸体或局解过的大体标本上截取的胃,膀胱,食管.所取胃和膀胱等器官宜固定于收缩期,壁越厚越好,不宜用过度扩张的材料.新或旧的橡胶手套,市售圆形和异形气球,细线绳,橡胶皮筋.
作者:郭连军;田秀兰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骨折愈合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软骨细胞凋亡发生的关系.方法:建立SD大鼠骨质疏松股骨骨折模型,分别于骨折后1、2、3、4 w取材进行HE染色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并用TUNEL法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在骨折后第1 w,间充质细胞未见VEGF表达;第2、3 w时软骨细胞VEGF反应呈强阳性;第4 w其表达强度开始下降.骨折愈合的不同时期都有软骨细胞凋亡的发生,第3 w表现为明显.结论:VEGF在骨折的第2 w表达强,到第3、4 w开始下降.软骨细胞的凋亡主要发生在骨折后的第3 w.VEGF可能直接与软骨细胞凋亡发生有关.
作者:王松;张晛;陈国庆;王凡;李华;李瑞祥 刊期: 2004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N-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对实验性大鼠隐睾生精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手术建立大鼠单侧隐睾模型,术后分别注射L-NAME及生理盐水,7 d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大鼠隐睾生精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隐睾内Bcl-2和Bax基因表达变化.结果:实验组隐睾重量较对侧正常睾丸重量减轻的程度低于对照组,生精细胞凋亡百分比及Bax表达较对照组低,而Bcl-2表达较对照组高.结论:L-NAME可通过调控Bcl-2和Bax的表达抑制隐睾导致的生精细胞凋亡.
作者:谢远杰;贺丽萍;李美香;龙治峰;刘月顺 刊期: 200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