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赵天宇;马春野;李春艳

关键词:肝硬化, 肝性脑病, 预后
摘要:目的 探讨肝硬化肝性脑病(HE)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4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将治疗后好转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后恶化死亡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感染,血氨、血肌酐、血清蛋白、血钾、血钠、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胆红素异常(44.4% vs 66.7%)、血钠异常(16.7% vs 37.5%)、HE分期(43.6% vs 25.0%)、感染(33.3% vs 54.2%)等诱因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氨异常、血清蛋白异常、血钾异常、凝血酶原时间、血肌酐异常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E分期、Child分级、消化道出血、血钠及血肌酐均为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具有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感染等诱因的多少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且HE分期、血肌酐、血钠是影响肝硬化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评估肺癌化疗效果方面的临床应用

    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占恶性肿瘤的14%,在因恶性肿瘤死亡的病因中居首位.多数肺癌患者就诊时病变已属晚期,无法接受手术治疗,放疗、化疗是主要治疗方法.因此早期了解肺癌的放化疗效果,使患者在早期停用无效的抗肿瘤药,避免药物的毒副反应,对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磁共振(MR)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能够监测人体内水分子的弥散运动,间接反映肿瘤细胞密度以及细胞膜完整性等细胞水平的信息,在发现肿瘤、监测肿瘤治疗效果和预测放化疗反应等方面都具有应用价值.现将DWI在评估肺癌化疗效果方面的临床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陈艳芳;王藏海;迟红卫;曾艳红;徐倩;郭志军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黄骅市高碘地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黄骅市高碘地区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频率及分布特点,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 对120例甲亢患者与健康志愿者100例进行调查,给予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分析其颅内动脉狭窄,检测甲状腺功能,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指标.结果 甲亢组颅内动脉狭窄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26.6%(32/120) vs 8.0%(8/100)(P<0.01).甲亢患者常见的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多发生在大脑中动脉(MCA).甲亢组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促甲状腺素(TSH)、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BG、TG、HDL-C降低、FT3、FT4和病程是颅内血管狭窄的危险因素.结论 甲亢患者常见的无症状颅内动脉狭窄多发生在MCA,甲亢的病程、HDL-C降低,血糖、TG、FT3、FT4增高是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

    作者:丁长霞;王艳芳;刘存杰;赵海云;李冲;张秀丽;韩红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成人重症柯萨奇病毒性脑膜脑炎3例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是一种肠道病毒,侵犯人类神经系统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脑脊髓炎等.柯萨奇病毒性脑膜炎多见于儿童,呈流行性发病,临床症状轻,病程短、预后好.近期我院连续收治了3例成年柯萨奇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其临床表现危重、预后不良,影像学表现相似,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例1,女,20岁.主因发热头痛3天,意识不清1天于2011年9月24日入院.既往体健.查体:体温38.6℃,浅昏迷,双瞳孔等大等圆,左∶右=3 mm∶3 mm,光反应(+),压眶反应(+),眼底视盘边界模糊,颈抵抗,四肢刺激可动,肌张力正常,双侧Babinski征(+).入院后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示:压力220 mmH2O(1 mmH2O=0.0098 kPa),白细胞92×106/L,小淋巴细胞95%,蛋白552 mg/L,葡萄糖3.16 mmol/L,氯化物119.4 mmol/L.

    作者:姜昭;左宪华;王亚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Rho激酶抑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又称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发病率、病死率、致残率均非常高的疾病,如何有效控制及治疗,减少功能缺损,是许多学者一直关注的问题.超早期溶栓由于时间、费用、患者自身情况及风险等原因,一直不能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现将我们用法舒地尔治疗脑梗死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张雄鹰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以腹泻首发甲状腺髓样癌伴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综合征1例

    患者,男,41岁,因反复腹泻2年余,咳嗽咯血、双下肢水肿5天,发热3天于2011年6月8日入院.患者反复腹泻2年余,水样便,每日腹泻10余次,外院多次就诊,行肠镜等检查,诊断结肠炎,治疗效果差.5天前出现双下肢水肿,晨起明显,继而咳嗽、咯血,小口鲜血,3天前出现发热,高体温38℃,收入华西医院感染科.入院时查体:体温38℃,心率108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130/61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慢性病容,皮肤颜色偏黑,无向心性肥胖、满月脸、多血质面容,无紫纹.颈部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质稍硬,无粘连压痛.双下肺可闻及细湿啰音.

    作者:唐光敏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青中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青中年脑梗死的病因、危险因素、影像学特点.方法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以脑梗死为因变量,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血脂、纤维蛋白原、尿酸、同型半胱氨酸(Hcy)、颅内动脉狭窄及吸烟为自变量,分析内蒙古地区青中年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100例18~45岁青中年脑梗死患者病例资料,并分为两组,青年Ⅰ组年龄18~35岁(26例),青年Ⅱ组年龄>35~45岁(74例),及100例48~62岁中年脑梗死患者资料,按TOAST分类探讨其病因、危险因素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年龄、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cy、颅内动脉狭窄和吸烟是内蒙古地区青中年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青年组脑梗死男性多于女性,中年组血脂、血Hcy水平与青年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因分析显示:18~35岁青中年脑梗死,大动脉粥样硬化和心源性脑栓塞(即先天性心脏病)各3例(11.5%),小动脉闭塞4例(15.4%),其他病因8例(30.8%),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3例、外伤后动脉夹层2例、烟雾病2例、大动脉炎1例,病因不明8例(30.8%);>35~45岁青年,大动脉粥样硬化40例(54.1%),小动脉闭塞26例(35.1%),心源性脑栓塞3例(4.0%),包括心脏瓣膜置换术后2例、卵圆孔未闭1例,其他病因4例(5.4%),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烟雾病、抗磷脂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各1例,病因不明1例(1.4%).青中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增厚(>1.0 mm)比例高于中年组,颈动脉斑块、狭窄或闭塞的比例低于中年组(P<0.05);颅内外动脉狭窄及闭塞的比例低于中年组(77.0% vs91.0%),青年组颅内动脉狭窄/颅外动脉狭窄约为2.0∶1,中年组约为1.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青中年脑梗死病因复杂、多样,早发性动脉粥样硬化为35岁以上青年脑梗常见病因,青中年脑梗死病变侧侧支循环代偿丰富,致残率低,预后良好.

    作者:王银霞;赵世刚;齐晓飞;张国华;朱铁红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小儿偏头痛诊断治疗中的价值

    偏头痛是儿童常见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常反复发作,临床缺乏特异性诊断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探讨其发病机制,我们对50例偏头痛患儿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结合临床治疗,现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2010年1月至2012年3月曲周县医院儿科门诊和曲周县中医院针灸科就诊偏头痛患儿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9~12岁,平均(10.3±0.9)岁.诊断依据2004年国际头痛协会(HIS)诊断标准[1].选择同期就诊非偏头痛患儿30例为正常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9~11岁,平均(10.7±0.8)岁.每位患儿的家长均填写知情同意书,并符合伦理要求.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李自平;杨立新;霍清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慢性硬膜下血肿CT误诊为硬膜外血肿8例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老年人常见的颅内疾病,约占血肿的10%[1],钻孔引流被认为是操作简便,疗效肯定的治疗方法,但有些硬膜下的血肿容易误诊为硬膜外血肿,进而影响了手术的方式及患者的预后.现对本院8例误诊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资料进行查阅,分析相关影像学资料,查找误诊原因,总结经验,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08年8月至2010年5月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硬膜下血肿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39~79岁,平均(62.6±11.3)岁,其中3例有高血压病史,4例患者于2~5个月前有明确的外伤史,临床表现为渐进性头痛,为持续性胀痛和波动性头痛,低头弯腰和咳嗽时加重,头晕,记忆力减退,单侧肢体乏力,甚至偏瘫,智力障碍,神经行为异常.

    作者:夏佐清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研究进展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对人类健康已造成严重威胁,血栓形成或栓塞是导致心、脑和外周血管事件的后关键环节,是致死和致残的直接原因.导致血栓形成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血管内皮损伤、内外凝血系统异常和血流动力学异常等.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有环氧化酶抑制剂,如阿司匹林等;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如噻氯匹定、氯吡格雷等;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platelet glycoproteinⅡb/Ⅲa,PGⅡb/Ⅲa)受体拮抗剂,如阿昔单抗等.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曾作为抗血小板药物的标准组合而备受临床医生的青睐.

    作者:马娜;要林青;吴玉琼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蒲参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8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蒲参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7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接受降糖治疗、糖尿病教育、运动疗法、饮食控制的基础疗法,治疗组另加用蒲参胶囊口服,对照组加用蒲参胶囊安慰剂口服,两组实验均为期8周.实验前后检测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血脂和血流变学各指标的变化.结果 SSR指标,治疗组治疗后上下肢潜伏期较对照组缩短,上肢(1.39±0.16)s vs(1.81±0.74)s(P<0.01),下肢(1.81±0.95)s vs (2.72±0.79)s(P<0.01),治疗组治疗后上下肢波幅增高,上肢(2.90±0.19) mV vs (1.73±0.44) mV(P<0.01),下肢(2.31±0.69) mV vs (1.07±0.61) mV(P<0.01).治疗组治疗后潜伏期缩短、波幅较治疗前增高(P <0.05).血脂和血流变学指标,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全血高切、全血低切、血浆黏度明显降低,TC(5.95±1.38) mmol/Lvs (6.52±0.93) mmol/L(P<0.05),TG(2.11±1.04) mmol/L vs (3.51±1.98) mmol/L(P<0.01),LDL-C(3.65±0.15) mmol/L vs (4.05±0.55) mmol/L(P<0.01),全血高切(4.11±0.51) mPa·s vs (4.90±0.70) mPa·s(P<0.01),全血低切(7.80±1.11) mPa·s vs (11.01±0.89) mPa·s(P<0.01),血浆黏度(1.59±0.19) mPa·s vs(2.01±0.10) mPa·s(P<0.01).结论 蒲参胶囊能有效降低血脂,改善血流变学和微循环,从而神经内毛细血管缺血和神经代谢改善,使周围神经得以修复、再生.

    作者:周路;周卫惠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咖啡酸片联合小剂量甲泼尼龙片治疗老年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既往亦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原因未明的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加,缺乏任何外源性或继发性原因,目前公认绝大多数的ITP是由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共同介导而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多.60岁以上老年人是该病的高发群体,出血风险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治疗上主要以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但激素依赖、激素无效的ITP发病率逐渐增高.血小板持续减少、病程长达12个月以上者为慢性ITP.常规的激素、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往往效果不佳.我科在治疗老年慢性ITP过程中激素联合咖啡酸片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娜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

    患者,女,39岁,主因发作性胸闷、憋气2年,Ⅱ重4个月于2012年4月9日入院.查体: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15次/min,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粗,左下肺湿性啰音为著,双下肢重度水肿;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入院后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行心脏彩色超声考虑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左心室扩大(左心室74 mm),左心室运动幅度弥漫性减低,二尖瓣关闭不全(中量),左心室射血分数减低(27%),经过药物治疗后症状间断发作,活动耐量逐渐下降,夜间端坐呼吸,建议患者到上级医院行心脏移植,患者家属到北京阜外医院备案等待供体,在此期间患者心力衰竭症状逐渐加重,给予药物治疗几乎无效,夜间反复咯粉红色泡沫痰,应用组织同步显像(TSI)测量及显示左心室室壁同步性,根据各室壁达峰时间,后间隔基底段、中间隔、左心室侧壁达峰时间明显延长,室壁各节段单峰时间标准差68 ms,左心室室壁运动不同步,考虑到药物治疗效果差,建议患者行心脏再同步治疗,家属及患者同意,入院后第10天行心脏再同步治疗,起搏器为圣尤达5596,左心室电极应用新的细电极1258T 4F,手术共耗时1小时10分,左心室电极放在侧静脉中段,起搏阈值0.4V,无膈肌刺激,程控左心室起搏领先右心室20 ms,术后体表心电图肢体导联QRS波变窄,由0.12 ms变为0.11 ms术后继续加强药物治疗,当天晚上患者未咯血,憋气症状明显缓解,3天后完全平卧入睡,术后7天拆线出院,院外加强药物治疗,控制活动量,术后3个月复查心脏彩色超声:左心室舒张内径64 mm,二尖瓣少量反流,射血分数38%,TIS测量左心室及左右心室同步性良好,患者可进行简单的家务活动.

    作者:张宾;张二箭;田福利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慢性肾脏病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对肾性贫血的影响

    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氧化应激状态对红细胞表面磷脂酰丝氨酸(PS)外露表达水平及血红蛋白(Hb)的影响.方法 我科住院初治慢性肾脏病患者97例,按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分为1~2、3~4和5期,及14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测PS外露表达水平;血清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 ①与对照组相比,CKD3~5期患者PS及血清MDA含量显著增高,分别为PS(0.43±0.23)%、(0.67±0.37)%、(1.24±0.29)%;MDA(5.33±2.11)μmol/L、(7.96±3.54) μmol/L、(12.41±4.01) μmol/L、Hb浓度和血清SOD活力显著降低,Hb(127.57±8.85) g/L、(90.46±20.48) g/L、(74.41±13.29) g/L;SOD(130.85±45.54) kU/L、(105.07±27.90) kU/L、(89.36±34.24) kU/L(P<0.05或<0.01),其中CKD5期患者PS及MDA水平是对照组的2倍;②随肾功能减退贫血逐渐加重、PS及MDA含量升高,PS(0.49±0.36)%、(0.67±0.37)%、(1.24±0.290)%; MDA (5.19±2.09) μmol/L、(7.96±3.54) μmol/L、(12.41±4.01)μmol/L以及SOD活性明显降低分别为(129.98±47.9) kU/L、(105.07±27.90) kU/L、(89.36±34.24) kU/L(均P<0.05);③CKD3~5期患者:Hb与SOD正相关、与MDA负相关(r=0.330、-0.410,均P<0.01);PS与Hb及SOD负相关(r=-0.418、-0.459,均P<0.01),与MDA正相关(r=0.491,均P<0.01).结论 CKD患者随着肾功能减退体内氧化应激增强,其促进红细胞PS外露(寿命缩短)而导致或加重肾性贫血.

    作者:李芸;傅淑霞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甲状腺结节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dule,TN)是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50岁以下人群的检出率约为35%~50%,60岁以上者可达>70%[1].其中,甲状腺癌约占5%~15%[2].近30年来,全球甲状腺癌发病率有增高趋势[3].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治疗方法显著不同,但临床上缺乏特征性表现,因此,多借助辅助检查诊断.近年来,针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联合组织细胞学检查在TN的鉴别诊断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现就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李拓;刘志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胰岛素抵抗与细胞因子Apelin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靶组织对胰岛素的反应性降低,是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和代谢综合征的主要特征.在此背景下,胰岛素敏感性的恢复成为药物治疗的焦点.尽管IR的有效药物治疗已有进步,但世界范围的T2DM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及病死率远远超过了药物治疗的发展速度,因此研发新颖的治疗模式迫在眉睫.现将胰岛素抵抗与细胞因子Apelin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萍;王战建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肾内科住院患者医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医院内感染是患者在医院范围内或住院期间所获得的感染,肾内科住院的患者,大部分都存在基础的肾脏性疾病,这些患者通常会因为营养不良、自身免疫力功能低下,很容易导致医院内感染的发生[1].另外,肾内科的住院患者会经常使用大量的广谱抗菌药物,对耐药株进行了选择,给临床治疗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肾内科住院的患者如果出现医院内感染,不但会影响自身的治疗情况,而且还会加大自身疾病治疗的难度,增加治疗费用,严重的还会引起患者的死亡[2].现将我院近些年来,在肾内科住院发生医院内感染的92例患者进行分析和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杨建泉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丹参酮ⅡA黄酸钠对老年脑卒中患者血流变影响

    脑卒中也称脑中风,是临床常见脑血管病变,为各种诱因引发脑血液循环障碍,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1].我院运用丹参酮ⅡA黄酸钠治疗老年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疗效明显,现对用药后患者血流变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 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本院收治的经颅脑CT或MRI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8例,符合中华神经外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2]的标准.男36例,女32例,年龄65~82岁,平均(72.2±6.5)岁.依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为轻度23例,中度31例,重度14例.

    作者:房大明;李啸啸;刘俊;袁计生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肝硬化肝性脑病(HE)患者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4例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将治疗后好转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后恶化死亡的4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感染,血氨、血肌酐、血清蛋白、血钾、血钠、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在胆红素异常(44.4% vs 66.7%)、血钠异常(16.7% vs 37.5%)、HE分期(43.6% vs 25.0%)、感染(33.3% vs 54.2%)等诱因比较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氨异常、血清蛋白异常、血钾异常、凝血酶原时间、血肌酐异常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E分期、Child分级、消化道出血、血钠及血肌酐均为对肝硬化患者预后具有影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感染等诱因的多少与肝硬化肝性脑病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且HE分期、血肌酐、血钠是影响肝硬化肝性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赵天宇;马春野;李春艳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8、白细胞介素1β检测及临床意义探讨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浆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及其在该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2012年2~8月共收集强直性脊柱炎患者46例和健康体检者40例,并进行性别与年龄的匹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血浆IL-8和IL-1β水平.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浆IL-8和IL-1β含量分别为(32.235±34.321) ng/L和(6.014±13.949) ng/L.健康体检者血浆IL-8和IL-1β含量分别为(17.778±8.510) ng/L和(0.676±0.818) ng/L.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浆中这两种细胞因子的含量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 血浆中IL-8和IL-1β在强直性脊柱炎的病理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张璐;余伍忠;张琼;邹红云 刊期: 2013年第04期

  • 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在肿瘤领域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估磁共振全身弥散加权成像(whole Body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WB-DWI)在肿瘤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类对比分析51例肿瘤患者WB-DWI和CT图像中的异常信号和异常密度病灶.结果 在实质器官中,CT发现的病变在WB-DWI中均能清晰显示,27处(11.0%)病变WD-DWI能清晰显示而CT却未能显示.在空腔脏器中,WB-DWI发现51处中心型肺癌与CT一致,未能发现57处肺内体积较小的瘤灶.在骨骼系统中,WB-DWI发现异常信号477处,CT仅发现骨骼异常改变309处;其中9例患者有56处WB-DWI异常信号而CT显示正常,数月后CT复查,相应部位均出现骨质破坏.在淋巴系统中,WB-DWI发现异常淋巴结189个,CT发现异常增大淋巴结141个,其中病变位置一致114处.CT图像上25处大于1 cm的淋巴结在WB-DWI图像上未显示,而75处(34.7%)小淋巴结在WB-DWI图像上却呈高信号.结论 实质脏器和骨骼系统中WB-DWI比CT更多更早发现肿瘤病灶,还可提示异常小淋巴结,并且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很高的敏感性.颈部、腹部空腔脏器WB-DWI不易发现体积较小病变.

    作者:冯平勇;宋振虎;程豪 刊期: 2013年第04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