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顺霞;李谊文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起人类非典型肺炎和许多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还可导致如心血管症、神经症状等呼吸道以外的并发症,对人类的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威胁[1].近年来其感染呈增高趋势,对Mp的研究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观察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辅助性T细胞(Th)亚群和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不仅有利于疾病的诊治,而且对于研究MPP的发病机制也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MPP免疫病理机制,本研究对60例MPP患儿和55例健康儿童外周血Th亚群以及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NF-γ)的变化情况进行了检测.
作者:王缚鲲;安黎云;陈晶;贾恒川;李玮;时兰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脐带血在ABO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试验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于孕妇分娩前和新生儿出生后分别进行ABO、RhD血型鉴定.对母/子血型为O/A(B)、RhD(+)组合的375例新生儿进行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试验检测.结果使用脐带血检测的ABO新生儿溶血病阳性率为68.3%、出生1~3天静脉血阳性率为51.9%、>3~7天静脉血阳性率为39.0%,脐带血检测结果显著高于静脉血(P<0.01),且随着患儿出生时间的延长阳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结论ABO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试验以脐带血检出率高,用脐带血进行新生儿溶血病血型血清学试验检测是早期诊断新生儿溶血病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康琼英;沈莉;闫伟;白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按照从甲基端起第1个双键的位置不同,可分为ω-3,ω-6,ω-9等.ω-3系列主要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a-亚麻酸(ALA)等.ω-3PUFA主要来自海洋哺乳动物及鱼类的油类.近年发现ω-3PUFA对心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等疾病均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就是可增加心率变异性(HRV).现就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和HRV的关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张顺霞;李谊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于甲状腺本身产生过多的甲状腺激素而引起的一系列以高代谢症状为主的内分泌疾病,临床表现为多食、消瘦、畏热、多汗、心悸、激动等代谢综合征[1].131碘(Ⅰ)治疗具有疗效确切、经济、安全、方法简便、不良反应少等优点,成为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较好的方法之一[1].然而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甲状腺质量是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甲状腺质量对131Ⅰ治疗青壮年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近期疗效的影响.
作者:商建军;魏彩第;彭新华;马桂芬;王秀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指血循环中甲状腺激素过多,引起以神经、循环、消化等系统兴奋性增高和代谢亢进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很多甲亢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典型,以某一系统表现为主,常易误诊.早期诊治是降低本病进一步加重而发生并发症的关键.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曾误诊为各种器质性心脏病、肌病、肠炎、肝炎、高血压、妊娠期高血压、神经衰弱、胃炎、精神分裂症、胃癌、运动神经元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获得性溶血(Evan综合征)、肠激惹综合征、亚急性肝坏死、乳腺疾病的40例甲亢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期从中吸取教训,减少误诊误治.
作者:王丽婧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患者,男,53岁,因突发左侧肩背痛伴左侧肢体力弱1小时于2010年11月28日23时入院.患者入院前1小时打麻将时突发左肩背及左上肢疼痛不适,活动肩背后疼痛有所减轻,约30分钟后疼痛加重,继之左侧肢体乏力,渐加重至不能行走,无头痛头晕,无恶心呕吐,无二便障碍,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不规则服用降压药,无服用阿司匹林及活血化瘀药物史,无头颈部外伤史,拟“左侧肢体无力待查”收住院.入院查体:血压145/110 mmHg(1 mmHg=0.133 kPa),颈无抵抗,第4颈椎椎旁左侧压痛,放射至左肩胛骨部位,左上肢近端肌力4级,远端肌力2级,左下肢肌力3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正常,痛、温、触觉及本体觉正常,双侧病理症阴性.
作者:李正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患者,男,60岁.主因突发头痛、呕吐、胸闷半小时于2008年4月21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入院半小时前患者休息时突然出现剧烈头痛,继尔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呈喷射状.数分钟后患者自觉胸闷,无胸痛及放射痛,无咳嗽、咯血,家属发现其意识淡漠、周身湿冷遂急送医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不规范服用降压药,血压维持不理想,无免疫疾病史.
作者:边彦文;弓荣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焦虑、抑郁是常见的两种情绪障碍.许多研究证实,焦虑抑郁与冠状动脉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有关,可作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的诱发因素[1].焦虑抑郁可使交感神经张力增加,儿茶酚胺释放过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导致ACS患者心率增快及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下降.本研究通过观察ACS患者焦虑抑郁障碍评分与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和HRV的关系,探讨焦虑抑郁障碍对ACS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高瑜;张佩生;梁雪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PP)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一般治疗组54例和阿托伐他汀治疗组54例,其中一般治疗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控制血压治疗,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给予常规控制血压治疗加阿托伐他汀40 mg/d,共观察12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8、12周后各采静脉血1次,测定血浆hsCRP和代谢指标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并监测24小时动态PP,计算平均动态PP.结果一般治疗组患者治疗前PP(62.94±4.72)mmHg,治疗4、8、12周PP分别为(57.33±3.15)mmHg、(57.62±5.45)mmHg、(56.51±2.98)nnHg;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治疗前PP(63.67±4.51)mmHg,治疗4、8、12周PP分别为(52.38±2.59)mmHg、(48.57±2.24)mmHg、(42.51±2.50)mmHg.一般治疗组患者治疗前hsCRP(6.62±0.55)mg/L,治疗4、8、12周hsCRP分别为(6.72±0.17)mg/L、(6.51±0.16)mg/L、(6.54±0.15)mg/L;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治疗前hsCRP(6.07±0.94)mg/L,治疗4、8、12周hsCRP分别为(5.20±0.68)mg/L、(4.14±0.68)mg/L、(3.05±0.55)mg/L.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动态PP和血浆hsCRP水平在治疗前与一般治疗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均明显低于一般治疗组(P<0.01),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阿托伐他汀治疗组患者动态PP和血浆hsCRP水平有明显降低趋势(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PP水平.
作者:张超;闫永红;徐俊蛟;杨晓秋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观察肿瘤坏死因子a(TNF-α)对体外诱导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表达树突状细胞趋化因子1(DC-CK1)水平的影响.方法分离初诊20例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重组人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100ug/L、重组人白细胞介素4(rhIL-4)100μg/L培养5天,然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加入TNF-a 50μg/L,对照组只加培养基,第7天收获细胞.通过细胞形态学(倒置显微镜、Wright染色)及免疫表型对培养的DCs进行鉴定;荧光原位杂交(FISH)对DCs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DC-CK1的表达水平.结果培养后实验组细胞的树枝样突起更明显,而且实验组DCs表面分子的表达比对照组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经FISH证实了DCs的白血病来源;后ELISA检测显示实验组DCs培养上清中DC-CK1的含量为(175.094±52.487)ng/L(n=1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8.926±84.105)ng/L(n=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抑制CML源树突状细胞表达DC-CK1.
作者:李亮亮;柴晔;张连生;曾鹏云;吴重阳;易良才;陈红鹰;白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1病历摘要患者,女,57岁,因全身皮肤变黑1年余,腹痛、腹胀11个月,于2010年11月16日就诊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医院.患者1年多前无诱因出现全身皮肤变黑,双手、双膝关节以下皮肤发凉伴四肢麻木,从肢体远端向近端进展,进行性跛行,11个月前出现腹痛、腹胀,以餐后为著,后出现腹泻,每日6~7次,无黏液及脓血,伴双下肢乏力,走路摇摆.
作者:杨春伟;闫萌;王晓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肝源性糖尿病与2型糖尿病都存在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INS)分泌损害,但INS代谢不同,INS和C肽(CP)测定可以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现将肝源性糖尿病患者INS和C肽检测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韩致毅;欧阳伟钢;周黎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在临床上,输尿管结石的典型症状是:在嵌顿堵塞或结石在下移过程中,常引起患侧肾绞痛和镜下血尿.疼痛可向大腿内侧、睾丸或阴唇放射,并伴有恶心、呕吐,有时血尿为肉眼可见.对这类患者一般诊断比较明确.但对以排尿不适就诊,而无明显腰腹部疼痛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则可能误诊或漏诊.2005年5月至2010年10月,我们先后收治22例被误诊为泌尿系感染,如膀胱炎、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女性尿道综合征等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水平,现将诊治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张新明;郭德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心血管领域一直是临床进展快、研究活跃的领域之一,2010年心血管病临床同样有许多进展,包括新的临床试验的发布、新的诊疗指南的推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下面选取精华综述如下.
作者:崔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来临,带病生存老年患者的增加,巨幼细胞性贫血发病率逐渐上升[1].该病主要病因是消化系疾病导致摄入不足,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被延误诊治,若能早期诊断,给予叶酸和维生素B12治疗,外周血象可很快恢复正常.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140例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平;闫淑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特点及阿托伐他汀对其影响.方法5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口服阿托伐他汀(10 mg/d)8周,观察治疗前后HRV变化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比较.结果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HRV时域参数(SDNN、SDANN、SDNNIndex)治疗前明显低于正常组,给予阿托伐他汀8周干预治疗后HRV指标明显上升.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比值(LF/HF)显著降低(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自主神经活动明显受损,其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相对增高,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危险性明显增加.阿托伐他汀能有效地提高心脏迷走神经张力,降低交感神经张力,有可能减少心律失常性死亡.
作者:林涛;张郁青;徐崇利 刊期: 2011年第15期
丘脑出血临床表现严重而复杂,致残率、病死率高.现对我院收治的121例丘脑出血患者进行总结分析,对比观察CT片上第三脑室形态改变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2003年3月至2010年3月我院ICU、神经外科住院患者121例,男75例,女46例,年龄34~83岁,平均(53.8±17.5)岁,全部经头颅CT证实为丘脑出血,占我院同期脑出血的19.8%.其中有高血压病史51例,以往未发现高血压入院时血压增高者48例,无高血压者22例,有糖尿病病史11例,有脑卒中史15例.
作者:耿丽君;陈建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患者,男,84岁,因反复咳嗽、咳痰、气喘38年,加重4天于2010年2月1日收入我科.既往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死后遗症等疾病.长期服用降压、降糖、扩冠、抗血小板凝集等药物.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4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40/80 mmHg(1 mmHg=0.133 kPa);精神尚好,意识清楚,步入病房,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双肺可闻及散在的哮鸣音;心脏及腹部无明显特殊;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陈芳;马艳花 刊期: 2011年第15期
脑血管病是成人致残的主要原因,脑梗死约占70%,临床的治疗一直集中在降低病死率和促进躯体功能恢复方面,而脑梗死后认知障碍影响患者躯体、行为和情绪等方面的康复,而且对患者的远期影响超过躯体障碍本身[1].近年来脑梗死认知障碍的治疗已成为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热点.本研究探讨经颅磁刺激(TMS)和康复训练对脑梗死认知障碍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兴山;宋新建;马丹;陈晓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 分析心电图aVR导联形态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行射频消融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157例,男69例,女88例,年龄13~74岁,平均(41.9±19.2)岁,以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为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组(SF-AVNRT组,n=89)和左侧房室旁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组(AVRT组,n=68),入选者在窦性心律和室上性心动过速时无束支传导阻滞.结果与窦性心律时相比,SF-AVNRT组aVR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改变(假性r波或粗顿)的发生率73.0%,AVRT组aVR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改变(假性r波或粗顿)的发生率为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窦性心律时相比,SF-AVNRT组aVR导联ST段抬高、水平型移行或T波降支切迹的发生率为2.2%,AVRT组aVR导联ST段抬高、水平型移行或T波降支切迹的发生率为8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窦性心律时相比,SF-AVNRT和AVRT在aVR导联具有不同的心电图特点,aVR导联QRS波终末部形态和ST段形态对判断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类型具有重要意义,需高度重视aVR导联在室上性心动过速中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敬锐;邸成业;林文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