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红斑性肢痛症4例并文献复习

张彤;吴红虎;母成贤

关键词:红斑性肢痛症,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诊断显像, 诊断, 鉴别
摘要: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阵发性血管扩张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男女均可发病,常累及四肢肢端,以灼热、疼痛、红斑和皮温增高为特征,常反复发作,使患者痛苦难忍.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中心气道狭窄29例诊治体会

    中心气道系指气管、隆突、左右主支气管及中间段支气管.中心气道外病变的压迫或气道本身病变阻塞管腔可导致患者严重的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中心气道重度狭窄为呼吸系统急症,诊断容易、治疗困难.2002年11月至2006年10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呼吸科采用多种方法先后抢救、治疗29例中心气道狭窄患者,均获得成功,现报道如下.

    作者:孙武装;吴淑慧;王亚杰;赵立敏;杨国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艾迪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和泼尼松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临床观察

    艾迪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对恶性肿瘤有较好的疗效,并能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我科自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艾迪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和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22例,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21例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肺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3例并文献复习

    肺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me, CSS,丘施综合征)是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PIE)中严重的类型,病因不明,临床少见,目前国内尚无此病的发病情况调查.现将我院近年来诊断的CSS 3例临床资料及相关的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杨俊香;武利平;潘文森;张鲁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炎症性肠病病情活动监测指标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作为炎症性肠病(IBD)病情活动临床监测指标的价值.方法 分别观察了IBD活动组患者15例[其中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10例,活动期克罗恩病(CD)5例],IBD非活动组患者15例(其中缓解期UC10例,缓解期CD5例)和12例对照组患者的结肠黏膜病理变化,按Oshitani评分标准和d'Haens评分标准进行UC和CD组织学评分,测定结肠黏膜MPO和SOD活性.结果 IBD活动组、IBD非活动组病理组织评分均比对照组高(8±5 vs 3±1)、(5±2 vs 3±1)(P<0.01), IBD活动组病理组织评分亦较IBD非活动组高(8±5 vs 5±2)(P<0.01);IBD活动组、IBD非活动组肠黏膜MPO活性均较对照组高[(3.55±0.38) U/g vs (1.52±0.24) U/g、(2.28±0.30) U/g vs (1.52±0.24) U/g](P<0.01), IBD活动组MPO活性较IBD非活动组高[(3.55±0.38) U/g vs (2.28±0.30) U/g](P<0.01);IBD活动组、IBD非活动组肠黏膜SOD活性均较对照组低[(104.58±18.91) U/mg vs (212.44±14.22) U/mg、(170.91±13.57) U/mg vs (212.44±14.22) U/mg](P<0.01),IBD活动组SOD活性较IBD非活动组低[(104.58±18.91) U/mg vs (170.91±13.57) U/mg](P<0.01).结论 MPO活性与IBD病情活动程度呈正相关,SOD活性与IBD病情活动程度呈负相关,两者可作为IBD病情活动的临床监测指标.

    作者:徐萍;徐东升;祝荫;陈江;吕农华;王崇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曲美他嗪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曲美他嗪(商品名:万爽力)可通过抑制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增加葡萄糖的有氧代谢[1],改善心肌缺血时的异常代谢情况,优化心肌能量代谢途径.笔者应用万爽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8例,并与对照组比较,旨在探讨万爽力对UAP的疗效.

    作者:李新军;房桂英;郭向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和尿液纤溶活性物质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慢性肾脏疾病局部内皮细胞损伤所致的凝血和纤维蛋白沉积可促进肾间质纤维化进展,终引起肾脏功能障碍[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是内皮细胞释放的纤溶系统的关键物质,二者的动态平衡对调节纤溶系统起着决定性作用.为此,我们测定二者在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尿液中的浓度,以期探讨其反应肾脏内皮功能改变的机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郭俊;陈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成人支气管异物误诊原因分析

    支气管异物在成人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胸部影像学检查有时难以发现异物直接征象,对支气管异物吸入史不典型的患者,极易于误诊及漏诊.我科2000年7月至2006年2月,共有9例支气管异物患者,临床均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疾患,其中8例经纤维支气管镜(flexible bronchoscope,FB)确诊,7例经FB钳出异物,1例手术后取出异物后确诊并治愈.为提高对支气管异物诊断的认识,使此类患者获得及时治疗,特将本组病例回顾性总结,分析其误诊原因,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鸿江;柳广南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肝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stem cell)是指在适当条件下,具有自我复制、自我更新以及全能或多能分化能力的细胞群. 目前,人们根据干细胞分化能力的不同将其分为3类:①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ial stem cells):可以分化形成所有的成体组织细胞,甚至发展成完整的个体,如胚胎干细胞; ②多能干细胞(multi- potential stem cells):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可以分化形成除自身组织以外的其他组织细胞,如造血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等;③专能干细胞(unipotenital stem cells):维持某一特定组织细胞的自我更新,如肠上皮细胞等.

    作者:赵彩彦;崔俊峰;王亚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糖尿病并偏身舞蹈症1例

    患者,女,52岁,因左上肢不自主运动4天入院.既往 2型糖尿病史10年,间断口服消渴丸,血糖控制不佳.查体:体温35.8 ℃,脉搏88次/min,血压120/70 mm Hg(1 mm Hg=0.133 kPa),呼吸20次/min,两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88次/min,律齐,无杂音;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意识清楚,语言流利,智能佳,颅神经检查无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上肢可见舞蹈样动作,表现为耸肩,左上肢甩动、内旋、外翻,双侧肱二、三头肌反射、膝、跟腱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征阴性,脑膜刺激征阴性.

    作者:周雪莲;李振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红斑性肢痛症4例并文献复习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阵发性血管扩张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男女均可发病,常累及四肢肢端,以灼热、疼痛、红斑和皮温增高为特征,常反复发作,使患者痛苦难忍.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张彤;吴红虎;母成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矢状窦血栓误诊为脑囊虫1例

    患者,男,19岁.因头痛伴恶心、呕吐半个月,于2005年3月18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上呼吸道感染,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以前额部为主,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呕吐数次,偶呈喷射状,无发热.行头颅CT平扫及增强示:侧额顶叶见一小片高密度灶,直径0.6 cm.该灶增强前后CT值变化不明显,无明显的占位效应.怀疑脑囊虫.否认食豆猪肉史及便绦虫史,未见皮下结节.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尚可,意识清楚,眼底双侧视乳头边界不清,余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Ⅴ级,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30 g/L,白细胞9.8×109/L,肝功能正常,血钾、血钠、血氯、血钙、血磷、血肌酐及尿素氮均正常.

    作者:肖丙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的动态观察

    肺栓塞误诊率高、漏诊率高和病死率高已成为近年来医学界关注的焦点.由于肺栓塞在急性发作时,引起肺循环阻力突出增加,肺动脉压升高所致右心室和右心房的扩张以及可能的心肌缺血,大多数患者心电图会出现多个方面的改变.在诊治过程中密切观察心电图的动态变化,结合病情进展,对提高其诊断率、观察治疗效果有重要的帮助.本研究旨在分析确诊为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探讨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作用.

    作者:田俊芝;吴玲玲;尹凤娥;要金芳;魏伟;吴淑慧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与性激素的关系

    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它可通过减少摄食、增加能量消耗使体质量下降.有关正常人群血清瘦素的测定及影响瘦素浓度的因素已有较多报道,但对2型糖尿病的研究较少.为此,我们测定了5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和性激素水平,旨在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关系.

    作者:田利民;高翠霞;许衍甲;刘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依替米星注射液致严重不良反应1例

    患者,女,28岁,因咳嗽伴发热2周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8 ℃,脉搏8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4/7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呼吸平稳,疲倦,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其余未见异常.胸片示:左肺舌叶感染.血常规: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0.795,血红蛋白125 g/L.肝功能、生化、尿常规、粪常规等均无异常.

    作者:仝金斋;左万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白细胞介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目前已确知10余种细胞因子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调节,细胞因子是一组由免疫效应细胞产生的、具有调节和决定免疫性质的分泌性蛋白,白细胞介素(IL)作为其中一种细胞因子已得到广泛研究.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在免疫球蛋白E(IgE)的合成、气道炎症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这种炎症反应过程中对增强、维持和减轻炎症反应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吸烟是不良生活方式中危害大的一种,不仅严重危害吸烟者本人健康,引起癌症、高血压、冠心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多种疾病,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危及周围的不吸烟者.本研究旨在探讨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喻昌利;刘飒;林轶静;王红阳;刘信荣;刘昌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后Perclose血管缝合器的应用研究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日趋成熟,但经股动脉径路手术患者回病房后需卧床12~24小时,与卧床相关的并发症及身体不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的更广泛开展.血管缝合器的应用改善了这一现象,本研究旨在评价Perclose血管缝合器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张军;袁琛;李英肖;王彦山;李洪稳;韩立宪;元柏民;齐晓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糖尿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肾功能关系的临床研究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正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死率已居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3位.糖尿病的并发症可以累及各个系统,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的损害,如脑卒中、冠心病、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等.糖尿病的并发症中,血栓性疾病尤其严重,其危害性大,致残致死率高.D-二聚体是交朕纤维蛋白(Fb)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在各种血栓形成性疾病以及生理性高凝状态时均有升高.本研究旨在探讨D-二聚体与糖尿病,尤其是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作者:胡吉;彭春雷;董吉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糖尿病预防的新循证医学证据(一)——DREAM研究简介

    2006年9月,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第42届年会上公布了雷米普利及罗格列酮减少糖尿病发生研究(Diabetes REduction Assessment with ramipril and rosiglitazone Medication,DREAM)研究的结果,为有效预防糖尿病增添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该研究结果对指导临床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受到广泛关注.

    作者:王战建;苏杰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变异与病毒载量及细胞因子的关系

    目的 研究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HBV BCP)变异与病毒载量(HBV DNA)及细胞因子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56例HBV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血清进行检测HBV BCP区核苷酸(nt)1 762碱基A~T和1 764G~A联合突变的检测.采用PCR结合荧光探针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HBV BCP变异在慢性重型肝炎组的阳性率为60.0%(15/25)显著高于非重型肝炎组的33.6%(44/131)(P=0.023);慢性重型肝炎组HBV DNA含量(107.3731±1.4381copies/ml)与非慢性重型肝炎组HBV DNA含量(106.6516±1.8046copies/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重型肝炎组与非慢性重型肝炎组血清IL-10和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80±28.19) ng/L vs (74.60±26.87) ng/L,(22.00±16.41) ng/L vs (16.85±9.41) ng/L](均P>0.05),慢性重型肝炎组的血清IL-12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慢性重型肝炎组[(49.04±15.10) ng/L vs (36.81±14.41) ng/L,(60.68±30.83) ng/L vs (38.89±13.52) ng/L](均P<0.01).结论 HBV BCP变异与慢性重型肝炎关系密切,HBV DNA复制水平在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中可能只起到启动的作用;细胞因子IL-12和TNF-α在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中可能起主要的作用.

    作者:黄力毅;玉艳红;吴继周;宣伟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高尿酸血症患者检测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抗体的临床意义

    虽然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统一命名了代谢综合征(MS),但关于MS的组分尚无终统一意见.高尿酸血症作为MS的一个非传统因素,能否作为其诊断指标之一尚有争论.尽管大家对MS究竟具备多少种成分、怎样定义才比较确切未达成一致,但有一点是公认的,即MS的临床终点是动脉粥样硬化(As).高尿酸血症作为MS的主要组分和诊断指标的危险因素,除了其临床检测方法的简单、可靠外,可在疾病的早期即预示As的征兆.

    作者:王正春;阎胜利;袁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