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误诊1例

张建

关键词:白血病, 淋巴细胞, 慢性, B细胞, 肠黏膜, 误诊
摘要:患者,男,61岁,主因鼻咽肿物术后1个月,为行化疗于2010年3月6日入院.患者于2009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头痛,伴听力下降,症状时轻时重.2010年2月在外院查鼻窦CT回报:鼻咽部肿物,考虑鼻咽癌.遂于2010年2月在外院行鼻咽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鼻咽部)低分化癌.术后上述症状消失,为行术后化疗来我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双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质韧,活动可,无触痛.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黄蜂蜇伤的临床特征及综合治疗

    黄蜂(wasp,又称胡蜂)蜇伤是基层医院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重症黄蜂蜇伤病死率高达66.7%[1].黄蜂蜇伤的临床报道较多,但较为系统的关于黄蜂蜇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器官功能支持治疗方案并不多见.多年来的临床实践,我们在黄蜂蜇伤的治疗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蜂蜇伤初期,对致敏性多肽诱发过敏反应的及时、正确处理,以及对序贯发生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综合防治,是提高重症蜂蜇伤抢救成功率的关键.

    作者:张祥文;夏敬彪;刘晓姣;徐双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小肠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误诊1例

    患者,男,61岁,主因鼻咽肿物术后1个月,为行化疗于2010年3月6日入院.患者于2009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鼻塞、头痛,伴听力下降,症状时轻时重.2010年2月在外院查鼻窦CT回报:鼻咽部肿物,考虑鼻咽癌.遂于2010年2月在外院行鼻咽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鼻咽部)低分化癌.术后上述症状消失,为行术后化疗来我院.既往体健.入院查体:双颈部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质韧,活动可,无触痛.

    作者:张建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益生菌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疗效研究

    目的 评价复方嗜酸乳杆菌片与布拉酵母菌(Saccharomyces boulardii,S.Boulardii)散剂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H.pylori阳性患者24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埃索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1 000 mg+呋喃唑酮100 mg,口服每日2次,疗程10天;B组:在A组三联10天基础上,加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 000 mg,口服每日3次,总疗程14天;C组:在A组三联10天基础上,加用S.Boulardii散剂500mg,口服每日2次,总疗程14天.治疗期间观察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疗程结束4周后观察H.pylori根除率.结果 A、B、C组H.pylori根除率按意向性(ITT)分析分别为62.5%、76.2%、83.8%,按方案(PP)分析分别为64.1%、79.2%、85.9%,B组、C组PP根除率明显高于A组(P<0.05),C组ITT和PP根除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B、C组明显低于A组(19.5%、7.7% vs 34.6%,P<0.05),C组明显低于B组(P<0.05).B、C组对药物的耐受程度明显高于A组(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或S,Boulardii散剂联合三联疗法均可提高H.pylori根除率,后者安全性优于前者.

    作者:何晨熙;刘改芳;孔聪聪;王艳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肺癌恶性胸水胸腔镜辅助下局部肿瘤切除胸膜热烧灼后胸水及血液肺癌标志物变化

    目的 从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的角度评价胸腔镜辅助下局部肿瘤切除联合胸膜热烧灼治疗肺癌恶性胸水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至2010年6月对35例肺癌伴恶性胸水患者完成了胸腔镜辅助下局部肿瘤切除胸膜热烧灼为主的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胸水及血清肺癌标记物浓度变化情况,并与同期26例胸腔化疗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手术组与胸腔化疗组中位数生存期分别为20.2个月13.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手术组患者的胸腔积液控制有效率高于胸腔化疗组(100% vs 57.7%,P<0.01);手术组术后胸水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25(CA-125)、细胞角质蛋白19血清片段21-1(Cyfra21-1)较胸腔化疗组治疗后降低(均P<0.05).分别是(27.4±5.6) μg/L vs (140.6±49.7) μg/L、(86.5±10.7) μg/L vs (590.7±90.7) μg/L、(48.2±9.9) μg/L vs(57.9±20.6) μg/L.而胸腔化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CEA、CA-125、Cyfra21-1及NSE下降明显,但CA-125下降不明显(P>0.05).手术组治疗后血CEA、CA-125、Cyfra21-1及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0.01).而胸腔化疗组治疗后Cyfra21-1、NSE与治疗前比较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局部肿瘤切除联合胸膜热烧灼对肺癌恶性胸水有明显治疗效果.

    作者:张文;于长海;夏晖;郭楠楠;李英杰;赵云龙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孕妇血与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铁蛋白关系的研究

    关于孕妇铁储备状况对新生儿的影响,大多数学者认同“有限无私”[1]学说.为了解孕妇与新生儿之间血红蛋白(hemoglobin,Hb)、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的关系,试图确定“有限无私”的临床分界点,我们对772例孕妇血及其新生儿的脐血Hb、SF进行相关对比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2年6~12月在我院自然分娩的新生儿772例,男382例,女390例,其中足月儿730例,早产儿42例.孕期229~305天,平均(275±11)天,出生体质量1.77~4.94 kg,平均(3.27±0.43)kg.新生儿均为单胎、无畸形,排除溶血、出血性疾病,孕妇均无心、肝、肾、脾及血液系统疾病,产程中无大出血.

    作者:顾梅青;凌万里;陶黎梅;钱建青;陆美华;周剑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银杏叶提取物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银杏叶提取物(EGB)主要含黄酮类、萜类内酯化合物、酚类、生物碱类、钙、镁、钾、磷、锶、铁等元素和17种氨基酸等,具有调节血脂、消除自由基、抗血小板活化因子、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管阻力及增加血流量等多种药理活性.已广泛用于糖尿病合并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治疗.本研究拟探讨EGB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姚晓玲;王杰超;刘建军;刘玮琳;商素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门冬胰岛素30与甘精胰岛素在初诊2型糖尿病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等诸多原因,我国糖尿病患病率迅速增长,据2010年发布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糖尿病患病率为9.7%[1].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UKPDS)的后续研究[2]及糖尿病控制和并发症试验/糖尿病干预和并发症流行病学(DCCT/EDIC)研究[3]均表明,早期强化血糖控制不但使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显著获益,而且持久获益.2010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血糖较高的患者可以尽早起始胰岛素(FINS)治疗.

    作者:宋效成;凌桂梅;黄斌;谢秋平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在肝内胆管癌及肝内胆管结石胆管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分析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Ki-67在肝内胆管癌组织、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与肝内胆管癌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肝内胆管癌组织(n =25)、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组织(n=20)以及正常肝内胆管组织(n=30)中PCNA及Ki-67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NA在肝内胆管癌、肝内胆管结石及正常肝内胆管组织中的表达率依次为96.0%(24/25)、65.0%(13/20)、6.7%(2/30);Ki-67的表达率依次为68.0%(17/25)、35.0%(7/20)、3.3%(1/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在高-中分化及低分化的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NA及Ki-67在肝内胆管癌和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PCNA及Ki-67在正常肝内胆管组织、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组织、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逐渐增高,提示肝内胆管结石可能是肝内胆管癌的病因.PCNA及Ki-67在肝内胆管癌和肝内胆管结石胆管组织中的表达无相关性.

    作者:张文华;唐瑞峰;白建国;孙超;尚军峰;于国栋;姚红亮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尿毒症患者血清胰酶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高胰酶血症包括血清胰淀粉酶(AMY)、胰脂肪酶(LPS)水平升高,是诊断胰腺炎的重要依据,但在非胰腺疾患中也有升高.尿毒症患者往往存在高AMY和高LPS,而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支持胰腺炎诊断,肾脏是多种激素及酶降解和排出的重要场所.为探讨其与哪些临床因素有关,本研究对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住院治疗的尿毒症患者33例血AMY和LPS情况进行了回顾分析,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余伍中;曹春香;黄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非诺贝特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横纹肌溶解症1例

    患者,女,57岁,2013年7月8日主因“发现血脂升高半年”就诊.并于2013年7月20日入院.4年前确诊为“慢性肾脏病5期、尿毒症”,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查血甘油三酯2.44 mmol/L(参考值<1.71 mmol/L),总胆固醇2.62 mmol/I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71 mmol/L,载脂蛋白A1 0.97 g/L,载脂蛋白B 0.38 g/L,载脂蛋白比值2.55,肌酸激酶86.3 U/L,乳酸脱氢酶301.1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43 U/L,α-羟丁酸254.2 U/L,尿素氮10.74mmol/L,肌酐504.8 μmol/L.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每周规律血液透析3次,其中每2周在线血液透析滤过1次,每次4小时,每日尿量100~150 ml.

    作者:邱宏;贾苗;沈文娟;谢玉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医学期刊英文摘要的语言技巧点评(一)

    作者研究了近年国外医学专业期刊英文摘要写作技巧,对其一些写作特色点评如下.◇句子平衡医学论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从句、词组较多,造句时注意句子平衡,重点突出.原文:In a double—blind fashion,we randomly assigned 8561 patients to aliskiren (300 mg daily) or placebo as an adjunct to an angiotensin-converting-enzyme inhibitor or an 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

    作者:武峪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重症监护病房无创性双水平气道正压呼吸机治疗急性心功能衰竭84例

    急性心功能衰竭是指急性发作的心室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增加,进而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的压力急剧升高、体循环阻力增加,伴有肺循环淤血、肺水肿可出现器官灌注不足以及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该病起病急、病情重,常危及患者生命.随着工作及生活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心力衰竭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以往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多采取强心、利尿、扩容的药物疗法,近年来,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的治疗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心力衰竭的缓解,对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有重要价值[1-2].

    作者:叶家骏;曹梅;李东华;邓活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丁苯酞注射液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疗效分析

    后循环是由椎动脉、基底动脉和大脑后动脉组成,该系统主要供应脑干、小脑、丘脑、枕叶和海马及部分颞叶和脊髓的血液.后循环梗死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大多病情凶险,近年来,我们在采用脱水、降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脂、神经保护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后循环梗死,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张和振;靳玮;王天俊;孙素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黄酮对免疫功能影响的体内研究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中总黄酮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从而为临床合理应用及其相关产品开发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取40只小鼠,经适应性喂养后,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黄酮1组(低剂量),黄酮2组(中等剂量)和黄酮3组(高剂量),每组10只.总黄酮组小鼠每天灌服0.2 ml浓度为1 g/L,2 g/L,4 g/L的总黄酮溶液,正常对照组小鼠每天灌服0.2 ml生理盐水,10天后取样本测定小鼠各项免疫指标.①免疫器官:对脾脏和胸腺称重计算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②固有免疫:检测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③体液免疫:血凝法测定小鼠血清中溶血素含量;④细胞免疫:小鼠后足迟发型超敏反应强度.结果 总黄酮各组小鼠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较对照组小鼠有明显提高(P<0.01);总黄酮各组小鼠巨噬细胞吞噬率和吞噬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总黄酮各组小鼠左右后足质量差与对照组小鼠相比,有明显提高(P<0.01);但总黄酮各组小鼠抗体积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芪桂枝五物汤中总黄酮可以显著提高机体的固有免疫功能和细胞免疫功能,但对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不明显.

    作者:赵志强;贾丽霞;张庆波;边洪荣;田志松;李艳军;周红霞;万长生;李莉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他汀类药物与肾脏

    他汀类药物是心血管疾病(CVD)防治的基石.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通过纠正血脂代谢紊乱及其多效性机制,可降低肾脏疾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血管疾病和缺血性中风等危险.此外,还有可能通过改变肾脏血流动力学或抑制炎症反应等作用,改善肾功能或延缓肾功能的恶化.但是,也有研究报道他汀类药物对肾脏可能有损害作用.因此,需要进一步认识他汀类药物在肾脏疾病中应用的安全性,客观评估其对肾脏损害的可能性.

    作者:崔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上肢远端缺血预处理减轻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的脑损伤

    目的 远端缺血预处理能够减轻机体心、脑、肾等器官再次、致命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我们检测上肢远端缺血预处理减轻重度颈动脉支架狭窄患者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 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的患者87例.所有的患者首先经过CT血管造影(CTA)的筛选,然后再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所有患者随机分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组(对照组)和颈动脉支架植入十上肢远端缺血预处理组(远端预处理组),采用对照、双盲研究,支架植入术后评估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 对照组与远端缺血处理组支架植入术前人口学与临床资料的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比较对照组,远端预处理组手术成功率、保护伞使用率及病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远端缺血预处理组再灌注损伤明显减少(P=0.03),术后第1、3、5天的NIHSS评分明显降低(P<0.05);TNF-α、IL-6、IL-1β的表达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 远端缺血预处理能够减轻重度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患者的脑损伤,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治疗.

    作者:王鹏飞;董礼全;熊小檍;杨清武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分析

    目的 探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ACS患者267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152例及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组)115例,入院后分别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组.选择有胸痛表现但冠状动脉造影为阴性的8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入选患者于入院24小时内采血测定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尿酸(UA)、肌酐(SCr)等指标,并计算N与NLR.比较各组之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ACS患者的WBC、N、NLR、hs-CRP均高于对照组(P<0.05);AMI组NLR高于对照组,6.49±4.01 vs 1.68±0.46(P<0.05)和UA组,6.49±4.01 vs 2.68±1.49(P<0.05).NLR随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增加逐渐增高.NLR与WBC、L、N、UA及hs-CRP呈线性相关(r=0.656、-0.543、0.739、0.193、0.575,均P<0.05).结论 NLR对ACS患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判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赵海双;李娟;李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疗效

    重症肺炎是指除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病况外,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1].重症肺炎具有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等特点[2口],早期即可出现低氧血症,往往在短期内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直至发展为多脏器功能衰竭[3].重症肺炎是老年人常见疾病,由于发病因素多,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病死率较高[4],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院在综合性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治疗老年重症肺炎患者41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怀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对人肝癌细胞HepG2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目的 格雷夫斯病(Graves disease,GD)患者肝功能损害发病率高,可能与升高的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相关,探讨TRAb对肝细胞损伤的机制.方法 用含不同浓度TRAb的GD患者血清、正常人血清及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处理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ropidiumiodide,PI)及MTT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凋亡和增殖状况.结果 5%、10%及20% TRAb的GD血清能促进HepG2细胞增殖,且HepG2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增高明显,以中晚期凋亡为著.结论 TRAb能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凋亡,参与肝细胞损伤的发生.

    作者:何珂;胡蕴;郭慕红;毛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1期

  • 食管癌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分析

    食管支架已广泛应用于治疗食管癌引起的食管狭窄,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国内外已有较多相关的报道[1-2],但近年来其相关并发症也日益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如何减少食管支架并发症是该技术发展的关键.本研究对在我院行内镜下食管支架置入术的77例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张雪梅;杨迪;马洪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