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心率变异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张顺霞;李谊文

关键词:脂肪酸类, ω3, 心率变异性,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病, 扩张型, 心力衰竭
摘要: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按照从甲基端起第1个双键的位置不同,可分为ω-3,ω-6,ω-9等.ω-3系列主要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a-亚麻酸(ALA)等.ω-3PUFA主要来自海洋哺乳动物及鱼类的油类.近年发现ω-3PUFA对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均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就是可增加心率变异性(HRV).现就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HRV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

    目的 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128例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他汀组)、普罗布考和阿托伐他汀联合组(联合组),共观察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进行检测.比较治疗前后3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颈动脉内膜粥样硬化斑块面积变化.结果TC、TG、LDL-C、ox-LDL、hsCRP、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均比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后联合组和他汀组的TC、TG、LDL-C均低于对照组,联合组又低于他汀组(均P<0.01);颈动脉IMT和斑块面积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分别为颈动脉IMT联合组治疗前(1.59±0.07)mm vs治疗后(1.20±0.11)mm,他汀组治疗前(1.58±0.08)mm vs治疗后(1.33±0.09)mm,对照组治疗前(1.58±0.08)mm vs治疗后(1.62±0.08)mm;斑块面积联合组治疗前(0.97±0.07)cm2vs治疗后(0.50±0.07)cm2,他汀组治疗前(0.97±0.10)cm2vs治疗后(0.93±0.09)cm2,对照组治疗前(0.98±0.12)cm2vs治疗后(1.01±0.13)cm2.结论普罗布考及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显著的疗效,无明显不良反应.

    作者:巫颖;李绍发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重症心肌炎致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1例

    患者,女,32岁,因发热伴恶心呕吐3天,加重6小时于2011年1月5日入院,既往身体健康.入院查体:体温39℃,血压70/50 mmHg(1 mmHg=0.133 kPa),意识清楚,精神差,平卧位,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133次/min,无杂音,腹软,右上腹,剑下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莫非征(+),肠鸣音弱,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李美兰;张佩生;梁雪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部分病毒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作的关系

    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及其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非特异性气道炎性疾病.伴有气道高反应性[1].近年来,哮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有增高趋势.随着医学科技的进展,引起哮喘发病原因逐渐被人们认识,其中病毒感染为主要病因之一.呼吸道病毒感染,首先引起气道的炎性反应,再通过免疫机制使机体产生高过敏反应和高免疫反应.在整个过程中有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细胞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参与.与哮喘有关的病毒包括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冠状病毒及鼻病毒(RVS)、呼吸道合胞病毒(RSV)[2].能诱发2岁以下婴幼儿哮喘的病毒主要是RSV,而学龄以上儿童和成年人哮喘的发作则主要与RVS有关.现就RSV和RVS在哮喘发生、复发、恶化中作用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张杰;徐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巨幼细胞性贫血140例临床分析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带病生存老年患者的增加,巨幼细胞性贫血发病率逐渐上升[1].该病主要病因是消化系疾病导致摄入不足,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延误诊治,若能早期诊断,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外周血象可很快恢复正常.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140例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平;闫淑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10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血肌酐>133μmol/L未进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者)且结肠透析次数>5次(2~3次/周)观察2周.其中将应用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治疗的69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定为治疗组(其中血肌酐值在>500~1 167μmol/L范围31例,血肌酐值在133~500μmol/L范围38例).将只应用药用炭胶囊或尿毒清颗粒保留灌肠(1次/d)的40例患者定为对照组,其中应用药用炭胶囊灌肠组20例,应用尿毒清灌肠组20例.均共观察2周.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血肌酐、尿素氮、血磷、血尿酸来观察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的疗效.结果①所有患者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症状改善明显.②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血磷、血尿酸均较前改善,且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组疗效明显优于只应用尿毒清或药用炭灌肠组(P<0.05).③治疗组中所有患者经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血磷、血尿酸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肌酐133~500μmol/L组与血肌酐>500~1 167 μmol/L组相比,对于血肌酐及尿素氮的降低疗效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血磷及血尿酸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①与单纯保留灌肠相比,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对于改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对血肌酐、尿素氮、血磷、尿酸的降低均有较明显的效果;②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尤其对于早、中期(血肌酐值在133~500 μmol/L范围)慢性肾衰竭患者的疗效更为显著;③结肠透析联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过程中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且疗效确切.

    作者:赵翠;丁芳;林海英;冉蕾;张俊霞;牛洪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支气管镜在儿童支气管结核诊断治疗中应用价值

    我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严重危害着广大人民的健康,支气管结核常继发于肺结.核病,以青壮年多见.由于儿童免疫特点与成年人存在差异,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临床表现及预后与成年人不同,而且患病后较成年人更易误诊,因此儿童支气管结核少见报道.现将贵阳市肺科医院诊断治疗的17例儿童支气管结核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以探讨支气管镜在儿童支气管结核诊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廷梅;李杭;袁国琴;李春兰;潘慧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肝源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C肽测定的意义

    肝源性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都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INS)分泌损害,但INS代谢不同,INS和C肽(CP)测定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现将肝源性糖尿病患者INS和C肽检测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韩致毅;欧阳伟钢;周黎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0例误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指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很多甲亢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以某一系统表现为主,常易误诊.早期诊治是降低本病进一步加重而发生并发症的关键.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曾误诊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肌病、肠炎、肝炎、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神经衰弱、胃炎、精神分裂症、胃癌、运动神经元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获得性溶血(Evan综合征)、肠激惹综合征、亚急性肝坏死、乳腺疾病的40例甲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从中吸取教训,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王丽婧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肿瘤坏死因子α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源树突状细胞表达树突状细胞趋化因子1的影响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对体外诱导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表达树突状细胞趋化因子1(DC-CK1)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离初诊20例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0ug/L、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100μg/L培养5天,然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加入TNF-a 50μg/L,对照组只加培养基,第7天收获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倒置显微镜、Wright染色)及免疫表型对培养的DCs进行鉴定;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DCs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DC-CK1的表达水平.结果培养后实验组细胞的树枝样突起更明显,而且实验组DCs表面分子的表达比对照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FISH证实了DCs的白血病来源;后ELISA检测显示实验组DCs培养上清中DC-CK1的含量为(175.094±52.487)ng/L(n=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8.926±84.105)ng/L(n=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抑制CML源树突状细胞表达DC-CK1.

    作者:李亮亮;柴晔;张连生;曾鹏云;吴重阳;易良才;陈红鹰;白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口服莫西沙星致精神行为异常1例

    患者,男,84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38年,加重4天于2010年2月1日收入我科.既往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后遗症等疾病.长期服用降压、降糖、扩冠、抗血小板凝集等药物.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4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40/80 mmHg(1 mmHg=0.133 kPa);精神尚好,意识清楚,步入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双肺可闻及散在的哮鸣音;心脏及腹部无明显特殊;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陈芳;马艳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心率变异性关系的研究进展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按照从甲基端起第1个双键的位置不同,可分为ω-3,ω-6,ω-9等.ω-3系列主要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a-亚麻酸(ALA)等.ω-3PUFA主要来自海洋哺乳动物及鱼类的油类.近年发现ω-3PUFA对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均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就是可增加心率变异性(HRV).现就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HRV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顺霞;李谊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周围神经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肝脾肿大

    1病历摘要患者,女,57岁,因全身皮肤变黑1年余,腹痛、腹胀11个月,于2010年11月16日就诊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患者1年多前无诱因出现全身皮肤变黑,双手、双膝关节以下皮肤发凉伴四肢麻木,从肢体远端向近端进展,进行性跛行,11个月前出现腹痛、腹胀,以餐后为著,后出现腹泻,每日6~7次,无黏液及脓血,伴双下肢乏力,走路摇摆.

    作者:杨春伟;闫萌;王晓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促红细胞生成素及其受体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及其受体(EPO-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唐山市协和医院、唐山市人民医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切除的126例NSCLC EPO与EPO-R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NSCLC患者中EPO阳性率为59.5%(75/126),高、中、低分化阳性率分别为27.7%,54.0%,74.1%,低分化者阳性率高于中、高分化者(P<0.01);Ⅰ~Ⅱ期阳性率为37.1%,Ⅲ~Ⅳ期为68.1%(P<0.01);淋巴结转移者(63.3%)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者(35.3%)(P<0.01).EPO表达阴性者中位生存期为65个月,EPO表达弱阳性至中度阳性者中位生存期为26个月,EPO强阳性者为10个月(P<0.01).NSCLC患者中EPO-R阳性率为78.6%(99/126).高、中、低分化阳性率分别为38.9%,74.0%,94.8%,低分化和中分化者阳性率明显高于高分化者(P<0.01);Ⅰ~Ⅱ期阳性率为40.0%,Ⅲ~Ⅳ期为93.4%(P<0.01);淋巴结转移者(80.7%)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者(64.7%)(P<0.01).EPO-R表达阴性者中位生存期为69个月,EPO-R表达弱阳性至中度阳性者中位生存期为49个月,EPO-R强阳性者为11个月(P<0.01).COX回归分析显示,EPO表达(P<0.01)、EPO-R表达(P<0.01)均为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EPO和EPO-R高水平表达与NSCLC侵袭转移相关,EPO和EPO-R高表达与NSCLC预后不良相关.

    作者:刘宏侠;孙玉满;谷守琦;李红民;杨俊泉;汪宏斌;徐艺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颈动脉粥样硬化在体检人群中的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全身弥漫性的病理状态,可同时累及冠状动脉、颈动脉以及其他动脉,是冠心病、脑卒中以及其他阻塞性血管疾病的基础.颈动脉是AS的好发部位,其病变的出现与主动脉粥样硬化大约同时进行,而往往早于冠状动脉[1].及早发现AS,并采取治疗,可减缓甚至逆转其发生和发展,而颈动脉则是常用的AS检测窗口.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高速发展,应用超声影像技术对AS的检测及诊断已经取得长足进步.

    作者:郝志华;王俊明;陈春彦;高丽;唐龙妹;杨彦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焦虑抑郁障碍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静息心率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焦虑、抑郁是常见的两种情绪障碍.许多研究证实,焦虑抑郁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诱发因素[1].焦虑抑郁可使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儿茶酚胺释放过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ACS患者心率增快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下降.本研究通过观察ACS患者焦虑抑郁障碍评分与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和HRV的关系,探讨焦虑抑郁障碍对ACS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高瑜;张佩生;梁雪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32例糖尿病患者低血糖误诊分析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症状很常见,经口服或静脉补充葡萄糖后,病情会很快好转,但部分患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尤其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时,症状不典型,容易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甚至可危及生命,现将近年来我们收治的糖尿病低血糖患者误诊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刘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以排尿不适就诊的输尿管下段结石误诊22例分析

    在临床上,输尿管结石的典型症状是:在嵌顿堵塞或结石在下移过程中,常引起患侧肾绞痛和镜下血尿.疼痛可向大腿内侧、睾丸或阴唇放射,并伴有恶心、呕吐,有时血尿为肉眼可见.对这类患者一般诊断比较明确.但对以排尿不适就诊,而无明显腰腹部疼痛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则可能误诊或漏诊.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我们先后收治22例被误诊为泌尿系感染,如膀胱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女性尿道综合征等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现将诊治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新明;郭德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以突发剧烈头痛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患者,男,60岁.主因突发头痛、呕吐、胸闷半小时于2008年4月21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入院半小时前患者休息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继尔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喷射状.数分钟后患者自觉胸闷,无胸痛及放射痛,无咳嗽、咯血,家属发现其意识淡漠、周身湿冷遂急送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不规范服用降压药,血压维持不理想,无免疫疾病史.

    作者:边彦文;弓荣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5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8周,观察治疗前后HRV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HRV时域参数(SDNN、SDANN、SDNNIndex)治疗前明显低于正常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周干预治疗后HRV指标明显上升.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显著降低(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自主神经活动明显受损,其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相对增高,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地提高心脏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有可能减少心律失常性死亡.

    作者:林涛;张郁青;徐崇利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南阳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及临床意义

    依据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序列差异的程度,目前可把HBV分为A~H 8种基因型,基因型比血清亚型更能反映HBV的异质性,近年的研究认为HBV感染的不同后果可能与其基因组序列差异有关.据此,本研究使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的方法了解本地区慢性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分布情况,分析基因型与慢性HBV感染后不同临床表现的关系,以期为慢性乙型肝炎的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王道理;王春青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