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脑星形细胞瘤中EphA2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张建国;周伟;步星耀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 受体, EphA2,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 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2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78例人脑星形细胞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NB)中EphA2蛋白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EphA2蛋白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和细胞膜,呈棕黄色颗粒,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也呈阳性表达.在78例星形细胞瘤中,EphA2阳性表迭率为93.6%,而正常脑组织中无EphA2表述,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加,EphA2蛋白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升高,高级别星形细胞瘤(Ⅲ~Ⅳ)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Ⅰ~Ⅱ)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EphA2阳性表达强度增加,肿瘤组织的MVD也逐渐增加,从0~3级分别为(19.65±8.12)个/mm3、(27.50±11.36)个/mm3、(40.28±12.51)个/mm3和(61.44±13.80)个/m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08,P=0.001).EphA2表达与MVD显著相关(r=7.094,P<0.01).结论 EphA2可作为判定人脑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与肿瘤微血管生成相关,有可能成为星形细胞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动脉弹性功能评价研究进展

    动脉弹性功能不仅是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和脉压(PP)水平的重要决定因素,而且相当程度上反映了动脉内皮功能状况.目前已有多种无创性手段检测动脉系统的弹性功能,例如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压力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脉搏波舒张期衰减参数、PP、袖带内压力震荡波分析(analysis of theoscillometric cuff signal,AOCS)以及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等.

    作者:刘英华;崔炜;崔韻霜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恶性组织细胞病合并甲型肝炎病毒感染1例并文献复习

    患者,女,39岁.因发热伴纳差、腹胀8天,尿黄3天,于2008年9月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8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高达40℃,伴食欲不振、腹胀,饮食量减少为原来的二分之一,就诊于村卫生所,给予退热对症治疗,病情无好转;3天前,患者出现尿黄,就诊于我院.

    作者:康海燕;叶立红;董江龙;王建彬;刘莲;张敬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结缔组织病肺间质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进展

    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肺脏受累是常见的临床表现,其早期诊断、治疗及对预后的影响越来越引起风湿病学家的重视.

    作者:雷玲;钟小宁;赵铖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老老年人高血压与颈动脉顺应性的关系

    目的 研究≥80岁以上老老年人高血压与颈动脉顺应性的关系,为治疗高血压和预防动脉硬化提供依据.方法 参照动脉粥样硬化社区研究(ARIC)动脉硬度指标测试方案,对49例≥80岁以上高血压患者(其中25例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组,另24例为收缩和舒张期均增高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高分辨率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颈动脉收缩期和舒张期内径,并计算颈动脉紧张度、扩张性和僵硬度,与20例血压正常对照组进行3组之间差异性比较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 颈动脉紧张度在正常对照组、收缩/舒张期高血压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扩张性和颈动脉僵硬度在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组与正常对照组、收缩/舒张期高血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正常对照组与收缩/舒张期高血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80岁以上老老年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僵硬度增加,颈动脉扩张性降低,临床上应重点关注对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检查和治疗.

    作者:诸葛铭宁;蔡玉琴;马淑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干预策略研究

    目的 通过检测冠心痛患者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血浆P选择素(CD62P)浓度及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的浓度,了解氯吡格雷抵抗在冠心痛患者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探讨氯吡格雷抵抗的干预策略.方法 130例受选对象在服用氯吡格雷75 mg/d前、服药5天后,测定血小板聚集(plateletaggregation)、CD62P浓度及sCD40L的浓度.根据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降低程度分为氯吡格雷抵抗组和非氟吡格雷抵抗组.对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剂量加倍(150 mg/d)和维持原有剂量两组,5天后重复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血浆CD62P浓度及sCD40L浓度.结果 服用氯吡格雷5天后测得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分别为16.2%(ADP 10 μmol/L)和14.6%(ADP 20 μmol/L).时氯吡格雷抵抗患者剂量加倍干预5天后测得剂量加倍组的血小板聚集为(8.1±3.1)Q,较服氟前(10.9±3.6)Q有所降低(P<0.05);维持剂量组的血小板聚集为(7.4±5.7)Ω,较服氯前(9.9±5.1)Ω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剂量加倍组中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由10例降低为3例(30.0%),维持原剂量组中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由9例降低为5例(55.6%).结论 氟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存在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作者:张文博;崔炜;都军;刘凡;杨晓红;谷国强;谢瑞芹;杨秀春;张光明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缓和的血清阴性的对称性滑膜炎伴凹陷性水肿1例

    患者,女,64岁.因双手小关节肿痛伴手背、足背水肿2个月于2009年1月24日来院就诊.患者来诊前2个月无诱因出现左手拇指掌指及指间关节肿痛、屈曲受限,初未重视.

    作者:刘欢;杨晓凌;劳志英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小儿手足口病125例治疗体会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

    作者:潘强;田新;唐柳平;劳金泉;谢丽冰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C反应蛋白变化对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贫血的影响

    C反应蛋白(CRP)是因炎症刺激导致肝脏合成的一种正急性反应蛋白,是炎症反应的重要标志蛋白.近年来发现尿毒症本身可导致炎症反应,CRP明显升高,接受透析治疗后CRP升高更显著.

    作者:齐桂静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QT离散度对扩张型心肌病远期生存率的意义

    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易发生进行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栓塞、甚至猝死.因此,对DCM患者的远期生存率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QT离散度(QTd)是指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QT间期变化的量度,代表节段性心室肌复极的不均一性[1].

    作者:纵静;唐其柱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易化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对比研究

    目的 比较易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facilitated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FPCI)与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治疗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连续收集158例首次STEMI患者,其中80例患者为基层卫生院给予静脉全量尿激酶溶栓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即FPCI组,78例患者为由基层卫生院直接转运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即PPCI组.观察两组患者梗死相关血管(infarctionrelated artery,IRA)再通情况及主要出血并发症,并分别于PCI术后第30天和第180天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功能改善情况,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IRA再闭客,心力衰竭、脑卒中及心源性猝死等的发生情况.结果 首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FPCI组PCI术前心肌梗死试验性溶栓治疗(TIMI)3级血流率明显高于PPCI组(P=0.001),术后TIMI3级血流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2);住院期间主要出血并发症FPCI组高于PPCI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91);两组患者术后30天、术后180天左心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为(51.3±4.2)%vs(50.7±5.2)%,(52.8±6.7)%vs(54.8±6.3)%.两组患者IRA再闭塞、心力衰竭、脑卒中及心源性猝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PCI是安全有效的,对于基层卫生院首诊的STEMI患者,如果发病时间未超过2小时且转运时间可能超过3小时,可以先行溶栓后转运至三甲医院行PCI治疗.

    作者:陈珂;高传玉;王巍;牛振民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危重病患者血清前白蛋白与APACHEⅡ关系研究

    危重病患者病情危重,预后差,病死率高,目前仍然是医学的一个难点.危重病患者多处于严重的感染、创伤、重症中毒等严重应激反应状态,使机体产生全身性反应,机体代谢发生变化,如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代谢,可影响到全身多个系统器官,因此,对机体造成的危害很大,使病情更为严重,给治疗带来很多困难,使危重症病死率较高.

    作者:何旭;李国明;肖声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30例帕金森病患者定量嗅觉分析

    帕金森病(Parkinson disease,P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僵直和姿势障碍等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近研究发现PD除了上述的运动症状外,还存在非运动症状(non-motor symptoms,NMS),主要包括嗅觉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感觉障碍等.

    作者:朱红灿;赵鹏;卢欣;李玉生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唐山农村地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病率调查

    目的 调查唐山农村地区≥40岁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量表,以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唐山农村地区共调查≥40岁常住人口2 015例,并进行肺功能检测,对气流受限者行支气管舒张试验.结果 资料完整者1 948例,男1 010例,女938例,平均年龄(55.5±11.2)岁;唐山农村地区≥40岁人群COPD患病率为10.7%(209/1 948),男性患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3.3%vs 8.0%,P<0.01);随着年龄增长,COPD患病率呈增加趋势(P<0.01);吸烟、室内空气污染、有机燃料、家族史及既往个人史使COPD患病率明显增加(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既往个人史是COP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1).结论 唐山市农村地区COPD患病率较高;年龄、吸烟、室内空气污染、有机燃料、家族史及既往个人史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肺功能检查在COPD的早期诊断中非常重要.

    作者:喻昌利;赵春梅;李晓旭;高长俊;运玲;幺作义;徐应军;王红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持续性植物状态患者预后与体感脑磁图相关性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医疗急救技术的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的病死率明显下降,随之而来的是持续性植物状态(persistentvegetative state,PVS)的患病率增加.该病病程长,病情重,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长期以来其诊断及预后判断多依靠临床表现.

    作者:刘宏丽;闫桂芳;贾子善;孙吉林;赵宝华;吕佩源;郭宗成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老年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histiocytosis,LCH)为一组原因未明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患,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老年人罕见.现报道本院1例老年LCH患者.

    作者:毕希乐;佟飞;田英平;王霞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住院患者骨质疏松分布特点调查分析

    在世界范围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公共健康的首要问题,但骨质疏松的治疗形势仍较严峻.现就我院近年来确诊的骨质疏松182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张妍;宋晓艳;陈立英;申晶;简小红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相差显微镜与UF-100联合诊断血尿的临床价值

    血尿是泌尿系统疾病中常见的临床症状.虽然肾穿刺活检可确认出血病因及病理变化,但常给患者带来痛苦.因此,寻找简单易行,准确可靠的血尿诊断方法对疾病的诊治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黄美群;梁玲;刘惠兰;宁秋;毕燕玲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26例临床分析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系指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网状细胞系统增生的一组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十分明确,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差异较大,易造成误诊和漏诊.

    作者:王娴静;邹湘;孙慧;赵晓武;罗明霞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调脂药致横纹肌溶解症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患者,男,40岁,因发现血脂升高半月伴全身肌痛3天,于2009年2月11日入院.该患者半月前体检发现甘油三酯4.1 mmol/L,胆固醇5.8 mmol/L,给予口服非诺贝特0.2 g,1次/d,共3天,后改为洛伐他汀20 mg,1次/d,共9天.

    作者:刘宽芝;马萍;支忠继;宋庆芳 刊期: 2009年第21期

  • 人脑星形细胞瘤中EphA2表达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EphA2在人脑星形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78例人脑星形细胞瘤和8例正常脑组织(NB)中EphA2蛋白表达情况.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EphA2蛋白阳性染色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和细胞膜,呈棕黄色颗粒,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也呈阳性表达.在78例星形细胞瘤中,EphA2阳性表迭率为93.6%,而正常脑组织中无EphA2表述,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随着肿瘤恶性程度增加,EphA2蛋白染色强度和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升高,高级别星形细胞瘤(Ⅲ~Ⅳ)与低级别星形细胞瘤(Ⅰ~Ⅱ)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EphA2阳性表达强度增加,肿瘤组织的MVD也逐渐增加,从0~3级分别为(19.65±8.12)个/mm3、(27.50±11.36)个/mm3、(40.28±12.51)个/mm3和(61.44±13.80)个/mm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08,P=0.001).EphA2表达与MVD显著相关(r=7.094,P<0.01).结论 EphA2可作为判定人脑星形细胞瘤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与肿瘤微血管生成相关,有可能成为星形细胞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作者:张建国;周伟;步星耀 刊期: 2009年第21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