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核心链霉亲和素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李彪;杨卫东;朱承谟;吴祥甫

关键词:克隆, 表达, 核心链霉亲和素基因
摘要:文章采用PCR方法,以链霉亲和素菌(Streptmyces avidinii)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出384 bp的DNA片段并以BamH I及XhoI位点装入PSK载体,经测序确证为核心链霉亲和素基因(core-strepavidin).将该基因重组到质粒pET-24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4a-CS.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后得到高效表达.SDS-PAGE图谱显示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5 000,与其基因编码蛋白的理论值相符.HRP标记的生物素作为抗体进行Western blot,结果在15 000处可见特异性条带,因此表明核心链霉亲和素能与生物素特异性结合.
现代免疫学杂志相关文献
  • IL-10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周期负调控蛋白p27的调节

    观察白细胞介素10(IL-10)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增殖影响,并探讨IL-10对HMC细胞周期负调控蛋白p27的影响,旨在了解其调节HMC增殖的内在机制.HMC用含5%FCS的RPMI 1640培养,加入IL-10刺激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HMC细胞增殖周期的变化以及p27的水平.结果表明IL-10可抑制血清诱导的HMC增殖,IL-10显著减少了HMC G0/G1期细胞进入S期和G2/M期;25ng/ml IL-10明显地上调细胞周期负调控蛋白p27水平,是血清刺激组的1.7倍(P<0.05).IL-10抑制血清诱导的HMC增殖的作用机制可能部分是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负调控蛋白p27来实现的,提示IL-10在增殖性肾小球肾炎中可能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作者:吴元俊;陈吉庆;唐云章;张爱华;陈荣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免疫调节细胞的研究现况:NKT细胞

    NKT细胞在免疫学的研究中日趋广泛.目前的进展揭示,该群细胞既有效应功能又有调节作用,其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必将对一系列临床免疫病的病因学和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本文旨在对NKT细胞研究的近况作一概括和阐述,希望对国内有关NKT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起促进作用.

    作者:邵慧;孙德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核心链霉亲和素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文章采用PCR方法,以链霉亲和素菌(Streptmyces avidinii)基因组DNA为模板,克隆出384 bp的DNA片段并以BamH I及XhoI位点装入PSK载体,经测序确证为核心链霉亲和素基因(core-strepavidin).将该基因重组到质粒pET-24a(+),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24a-CS.转化大肠杆菌BL21,经IPTG诱导后得到高效表达.SDS-PAGE图谱显示表达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为15 000,与其基因编码蛋白的理论值相符.HRP标记的生物素作为抗体进行Western blot,结果在15 000处可见特异性条带,因此表明核心链霉亲和素能与生物素特异性结合.

    作者:李彪;杨卫东;朱承谟;吴祥甫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哮喘患者外周血RANTES的水平及激素调节的意义

    调节激活正常T细胞表达和分泌细胞因子(regulated onactivation normal T expressed and secreted,RANTES)是一种与哮喘有关的趋化因子.对嗜酸粒细胞(EOS)、T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有趋化、募集、激活的作用.旨在探讨RANTES对哮喘发病的影响及激素治疗的意义.

    作者:王玲;张霞;时庆;薛玉文;李昊;李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构建分泌型HBsAg单链抗体在毕赤酵母菌中的表达研究

    为了从巴氏毕赤酵母中获得分泌表达的非融合人源抗HBsAg单链抗体(HBscFv),设计引物从pGEM-HBscFv上扩增HBscFv,亚克隆至P.pastoris表达载体pPICZαA中,然后转化P.pastoris GS115、KM71,菌落PCR、高浓度Zeocin抗性筛选鉴定转化子,甲醇诱导目的蛋白表达并对其性质进行鉴定.结果发现,3%~5%的转化子具有2 000 mg/L Zeocin抗性;转化子诱导后,可以合成并分泌相对分子质量为32 000的HBscFv,表达量占酵母培养上清中总蛋白的22%;酵母表达产物可被针对大肠杆菌来源HBscFv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并具有结合HBsAg活性.

    作者:熊盛;任向荣;唐永红;粟宽源;余宙耀;罗勇;王一飞;李久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多发性硬化患者T淋巴细胞对不同浓度神经髓鞘及其成分的增殖反应性关系探讨

    为比较不同浓度神经髓鞘组织、神经髓鞘蛋白及其合成多肽作为抗原对多发性硬化(MS)和正常人的淋巴细胞诱发增殖反应的量效关系.用HLA-DR15亚型MS和正常对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并检测对不同浓度的人神经髓鞘、脱脂神经髓鞘、蛋白脂蛋白(PLP)、碱性髓鞘蛋白(MBP)、PLP178-191和MBP87-106多肽6种抗原的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性.结果发现神经髓鞘或脱脂神经髓鞘作为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佳浓度为50~150μg/ml,PLP或MBP佳浓度为25~100μg/ml,多肽佳浓度为20~50 μg/ml.神经髓鞘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大于单一蛋白分子,后者又大于多肽.MS的T细胞对神经髓鞘类抗原有特异性异常增殖反应.

    作者:董万利;包仕尧;程庆璋;方琪;赵红茹;Trotter JL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乙型肝炎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3+HLA-DR+的表达

    T淋巴细胞的CD3分子为成熟T淋巴细胞所特有的膜表面分子,它可代表T淋巴细胞总数.HLA-DR是MHC Ⅱ类分子,具高度多态性,在调控抗原递呈细胞(APC)激活的T细胞活化的程度和特异性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蔡莉静;曹兴国;姜长林;李丽;殷国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雌激素对重症肌无力胸腺细胞增殖及Fas表达影响

    下丘脑一垂体一内分泌轴以及甲状腺、性腺、肾上腺等与胸腺的生理功能和病理作用相关.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C)是有明显胸腺结构和功能异常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为探讨雌激素在MG胸腺异常及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了解胸腺细胞异常发育的机制,文章对雌激素作用下的MG患者胸腺细胞增殖和Fas分子表达进行了研究.

    作者:杜英;张清勇;何炜;阮丽荣;李倩如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B细胞在骨髓发育中的凋亡与调控

    近年来对细胞凋亡及其调控的广泛研究,促进了对B细胞发育及调节机制的理解.我们运用一系列转基因及基因剔除的鼠模型,研究了B细胞在各分化阶段的凋亡状况,发现一些基因具有调节B细胞发育、影响B细胞存活的功能.实验证明这些基因能通过影响Bcl-2家族蛋白的表达而决定细胞凋亡的阈值.有关领域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理解人类淋巴系统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为探索治疗这些疾病的新方法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吕力为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H-2Kb-OVA复合物的构建及体内特异性CTL的诱导

    在扩增了H-2Kb基因后,将可生物素化的序列连接到其胞外区末端,构建成可溶性重组分子,进行原核表达.通过定点突变获得了高表达的融合蛋白,再利用6×Histidine tag进行蛋白纯化,在对H-2Kb分子高亲和力的OVA257-264肽及β2m蛋白存在下,三者体外折叠成具有完整构象的H-2Kb-OVA类分子复合物.用其作为免疫原诱导特异性CTL,并构建H-2Kb-OVA四聚体检测特异性CTL.应用H-2Kb-OVA四聚体对特异性CTL检测结果与经典的细胞毒试验一致,同时对胞外IFN-γ进行了检测.说明H-2Kb-OVA复合物可有效诱导体内特异性CTL反应,在体外构建MHC-I类分子四聚体,为特异性T细胞的检测提供了有利的工具.

    作者:钱丽;李锋;钱关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RP、IL-6与Ⅱ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关系的研究

    大血管并发症是Ⅱ型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与一般的动脉粥样硬化(AS)在组织病理学上并无差异,但其发生早、进展快、预后差,其确切机制尚未完全明了.

    作者:王露;闾爱斌;钱才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通痹灵对于IL-2及其受体α链影响的体内外研究

    从体内体外两个方面,研究通痹灵对于CIA大鼠关节滑膜原代细胞分泌IL-2,以及通痹灵总碱对于IL-2受体α链CD25表达的影响.体内实验采用CIA大鼠动物模型.容积法测量足肿胀度,原代滑膜细胞培养、放免法检测培养液上清,观察通痹灵对滑膜内IL-2的影响;体外实验,分离大鼠淋巴细胞,佛波醇酯(PDB)或刀豆蛋白(ConA)体外刺激,双色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观察通痹灵总碱对CD3+CD25+表达的影响.结果是体内实验,通痹灵高剂量可明显减轻CIA大鼠的足肿胀度,与MTX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通痹灵高、低剂量可明显抑制CIA大鼠滑膜内IL-2的合成(P<0.01);体外实验,通痹灵总碱显著抑制ConA刺激下的CD3+CD25+的表达,而对PDB加ionomycin没有明显作用.提示通痹灵可以通过抑制IL-2合成及ConA激活的IL-2受体α链CD25信号转导通路,减轻局部关节的炎症,为其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陈光星;刘清平;黄清春;叶柳忠;陈纪藩;曾耀英;王培训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转染MHCⅡ类基因对卵巢癌细胞株免疫特性的影响

    建立稳定表达CⅡTA基因的人卵巢癌细胞株HO-CⅡTA,分析转染CⅡTA基因对T细胞体外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以CⅡTA基因逆转录病毒(pLXSN/CⅡTA)转染并筛选获得HO-CⅡTA.用FACS和RT-PCR分析HLA以及抗原加工递呈基因表达水平.以磁珠法分离得到正常人外周血CD4+/CD8+T细胞,分别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细胞因子测定(ELISA和RTPCR).结果显示,转染CⅡTA基因后,使HO细胞HLA Ⅱ类分子和LMP7基因表达增高,而Ii基因表达由阳性转为阴性,未检测到TAP1表达;HO和HO-CⅡTA细胞刺激CD4+T细胞分泌IL-4含量两者有显著差异.刺激48 h后达到顶峰,前者分泌量约为后者的1/2,但分泌IFN-γ无差异,RT-PCR与ELISA两种测定结果一致.表明转染CⅡTA基因可增加肿瘤细胞表面MHC Ⅱ类分子的表达,该作用与IFN-γ具有协同效应;并能诱导CD4+T细胞表达IL-4.

    作者:孙玮;葛海良;王颖;张惠珍;张笑人;周光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用我国海域电鳐电器官提取的N2AchR粗提物建立大鼠EAMG模型

    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是由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2AchR)抗体介导的针对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N2AchR进行破坏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作者:韩涛;周勇;王旭丹;葛东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免疫突触与协同刺激分子

    淋巴细胞活化是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生的关键因素,免疫突触在T细胞活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结构、成熟程度都会直接影响免疫突触的功能.免疫突触形成过程中有协同刺激分子CD28、CD80、ICAM-1、LFA-1等参与,进而调节免疫突触的形成和信号的转导.本文主要就免疫突触的形成和CD28、CD80/CD86在免疫突触中作用进行简述.

    作者:孙中文;张学光;邱玉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人乳头瘤病毒HPV6b重组减毒沙门菌粘膜免疫的效果测定

    为观察人乳头瘤病毒6b型(HPV6b)的重组减毒沙门菌载体疫苗粘膜免疫小鼠的免疫效果及探讨研制治疗尖锐湿疣的治疗性粘膜疫苗的机制,我们用构建的HPV6b重组减毒沙门菌粘膜免疫BALB/c小鼠,检测了阴道冲洗液中特异的SIgA、血清中IgG、T淋巴细胞增殖以及载体疫苗在机体内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粘膜免疫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较,阴道冲洗液中抗HPV6b L1的SIgA差异显著,实验组血清中抗HPV6b L1 IgG水平低,T淋巴细胞增殖明显,疫苗在小鼠体内持续存在40d以上.研究结果提示我们所构建的重组减毒沙门菌粘膜免疫小鼠后,阴道粘膜局部能分泌特异的抗人乳头瘤病毒HPV6b SIgA,也能激发细胞免疫,且此疫苗在小鼠体内能稳定存在.

    作者:孙新六;赵蔚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红细胞天然免疫分子CD59与可溶性IL-2R相关性分析

    为了探讨红细胞CD59与可溶性IL-2受体(sIL-2R)之间变化规律.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红细胞CD59,用ELISA法测定sIL-2R含量.结果发现肿瘤患者红细胞CD59数量(平均荧光相对强度525.8±124.2)明显低于26例银屑病患者(631.00±166.70,P<0.05),而19例正常人sIL-2R含量(1 736.58±650.10)ng/L明显低于肿瘤患者(2 364.80±831.20,P<0.05),65例标本同时测定红细胞CD59和sIL-2R,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r=-0.312,P<0.05).红细胞CD59与sIL-2R之间变化的分析为免疫反应的调控规律及临床提供了有用的信息.

    作者:郭峰;钱宝华;花美仙;张乐之;许育;张军;刘辉;薛春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肝癌患者CIK细胞的诱导及对肝癌细胞毒作用的研究

    观察肝癌患者PBMC在体外诱导成CIK细胞的能力及其对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对比正常人组和肝癌患者组CIK细胞和LAK细胞之间的扩增差异.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IK细胞表面标志CD3、CD56,3H-TdR释放法检测CIK细胞、LAK细胞对肝癌细胞系SMMC-7721等多种细胞系的细胞毒作用.结果显示,肝癌组和正常组的CIK细胞扩增倍数分别达64.3倍和67.4倍,CD3+CD56+细胞扩增倍数均达600倍以上,在细胞扩增曲线及细胞表面标志上无差异,远大于LAK细胞;肝癌组CIK对肝癌细胞SMMC-7721、Bel-7402、Hep-3b杀伤能力均达65%~81%,与正常组相同,且与对肠癌细胞系HIC-251杀伤能力无差异;对正常胎肝细胞系L-02的细胞毒作用<5%;肝癌患者CIK对耐药的和未诱导耐药的K562细胞细胞毒作用均达到70%左右.肝癌患者CIK和正常人CIK一样对肝癌细胞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对耐药肿瘤同样有效,对正常肝细胞无损伤,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张有顺;黄玲;杨红玲;郝金波;王波;戴宗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不同海拔地区正常人IL-6和TNF-α含量的比较

    有关高海拔地区IL-6和TNF-α测定的报道较少.对部分高海拔地区正常人及低海拔地区正常人血清IL-6和TNF-α的含量进行比较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白丽;谢蓉星;李纯杰;陈文韩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Toll样受体与树突状细胞

    树突状细胞是目前已知的功能强的抗原递呈细胞,可通过表达的Toll样受体(TLR)来识别病原微生物特有的保守成分,如脂多糖、细菌DNA中非甲基化的CpG序列和病毒的dsRNA等,并通过TLR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激活转录因子NF-κB和un/Fos,引起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和促进树突状细胞成熟,并且可以影响免疫应答的类型.为制备树突状细胞疫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作者:郝轶群;陈同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现代免疫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杂志

主管: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市免疫学研究所,上海市免疫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