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小莲;景永宏;贺涛
强生VITROS350全自动干式生化分析仪因其开展的检测项目多,抗干扰能力强,准确度高,从而使得该仪器在临床急诊生化检测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尽管VITROS350分析仪具有诸多优点,但仪器的运转状态是否良好,样本检测结果是否准确,一方面取决于仪器本身的性能,另一方面与操作人员的规范化使用和日常保养也有很大关系.怎样更好地使用和维护好该仪器,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确保检验结果的质量,是我们广大检验工作者需要探讨的问题,现将近几年来在日常工作中应用该型仪器的体会向大家做一下汇报:
作者:徐龙强;倪国顺;王汝琨;王珊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B1,HMGB1),是细胞核内典型的非组蛋白.多种炎症细胞可以主动分泌HMGB1至细胞外.HMGB1是重要的晚期促炎因子,在多种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恶性肿瘤、创伤和败血症中都有HMGB1的高表达.RAGE是HMGB1的主要受体.HMGB1通过RAGE结合靶细胞从而发挥炎症作用.抗RAGE抗体可以阻断HMGB1和RAGE的结合减少炎症发生从而起到治疗各种炎症疾病的作用,也可找到以其为靶向的有效临床治疗肿瘤的手段.
作者:赵丽丽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病人Mcl-1基因和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了41例CML病人(包括慢性期15例、加速期6例、急变期6例、伊马替尼治疗后遗传学完全缓解8例及非伊马替尼治疗的未缓解的CML病人6例)骨髓标本Mcl-1基因、Bcr/Abl融合基因的表达水平,以1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CML各组Mcl-1和Bcr/Abl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均有显著性(χ2 = 19.12~36.08,p<0.05).伊马替尼治疗组与正常对照组Mcl-1 mRNA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各组(z=2.547~3.254,p<0.05);加速期、急变期及非伊马替尼治疗组之间Mcl-1 mRNA的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z=0.481~1.922,p>0.05),但均明显高于慢性期(z=2.65~3.465,p<0.05).Bcr/Abl mRNA在慢性期、加速期、急变期及非伊马替尼治疗组之间表达差异无显著性(z=0.48~1.196,p>0.05).CML患者Mcl-1与Bcr/Abl mRNA的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68,p<0.05).结论 Mcl-1和Bcr/Abl与CML的病情密切相关,参与CML的发生和发展,是判断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作者:于素清;苗玉 刊期: 2011年第05期
对人体具有致病性的支原体主要为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MP是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重要病原[1],它可引起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感染,可经口腔、鼻分泌物在空气中传播,常可引起咽炎、支气管、肺炎及各种肺外病变等.MP感染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多样,缺少特异性,易与临床上其它类型的呼吸道感染相混淆,因而对该病的实验室诊断尤为重要.
作者:徐卫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象中的巨核细胞数量、分类、形态变化,血小板聚集功能在ITP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骨髓细胞学计数巨核细胞数量、分类,应用血小板聚集试验,检测20名正常人和24例ITP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 ITP患者的巨核细胞数量、分类、形态与正常人之间有明显差异;治疗前后血小板聚集活性有明显差异.结论 ITP患者的出血倾向与血小板数量、血小板的聚集功能下降有关,治疗后可以通过改善血小板数量和质量,促进血小板的聚集功能,纠正ITP患者的出血倾向.
作者:孙慧;李元堂;武焕玲;张之芬;王倩;田文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了解榆林市区健康人群静脉血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榆林市2009年至2010年两年期间7710例健康成人(男性4304例,女性3406例)血清胆红素(TBIL)和直接胆红素(DBIL)浓度进行调查,观察胆红素参考范围的变化.结果 榆林市区健康体检人群血清TBIL(14.68±7.24),DBIL(4.36±1.54)水平比原参考值明显升高.结论 榆林市区原血清胆红素参考值已不能客观反映榆林市健康人群胆红素水平,应以新的参考范围用于临床诊断.
作者:聂小莲;景永宏;贺涛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LC-MS联用的快速三聚氰胺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 对样品进行适当处理后,利用建立的LC-MS法进行测定分析.结果 建立了HPLC/MS/MS方法测定奶和奶制品中三聚氰胺残留的色谱学方法.结论 该方法操作方便,灵敏度高,为该类物质的残留的限量检查提供了参考.
作者:曾秋展 刊期: 2011年第05期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由于母体内存在着与其胎儿红细胞不配合的IgG性质的血型抗体引起的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是新生儿期常见病之一.其病症轻重一般取决于母体IgGA(B)效价高低的程度、抗体与红细胞结合程度、胎儿代偿性造血能力及免疫功能等诸多因素.笔者对2006年11月~2011年6月480例来本院妇产科门诊保健查体的孕妇,进行产前血型血清学检测,及对136例出生3~5天产生黄疸的新生儿进行血清学检测及分析,现将检测结果及分析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杨伟伟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C,CysC),中译名为胱抑素C,是种低分子量、碱性非糖基化蛋白质,分子量为13.3KD,由122个氨基酸糖基组成,带正电荷,等电点为9.3.CysC是一种分泌性蛋白质,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如脑脊液、血液、唾液、尿液、精浆中,在人体的脑脊液及精浆中浓度较高,尿液中浓度低.正常血浆中CysC浓度为l.0mg/L,CysC在羊水的浓度与血浆中的浓度相近,脑脊液达5.8mg/L,尿液中的浓度为0.03~0.3mg/L.
作者:时念学;牛晓静;朱忠慧;贾苏蕊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周围血管病变(PVD)的特点,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住院糖尿病患者1260例,根据临床表现及彩超检查分别判定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种诊断标准的差异.以下肢血管彩超检查为标准,分析不同年龄和性别的患者其周围血管病变的发生有无差异.将所有患者分为PVD组和无PVD组,所有患者均测定身高、体重、血压、空腹血糖、早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发现下肢血管病变175例,彩超检查发现下肢血管病变485例.年龄小于50岁与年龄大于50岁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相比,X2检验P<0.01,差异具有显著性.男女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率相比,X2检验P=0.443,无显著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收缩压与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 糖尿病患者行彩超检查有利于尽早发现周围血管病变;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及收缩压是糖尿病PVD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冯秀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脑膜脓毒金黄杆菌,又称脑膜败血金黄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中,该菌可引起早产儿及新生儿的脑膜炎,成人可发生败血症、肺炎、心内膜炎、伤口感染等[1],脑脊液中较为少见.我们从一名成人患者脑脊液中分离出该菌,现报告如下.
作者:汪春林;马兵兵;隗振华 刊期: 2011年第05期
血清前白蛋白(PA)是由肝脏合成的一种糖蛋白,由4个相同的亚基组成相对分子量为54kD的蛋白质,其半寿期很短,仅约12小时[1].是反映肝脏蛋白质合成的敏感指标,对肝脏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血清亮氨酸氨肽酶(LAP)是一种蛋白酶,肝、胆内含量很丰富,当这些组织发生病变时,可导致血清亮氨酸氨肽酶增高.为进一步探讨血清前白蛋白和血清亮氨酸氨肽酶检测对肝病诊断的临床意义,本文分析和比较了315例肝病患者以及92例正常血清标本,具体如下.
作者:甘立新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检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患者血液同型半胱氨酸(HCY)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HCY和TNF-α与HDCP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分别检测各组患者血浆HCY和血清TNF-α水平,与正常晚孕妇女和正常非孕妇女各30名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正常晚孕组和HDCP组血浆HCY和血清TNF-α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正常非孕组(P<0.01),HDCP组显著高于正常晚孕组(P<0.01),又中重度HDCP组显著高于轻度HDCP组(P<0.01).②HDCP患者外周血血浆HCY与血清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674,P<0.01).结论 HDCP患者血浆HCY及血清TNF-α水平均较正常孕妇显著升高,与HDCP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病情相关,两者也具有相关一致性,联合检测血浆HCY和血清TNF-α水平,可有助于监测、判断HDCP的发生发展.
作者:秦卫胜;杨文东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了解泸州市龙马潭区梅毒感染情况,对梅毒检测方法学进行评价,为制定相应的干预和实验室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和梅毒螺旋体ELISA试验(TP-ELISA)方法进行检测,阳性结果均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进行确认.结果 2010年共893份血清样本(上半年485份,下半年408份),在TPPA法确诊的79例阳性标本中,RPR法检出阳性25份,敏感性为31.65%;ELISA法检出阳性76份,敏感性为96.20%.RPR法共检出阳性29例,有4例确诊为阴性,特异性为97.20%;ELISA法共检出阳性79例,有3例确诊为阴性,特异性为99.66%.RPR和TPPA阳性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ELISA与TPPA阳性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ELISA检测法比RPR检测法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可作为梅毒感染的一种理想检测方法,对控制梅毒的性传播有重要意义.但对ELISA阳性标本应做TPPA确认.
作者:卢如芳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对山东省血液中心2006~2010年机采成分血和机采献血者队伍状况进行分析,为今后的机采成分血采集及其献血者招募提供指导与参考.方法 用唐山计算机软件中的统计模块统计2006~2010年的机采成分血和献血者资料,用EXCEL、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机采血小板的采集量逐年增长,机采粒细胞的采集量逐年减少;机采血小板血型比例A型、B型、O型和AB型之间基本保持在3:3:3:1;除2006~2007年外,2007~2010年单次捐献双份成分血的比例逐年升高,各年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6年有机采成分献血者1512名,2007年达到2329名,2008~2009年献血者均在2100名以上,2010年又降为1624名;每年多次(≥3次)献成分血的献血者比例由2009年的31.75%(723/2277)上升到2010年46.06%(748/1624),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6~2009年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济南市省级医院临床机采成分血需求明显增加;机采无偿献血者队伍建设取得了部分成效,多次献血及单次双份献血比例增加,因而献血者队伍需求趋势明显,今后工作形势不容乐观.
作者:于媛;梁文华;王淑荣;周娟;孙桂芝;林明;王嘉利;许建红;张志传 刊期: 2011年第05期
1 临床资料糖尿病患者,女,68岁.以间歇性右上腹痛一月余,伴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尿频、尿急、尿痛,急诊入院.诊断为胆囊炎胆石症,2型糖尿病.体温:37.9摄氏度.
作者:张念伦;韦桂雪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新生儿脐部细菌定植及感染的情况,为制定控制新生儿感染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每位新生儿生后第三天脐部进行病原学监测,了解脐部定植菌及感染菌的情况,并对其感染12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346例新生儿脐部有细菌定植327例,定植率为94.51%,脐部感染39例,感染率11.27%,主要为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其它肠道杆菌及耐药菌等.脐带残端长度、脐带直径、脐带脱落时间、脐带贴卫生、手卫生对脐部感染有影响(P<0.05).结论 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细菌定植,抑制致病病原体生长,避免发生新生儿脐部感染.
作者:侯明良;张聪;刘凤琴;吕健;程慧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抗核抗体(ANA)及抗核抗体谱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25例确诊的SLE患者血清ANA及ANA谱进行检测分析.ANA和抗双链DNA抗体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ANA谱采用欧蒙印迹法.结果 ①125例SLE患者血清ANA阳性共121例,阳性率为96.8%.②患者血清ANA谱大多为抗体二联及以上共同出现阳性,各抗体阳性率分别为抗-u1-nRNP/Sm:48.8%、抗-Sm:15.2%、抗-SS-A:36%、抗-Ro-52:54.4%、抗-SS-B:14.4%、抗-Scl-70:0.8%、抗-dsDNA:55.2%、抗-Neukleosmone:39.2%、抗-Histone:37.6%、抗-Rib-Prot:12%、抗-Jo-1和抗-CENP-B未检出.结论 ANA和ANA谱联合检测在SLE诊断中具有互补性,可提高检出率,对SLE的诊断分型、治疗、预后判断和病情随访等均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艳;孙家祥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免疫细胞化学与液基薄层细胞涂片结合在肺穿细胞学分型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肺部肿物CT引导下穿刺,利用液基薄层细胞涂片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现察抗体的表达,进一步判断癌细胞的类型.结果 320例病例中,300例与组织病理学相符,符合率为94.7%,其中鳞癌的诊断符合率提高到91.3%,腺癌的诊断符合率提高到94.2%,小细胞癌的诊断符合率提高到96.2%.结论 肺穿抽吸物液基薄层涂片与免疫细胞化学结合在细胞学诊断肺癌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以提高细胞学在肺癌分型中的诊断率.
作者:张慧玲 刊期: 2011年第05期
目的 测定本市14岁以下不同年龄段儿童全血微量元素的含量,对各年龄段锌,钙,铁,镁,铜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 对600例14岁以下儿童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检测全血中锌,钙,铁,镁,铜5种微量元素含量.结果 本市14岁以下儿童全血微量异常的结果显示,缺锌45.2%,缺铁35.6%.5岁以下的儿童缺钙较少(3.1%),甚至低于该年龄段的高钙儿童比例(9.5%);5~14岁年龄段的儿童缺钙者占的比例较高(26.3%):各年龄组儿童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全部正常的合格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主要表现在0~2岁组和其他年龄组的差异上,5岁以下儿童全血中5种微量元素全部正常的合格率低于50%.结论 对孕产妇及儿童应强化锌和铁的补给,且不能盲补钙;对婴幼儿要倡导丰富,合理,营养全面的饮食.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要有侧重地合理补充微量元素.
作者:程永娟 刊期: 2011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