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洗胃过程中引流不畅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李华芳;孙秀娟

关键词:洗胃, 引流不畅, 胃管
摘要:洗胃作为临床常用的一项技术操作是抢救中毒、减轻胃黏膜水肿及某些手术或检查前准备的重要手段.洗胃过程中人为因素可引发加重患者的不适, 特别是由于引流不畅而导致急性胃扩张, 出现胃黏膜损伤, 甚至由于剧烈呕吐而引起窒息、心搏骤停, 下面就针对引流不畅的常见原因和对策分析如下.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保护肛肠环治疗高位肛瘘51例临床体会

    高位肛瘘的传统治疗方法为低位部分切开, 高位部分橡皮筋慢性勒断肛肠环后切开引流, 虽然能避免完全性肛门失禁, 但轻度失禁或锁眼畸形仍不能避免.我科在临床上为克服以上缺点, 采用高位部位用橡皮筋虚挂, 充分旷置引流肛瘘腔隙,共治疗高位肛瘘患者51例, 效果满意,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钱海华;黄继诚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静脉高营养在神经科重危患者中的应用及监护

    静脉高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又称完全胃肠外营养, 对于神经科重危患者, 尤其因广泛脑、脑干病损而出现较长时间的昏迷或因真性或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及进食困难, 但鼻饲营养又有逆流气道或有胃肠道并发症者, 无疑是一条重要的营养支持供给途径, 以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促进脑组织早日康复, 减少并发症.TPN在普外临床应用已有悠久的历史, 但在神经科应用的报道甚少.我科1996年6月-2000年12月, 对31例重危患者配合TPN营养支持治疗获得显著疗效, 现将临床应用及监护实践报道如下.

    作者:姚妙星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68例护理体会

    老年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发病率高, 易反复发作使病情逐年加重, 常产生严重的并发症或多器官损伤.发作常见的原因是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肺部感染, 如能及时积极控制感染, 改善心肺功能, 采取综合性的护理措施, 对老年慢性肺心病的发展、转归, 延长生命, 减少死亡, 具有重要意义.我科1997-2001年共收治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68例, 现就临床护理体会浅谈如下.

    作者:王秋菊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气囊导尿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措施

    气囊导尿管以不易脱落、不外渗尿液、不影响翻身、不用外固定、避免胶布过敏等许多优点, 在临床上被广泛应用, 尤其在外科更是首选导尿管.笔者将多年来临床实践及学习经验总结如下, 供广大同行参考.

    作者:张文杰;王艳冬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手部软组织缺损28例临床分析

    笔者回顾分析了我院2001-2002年手部软组织缺损28例患者资料, 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金台;郝新洁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更年期女性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分析及护理

    笔者对我院心血管内科1996年5月-2002年5月收治的96例年龄为45~55岁的更年期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心理分析, 结果发现焦虑者96例(100%), 恐惧者94例(98%), 悲观者90例(94%), 情绪不稳者84例(88%).结合女性更年期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特点, 笔者根据心理分析情况, 采取了相应护理对策, 效果较满意, 现报道如下.

    作者:乔学辉;刘玲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自发性腹腔内出血7例诊治体会

    我院1995年1月-2002年4月共收治自发性腹腔内出血患者7例, 均经手术治疗后缓解, 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姚志明;夏晋;祁华林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乡村医生应注意针刺消毒

    针刺具有简、便、廉、验的优点, 为广大农民患者所信赖, 但是乡村医生针刺消毒情况令人堪忧.

    作者:祁晓民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针灸抗突变效应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针灸的抗突变效应.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动物, 分正常对照组, 阳性对照组, 针灸预防Ⅰ, Ⅱ组, 针灸治疗Ⅰ, Ⅱ组, 针刺实验组小鼠足三里、艾灸关元穴, 检测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率.结果阳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及染色体畸变率明显升高, 预防各组和治疗各组与阳性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01).结论针灸具有抗突变效应.

    作者:张世敏;魏会平;杨春玫;田翠时;李继红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中引流管的护理

    1998年1月-2002年10月, 我科采用侧脑室外引流治疗脑室内出血患者48例, 效果满意.现将引流过程中引流管的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吕萱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谈中医对肿瘤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中医药对肿瘤的防治在扶正祛邪以提高免疫能力、配合手术放化疗以增效减毒、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期等方面有一定的优势.中医肿瘤研究多而广泛, 也有一些深入于分子生物学的研究.笔者浅谈中医肿瘤在分子生物学研究中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

    作者:王米渠;严石林;吴斌;李炜弘;高泓;胥方元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急救护理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由于中枢神经严重损害或合并全身器官病变, 病情变化快, 需争分夺秒抢救生命.现笔者就多年来对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入院后的急救护理, 谈几点体会.

    作者:陈菊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扩张阴道辅以会阴按摩保护会阴法应用体会

    为了探索一种更为理想的助产方法, 提高会阴保护的完整率, 我院1992年以来采用扩张阴道辅以会阴按摩保护会阴的方法, 临床上获得满意效果, 现介绍如下.

    作者:韩瑞琴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新进展

    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期阶段, 迄今为止, 心力衰竭(心衰)仍然是发病率在继续增加的心血管病, 其5年生存率与恶性肿瘤相仿.美国Framingham研究显示, 在大于65岁的老年人中, 心衰患病率为6%~10%, 自诊断心衰起, 2年死亡率为38%, 6年死亡率为82%[1].20世纪90年代人们认识到心衰并非单纯性血流动力学异常所致的一个不可逆的终末期过程.

    作者:俞金康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双黄连致变态反应的防治及护理体会

    我院2000年2月-2002年10月, 在静脉滴注双黄连的治疗过程中有18例出现了变态反应, 其中有1例出现过敏性休克.现将防治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刘美锋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川芎嗪治疗重度视网膜震荡的研究

    目的评价川芎嗪对重度视网膜震荡的疗效.方法将重度视网膜震荡患者78例(78只眼)随机分为2组: 对照组35例, 予以传统常规治疗; 治疗组43例, 予以川芎嗪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是83.7%, 95.3%, 而对照组为62.8%, 74.3%, 两组相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川芎嗪对治疗重度视网膜震荡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王雪萍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20%硝酸银治疗鼻出血26例

    鼻出血为耳鼻喉科常见病和多发病, 尤以秋冬季多发, 鼻中隔Little区出血多见.选择快速、有效、操作简便的治疗方法尽快止血十分重要.我科自2000年以来, 对26例鼻出血患者采用20%硝酸银烧灼治疗, 取得满意疗效, 报道如下.

    作者:敖智晶;贺英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日常起居调养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由遗传、性激素、环境、感染、药物、免疫反应等多因素参与, 血清学特点为具有多种自身抗体, 可以造成皮肤、关节、肾脏以及心血管、呼吸、消化、中枢神经系统等损害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张灏;吕燕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89例B超引导下穿刺的体会

    未破裂卵泡黄素化(LuFS)是指卵泡发育达成熟标准(即直径≥18 mm)时, 尿黄体生成素(即尿LH)出现阳性或肌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72 h仍未破裂或继续长大者.一般情况下LuFS于下次月经前后破裂消失, 对持续存在或继续长大者行穿刺术.2000年8月-2002年7月, 我院生殖医学研究室对就诊的LuFS 89例患者在阴道B超引导下行LuFS穿刺术, 施术顺利, 效果满意, 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刘雪双;许玉刚;李清芹;张喜凤 刊期: 2003年第21期

  • 84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护理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很复杂, 有遗传、环境、感染、药物、内分泌等多种因素[1], 临床表现为皮肤、关节、肾脏、浆膜、心、肺、中枢神经系统等多脏器受累, 病情为反复活动与缓解交替.本病以育龄女性多见, 发病高峰在15~40岁, 目前尚无根治的方法.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 尤其是护理理论及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现将笔者临床护理84例SLE患者的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张薇;吉承玲;王红 刊期: 2003年第21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河北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