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麻疹并发特发性纵隔气肿1例

唐石铜

关键词:麻疹, 纵隔气肿
摘要:患者,男,19岁,主因发热、咳嗽5天,皮疹1天,于2007年3月9日入院.患者缘于5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以夜间为著,同时出现咳嗽(呈阵发性,较剧烈),咳少量白痰,伴咽痛、流眼泪、流鼻涕、食欲差,不伴咯血、胸痛、盗汗.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2004~2005年非重症监护病房革兰阴性杆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细菌耐药性监测对准确掌握本地区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动向和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对本院2004~2005年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构成比及耐药性变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为临床防治耐药菌的感染和流行提供参考资料.

    作者:时东彦;赵建宏;杨敬芳;王鑫;戚小敏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国内首例存活成年男性H5N1人禽流感治疗分析

    截至2006年7月27日,全球共有254例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死亡141例,病死率55.5%.而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认的国内人感染H5N1禽流感病例共19例,死亡12例,病死率63.1%[1].深圳市于2006年6月10日收治、后经卫生部和世界卫生组织确诊为人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感染的成年男性患者1例,经过51天的临床治疗成功出院,成为国内首例救治成功的成年男性H5N1人禽流感患者,现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刘雪燕;邱晨;傅应云;吴诗品;周伯平;陆普选;袁静;杨桂林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不同预后脑梗死患者86例定量脑电图分析

    脑梗死是一种高致残的疾病,在治疗和研究中,判断预后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其中神经缺损和生活能力的恢复是关注的焦点.神经系统通过电活动行使功能,脑功能与其生物电活跃程度密切相关.定量脑电图(quantitative EEG,qEEG)技术是无创性评价脑功能的智能化脑电信号处理系统.国内鲜见qEEG在脑梗死预后评估上的研究,我们利用qEEG比较了不同预后脑梗死患者的慢波功率,由此探讨qEEG在脑梗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韩颖;郭芳;史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121例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分析和治疗

    慢性咳嗽是儿科的一个常见临床症状.首先,慢性咳嗽可对婴儿和儿童造成严重的损害,甚至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其次,慢性咳嗽可能是一种潜在疾病的症状,所以明确小儿慢性咳嗽的病因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文辉;王雪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血清胱抑素C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评估

    目的 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肾脏损害时血清胱抑素C(Cys-C)水平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情况及其与心脏功能的关系,进一步明确Cys-C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 测定31例心力衰竭患者、31例无心力衰竭的心脏病患者及29例健康对照者Cys-C、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并进行Cys-C与LVEF、MA等相关性分析.结果 Cr、BUN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Cys-C、MA水平较无心力衰竭的心脏病患者和健康对照者明显增高[Cys-C(1.66±0.21) mg/L vs (1.28±0.40) mg/L、(1.03±0.39) mg/L,MA(89.8±58.4) mg/L vs (17.5±15.9) mg/L、(11.6±7.9) mg/L,均P<0.01];Cys-C与LVEF呈负相关(r=-0.42,P<0.01),Cys-C与MA呈正相关(r=0.39,P<0.01).结论 无原发性肾脏病变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早期肾功能异常,主要表现为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心力衰竭程度愈重,肾功能损害愈明显;Cys-C检测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早期肾脏损害诊断.

    作者:简讯;李德才;李斌;陈福琼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肥胖人群抵抗素表达与血清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脂联素水平的研究

    目的 了解3种脂肪细胞因子(游离脂肪酸、肿瘤坏死因子α和脂联素)与肥胖人群抵抗素表达的关系.方法 选取19例肥胖和29例非肥胖受试者,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腹部皮下与大网膜脂肪组织中抵抗素mRNA的表达,同时测定血清抵抗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游离脂肪酸(FFA)和脂联素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肥胖组的血清FFA、TNF-α和抵抗素水平高于非肥胖组(均P<0.05);而血清脂联素水平却低于非肥胖组(P<0.05);抵抗素在各组皮下及网膜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以血清抵抗素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脂联素、TNF-α、皮下脂肪组织中抵抗素表达、FFA进入回归方程;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抵抗素与体质量指数、FFA、TNF-α、HOMA-IR呈正相关(分别=0.457,P=0.008;r=0.708,P=0.000;r=0.520,P=0.006;r=0.703,P=0.000),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928,P=0.000);皮下脂肪中抵抗素表达与TNF-α呈负相关(r=-0.352,P=0.039),与网膜脂肪中抵抗素的表达呈正相关(r=0.285,P=0.05),与血清FFA和脂联素水平无相关性.结论 提示TNF-α、皮下脂肪组织中抵抗素表达和FFA对血清抵抗素水平具有正性影响,而脂联素对抵抗素水平产生负性作用;TNF-α可能下调皮下脂肪中抵抗素的表达.

    作者:胡红琳;王佑民;王长江;周剑;刘玲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以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患者,女,42岁.于2001年3月因左腋下淋巴结肿大就诊.行淋巴结摘除术.术后病理示:淋巴结广泛坏死,伴组织细胞增生.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胸部X线片,腹部彩色超声检查均正常,诊断为坏死性淋巴结炎.术后抗炎治疗半个月,病情平稳出院.

    作者:王敬君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血脂和乳酸脱氢酶对急性白血病诊治的价值

    血清血脂和乳酸脱氢酶(LDH)是一种临床经常测定的酶学指标.急性白血病在不同时期其血脂和LDH会有相应的变化,为探讨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对36例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患者化疗前后血脂及LDH进行了动态观察,报道如下.

    作者:周守勤;孙熠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30例糖耐量减低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变化的研究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临床上常见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在糖尿病病程的各个时期均可发生.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笔者对住院患者中发现的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者进行肌电图检查,旨在探讨其周围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以便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早期预防提供客观依据,报道如下.

    作者:任巧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乳酸环丙沙星致过敏性休克3例

    例1,女,38岁,因急性气管支气管炎就诊.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门诊体格检查:体温:37.5 ℃,脉搏8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80 mm Hg(1 mm 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粗.处方:乳酸环丙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50825)0.4 g,每日1次静脉滴注,滴速30滴/min.

    作者:张玉月;李丰云;魏绍振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肺复张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影响

    目前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治疗仍然十分困难.虽然机械通气是一种有效的生命支持疗法,但即使在重症监护病房病死率仍然超过40%[1].治疗重点是纠正低氧血症为目标的呼吸支持,同时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呼吸支持多采用保护性通气策略,即小潮气量以及相应出现的低气道内压、允许性高碳酸血症等方法,但不能使塌陷的肺泡重新复张.

    作者:程彤;赵鹤龄;陈宁;杜全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血清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关系的研究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儿科的常见病、多发病,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因复杂,国外有研究发现除营养、环境污染、护理、生活习惯及其他罕见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等与反复呼吸道感染发病密切相关外,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水平低下是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主要原因[1,2].笔者拟对MBL水平与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做进一步分析,以探讨其在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确诊及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岳爱红;庞保东;田庆玲;王兰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不同病理状态下胰岛素抵抗的临床研究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在上升,且明显年轻化.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死亡人数约占全部死亡人数的40%.深入研究心脑血管疾病及相关危险因素(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等)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其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从根本上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我们设立了该项研究,以探求胰岛素抵抗(IR)在心脑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

    作者:赵岚;汤冠荣;时风杰;徐国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麻疹并发特发性纵隔气肿1例

    患者,男,19岁,主因发热、咳嗽5天,皮疹1天,于2007年3月9日入院.患者缘于5天前受凉后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以夜间为著,同时出现咳嗽(呈阵发性,较剧烈),咳少量白痰,伴咽痛、流眼泪、流鼻涕、食欲差,不伴咯血、胸痛、盗汗.

    作者:唐石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加温输入全营养混合液安全性研究

    胃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疗法在抢救危重患者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挽救生命的一项极有价值的措施.我院自1994年将全营养混合液(total nutrient admixture,TNA)用于PN以来,临床应用5 000余例,均采用外周静脉输入.

    作者:毕月斋;李朝华;王俊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2型糖尿病血清脂联素、炎性因子与胰岛素抵抗相关性研究

    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基本环节是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其中胰岛素抵抗贯穿了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在此过程中,炎性因子扮演了重要角色,肥胖是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脂联素作为一种炎症抑制因子,在糖尿病患者体内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但其下降的程度与糖尿病病变的发生、发展程度的关系尚不清楚.

    作者:马洪亮;尹庆忠;吴振华;宋子贤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获得性免役缺陷综合征患者上消化道黏膜病变特点研究

    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近几年在全球呈现持续上升趋势,由此导致获得性免役综合征(AIDS,艾滋病)患者的人数也逐渐增多.根据美国旧金山中心医院的统计[1],在美国大约有1/3的艾滋病患者有上消化道症状,这些患者的主要症状是恶心、呕吐、上腹胀痛、厌食.

    作者:张斌;金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两种颈内静脉置管方法用于血液透析的临床效果比较

    中心静脉置管是血液透析患者常用的血管通路,通常以颈内静脉置管作为首选,传统的颈内静脉置管穿刺路径有前路、中路和后路3种,目前多数人采用中路穿刺置管,但时常发生误穿动脉等并发症,随着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应用的日益普遍,如何减少穿刺置管并发症、提高成功率是临床医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采用后路穿刺法颈内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与目前常用的中路穿刺法颈内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进行比较,拟探讨两种方法的优缺点,供同道参考.

    作者:黄其鹏;邹茜萍;陈江林;刘筱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致乳糜性胸腔积液1例

    患者,男,37岁,因双下肢水肿1个月、胸闷7天,于2005年10月22日入院.患者平素身体健康.查体:血压140/85 mm Hg(1 mm Hg=0.133 kPa);气管居中,左肺中下野呼吸音消失,叩诊浊音,右肺呼吸音清晰;心率78次/min,心音有力,律齐;腹平软,双肾区无叩痛;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余无异常.

    作者:杨永军;张水平;高志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胶囊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中的作用

    M2A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 又名无线胶囊内镜(wireless capsule endoscopy),是由Idden等于1997年研制成功,2000年月由以色列GIVEN 影像公司生产的图文诊断系统,并于2001年8月获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认证应用于临床.

    作者:张洁;王邦茂 刊期: 2007年第1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