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物洗脱支架技术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研究

孙家安;汝磊生;齐书英;彭育红;李淑荣;刘红娜;席爱雪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 支架,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摘要: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是指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该血管狭窄≥50%的冠状动脉病变,无自身良好的右向左的侧支循环,或无以前经冠状动脉移植至左冠状动脉1支或多支通畅的血管桥的左主干病变称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致ST段抬高1例

    患者,男,19岁.主因活动后胸闷气短20余天,于2009年7月12日入住我院.查体:血压108/67 mmHg(1 mmHg=0.133 kPa),脉搏92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哕音;心率92次/min,律整,胸骨左缘二、三肋间可闻及3/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双下肢无水肿.

    作者:王梅;杨蓉;李拥军;张辉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胆道内支架置入联合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治疗恶性胆道梗阻48例

    胆系肿瘤、胰头癌、肝癌及转移瘤是引起胆道恶性梗阻的常见原因.我院采用胆道支架置入结合动脉插管化疗的双介入方法治疗48例恶性胆道梗阻患者,取得了较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平;王卫东;童耀英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肝硬化合并自发性腹膜炎患者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腹水降钙素原(PCT)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肝硬化腹水患者73例,单纯腹水39例(无SBP组),肝硬化合并SBP 34例(SBP组),进行腹水和血清的PCT以及血清的CRP水平检测.结果 SBP组和无SBP组血清CRP水平分别为(76.00±60.75)mg/L和(16.00±43.00)mg/L(P<0.01);以PCT≥2μg/L为阳性标准,SBP组血清和腹水PCT阳性率高于无SBP组(血清79.4%VS 10.3 %,腹水29.4%vs 5.1%,P<0.01);SBP组患者治疗好转后血清和腹水的PCT阳性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16.7%vs 3.3%,P<0.01).血清CRP及PCT联合检查有助于提高SBP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论 血清和腹水PCT及血清CRP检测对肝硬化合并SBP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颖;张志广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

    患者,女,23岁,因活动后呼吸困难1年,加重伴全身水肿20天于2007年11月5日入院.既往皮肤色素沉着约20年,糖尿病病史5年,血糖高达27.8mmol/L,使用低精蛋白锌胰岛素注射液(万苏林)控制血糖,晨27 U,晚间不详,近3天夜间均有低血糖发作.5个月前曾于外院就诊:常规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3度房室传导阻滞,T波改变.

    作者:杨瑛;朱宇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以加替沙星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观察

    随着对幽门螺杆菌(Hp)研究的深入和对Hp感染与消化道溃疡关系的了解,治疗上更加重视对Hp的根除,然而在对Hp根除方案的实施过程中,由于Hp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逐年上升,还存在着地域差异[1],如何探索出高效、敏感、不良反应少、符合中国国情的Hp根除方案,是当前临床学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范红云;牛巍巍;朱秀芳;王竞;段志英;霍晓辉;马金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Ⅲ~Ⅳ级颅内动脉瘤的早期血管内治疗

    颅内动脉瘤是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的原因,如治疗不及时,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目前显微手术夹闭及血管内栓塞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两种有效方法.对于Hunt-Hess分级Ⅲ级及以上的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有一定优势.我科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Ⅲ~Ⅳ级动脉瘤12例,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早期行血管内栓塞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爱军;朱军;陈通;刘刚;张志勇;李建民;赵林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药物洗脱支架技术治疗无保护冠状动脉左主干病变的临床研究

    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是指经冠状动脉造影发现该血管狭窄≥50%的冠状动脉病变,无自身良好的右向左的侧支循环,或无以前经冠状动脉移植至左冠状动脉1支或多支通畅的血管桥的左主干病变称为无保护左主干病变.

    作者:孙家安;汝磊生;齐书英;彭育红;李淑荣;刘红娜;席爱雪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2型糖尿病(T2DM)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和胰岛素抵抗(IR)是T2DM发生的两个主要机制.因此,恢复早相胰岛素分泌,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改善IR是T2DM治疗的主要策略之一.

    作者:胡华斌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第二届华北长城会暨河北省心血管病学2009年年会特约专家精彩讲座摘录(四)

    (上接本卷第7期目次Ⅳ)6河北医科大学傅向华教授:重点介绍了低血钾性恶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和防治,强调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关注

    作者:贾新未;傅向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1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男,12岁.主因间断手足抽搐2个月于2008年3月15日入院.患者于2008年1月1日在学校早饭后突然摔倒,意识不清,手足抽搐,发作时双侧拇指强烈内收,掌指关节屈曲,形成鹰爪状,口吐泡沫,头偏向一侧,眼斜向一侧,无大小便失禁,无呕吐,约5分钟后意识恢复,清醒后觉肌肉酸痛、手足发麻.于1月21日在学校做操后上述症状再次出现,约20分钟后症状缓解.为进一步诊治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

    作者:卢燕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不同胎龄新生儿骨钙蛋白水平及临床意义

    随着医学生殖技术的发展和危重新生儿抢救水平的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有了明显上升,因此其骨骼生长发育问题也逐渐受到关注.骨钙蛋白是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重要非胶原蛋白,血清骨钙蛋白含量能直接反应骨组织成骨细胞的功能状况,是一个有效可靠的反映骨骼生长发育的指标.本研究比较了不同胎龄新生儿出生时和生后14天时血清骨钙蛋白水平,以了解不同胎龄新生儿骨骼生长发育特点.

    作者:马素苓;皮亚雷;张会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C1q抗体、白细胞介素18和补体C3、C4联合检测在狼疮肾炎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Clq抗体、白细胞介素8(IL-18)和补体C3、C4在狼疮肾炎(LN)的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组61例,包括LN组39例,非LN组22例血清中的Clq抗体、IL-18的水平,同时检测补体C3、C4的水平,并与SLE患者的临床表现、疾病活动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LN组的Clq抗体和IL-18明显高于非LN组,分别为(116±99)kU/L VS(17±9)kU/L和(425±198)ng/L vs(268±111)ng/L(P<0.05).C3、C4在LN组与非LN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45±0.25)g/L VS(0.56±0.07)g/L,(0.15±0.09)g/L vs(0.19±0.08)g/L(均P>0.05).Clq抗体、IL-18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r=0.468、0.527,P<0.05).结论 在LN中存在Clq抗体、IL-18的高表达及补体的降低;血清C1q抗体、IL-18可能参与了狼疮肾炎的免疫发病机制;联合检测对LN疾病活动判定有重要价值.

    作者:韩智杰;朱芸;张群群;李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介入治疗并发脑梗死2例

    例1,男,27岁,因怕热、多汗、多食伴消瘦3个月,于2005年6月17日入院,患者于3个月前出现怕热、烦躁易怒、食欲增加,但易饥饿、消瘦,体质量下降8 kg,伴心悸、气短未治疗,查体:体温36.7℃,脉搏9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8,/68 mmHg(1 mmHg=0.133 kPa).

    作者:聂庆平;杨航;黄志诚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经皮经腔室间隔化学消融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1例

    患者,男,28岁,主因间断活动后胸痛1年,加重伴晕厥2次,于2008年4月21日诊断为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hathy,HOCM)收入院.心电图(ECG)示心肌肥厚劳损(图1).超声心动检查示:收缩期左心室流出道(LVOT)可见湍流,流速峰值(velocitypeak,VP)6.7 m/s,压差(pressure gradient,PG)为180mmHg(1 mmHg=0.133 kPa),二尖瓣Ⅱ度反流(表1).

    作者:曹月娟;许静;付乃宽;卢凤民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2008与2009年手足口病325例临床对比分析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在个别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常见为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sckie virus,CoxA16)及肠道病毒71型(Entero virus71,EV71).

    作者:陈海燕;李鲁军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尿与肾组织联合结核杆菌检测在肾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肾结核的早期诊断十分困难,诊断标准是在尿中找到结核分枝杆菌(TB)[1-2],但由于TB的产生是分阶段性的[3],而且肾结核发病不仅与TB直接感染有关,还与机体对TB的菌体成分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非特异性炎症反应及Ⅲ型变态反应有关[4],所以多数患者在尿中一般查不到TB,造成肾结核的漏诊和误诊.

    作者:张艳宁;冯江敏;孙丽;王力宁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动脉硬化诊断仪评价高血压动脉僵硬度及心脏功能

    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指当心脏收缩、血液被挤压时,脉搏从心脏传递到终端动脉时的速度,PWV被美国心脏协会(AHA)制定为检测动脉硬化的金标准,是独立于高血压、高血脂和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又一重要危险因素.2007年已列入欧洲高血压防治指南中,因此高血压病患者大动脉硬化度的评价已成为当今高血压病防治的热点[1].本研究对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80例体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动脉硬化诊断仪对高血压动脉僵硬度及心脏功能的评价.

    作者:李燕丽;廖虹;谭世诚;张田田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初始低剂量氨氯地平加替米沙坦或复方阿米洛利联合治疗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影响的阶段报告

    作者: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北京农村地区高血糖人群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北京市顺叉区南法信镇高血糖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病率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当地3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测定空腹血糖(FBG),对血糖5.6 mmol/L及以上和有糖尿病史的人员进行进一步体检,包括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血压、FBG、肌酐(Cr)、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血脂等.共筛查受试者1 293例,其中465例确诊为糖尿病,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取总人数的25%进行7个视野眼底照相检查.结果 实际共有114例(98.3%)2型糖尿病及162例(78.2%)空腹血糖受损(IFG)患者参加了眼底照相.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DR的患病率为23.7%(27/114),其中增殖期DR(PDR)的患病率为1.8%(2/114).IFG人群的DR的患病率为5.0%(8/162),均为非增殖期病变.在糖尿病患者中DR者同非DR者相比糖尿病痛程、FBG及收缩压显著升高(P<0.01或<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及FBG与DR发生密切相关(OR=1.122,95%CI=1.017~1.239;OR=1.340,95%CI=1.079~1.665).结论 对具有高危因素(长病程、血糖控制差、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注意控制危险因素,定期眼科检查以早期发现眼底病变.对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进行DR的早期眼底筛查的必要性及检查时机的选择尚需进一步研究.

    作者:信中;马亚红;赵蕾;卢毅;石敬;杨金奎 刊期: 2010年第08期

  • 入院高血糖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预后影响的探讨

    目的 初步探讨入院高血糖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预后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109例ACS患者按血糖>7.8 mmol/L分为A组(n=68例),血糖≤7.8 mmol/L为B组(n=41例),比较两组临床情况和住院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基线指标为自变量,以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住院期间对心血管事件有显著性影响的危险因素.结果 A组的心率、肌酐(Cr)、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均高于B组,心率(116.9±10.8)次/min vs(105.1±21.2)次/min、Cr(142.0±8.9)μmol/L vs(109.0±10.1)μmol/L,CK-MB(0.38±0.01)μg/L vs(0.27±0.00)μg/L,cTnI(189.0±10.5)μg/L vs(86.0±9.8)μg/L(均P<0.01);两组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力衰竭(29.4%vs 26.8%)、心源性休克(4.4%vs 4.9%)、心律失常发生率(22.1%vs 34.1%)近期死亡发生率(2.9%vs 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心率、肌酐和血糖升高是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入院血糖水平升高是ACS患者风险发生的标志.为制定ACS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安全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提供了参考.

    作者:何泉;陈安宝;陈嘉勇 刊期: 2010年第08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