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及病理对胃血吸虫病的诊断意义

薛峰;顿金平;刘南植

关键词:血吸虫病, 胃, 胃镜检查, 活组织检查
摘要:胃血吸虫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血吸虫主要累及门静脉系统多部位,以结肠、肝脏多见,侵犯至胃的较少见.因此,目前在国内临床上对本病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亦少见到相关的文献报道.但在湖北荆江分洪区这样一个血吸虫疫区,所见血吸虫病较多.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以肺炎就诊的多发性肌炎2例

    例1,男,56岁.因发热、胸痛2周就诊.患者于2周前胸痛,而自测体温上午36.5℃,下午37.5℃,无咳嗽咳痰,遂就诊医院,当时胸透示右下肺炎,给予静脉滴注头孢哌酮/舒巴坦及阿奇霉素8天,效果不佳.

    作者:刘宪红;江素芹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上肢深静脉血栓形成9例诊断与治疗

    上肢深静脉血栓是指上肢深静脉系统及颈内静脉、左右无名静脉和上腔静脉的血栓形成.以上肢、头颈部及颜面肿胀、浅静脉扩张、皮肤变色和侧支静脉扩张为主要特征.由于可以导致肺栓塞,因此病死率很高.

    作者:都日娜;杨奋有;王建军;李培秀;刘炜;宇轲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二次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前静脉溶栓治疗已成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常规治疗手段,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当AMI患者经静脉溶栓治疗2小时后未出现再通指标,而此时仍在AMI溶栓治疗的佳时间窗内(发病6~8小时),是否可以进行再次溶栓治疗?近4年来,我院对此种情况进行了临床观察,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伟力;汪培丽;吴站蓉;李云;王一书;朱新华;舒挥文;王琳;玄红梅;冯琳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人不典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23例误诊分析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常见病,典型病例诊断一般不困难,不典型病例容易漏误诊,尤其是老年病例.2002年6月至2007年5月,我院收治60岁以上老年甲亢86例,其中误诊23例,现将误诊病例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马巍;杨季红;栗建辉;马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甲胎蛋白联合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检测肝细胞癌的研究

    目的 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及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ECLIA)法测定40例HCC、50例肝硬化(LC)及50例正常对照者(NC)血清VEGF、IGF-Ⅱ、甲胎蛋白(AFP)水平.结果 HCC患者血清VEGF(432.40±296.70)ng/L、IGF-Ⅱ(0.80±0.29)μg/L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9.40±58.70)ng/L(P<0.01)、(0.38±0.08μg/L(P<0.01)及LC组(149.50±89.10)ng/L(P<0.05)、(0.61±0.12)μg/L(P<0.01),二者与AFP联合检测可提高HCC诊断阳性率迭94.3%.结论 AFP与VEGF和IGF-Ⅱ联合检测敏感度高,三者联合检测更具有优越性,可以提高肝癌的检出率,避免漏诊,具有重要的临床意叉.

    作者:赵志国;李建辉;单保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人慢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误诊原因与对策

    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因症状不典型时有误诊,但若无外伤史者则更易误诊.这种与外伤无关的硬膜下血肿,称慢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1].

    作者:姜道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乙型肝炎病毒YMDD自然变异患者的病情进展及临床处理

    近年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未经拉米夫定(LAM)治疗而出现乙型肝炎病毒酪氨酸-蛋氨酸-天冬氨酸-天冬氨酸(YMDD)基序自然变异已见临床报道[1-3],对其变异后的病情进展和临床处理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者:邱源旺;黄利华;胡泰洪;陈仕彬;杨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医学名词规范化使用中容易出现的错误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正确认识他汀类药物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关于CORONA研究的思考

    2007年美国心脏学会年会(AHA)公布了对缺血性心脏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佳治疗基础上增加瑞舒伐他汀观察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临床试验--瑞舒伐他汀治疗心力衰竭对照试验(CORONA)的新研究结果.

    作者:李拥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据统计有近2/3的患者治疗不能达标,尤其是病程长、单独使用口服降糖药的患者,随着糖尿病进程进展,胰岛功能逐渐衰退,需要联合胰岛素治疗.

    作者:甘华侠;汤佳珍;徐积兄;刘建英;昌玉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2007年心血管疾病主要临床进展

    与相对沉寂的2006年相比,2007年心血管病学研究领域收获颇丰:全球心肌梗死新定义千呼万唤始出来,药物洗脱支架(DES)安全性之争依旧火爆,COURAGE(Clinical Outcome Utilizing Percutaneous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 and Aggressive Guideline-driven Drug Evaluation)研究-石激起千重浪,而数部心血管病诊疗指南的更新则成为这一年度大的看点.

    作者:郭艺芳;崔炜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早期静脉注射后口服美托洛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 后心律失常事件的影响,并评估其安全性.方法 设安慰剂对照的随机双盲临床试验,治疗组27例,首先静脉注射美托洛尔5 mg,共3次,然后给予口服美托洛尔200 mg/d;安慰剂组26例,除接受AMI的常规治疗,相应安慰剂静脉及口服方法 与治疗药相同,入组后24小时及出院前分别记录24小时动态心电图.结果 AMI后24小时内美托洛尔组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11/27 vs 18/26,P<0.05),心房纤颤的发生美托洛尔组虽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7 vs 2/26,P0.05);美托洛尔组成对或二联律的室性期前收缩和室性心动过速的饲数明显低于安慰剂组(11/27 vs 19/26,5/27 vs 12/26,均P<0.05),心室纤颤两组各发生1例;出院前美托洛尔组的房性期前收缩和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发生例教明显少于安慰剂组(15/25 vs 21/24,3/25 vs 9/24,P<0.05);成对或二联律的室性期前收缩以及室性心动过速的例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5 vs 4/24,0/25 vs 2/24,均P0.05).结论 AMI后早期静脉及口服美托洛尔可有效的抑制心肌梗死后发生的房性和室性心律失常,但应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开始使用,以避免增加心源性休克的风险.

    作者:张晓光;刘晓梅;苏瑞瑛;姜志安;肖文良;邰炜彦;殷洪山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析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病等密切相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国外的一些研究表明Hcy参与肝纤维化的形成[2].

    作者:殷军社;崔立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58例老年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肺功能评估检测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手段[1-2].由于患者年龄偏大,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复杂、风险大,因此术前肺功能评估十分重要.

    作者:郝书亭;马俊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脑梗死与糖尿病的某些基因分子生物学联系

    脑梗死和糖尿病的相互关系不仅受到神经科和内分泌科医师的重视,而且也愈来愈得到其他科医师的关注.重度糖尿病患者经常并发脑梗死,急性脑梗死也可以诱发或加重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多数具有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高血黏度、高凝血状态和高胰岛素血症之六高症状,脑梗死患者可能以上述症状作为发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柏华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76例临床观察

    疼痛是癌症患者常见的症状,疼痛需要综合治疗,而药物治疗可以缓解80%的疼痛.芬太尼透皮贴剂以其止痛效果好、不良反应小、使用方便受到患者和医生的推崇,是控制中、重度疼痛的有效药物.我们2003年1月至2006年10月使用芬太尼透皮贴剂(多瑞吉)治疗慢性中、重度癌痛76例,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

    作者:张雪莉;张增叶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静脉血栓栓塞症并发矛盾性栓塞1例

    患者,男,26岁,因左下肢肿痛伴活动后胸闷、气短2个月,突发左侧肢体无力1天入院.既往体健.其父有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史.

    作者:王瑞强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内镜及病理对胃血吸虫病的诊断意义

    胃血吸虫病是一种较少见的疾病.血吸虫主要累及门静脉系统多部位,以结肠、肝脏多见,侵犯至胃的较少见.因此,目前在国内临床上对本病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亦少见到相关的文献报道.但在湖北荆江分洪区这样一个血吸虫疫区,所见血吸虫病较多.

    作者:薛峰;顿金平;刘南植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经左锁骨下静脉床旁临时心脏起搏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

    随着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不断改善,人们的寿命不断延长,合并潜在心脏疾患的非心脏手术患者将会越来越多,如何帮助伴有缓慢心律失常的患者顺利地完成手术治疗是对外科医生的考验.

    作者:王学忠;王岳松;章萍;郭向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JAK2V617F点突变与BCR-ABL阴性骨髓增殖性疾病临床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JAK2V617F点突变与BCR-ABL阴性的骨髓增殖性疾病(MPD)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62例BCR-ABL阴性MPD患者为研究组,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26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26例、原发性骨髓纤维化(IMF)9例、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CNL)1例;同时选择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20例、急性白血病(AL)10例、健康志愿者15例为对照组.用等位基因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AS-PCR)方法 结合基因测序检测各组患者JAK2V617F的突变情况,分析JAK2V617F点突变与BCR-ABL阴性的MPD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62例BCR-ABL阴性的MPD患者中,44例JAK2V617F突变阳性,其中PV 23例(88.5%,23/26),ET 15倒(57.7%,15/26),IMF 5例(55.6%,5/9),CNL 1例;对照组均阴性.JAK2V617F突变阳性的MPD患者和突变阴性的MPD相比较,两组在发病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血象方面,两组PV患者的白细胞[(18.2±8.0)×109/Lvs(7.6±1.4)×109/L,P=0.035]、血小板计数[(479±141)×109/L vs(277±102)×109/L,P=0.025]及两组ET患者的血红蛋白[(146±16)g/L vs(122±17)g/L,P=0.001]、白细胞计数[(14.6±5.1)× 109/L vs(10.9±3.4)×109/L,P=0.0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与JAK2V617F突变阴性的ET相比,突变阳性的ET患者出血,血栓、转白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P=0.034).结论 应用AS-PCR法筛选JAK2V617F突变准确率高,可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与JAK2V617F突变阴性的ET患者相比较,突变阳性的ET患者的临床过程更具有侵袭性.

    作者:王冬梅;郭慧梅;王菊美;孙国峰;郭晓玲;潘崚 刊期: 2008年第05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