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向大鼠垂体引入神经追踪剂的手术方法

刘伟;鞠躬

关键词:大鼠垂体, 神经追踪, 垂体前叶, 手术过程, 气管软骨, 戊巴比妥钠, 垂体切除术, 追踪研究, 运输, 咽旁入路, 术后, 神经纤维, 腔内注射, 气管切开, 皮下组织, 皮肤, 颅底, 肌肉, 辅助措施, 存活质量
摘要:向大鼠垂体引入追踪剂行神经束路追踪研究要求对垂体有足够的暴露范围和暴露时间,应用慢运输追踪剂要求术后有足够长的存活期。在研究大鼠垂体前叶神经纤维起源中,在参照Woynforth介绍的经咽旁入路垂体切除术的同时,我们采用了一些辅助措施,使向垂体前叶引入逆行慢运输追踪剂荧光金手术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术后动物存活率和存活质量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手术 采用SD大鼠20只,雌雄不拘,体重介于250~350 gm。大鼠在戊巴比妥钠腹膜腔内注射麻醉下(30 mg/kg),仰卧位固定于手术台上。行气管切开,用8/0丝线将气管软骨环与皮肤缝合作成气管-皮肤瘘。在颈左侧肩甲舌骨肌投影部位作直切口,分离皮下组织显露该肌肉,经此肌肉向内下方向分离达咽旁。用剥离子将咽推向右侧,暴露颅底兰线(Blue suture line)和其吻侧的颅底骨面,并用拉钩保持该区域的直视状态和将颈内、外动脉拉向一侧加以保护。
解剖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大鼠缺血再灌流后肾小管细胞凋亡与增殖的研究

    目的:研究缺血性肾小管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细胞的增殖与凋亡。方法:暂时夹闭大鼠左肾动静脉45分钟制备肾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应用HE染色、TUNEL法、PCNA免疫组化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肾缺血再灌流6小时至1周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缺血45分钟增殖指数(PI)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流12至72小时PI显著升高。细胞凋亡的高峰出现在缺血再灌流12小时,而PI的峰值在24小时。结论:缺血引起的细胞增殖水平下降和细胞凋亡均是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丧失的原因。

    作者:项涛;江凌;李瑞祥;羊惠君;周德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体视学分析GM1对移植后的肾上腺髓质的作用

    目的:观察单涎酸神经节苷脂对移植后的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线粒体的作用。方法:利用电镜观察实验组和对照组移植后不同时期嗜铬细胞线粒体形态变化。体视学方法测量实验组和对照组线粒体的体密度(Vv)、面密度(Sv)、比表面(δ)。结果:移植后实验组存活的嗜铬细胞结构完整,线粒体数量明显增多,嵴多而致密,基质电子密度增高。体视学测量发现实验组线粒体Vv较对照组小,Sv较对照组大。结论:单涎酸神经节苷酯能提高嗜铬细胞的成活率,并可促进其功能恢复,从而使帕金森氏病模型动物的诱发旋转行为得以明显改善。

    作者:马志国;秦毅;速家震;张崇智;冯慎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发育期大鼠实验性癫痫模型的建立

    目的:研究海人藻酸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的致痫作用及方法。方法:用海人藻酸腹腔注射致痫。结果:生后5、15、25、60天大鼠致Ⅳ级癫痫所需海人酸剂量分别为14±0.39,2.5±0.67,8.8±0.79,14±0.67 mg·kg-1,致痫潜伏期分别为49.9±8.95,60.6±11.18,65.9±10.04,97.8±13.65分钟。适当的保暖以避免癫痫发作过程体温下降,可明显降低年幼大鼠的致痫死亡率。结论:海人藻酸对不同发育阶段大鼠均有致痫作用,是建立发育期大鼠实验性癫痫模型的理想工具药。

    作者:陈燕惠;王丽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颞下窝及颅中窝手术入路应用解剖

    目的:为颞下窝和颅中窝入路提供相关的解剖依据。方法:测量40例颅骨,确定颧弓点至颞下窝、翼点至颅中窝内各结构的距离和夹角。结果:测出了颧弓点至颞下窝8项解剖标志、翼点至颅中窝11项解剖标志的连线长度和各连线与正中矢状面成角。结论:两种手术入路相关数据的测量,有助于设计手术入路,并可为术中准确定位有关结构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夏寅;王天铎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肩胛舌骨肌变异一例

    在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进行尸体解剖时,发现澳大利亚籍成年男性右半侧头颈部上,右侧的肩胛舌骨肌走行变异。此肌有正常起自肩胛骨上缘和肩胛横韧带的下缘,肌纤维斜向内上方,于胸锁乳突肌的深侧,在第七颈椎水平,移行为中间腱。其上腹走行异常,先在颈内静脉的外则,肌纤维从后外下斜向前内上方,越过颈动脉鞘和舌下神经的浅面,再经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的深面,在第二颈椎的高度,经颈内动脉的前方,肌纤维编人咽中缩肌。检索未曾见到这种变异在国内外报道。舌咽神经绕过茎突咽肌的后缘,经颈内动、静脉之间,越过茎突咽肌的浅面及咽中缩肌时,支配此肌(咽中缩肌)并有肌小支下行分布在变异的肩胛舌骨肌上腹的止点处,但神经的纤维性质没有进一步研究。

    作者:吕梦翔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大鼠大脑内血管的氮能神经支配

    目的:观察大鼠大脑内氮能神经元及血管的氮能神经支配,阐述一氧化氮在脑内血管中的作用。方法:大鼠经灌流固定后用恒冷切片机漂浮切片,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染色。结果:氮能神经元依形态分为双极和多极,见纤细的树突与血管紧密相连及串珠样血管周围神经丛。结论:大脑NADPH-d阳性神经元纤细的树突与脑内血管密切相关,提示一氧化氮在调控脑血管张力和血液循环方面有重要作用。

    作者:薛爽;陈子馨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浅谈解剖实验课中的素质教育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一个科学知识爆炸,以人的个性化发展为特色,思想意识出现多元化分成的时代。在这种时代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需要接受哪些知识?怎样使他们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在世界观上也有一定的升华,业务素质和政治素质都得到提高。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作者在从事解剖学实验教学中做了如下尝试。1利用解剖学知识规范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人体解剖学实验接触的是人体的构成和基本的医学知识。在每届学生第一次上实验课,面对标本时,为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使学生对人体解剖学实验建立起神圣的使命感,总是介绍现代解剖学奠基人安德裂·维扎里为了减少临床病人的死亡率,探索人体结构的奥秘,去盗墓,并将尸体放在自己的宿舍内,夜晚用被子挡住窗户,忍着尸体的腐臭味,在油灯下进行解剖,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在掌握真实资料料的基础上,写成了《人体的构造》。因触犯人体是上帝创造的,不可被解剖的教规被烧死的故事。

    作者:崔希云;付惠远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雀鹰舌肌的神经支配

    鸟类的鸣叫发自气管与支气管交界处的特殊装置一鸣管。但需要舌的配合才能发出变化多样的鸣声。本文研究雀鹰(Accipiter nisus)舌肌的神经支配。1 材料和方法 用成年雀鹰5只,体重170~250克,雌雄不拘。经25%乌拉坦腹腔麻醉(1 g/kg),将CB-HRP溶液(中国医学科学院提供)0.5 μl分别注入一侧舌尖或舌体,动物存活48 h,麻醉后经颈动脉相继灌注;(1)生理盐水200 ml;(2)固定液(1%多聚甲醛,1.25%戊二醛,0.1 mol/L磷酸缓冲液)200~250 ml;(3)10%蔗糖磷酸缓冲液200 ml。立即取脑和舌,置入30%蔗糖磷酸缓冲液中过夜(4℃)。脑作冰冻冠状连续切片,舌作矢状或冠状切片,片厚均为40μm,TMB呈色反应,中性红复染,明视野观察。2 结果 雀鹰核团的划分和命名,参照家鸽脑定位图谱和作者以往的工作,其舌下神经核位于延髓上腹部,内侧纵束的外侧,核团呈椭圆形或不规则形。

    作者:张信文;曾少举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一种实用的采集兔脑脊液方法

    采集脑脊液进行检测分析,对探讨某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判断预后等有重要意义。兔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兔的脑脊液含量少,椎间隙窄,经椎间隙穿刺留取脑脊液很困难,因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经颅钻孔开窗置管采集脑脊液方法,我们认为这种方法采集脑脊液量大、快速省时,可反复多次采集,易于满足检验需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1 材料和方法1.1实验动物 成年健康家兔8只,不分雌雄,体2.3-4.0 kg,禁食6小时。1.2 实验材料 (1)动物固定架。(2)5号头皮针及10ml注射器。(3)20%乌拉坦、0.5%碘伏、75%酒精、生理盐水。(4)硅胶管:内径1.2 nrn,外径2 mm。(5)骨蜡。(6)1 mi有刻度,带盖试管。(7)自制平头骨钻:平头直径为5 mm。(8)静切包。1.3 操作顺序 (1)将手术器械置入75%酒精中浸泡30分钟。(2)用20%乌拉坦(4 ml/kg)耳缘静脉缓慢注射麻醉;然后置俯卧位固定于动物固定架上,头部对操作者。(3)剪除额顶部兔毛,用0.5%碘伏消毒局部皮肤,再沿额顶中线纵形剪开皮肤,分离并充分暴露顶骨。(4)选择双眼外眦连线与中线交汇处旁开5 mm处(或左或右侧均可)为置管位置,先用骨钻钻骨开窗,骨窗直径8~10 mm,暴露硬脑膜。

    作者:李惠勉;李建章;姚淑芬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脑缺血海马CA1区5-HT变化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目的:观察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流海马CA1区5-HT的变化,探讨脑缺血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与5-HT变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对沙土鼠脑缺血海马CA1区5-HT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结果:(1)脑缺血10 min时,沙土鼠海马CA1区5-HT免疫反应阳性纤维的平均光密度值(OD)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缺血30 min时,OD值则下降,4 h时下降得更多,P<0.05。(2)脑缺血10 min再灌流30 min时5-HT的OD值即降低,再灌流4 h时进一步降低,再灌流24 h时低,P<0.05,至36 h时OD值逐渐恢复正常。结论:沙土鼠海马CA1区5-HT含量在脑缺血及缺血再灌流时均降低,提示海马CA1区神经元缺血损伤可能与5-HT的紊乱有关。

    作者:郭泽云;吴春云;李素华;李玲;陈植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大连汉族学生体围发育的研究

    目的:了解大连汉族学生体围及体围/身高指数的生长发育规律。方法:采用邵象清的人体测量方法,调查了大连市区7~17岁的1203(男594,女609)名学生的体围和体围/身高指数并研讨了其性差和地区差。结果:(1)体围和体围/身高指数总体随年龄的增加而增长。(2)男女性胸围、小腰围、臀围、上臂围和大腿大围的平均年增长值分别为2.49和2.32、1.83和1.80、2.88和2.89、0.89和0.79、1.48和1.52 cm。(3)男女性胸围、小腰围、臀围、上臂围和大腿大围的生长发育高峰年龄分别为12.54和11.33、12.49和12.08、12.58和12.06、10.50和15.14、10.42和12.24岁。结论:体围及体围/身高指数存在性差和地区差,其生长发育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规律性。

    作者:徐飞;赵薇;马晓凯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新疆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手和腕部骨骼发育情况

    目的:了解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手和腕部骨骼发育情况,探讨其发育规律,并为制定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骨龄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临床医学和人类学提供资料。材料和方法:选择哈萨克族儿童青少年1515人(男742,女773)其年龄为新生儿、3个月、6个月、1~20岁共23个年龄组。利用摄片法拍摄双手、腕部X片,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结果:得出哈萨克族正常手、腕部各骨骨化中心出现及干骺愈合顺序。结论:手、腕部双手骨化中心出现及干骺愈合对称率较高。双手骨化中心出现及干骺愈合男、女性有区别,女性早于男性1~3岁。干骺愈合年龄范围较大。

    作者:阿古·哈山;哈山·别克米托夫;玛依拉·哈山;波拉提;艾力;古丽尼沙;努尔买买提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牙托粉串骨架新法

    我们采用网拍弦和牙托粉、自凝牙托水、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材料作连接物,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了一种简单快捷,关节及整体形状较好的全身骨架串制方法。用此方法制作的骨架,不论是用于教学还是陈列,均具有牢固、自然美观等优点。1 材料(1)网拍弦、铜丝、自凝牙托粉、自凝牙托水、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等。自凝牙托粉与自凝牙托水按1∶1的比例制成填充剂,再根据骨架的颜色加入油画颜料,为延长凝固时间,加入适量邻苯二甲酸二丁酯(但浓度不宜超过20%)或甲基丙烯酸丁酯。(2)取年龄在30岁左右,骨质坚硬的新鲜标本经煮沸、脱水、脱酯 、漂白、表面处理好的全身。

    作者:周章福;周晓斌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硒对大鼠腺胃癌的作用及其对腺胃、胰CGRP阳性细胞的影响

    目的:探讨硒在机体自然抗肿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MNNG(20 mgkg)灌胃诱导大鼠腺胃粘膜异倍体形成(大鼠腺胃癌模型形成)。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硒对大鼠腺胃幽门粘膜异倍体形成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硒在大鼠腺胃粘膜异倍体形成过程中,大鼠腺胃、胰CGRP阳性细胞的变化。并对以上结果进行图像分析及统计学处理。结果:((1)硒能抑制MNNG所致大鼠腺胃粘膜细胞异倍体的形成。(2)在MNNG所致大鼠异倍体的形成过程中,其腺胃、胰CGRP阳性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与正常组大鼠相比较均增强(P<0.05,P<0.01);而在加硒饲料组大鼠腺胃、胰中CGRP阳性细胞的免疫组织化学反应与正常组大鼠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与实验对照组大鼠相比较则分别减弱(P>0.05)和明显减弱(P<0.01)。结论:硒和CGRP阳性细胞可能参与了预防和抑制MNNG所致胃粘膜细胞异倍体的形成。

    作者:苏衍萍;唐军民;唐岩;朴建华;夏弈明;邓大君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502胶在标本和有机玻璃缸制作中的应用

    1 制作尸体标本时,由于材料或制作技术等因素往往出现血管、神经断裂或结构移位,此时可用502胶粘接固定。此法要比线固定法容易得多,尤其是断层标本在冲洗过程中有很多结构易移位,此法固定适宜。502胶也可作为标本与标本缸之间固定的粘合剂。2 在制作有机玻璃缸时,用502胶作为粘合剂要比传统的三氯甲烷或三氯甲烷有机玻璃溶液作为粘合剂省时省力、效果也好。尤其是在制作大标本缸或大量的断层标本缸时,其优越性更加明显。方法:将需粘接的有机玻璃两面在水平面上定位对接后滴入502胶,按压数秒即可粘牢。3 注意事项(1)502胶的用量要适宜,过多时易污染标本或标本缸,且影响粘接速度。(2)需要粘接的部位要保持平滑、洁净和干燥。(3)待502胶干后,才能进行洗刷和装缸。

    作者:安月勇;韩文祥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祝贺《解剖学杂志》第三次被评为核心期刊

    《解剖学杂志》创刊于1964年8月,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解剖学会主办,邮局发行,为双月刊,属国家级刊物。每本订价5.00元,全年30.00元,欢迎读者前往邮局订购,邮发代号4-380。 《解剖学杂志》曾两次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评为核心期刊。该总览统计了全国131个学科的10 331种中文期刊,采用目前国际公认和通用的文献量、文摘率及引用率等综合评审评选出1 578种核心期刊。总览每隔4年组织一次评选,1992年为第一次,1996年为第二次。本刊继前两次被评为中国核心期刊后,2000年又第三次被评为核心期刊。 《解剖学杂志》编辑部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华东六省一市解剖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会议纪要

    华东六省一市解剖学会第10届学术年会于2000年8月1日~8月3日在安徽省泾县召开。出席代表104人,收到论文摘要45篇,在会上报告的有18篇。中国解剖学会名誉理事长黄瀛老教授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90%以上为中青年和学科带头人。会议除交流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应用外,在论文交流中还就一些新学科的进展、研究方法及技术手段的更新等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充分体现了年轻代表谦虚好学、积极进取的学风。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学会无论是在学术水平上还是在质量上均有明显的提高。经各省、市解剖学会负责人联席会议研究决定,华东地区解剖学会2001年第11届学术年会在江西井冈山召开。 安徽省解剖学会 2000年8月10日

    作者: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海人酸诱导癫痫大鼠齿状回神经肽Y能苔状纤维侧枝发芽

    目的:探讨海马苔状纤维侧枝发芽与癫痫发作敏感性形成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在海人酸诱发大鼠出现癫痫发作后,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齿状回内神经肽Y能纤维的异常发芽。结果:首次证实在癫痫发作后7天时,在海马齿状回内分子层就已出现神经肽Y能纤维的异常增生。结论:这可能是对癫痫发作后齿状回门区神经肽Y能神经元缺失的一种代偿性变化。

    作者:隋鸿锦;宫瑾;于胜波;伊焕发;李冬冬;张万琴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延边地区农村儿童少年体型发育特点

    目的:探讨我国农村儿童少年,尤其是朝鲜族儿童体型发育特点与规律。方法:应用Heath-Carter体型法,对延边地区农村7~15岁汉族、朝鲜族儿童少年共3111人的体型发育进行了描述性比较分析。结果:汉族男孩在内因子、女孩在外因子、朝鲜族男、女孩在中因子方面各占优势;男孩大多属中、外胚层体型;两民族儿童在体型图上各有不同的分布规律。结论:汉族男孩体脂发育较好,女孩身材修长;朝鲜族儿童身材较矮但体格健壮;儿童少年的体型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并随年龄增长呈多变倾向。

    作者:郝秀芳;马延详;王宏路;魏宝玉;陈英玉;李正烈 刊期: 2000年第05期

  • 大鼠肝脏常规Feulgen反应佳反应条件的定量探讨

    Feuglen反应是科学研究和临床病理等工作中常用的组织化学反应,对DNA的显示具有特异性,可用于核酸的定量化测定,然而目前对该反应的认识仍是比较模糊,对结果的判断多带有主观随意性,为了对Feulgen反应过程有更全面的、定量化的认识,使反应条件更加客观,结合科研和教学工作的需要,我们利用图分析仪对这一反应的某些不同实验条件进行了初步测定,试图确定比较适用的、客观的反应条件。1 材料和方法 取正常Wistar大鼠肝脏,Camoy液固定2小时,常规石蜡包埋,切片厚6 μm,另取大鼠肝脏,冷冻切片,Canoy液固定15分钟,吹干待用。盐酸水解条件分为三种情况:(1)石蜡切片1N盐酸60℃,8分钟;(2)石蜡切片5N盐酸,室温。

    作者:李枫;沈瑞莲 刊期: 2000年第05期

解剖学杂志

解剖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解剖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