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神经内分泌激活与慢性心力衰竭

俸勇强;伍伟锋

关键词:心脏病, 心力衰竭, 充血性, 心脏缺损, 先天性
摘要:目的检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探讨成人先心病是否存在神经内分泌激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成人先心病患者,检测其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体检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成人先心病血循环中的ANP (55.6±7.5) pmol/L、BNP (35.7±7.4) pmol/L、ET-1 (2.42±0.31) pmol/L与对照组[ANP (3.1±0.6) pmol/L、BNP (5.7±0.9) pmol/L、ET-1 (0.72±0.08) pmol/L]比较明显增高(均P<0.0001),NE (2.17±0.08) nmol/L、 AngⅡ (188.3±11.5) ng/L、ALD (546.1±42.3) pmol/L与对照组[NE (1.63±0.13) nmol/L、 AngⅡ (61.2±1.6) ng/L、ALD (336.4±22.8) pmol/L]比较明显增高(均P<0.001).3个亚组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就越明显.结论成人先心病的神经内分泌明显激活并具有慢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并与疾病的严重性密切相关.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脑出血治疗缓解1例

    患者,男,18岁,主因发现皮肤瘀斑1周,发热、呕血半天,失语、右侧肢体活动障碍2小时于2004年7月31日入院.缘于1周前无明显诱因而出现皮肤散在出血点、瘀斑,未检查治疗.

    作者:张广杰;王欣;艾冬梅;张建;俞宏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发性骨髓瘤中p16、p15基因甲基化及其mRNA表达的研究

    目的探讨p16、p15基因的高甲基化及其mRNA转录阻抑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和进展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敏感的限制性内切酶联合聚合酶链反应方法(REP法),检测了2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髓细胞p16、p15基因5'端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p16、p15基因mRNA表达情况.结果 p16、p15基因启动子区过度甲基化率分别为57.14%(16/28)、64.28%(18/28),53.57%(15/28)患者同时存在p16、p15基因启动子区过度甲基化.大多数存在甲基化的患者不表达p16、p15基因mRNA.结论 p16、p15基因的高甲基化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有关,p16、p15基因甲基化与其转录阻抑高度相关.

    作者:梁新悦;姜玉珍;徐文;刘建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糖尿病(DM)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其并发症则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C反应蛋白(CRP)是炎症的急性时相蛋白中敏感的指标,近年来的研究证实,CRP与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有关,对2型糖尿病的预后预测有一定的价值.现就CRP与2型糖尿病及其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李明;梁玮;刘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脑钠肽与急性心肌梗死近期预后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脑钠肽(BN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使用BIOSITE Triage BNP干氏床旁快速检测方法对110例AMI患者入院1~3天的BNP水平进行测量,随访1个月,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另测量20例健康成人的血BNP水平做为对照.结果①AMI患者血BNP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272.3±213.5) ng/L比(18.6±15.4) ng/L, t=7.21,P<0.01];②死亡组BNP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591.5±321.2) ng/L 比 (192.3±152.4) ng/L ,t=5.26,P<0.01];③单因素分析表明,血BNP≥270 ng/L(中位数)和Killip分级Ⅱ级以上为1个月内心源性死亡的预测因素(均P<0.01);③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惟有血BNP≥650 ng/L (75%百分位数)为1个月内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OR=9.24, 95%可信区间3.26~35.42,P<0.01).结论 AMI患者血BNP水平明显升高,测量梗死早期的血BNP水平可用于AMI的危险分层及评价近期预后.

    作者:贾百全;孙同文;王乐信;张澎湃;邢晓雯;张彦周;李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6例误诊分析

    坏死增生性淋巴结炎是近20年来才逐渐被认识的一种非肿瘤性淋巴结肿大性疾病.部分临床医生对该病认识不足,误诊率较高.现将我院1992~2004年收治的6例误诊分析如下.

    作者:王雁;孙波;闫国强;陈晓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Schmidt综合征1例

    在同一个患者发生2个或2个以上的内分泌腺体自身免疫病,有的还合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我们将其称为多发性内分泌自身免疫综合征.Schmidt综合征为多发性内分泌自身免疫综合征Ⅱ型中的一种组合类型,由Schmidt于1926年首先报道,表现为Addison病合并糖尿病和(或)慢性甲状腺炎.我院收治了1名此病患者,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刘国庆;徐伟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乌灵菌粉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伴抑郁患者心脏功能的影响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往往是各种心脏病终末期的表现,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由于病程长、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家庭经济负担重,许多患者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病情.乌灵菌粉是目前用于治疗抑郁症的中药制剂.本研究旨在探讨乌灵菌粉对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抑郁症状及心脏功能的影响.

    作者:苏便苓;刘振红;李拥军;杨蓉;张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成人先天性心脏病的神经内分泌激活与慢性心力衰竭

    目的检测成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神经内分泌因子,探讨成人先心病是否存在神经内分泌激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成人先心病患者,检测其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和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另选取年龄及性别与之相匹配的正常体检成人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成人先心病血循环中的ANP (55.6±7.5) pmol/L、BNP (35.7±7.4) pmol/L、ET-1 (2.42±0.31) pmol/L与对照组[ANP (3.1±0.6) pmol/L、BNP (5.7±0.9) pmol/L、ET-1 (0.72±0.08) pmol/L]比较明显增高(均P<0.0001),NE (2.17±0.08) nmol/L、 AngⅡ (188.3±11.5) ng/L、ALD (546.1±42.3) pmol/L与对照组[NE (1.63±0.13) nmol/L、 AngⅡ (61.2±1.6) ng/L、ALD (336.4±22.8) pmol/L]比较明显增高(均P<0.001).3个亚组随着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神经内分泌的激活就越明显.结论成人先心病的神经内分泌明显激活并具有慢性心力衰竭的特征,并与疾病的严重性密切相关.

    作者:俸勇强;伍伟锋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伊班膦酸钠并醋酸甲地孕酮对癌症骨转移癌患者疼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恶性肿瘤骨转移是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中半数以上出现骨痛.临床上以乳腺癌、前列腺癌、肺癌等实体瘤易出现骨转移,占肿瘤骨转移的80%,病理表现为溶骨性破坏.因此,抑制骨破坏、减轻骨疼、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内容.本研究应用醋酸甲地孕酮(商品名:宜利治)配合伊班膦酸钠(艾本)治疗晚期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能显著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杜敏;刘延超;王萍;曾宝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冠心病患者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影像及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并发肠缺血的认识,完善冠心病防治规划.方法对可疑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行冠状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分析影像表现,分析冠心病患者的胃肠症状与肠系膜上动脉影像变化的关系.结果 59例冠心病患者中17例肠系膜上动脉有病变(28.8%),24例冠状动脉正常者中2例肠系膜上动脉有病变(8.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27例(45.8%),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14例(23.7%),单支血管病变32例(54.2%),合并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例(0.0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例有胃肠症状患者中13例肠系膜上动脉病变(38.2%);25例无胃肠道症状者中4例肠系膜上动脉有病变(16.0%),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有相关性.肠系膜上动脉损害一般在冠状动脉损害较严重时发生.冠心病患者的胃肠道症状与其肠系膜上动脉血管的改变有关,应重视冠心病患者肠缺血的存在.

    作者:韩海林;胡书芳;高西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型糖尿病患者中高尿酸血症的研究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高尿酸血症与血压、脂代谢紊乱及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的关系.方法收集1 47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及其他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的患病率19%;血尿酸高于均数组男性更多、更胖,收缩压和舒张压增高,甘油三酯(TG)增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增高;血尿酸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男性、腰围、舒张压和TG是预测血尿酸升高的主要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与肥胖、脂代谢紊乱、血压升高、胰岛素抵抗、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

    作者:朱宇;纪立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口服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与QT间期关系

    期前收缩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异位心律,可发生在窦性或异位性心律(如心房纤颤)的基础上.而病理性的期前收缩,尤其是频发和复杂的室性期前收缩,如室性期前收缩连发、多源性室性期前收缩、R在T上的室性期前收缩,演变为室速及室颤的可能性很大.胺碘酮是临床上治疗室性期前收缩的药物之一,该药对QT间期的影响目前存有争论.其对心脏能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而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本研究观察口服胺碘酮治疗室性期前收缩QT间期的变化及其与不良反应的关系,以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王月华;周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转化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2a型1例

    患者,男,65岁.于2001年8月出现不明原因间断性低热,伴面色苍白、消瘦、乏力、脾大.门诊血常规检查:白细胞2.0×109/L,血红蛋白70 g/L,血小板110×109/L,可见泪滴状成熟红细胞,未见幼稚细胞.

    作者:王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和器材的进步,冠状动脉分叉病变(bifurcation coronary lesions,BCL)在经皮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中所占的比例逐年增高,有资料显示,目前BCL已占所有支架治疗的15%,尤其是近年来药物涂层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DES)的应用,大大降低了PCI后再狭窄率(restenosis rates,RR),过去需要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治疗的BCL患者,目前大多数可以通过PCI治疗.尽管如此,目前BCL仍是PCI领域的难点之一,无论在操作方法上,还是器材选用上,尚有不同看法.笔者通过复习文献,介绍近年来有关BCL介入治疗方面的重要进展.

    作者:肖文良;Victor Legrand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形成患者肌钙蛋白I、脑钠素、白细胞介素-8与心室功能及收缩同步性的典则相关分析

    目的应用典则相关分析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形成患者血浆肌钙蛋白I(TnI)、脑钠素(BNP)、白介素-8(IL-8)与心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收缩同步性的相关性.方法 84例首次急性前壁心肌梗死且左室造影证实存在室壁瘤形成的患者,胸痛发作12小时测定TnI、BNP、IL-8.入院后第1周应用平衡法核素心室造影(ERNA)测定左室收缩功能(LVSF)、舒张功能(LVDF)、收缩同步性功能(LVSS)各参数.应用典则相关分析,分析TnI、BNP、IL-8与LVSF、LVDF、LVSS的相关性.结果 3对典则变量的典则相关系数分别为0.769253 (P=0.0373)、0.662367 (P=0.0418)、 0.331153 (P=0.382),第1对(V1,W1)、第2对(V2,W2)典则变量共代表了94.77%的相关信息.从标准化典则相关系数可知,V1典则变量主要反映了BNP、IL-8,W1主要反映了峰相位标准差(PSD)、峰驻盈时间(TPFR)、峰充盈率(PFR).TnI、IL-8、BNP与PSD、TPFR呈正相关,与PFR呈负相关.V2典则变量主要反映TnI,W2主要反映LVEF、半高宽(FWHM).TnI与FWHM呈正相关,与LVEF呈负相关.结论血浆TnI、IL-8、BNP升高可以作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壁瘤形成患者心室收缩功能、舒张功能、收缩同步性降低的预测因子.

    作者:赵运涛;刘君;傅向华;吴伟力;马宁;李世强;谷新顺;薛玲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重构、粥样硬化及心律失常的关系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颈动脉重构、粥样硬化及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 51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动态脉压分为脉压>60 mm Hg (1 mm Hg=0.133 kPa)组25例和脉压40~60 mm Hg组26例,入选者做24小时动态心电图,应用超声检测颈动脉结构、功能及粥样斑块.结果脉压>60 mm Hg组与脉压40~60 mm Hg组的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为(0.94±0.15) mm vs (0.76±0.11) mm、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为(1.46±0.32) mm vs (0.94±0.21) mm,颈动脉僵硬度为(3 007.3±1 022.4) vs (1 724.3±672.7),脉压>60 mm Hg组明显升高(P<0.01或P<0.05),颈动脉扩张性为(0.12±0.08) vs (0.29±0.09),及紧张度为(2.31±1.03) vs (4.82±1.18),脉压>60 mm Hg组下降(P<0.05或P<0.01),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为(23/25,92% vs 13/26,50%)、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6/25,68% vs 10/26,38.46%),脉压>60 mm Hg组升高(P<0.01或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分叉处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僵硬度与脉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789、0.752、0.596,P<0.01或P<0.05).颈动脉紧张度及颈动脉扩张性与脉压呈负相关 (r别为-0.626、-0.598,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颈动脉重构与脉压增高有关;脉压升高,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心律失常发生率增加.

    作者:邢玉;高丽;万国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普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反应蛋白的影响

    近年来,脑梗死早期的炎症反应及其损伤作用日益受到关注.现普遍认为,适时终止或减轻炎症反应损害,可有效改善脑梗死患者的预后.大量临床试验证实[1],他汀类药物可以明显降低动脉硬化患者脑中风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这与其降低胆固醇的作用不成比例,因此引起人们对其调脂以外作用的重视.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典型的急性期蛋白,其血浆浓度的高低往往是判定炎症反应轻重的特异性指标.本研究探讨早期应用普伐他汀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CRP浓度的影响,以期进一步了解普伐他汀可能存在的非调脂作用.

    作者:李楠;张宇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肾活检诊断血栓性微血管病

    血栓性微血管病(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ies, TMA )是主要表现为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多脏器损伤的一组疾病.常见于溶血尿毒综合征(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我们通过肾活检诊断6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林;王建荣;杨万霞;傅淑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静脉注射美托洛尔终止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发作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门诊就诊或住院治疗的66例SVT患者,随机分成美托洛尔组(30例)和胺碘酮组(36例),两组分别缓慢静脉注射美托洛尔或胺碘酮,比较终止SVT的有效率及不良反应.结果美托洛尔组治疗后显效17例、有效4例,无效9例,有效率70.0%;胺碘酮组治疗后有显著效果18例、有效5例,无效13例,有效率63.9%,美托洛尔和胺碘酮两组治疗SVT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2).未观察到美托洛尔或胺碘酮组治疗后有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是一种安全的、比较有效的终止SVT的药物.

    作者:智宏;马根山;叶行舟;沈成兴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环孢素在小儿激素依赖型哮喘中的疗效研究

    支气管哮喘本质是以嗜酸性细胞(EDS)和T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一种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治疗的关键已经由传统的解痉治疗转为抗炎治疗,糖皮质激素虽然仍是目前公认的治疗哮喘慢性气道变应性炎症有效的药物,但长期服用激素常会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迫使临床医生寻找其他可替代激素或减少激素用量,又安全可靠的抗炎药物.我院从2000年5月至2005年5月采用了随机、双盲、对照的试验设计,观察小剂量环孢素[别名:环孢菌素A(CSA)]治疗小儿激素依赖型哮喘12周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细胞因素水平的影响,并且严密监测相关不良反应以评判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丁宁;刘淑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