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彩彦;崔俊峰;王亚东
目的 研究危重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至少在重症监护病房(ICU)监护2天且既往无糖尿病史的危重病患者96例,收住ICU时血糖水平(14.6±5.5) mmol/L;随机分为治疗组(n=48),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 mmol/L,对照组(n=48) 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8.3~11.1 mmol/L;观察两组患者使用抗生素天数、需用升压药例数、需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低血糖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MOF)发生率、在ICU后1天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住ICU天数及病死率等参数.结果 治疗组在使用抗生素天数、需用升压药例数、需机械通气例数、机械通气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MOF发生率、在ICU后1天APACHEⅡ、住ICU天数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ICU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水平控制在4.4~6.1 mmol/L,可改善危重病患者的病情,降低病死率.
作者:吴子彬;常智忠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血液透析是一种机械性的非生理过程,血液与透析膜之间的接触(血膜接触)激活补体,产生细胞因子,引起人体一系列不适反应,包括头痛、发热、肌肉酸痛、低血压、动脉硬化、腕管综合征、营养不良、感染等.所谓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是指血液与生物膜材料之间发生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反应.目前评价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的指标各家不一,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已被明确,但影响因素较多.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评价透析膜生物相容性研究尚少.通过此项研究可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筛选出可靠、客观的评价透析膜材料生物相容性指标.
作者:薛兰芬;赵天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瘦素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激素,它可通过减少摄食、增加能量消耗使体质量下降.有关正常人群血清瘦素的测定及影响瘦素浓度的因素已有较多报道,但对2型糖尿病的研究较少.为此,我们测定了55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和性激素水平,旨在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瘦素与性激素水平的相关关系.
作者:田利民;高翠霞;许衍甲;刘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环丙沙星和氧氟沙星为代表的第三代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开始应用临床,并取得了满意疗效.但随之而来的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也始料未及.国内细菌耐药监测结果显示,中国地区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率已经达到或超过50%[1-3],并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且药物之间交叉耐药严重.外排泵是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通过利用利舍平对外排泵的抑制,我们进行了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性逆转实验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杜迎雪;于魁忠;郭晓红;梁栋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曲美他嗪(商品名:万爽力)可通过抑制游离脂肪酸的氧化,增加葡萄糖的有氧代谢[1],改善心肌缺血时的异常代谢情况,优化心肌能量代谢途径.笔者应用万爽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78例,并与对照组比较,旨在探讨万爽力对UAP的疗效.
作者:李新军;房桂英;郭向东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61岁.2005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踝部水肿,伴有乏力、厌食及尿黄.查肝功能异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核心抗体(抗-HBc)阳性,肝、胆、脾彩色超声示肝硬化、腹水,住院治疗(不详)后肝功能好转,腹水及踝部水肿消失,出院后继续保肝治疗.
作者:阎双缓;曹治宸;马英;孔丽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肺变应性肉芽肿血管炎(Churg-Strauss Syndrome, CSS,丘施综合征)是肺嗜酸粒细胞浸润症(PIE)中严重的类型,病因不明,临床少见,目前国内尚无此病的发病情况调查.现将我院近年来诊断的CSS 3例临床资料及相关的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作者:杨俊香;武利平;潘文森;张鲁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严重危害人群健康.目前已确知10余种细胞因子参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的调节,细胞因子是一组由免疫效应细胞产生的、具有调节和决定免疫性质的分泌性蛋白,白细胞介素(IL)作为其中一种细胞因子已得到广泛研究.研究表明,白细胞介素在免疫球蛋白E(IgE)的合成、气道炎症的调节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在这种炎症反应过程中对增强、维持和减轻炎症反应起了重要的调节作用.吸烟是不良生活方式中危害大的一种,不仅严重危害吸烟者本人健康,引起癌症、高血压、冠心病、中风、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多种疾病,而且严重污染环境,危及周围的不吸烟者.本研究旨在探讨吸烟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白细胞介素水平的影响.
作者:喻昌利;刘飒;林轶静;王红阳;刘信荣;刘昌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冠心病介入诊疗技术日趋成熟,但经股动脉径路手术患者回病房后需卧床12~24小时,与卧床相关的并发症及身体不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冠状动脉造影(CAG)和介入治疗(PCI)的更广泛开展.血管缝合器的应用改善了这一现象,本研究旨在评价Perclose血管缝合器应用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张军;袁琛;李英肖;王彦山;李洪稳;韩立宪;元柏民;齐晓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2006年9月,欧洲糖尿病研究学会(EASD)第42届年会上公布了雷米普利及罗格列酮减少糖尿病发生研究(Diabetes REduction Assessment with ramipril and rosiglitazone Medication,DREAM)研究的结果,为有效预防糖尿病增添了新的循证医学证据.该研究结果对指导临床实践有着重要意义,受到广泛关注.
作者:王战建;苏杰英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19岁.因头痛伴恶心、呕吐半个月,于2005年3月18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上呼吸道感染,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以前额部为主,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伴恶心、呕吐,呕吐数次,偶呈喷射状,无发热.行头颅CT平扫及增强示:侧额顶叶见一小片高密度灶,直径0.6 cm.该灶增强前后CT值变化不明显,无明显的占位效应.怀疑脑囊虫.否认食豆猪肉史及便绦虫史,未见皮下结节.入院检查:一般情况尚可,意识清楚,眼底双侧视乳头边界不清,余颅神经未见异常,四肢肌力Ⅴ级,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130 g/L,白细胞9.8×109/L,肝功能正常,血钾、血钠、血氯、血钙、血磷、血肌酐及尿素氮均正常.
作者:肖丙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红斑性肢痛症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阵发性血管扩张性疾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男女均可发病,常累及四肢肢端,以灼热、疼痛、红斑和皮温增高为特征,常反复发作,使患者痛苦难忍.现将我院收治的4例患者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张彤;吴红虎;母成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女,28岁,因咳嗽伴发热2周入院,入院体检:体温38 ℃,脉搏8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4/70 mm Hg(1 mm Hg=0.133 kPa),意识清楚,呼吸平稳,疲倦,口唇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可闻及中小水泡音,其余未见异常.胸片示:左肺舌叶感染.血常规:白细胞11.2×109/L,中性粒细胞0.795,血红蛋白125 g/L.肝功能、生化、尿常规、粪常规等均无异常.
作者:仝金斋;左万里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患者,男,20岁,主因凭空闻语,疑人害己,被控制8个月,周身水肿1周入院.
作者:穆立芹;李明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正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病死率已居肿瘤、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3位.糖尿病的并发症可以累及各个系统,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的损害,如脑卒中、冠心病、视网膜病变和肾病等.糖尿病的并发症中,血栓性疾病尤其严重,其危害性大,致残致死率高.D-二聚体是交朕纤维蛋白(Fb)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生成或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在各种血栓形成性疾病以及生理性高凝状态时均有升高.本研究旨在探讨D-二聚体与糖尿病,尤其是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作者:胡吉;彭春雷;董吉祥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中国西北地区汉族人群中2型糖尿病(T2DM)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2518(A/G)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测量41例正常对照者和57例2型糖尿病患者相关临床生化指标,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观察MCP-1 -2518(A/G)基因多态性,研究其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 2型糖尿病组与正常对照组的MCP-1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CP-1 G等位基因为2型糖尿病的保护因素(OR=0.015,CI=0.005~0.437),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对照组与2型糖尿病组MCP-1 -2518(A/G)基因多态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尚不能认为在中国西北汉族人群中MCP-1基因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之间有相关性,但G等位基因可能为2型糖尿病的保护因素,它的存在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
作者:马芙蓉;倪安民;任建功;田林红;崔裕祥;罗晖 刊期: 2007年第06期
艾迪注射液是一种新型的多靶点抗肿瘤药物,对恶性肿瘤有较好的疗效,并能减轻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我科自2002年6月至2005年6月采用艾迪注射液联合环磷酰胺、长春新碱、阿霉素和泼尼松(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22例,与单用CHOP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21例进行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多发性抽动症多在儿童时期发病,属发育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快速、反复、无目的的运动障碍.发病机制不清,普通人群中患病率为0.07%[1],亦有报道高达3%.本病病程较长,许多患儿症状迁延,治疗困难,甚至延续至成人,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本研究采用艾森克人格(个性)问卷(EPQ)少年版本,对105例多发性抽动症患儿进行个性特征测试,并与健康儿童进行对照研究,以探讨本病在心理行为方面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为有效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刘智慧;郑华城;何荣海;刘丽君;李杏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大血管病变是2型糖尿病(T2DM)的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作者:苏如婷;韩晓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HBV BCP)变异与病毒载量(HBV DNA)及细胞因子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微板核酸杂交结合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显示技术,对156例HBV慢性感染者(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轻、中、重度,肝炎肝硬化和慢性重型肝炎)血清进行检测HBV BCP区核苷酸(nt)1 762碱基A~T和1 764G~A联合突变的检测.采用PCR结合荧光探针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含量;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技术,检测患者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 HBV BCP变异在慢性重型肝炎组的阳性率为60.0%(15/25)显著高于非重型肝炎组的33.6%(44/131)(P=0.023);慢性重型肝炎组HBV DNA含量(107.3731±1.4381copies/ml)与非慢性重型肝炎组HBV DNA含量(106.6516±1.8046copies/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重型肝炎组与非慢性重型肝炎组血清IL-10和IFN-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80±28.19) ng/L vs (74.60±26.87) ng/L,(22.00±16.41) ng/L vs (16.85±9.41) ng/L](均P>0.05),慢性重型肝炎组的血清IL-12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非慢性重型肝炎组[(49.04±15.10) ng/L vs (36.81±14.41) ng/L,(60.68±30.83) ng/L vs (38.89±13.52) ng/L](均P<0.01).结论 HBV BCP变异与慢性重型肝炎关系密切,HBV DNA复制水平在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中可能只起到启动的作用;细胞因子IL-12和TNF-α在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中可能起主要的作用.
作者:黄力毅;玉艳红;吴继周;宣伟军 刊期: 2007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