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青少年抑郁症的执行功能损害与脑结构磁共振研究

刘小玉;王学义;任庆云;金圭星;刘春梅;尤红;王金成;史少霞;郭新字;王永良

关键词:抑郁症, 青少年,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摘要:目的 探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执行功能损害以及结构性磁共振的变化.方法 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抑郁症诊断标准的40例抑郁症患者(研究组),20例正常对照(对照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系统和Stroop色词测验评定执行功能,以磁共振静态三维结构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执行功能评分治疗前后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完成分类数(3.35±1.98)个vs (4.55±1.70)个;错误应答数(52.15±18.83)个vs (37.75±21.27)个;持续性应答(33.75士17.49)个vs (26.55±20.10)个;持续性错误数(28.30土13.43)个vs (27.35±5.91)个;卡片A反应时间(55.28士7.46)秒vs (53.23±6.24)秒;卡片B反应时间(85.78±7.45)秒vs (80.78±8.12)秒;卡片C反应时间(117.32±9.58)秒vs (111.67±8.95)秒;Stroop干扰效应(50.33士12.14)秒vs (46.78±11.54)秒(P<0.05).治疗后,完成分类数、持续性错误数和卡片C反应时间与治疗前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额叶灰质体积明显小于正常对照(P <0.05).结论 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执行功能损害可能是一个持续存在的独立症状,额叶脑结构异常与其存在密切关系.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惊厥1000例病因分析

    小儿惊厥是指由于脑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呈强直性和阵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诊,尤多见于婴幼儿.发病率很高,约5%~6%的小儿曾有过1次或多次惊厥.惊厥频繁发作或持续状态危及生命或可使患儿遗留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小儿智力发育和健康.

    作者:李文刚;冯丽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辛伐他汀预处理对脓毒症大鼠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的影响

    目的 评价辛伐他汀预处理对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清洁级雌性Wistar大鼠96只,体质量200~250 g,4月龄.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32只、脓毒症组32只和辛伐他汀组32只.脓毒症组和辛伐他汀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模型.辛伐他汀组制模前胃内灌注辛伐他汀20 mg·kg-1 ·d-1,每日l次,连续2周;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胃内灌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3、6、24和48小时取8只大鼠,采集颈动脉血样,测定白细胞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血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记录术后3小时内、>3~6小时、>6~24小时和>24~48小时各时段大鼠的死亡情况.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脓毒症组和辛伐他汀组术后各时点白细胞计数和血清vWF浓度升高,术后6小时达峰值,白细胞计数分别为(7.45±0.69)×109/L,(12.79±0.51)×109/L,(10.36±0.19)×109/L; vWF水平分别为(0.543±0.001)μg/L,(1.198±0.035)μg/L,(1.018±0.005)μg/L( P<0.05);与脓毒症组比较,辛伐他汀组术后各时点白细胞计数和血清vWF水平降低,术后24~48小时内病死率降低(脓毒症组75.0%,辛伐他汀组50.0%)(P<0.05).结论 辛伐他汀可保护脓毒症大鼠的内皮细胞功能,从而降低48小时内的病死率.

    作者:李敏芝;赵鹤龄;田东莲;李敏;李丽敏;郑龙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ABCD2评分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预后

    目的 探讨ABCD2评分法在判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根据ABCD2评分标准,对118例TIA患者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观察3组7天内和90天内脑梗死的发生率.结果 ABCD2评分越高,脑梗死的发生率越高,其中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低危组1.8%(1/55)、中危组18.0%(7/39)、高危组45.8%(11/24)(P<0.01);90天内脑梗死发生率低危组7.3% (4/55)、中危组25.6%(10/39)、高危组70.8%(17/24)(P<0.01).结论 ABCD2评分是目前临床判断TIA短期预后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方法,其分值越高,脑梗死发生率越高;但对低危患者的筛选,ABCD2评分可能仍需改良.

    作者:查德喜;汪海宏;代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期血B型利钠肽正常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急性加重期患者出现血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水平正常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观察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CHF急性加重期[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Ⅲ~Ⅳ级]患者62例.血BNP水平正常的18例为研究组(BNP<100 pg/L),血BNP水平明显升高的 44例为对照组(BNP>100 pg/L).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从而得出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CHF急性加重期血BNP正常的临床意义.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经(left veil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大于对照组,(65.44±2.04) mm vs (63.48±2.50) mm(P<0.05).研究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低于对照组,(21.06±3.45)% vs(32.25±4.05)%(P<0.05).研究组的平均住院日长于对照组,(22.56±3.29)d vs (15.43±2.42)d(P<0.05).研究组服用美托洛尔的大耐受剂量低于对照组,(12.50±4.79) mg vs(24.94±6.80) mg(P<0.05).随访2年期间研究组因心源性死亡15例,对照组因心源性死亡6例(P <0.01).两组在LVEDd、LVEF、住院时间、美托洛尔耐受大剂量、随访2年心源性病死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BNP降低为预测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r =4.266,OR=71.208,95%CI=1.200~4224.226,P<0.05).结论 陈旧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合并CHF急性加重期(NYHAⅢ~Ⅳ级)血BNP正常的患者心力衰竭程度更严重,预后更差.

    作者:王建军;王文武;刘柱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小儿盐酸萘甲唑林滴鼻液中毒致窦性心动过缓合并高血压1例

    患儿,女,7岁.主因大汗,面色苍白,肢凉,嗜睡20余分钟于2011年10月6日急诊入院.追问病史,患儿于1天前因感冒出现流涕鼻塞,未予特殊处理.就诊当日鼻塞加重,其母于药店购0.1%盐酸萘甲唑林滴鼻液给予患儿滴鼻,1次每侧鼻孔滴4滴,约40分钟后,患儿出现上述症状,无抽搐,无大小便失禁,急来院就诊.患儿既往体健,无高血压及心脏病史,否认药物及食物过敏史.

    作者:李雪青;王维亚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Ramsey-Hunt综合征2例

    例1,男,3岁6个月,于2012年1月23日因左耳疱疹头痛6天就诊,左面部口眼歪斜伴乳突处疼痛2天;6天前患儿感冒受凉后出现头痛发热咽痛,左耳廓外耳道乳突出可见疱疹,无高热、惊厥、恶心、呕吐,在社区诊所给予感冒及消炎退热药治疗6天无明显疗效,2天前出现左面部口眼歪斜伴乳突处疼痛前来我科治疗.

    作者:王东雁;高妍;丁俊;何风玲;张丹;于春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白细胞介素17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的作用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持续性、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引起关节的破坏和功能障碍.其病理特征主要是滑膜的过度增生、大量的炎细胞浸润、微血管新生、血管翳形成及软骨和骨组织的破坏.据统计,中国RA的患病率为0.3%.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显示,遗传和环境因素是RA病因学的主要方面.

    作者:刘晶晶;董秋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α-硫辛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加,其并发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慢性感觉运动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常称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约50%的糖尿病患者罹患此并发症,是糖尿病神经病变常见类型[1].主要为感觉神经和自主神经,交感神经也可受累,目前中西医尚缺乏特效治疗药物.

    作者:王君雅;王殿坤;田文忠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乳腺肿瘤性病变钼靶X线摄影结合临床触诊的价值

    目的 评价钼靶X线摄影结合临床触诊对乳腺肿瘤性病变鉴别及定性诊断的价值,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2008年4月至2011年7月在我院检查后接受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证实的167例乳腺病变资料,对其钼靶X线征象及临床触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7乳腺病变中157例临床可触及肿块.乳腺良性病变者104例,钼靶X线多表现为圆形、椭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周边有或无透明“晕征”;触诊质韧或软,边界清楚,活动度好.乳腺癌63例,X线表现为肿块者58例;5例X线未见明显肿块,其中表现为结构紊乱者4例,恶性钙化者1例.肿块边缘不规则,分叶状或带毛刺,肿块伴恶性钙化、导管扩张、血管影增粗、皮肤增厚,为乳腺癌的较特异征象;结合触诊,肿块质硬,边界不清,活动度差,可与良性病变做出鉴别.结论 钼靶X线结合临床触诊对乳腺肿瘤的定性诊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蔡玉琴;张璟;诸葛铭宁;苏建辉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结节性硬化合并双肾、肝脏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

    患者,女,20岁,因右下腹疼痛于2012年5月14日来我院就诊.既往有癫痫发作史10余年、智力水平低下,语言发育迟缓.体格检查:患者智力低下,表情呆滞、反应迟钝,前额部及双面颊部可见对称性散在多发淡红色大小约为5~7 mm的坚硬蜡状丘疹,于双侧中腹部均可触及质硬边缘清晰肿物,触之易活动.

    作者:田希存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后额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

    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发病率、致残率及病死率高,尤其出血量>40 ml时,保守治疗效果极差,致残率及病死率很高.传统的外科开颅及以往经颞部微创虽使其致残率及病死率降低,但致残率仍较高.本研究经后额部入路锥颅血肿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50例高血压性基底节区出血,与同期外科开颅术的46例对比,前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韦素春;张生;张国欣;刘春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视黄醇结合蛋白4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在我国已经成为主要的慢性病之一.据有关报道,中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已经达到了9200万,数量位居世界首位,它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从经济上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体健康.

    作者:梁丹;王战建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细胞周期素D1、S期激酶相关蛋白2与 p27kip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细胞周期调控机制是由复杂的网络调控系统组成,其调控紊乱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分子事件.参与细胞周期调控的主要因子有:细胞周期素( cyclin)、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CD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s,CDKI)及诸多调节因子.

    作者:陈艳昕;刘庆滨;顾涛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超敏C反应蛋白与老年餐后低血压

    餐后低血压(PPH)是指进餐后的收缩压(SBP)和(或)舒张压( DBP)比餐前降低20 mmHg(1 mmHg=0.133 kPa)或以上;或餐前SBP在100mmHg以上,餐后SBP在90 mmHg以下[1].本研究探索了老年PPH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希望为老年PPH的治疗提供新方法和新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徐江;牛丽婷;何玉梅;韩慧儒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瘦素与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的研究进展

    瘦素是包含167个氨基酸的蛋白质类激素,它是由脂肪组织合成和分泌的.瘦素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与下丘脑受体的结合来调节能量平衡,这个过程是通过减少食物摄取、升高体温以及能量消耗来实现的,瘦素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调节心血管和肾血管,有研究证明瘦素在人体健康状态下是调节血压和容量的因子.

    作者:张宁;郑丽华;冯和林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食管闭锁8例分析

    胎儿食管闭锁(esophageal atresia,EA)是新生儿严重的先天性畸形之一,活产婴儿中发生率为1/2500~1/3000,大多数伴有气管食管瘘[1].本研究分析8例经尸检和产后确诊的EA胎儿的产前超声表现,总结其特征性声像图表现.

    作者:潘虹霞;尹佳园;张晨雪;陈艳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新生儿4号染色体长臂部分三体综合征1例

    患儿,男,出生5天,因出生后气促5天,呼吸停止1次,于2011年10月31日入院,系孕1产1,孕37+3周顺产出生,出生体质量2700 g,无胎膜早破,胎盘完整,脐带无绕颈,Apgar评分均为10分,生后因新生儿肺炎在当地医院治疗,经抗感染后病情尚稳定,无明显呼吸困难,生后第5天出现严重呼吸暂停,给予气管插管复苏囊正压通气,胸外按压后恢复心跳,但呼吸浅促;查体:体温36℃,脉搏127次/min,呼吸70次/min,血压64/42 mmHg(1 mmHg=0.133 kPa),体质量2 700 g,意识清楚,反应差,足月儿外貌,身材短小,左手通贯掌,肤红,前囟平软,口周发绀,呼吸浅促,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心律齐,心音有力,腹软,肝脾未触及肿大,四肢肌张力低;入院诊断:①新生儿肺炎;②继发性呼吸暂停.

    作者:闭宏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高原地区创伤患者伤口病原菌和耐药谱分析

    创伤感染是指创面内有大量细菌侵入,并大量繁殖出现的化脓性炎症,感染常发生在受伤部位或为尽快修复创面所进行的外科手术部位.创伤可引起不同类型的感染,引起创伤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多种多样,早期无论是预防性用药还是治疗性用药,都只能是经验性的.

    作者:马德花;司立宁;鲍海咏;严海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微探头超声内镜在上消化道早期癌黏膜剥离术中的应用

    随着内镜诊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超声内镜技术的发展,消化道早期肿瘤的检出率大大提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近年来国内开展的一项新的内镜微创手术,运用于消化道早期癌、癌前病变、黏膜下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超声内镜是一种将内窥镜与超声内镜相融合的检查技术,随着其技术的发展,内镜超声被广泛地应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治[1].

    作者:王亮;于永礼;魏新亮;陈霞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与常规治疗方法疗效差异.方法 应用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Medline/PubMed(1980-2011)、Embase(1990-2011)、CNKI(1990-2011)、维普数据库(2000-2011).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员手册5.0.2版推荐的方法纳入文献,并对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13篇文章纳入研究,共纳入患者1 405例,其中采用奥美拉唑+凝血酶治疗患者79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法患者615例.对13个研究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美拉唑与凝血酶联用在以下方面均优于常规治疗,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奥美拉唑+凝血酶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止血总有效率(OR=5.62,95% CI =3.76~8.40,P<0.01),奥美拉唑+凝血酶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止血显效率( OR =2.48,95% CI =1.94~3.17,P<0.01).结论 奥美拉唑联合凝血酶治疗上消化道出血有良好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为当前国内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由于纳入研究样本量小且质量较低,上述结论尚需要高质量、大样本的随机盲法对照试验加以证实.

    作者:罗和生;赵运志;张法灿 刊期: 2012年第15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