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低钾血症与长间歇依赖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关系

战吟戈;刘刚

关键词:低钾血症, 心律失常, 扭转性室速, 心室重构
摘要:低钾血症在临床实践中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其可以导致QT间期延长从而引起一种特殊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既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这种心动过速患者中仅仅少部分可以恢复为窦性心律,大部分进一步发展为心室颤动等致命性心律失常.我们回顾近年文献总结了Tdp与低钾血症之间的关联、机制及临床治疗策略.从而进一步的认识低钾血症引起的长间歇型Tdp,增加临床中抢救成功率及生存率.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结核病误诊1例

    患者,男,68岁.因头痛3年于2010年10月13日首次入院,全身检查未触及表浅淋巴结,心肺功能无异常,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脑内片状长T1长T2信号,梗死可能性大,脑脊液提示病毒性脑炎,诊断为:①病毒性脑炎;②颞动脉炎;③脑梗死.

    作者:付永平;郭秀芳;郝华明;李秀忠;王丽芳;郝晓丽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心力衰竭患者N端脑钠肽前体及降钙素原检测

    目的 探讨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与降钙素原(PCT)水平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缓解期患者作为对照组(n=40),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作为观察组(n=60),观察组患者根据心功能不全程度分为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 Ⅱ级(n=20),NYHA心功能Ⅲ级(n=20),NYHA心功能 Ⅳ级(n=20),检测对照组患者NT-proBNP与PCT水平及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NT-proBNP与PCT水平.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的NT-proBNP与PCT水平(4 987±2 618) ng/L,(0.592±0.490) μ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08±171) ng/L,(0.097±0.118) μg/L(P<0.05).观察组的3个亚组间NT-proBNP水平(2 547±533) ng/L、(4 430±693) ng/L、(7 982±2 117) ng/L与PCT水平(0.204±0.097) μg/L、(0.439±0.152) μg/L、(1.132±0.471) 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T-proBNP与PCT水平随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3个亚组患者治疗后NT-proBNP(494±82) ng/L、(842±299) ng/L、(1 392±422) ng/L及PCT(0.068±0.295) μg/L、(0.097±0.035) μg/L、(0.170±0.059) μg/L的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结论 NT-proBNP与PCT是AECOPD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作者:蒋艳敏;郭春阳;杨秀娜;刘新会;杨君莉;董军红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植物性胃石形成的动物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动物体内植物性胃石的形成与高鞣酸含量食物、胃酸、胃动力及胃损伤的关系.方法 SD雄性大鼠140只,随机分为7组:空白组、对照组、奥美拉唑组、稀盐酸组、多潘立酮组、山莨菪碱组、阿司匹林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处理因素,喂养第15天解剖大鼠胃部,发现胃内出现圆形或椭圆形胃石为阳性结果,反之为阴性结果.结果 空白组阳性结果为0例,对照组阳性结果为8例(40.0%),奥美拉唑组阳性结果为15例(75.0%),稀盐酸组阳性结果为6例(30.0%),多潘立酮组阳性结果为5例(25.0%),山莨菪碱组阳性结果为18例(90.0%),阿司匹林组阳性结果为10例(50.0%).空白组与对照组胃石阳性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组与稀盐酸组胃石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山莨菪碱组与多潘立酮组胃石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胃石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鞣酸含量食物是形成胃石的直接原因,低胃酸状态、低胃动力是胃石形成的重要诱因.

    作者:张丹丹;宋芳;张丽;邱梅红;凌云涛;袁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E1B-55分子缺失的腺病毒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在食管癌细胞中产生抗肿瘤协同效应

    目的 观察E1B-55分子缺失的腺病毒(E1B-55 molecule deleted adenovirus,Ad-delE1B55)在联合各种化疗药物后针对9种人食管癌细胞系所产生的协同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的增殖检测法(MTT)法检测Ad-delE1B55和(或)4种化疗药物在9种食管癌细胞中的细胞毒性,并根据所得数据计算50%抑制浓度(IC50);使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腺病毒(Ad-GFP)对各种细胞的感染率;细胞经过处理后,通过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用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腺病毒在细胞内产生的蛋白,以检验病毒复制与细胞毒性的关系;通过使用裸鼠的动物实验,验证体外实验的联合效应.结果 聚合酶链反应(PCR)结果显示,Ad-delE1B55在所感染的细胞中能够复制,针对E1B55的PCR结果证明了其缺失.MTT结果说明Ad-delE1B55在9种食管癌细胞中均产生细胞毒性,但敏感性并不相同;通过细胞毒性结果计算了Ad-delE1B55对9种食管癌细胞株的IC50.通过Ad-GFP感染细胞,计算出病毒感染率,将其与Ad-delE1B55对细胞的IC50作对比,发现两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将9种食管癌细胞株的p53基因型与Ad-delE1B55对细胞的IC50作对比,发现两者之间也无明显相关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delE1B55感染细胞后48小时,其复制水平达到峰值.在讨论化疗药物与Ad-delE1B55联合给药时的顺序时,不论是western blot结果还是细胞周期结果均显示同时给药效果好.所以,Ad-delE1B55分别与5-氟尿嘧啶(5-FU),丝裂霉素(MMC),足叶乙甙(VP-16)或顺铂(CDDP)4种化疗药物以同时给药形式联合应用于食管癌细胞株,MTT结果显示腺病毒与5-FU、MMC、VP-16联合能够产生抗肿瘤的协同作用,但与CDDP联合应用不能产生协同作用;动物实验中联合应用Ad-delE1B55与5-FU产生的抗肿瘤作用均好于单独应用任意一种,与体外实验一致,证明了抗肿瘤的协同作用.结论 在食管癌细胞中腺病毒的感染率和内源性p53基因型与Ad-delE1B55的IC50没有相关性,不能预测其细胞毒性.联合应用Ad-delE1B55与5-FU、MMC、VP-16能够产生抗肿瘤的协同作用,但与CDDP联合应用不能产生协同作用.Ad-delE1B55与化疗药物的联合应用为临床失去手术机会的食管癌患者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案.两种药物的协同作用能够提高疗效,并降低不良反应.

    作者:吴雅琼;刘北辰;张明增;马光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氨氯地平和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Meta分析

    目的 系统评价氨氯地平和赖诺普利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从建库至2013年6月)并辅以手工检索.纳入单用氨氯地平或赖诺普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由两位研究员独立筛选并提取资料.采用Cochrane handbook 5.1.0推荐的质量标准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采用RevMan 5.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共纳入9篇随机对照试验,5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氨氯地平在增加E/A比值方面优于赖诺普利[MD=-0.07,95%CI(-0.13,0.00),P=0.04].②氨氯地平与赖诺普利在降低收缩压[MD=-1.4,95%CI(-1.52,4.32),P=0.35]、舒张压[MD=-0.13,95%CI(-1.59,1.32),P=0.86]、减少左心室重量指数[MD=2.58,95%CI(-1.79,6.96),P=0.25]、左心室质量[MD=6.64,95%CI(-2.56,15.84),P=0.16]以及不良反应[OR=1.1,95%CI(0.58,2.11),P=0.77]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氨氯地平与赖诺普利具有相似的降压效果,但在增加E/A比值方面,氨氯地平优于赖诺普利.

    作者:赵锋;马瑞斯;林欣;张小卫;李秀丽;余静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接种流脑疫苗致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

    患儿,男,7岁2个月,学生.因双下肢乏力伴排尿困难2天于2013年10月30日入院,入院3天前接种流脑疫苗后出现咳嗽,流涕,外院予口服马来酸氯苯那敏、美普清、鼻渊通窍颗粒、蛇胆川贝治疗后症状好转.28日下午患儿出现双下肢乏力,肌肉酸痛,难以直立,行走困难,伴排尿困难.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治疗,给予VitC、VitB6静脉滴注,症状稍缓解,双下肢仍乏力、排尿困难并出现腹痛.

    作者:曾水秀;杨方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大动脉僵硬度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静息心率与大动脉脉搏波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脉搏波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量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femoral PWV,CFPWV)作为反映主动脉僵硬度的指标,对644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男340例,女304例,年龄18~82岁,平均52±13岁)进行脉搏波速度检测,并检测空腹血糖、血脂、肾功能、尿酸等血生化指标.结果 CFPWV在心率(HR)<60次/min、60≤HR<70次/min、70≤HR<80次/min和HR≥80次/min 4组间逐渐升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静息心率与CFPWV呈显著正相关(P<0.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出年龄、收缩压、HR、尿酸及血糖是影响CFPWV增加的独立因素.结论 静息心率增快与高血压患者主动脉脉搏波速度增快相平行,可能参与大动脉僵硬度增加的病理生理过程.

    作者:谭静;华琦;闻静;邢绣荣;刘荣坤;杨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研究综述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多病因引起的以肝细胞内脂质蓄积及肝细胞脂肪变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进一步可发展为肝纤维化,甚至肝癌.随着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方式改变,NAFLD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且日趋低龄化.因此,探讨NAFLD是当代世界肝脏病学领域面临的新挑战,现参考现近代多个综合研究,对 NAFLD的发病机制、高危因素、相关疾病及治疗进行综述,为更好地预防和有效地治疗NAFLD提供依据.

    作者:王瑶芬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环形胰腺引起十二指肠瘀滞症1例

    患者,男,50岁,因恶心呕吐1周于2013年5月14日入院,主要表现为进食后约20分钟至半小时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吐后缓解.空腹状态下无恶心呕吐.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未见异常,全腹尚软,剑突下压痛,无明显反跳痛.血常规:淋巴细胞0.146、中性粒细胞0.748.血尿淀粉酶在正常范围内.电子胃镜提示十二指肠上角狭窄,胃镜不能通过(见图1).

    作者:邱梅红;张丽;张丹丹;凌云涛;袁捷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血压伴肥胖患者心率变异性和超敏C反应蛋白的分析

    心率变异性(HRV)主要反映自主神经功能及调节平衡.高血压与HRV有着密切联系.炎症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高血压及肥胖的关系密切.本研究旨在通过检测高血压伴肥胖者及高血压非肥胖者HRV指标及其hsCRP水平,进一步探索高血压伴肥胖患者HRV与hsCRP关系.

    作者:王小凤;张巍;杨建国;王毅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二维超声诊断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消化系统自主神经病变,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临床表现主要有早饱、餐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等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故其起病隐匿而易被患者及临床医生忽视.但糖尿病胃轻瘫的发生不仅影响患者营养状况、药物吸收、血糖调节,而且会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耗费大量的医疗费用.

    作者:吴会玲;付晓燕;娄侠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丙戊酸钠联合三氧化二砷对NB4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戊酸钠(VPA)联合三氧化二砷(As2O3)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NB4细胞株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表达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空白对照组、As2O3组、As2O3+VPA组,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VEGF、Flt-1 mRNA的表达,应用蛋白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VEGF、Flt-1蛋白的表达.结果 NB4细胞在As2O3作用下VEGF mRNA、VEGF蛋白、Flt-1 mRNA和 Flt-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分别为VEGF mRNA 0.426±0.026 vs 0.268±0.023,VEGF蛋白0.648±0.027 vs 0.588±0.031,Flt-1 mRNA 0.922±0.032 vs 0.766±0.030,Flt-1蛋白0.520±0.032 vs 0.320±0.036(P<0.05或<0.01).As2O3+VPA组VEGF mRNA、VEGF蛋白、Flt-1 mRNA和 Flt-1蛋白比对照组和As2O3组均明显降低(均P<0.01).VEGF mRNA表达水平降至0.129±0.028,VEGF蛋白表达水平降至0.328±0.029,Flt-1 mRNA表达水平降至0.522±0.025,Flt-1蛋白表达水平降至0.124±0.024.结论 As2O3诱导NB4细胞VEGF、Flt-1表达增高,VPA可下调As2O3引起的VEGF、Flt-1表达增高.

    作者:杨悦;王陶然;乔莲;张志华;郝长来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点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yperlipidemic acute pancreatitis,HLAP)为一种由高脂血症特别是高三酰甘油导致的急性胰腺炎 [1-2],约占急性胰腺炎中的1.3%~3.5%.近年由于人们的饮食习惯改变与对HLAP认识提高,我国HLAP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3],高脂血症与急性胰腺炎之间的关系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目前已知道的是高脂血症为急性胰腺炎一个较常见的原因,但是关于HLAP的临床特点报道较少.

    作者:刘娟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树突状细胞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共培养联合化疗对肺腺癌体外杀伤作用

    目的 通过恶性胸腔积液获取成熟树突状细胞(DC),探讨恶性胸腔积液来源的DC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共培养对CIK细胞的作用及两者共培养后联合奥沙利铂(L-OHP)对肺腺癌的体外杀伤作用.方法 收集20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胸腔积液,每例收集800~1 000 ml,双层聚蔗糖(Ficoll)密度梯度离心获得DC前体细胞,体外诱导培养收获成熟DC;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获得CIK细胞;DC与CIK细胞共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表型;MTT法检测对肺腺癌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 ①恶性胸腔积液中存在DC前体细胞,经体外细胞因子诱导培养后可获得成熟的DC,培养9天的DC表面标志物CD80、CD83、CD86及MHC-Ⅱ类分子HLA-DR与第0天比较明显增高,分别为(56.61±7.01) % vs (14.38±5.16)%,(58.85±7.05)% vs (18.49±9.43)%、(60.27±13.94)% vs (20.39±6.67)%、(70.97±8.96)% vs (41.36±8.57)%(均P<0.01).②培养14天后,DC与CIK细胞共培养较单独CIK培养中CD3+/CD56+、CD3+、CD4+、CD8+细胞明显增多(均P<0.01);对肺腺癌细胞杀伤作用明显增强(P<0.01).③DC与CIK细胞共培养联合L-OHP治疗对肺腺癌细胞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单独治疗(P<0.01).结论 胸腔积液来源的DC前体细胞在体外诱导培养可获得功能正常的成熟DC,与CIK细胞共培养后促进CIK细胞增殖、增强其杀伤作用;两者共培养后联合L-OHP具有协同作用,对肺腺癌在体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为肺癌综合治疗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作者:李晶;张娜;杜昱蕾;胡增祥;王新胜;李薇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甲型血友病的基因诊断研究

    目的 建立甲型血友病的基因诊断方法.方法 对33例甲型血友病患者以一期法检测血浆凝血因子FⅧ(F8)活性.采用长距离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法(LD-PCR)进行FⅧ内含子22倒位检测,并对反应体系进行优化;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内含子1倒位,凝胶成像技术分析扩增产物.捕获测序技术检测是否存在其他突变类型.结果 33例患者的FⅧ活性检测结果均小于1%,为重型;LD-PCR技术检测出13例患者存在Int22倒位,倒位发生率为39.4%;Int1倒位患者1人,发生率3%;对13例内含子 22倒位患者进行测序比对,未发现其他基因突变.结论 LD-PCR技术和多重PCR技术可以有效的检测重型甲型血友病FⅧ的基因倒位.

    作者:尹璐;宋淑霞;连伟光;栗彦宁;郑龙;刘健敏;尤红煜;王俊霞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低钾血症与长间歇依赖型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的关系

    低钾血症在临床实践中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其可以导致QT间期延长从而引起一种特殊的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既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这种心动过速患者中仅仅少部分可以恢复为窦性心律,大部分进一步发展为心室颤动等致命性心律失常.我们回顾近年文献总结了Tdp与低钾血症之间的关联、机制及临床治疗策略.从而进一步的认识低钾血症引起的长间歇型Tdp,增加临床中抢救成功率及生存率.

    作者:战吟戈;刘刚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网膜素水平及其意义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AS)患者血清网膜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有无颈动脉斑块形成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S-T2DM组(n=34)和2型糖尿病无AS(T2DM-non AS)(n=30)组.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空腹血清网膜素水平,记录病程、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测定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CHO)等生化指标,颈动脉斑块检测采用超声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 AS-T2DM组血清网膜素水平(4.34±1.55) ng/L低于T2DM-non AS组(10.86±2.66) ng/L(P<0.05).网膜素水平与BMI成明显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r=10.270,P<0.05),与年龄、HbA1c、空腹血糖、餐后血糖、TG、LDL-C、CHO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提示网膜素的升高可能在T2DM合并AS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保护作用.

    作者:李美子;刘丽辉;何汝明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高原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血压参数、左心室肥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高血压(hypertension)是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2],早期通过各种指标的监测与分析,可以有效地预防与治疗高血压,改善患者的生活状况[3].近年来,静息心率(RHR)对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的影响,备受人们关注.研究表明,随着RHR的增快,高血压患者未来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可能性增加,RHR可能是预测高血压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4].

    作者:潘有龙;胡金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附红细胞体病

    本文以1例病例分析(见本期临床病例讨论)为引,从病原学、传播途径、实验室检查、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对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进行了详尽的综述,目的 是唤起临床医生对该病的关注,以免误诊.

    作者:姚尔固 刊期: 2014年第04期

  • 114例急性胰腺炎临床特点分析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胰酶激活和胰腺组织自身消化为特征的疾病,伴或不伴有其他器官功能改变.临床上大多数患者病程呈自限性,20%~30%的患者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 .AP总体病死率为5%~10%[1].近年来AP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我院近2年资料完整的AP患者114例,探讨其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以提高临床防治水平.

    作者:郑吉敏;刘娜;张建;高俊茶;吕晓萍 刊期: 2014年第04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