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宏韬;王国斌;朱强;熊鹏;时蔡林;雷兵
1998年3月至2005年5月我院急诊科抢救急性氟乙酰胺中毒3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性16例,女性20例,其中儿童3例,年龄2~71岁,平均年龄32岁.误服5例,自服31例,服毒至入院时间0.5~12小时.
作者:刘连起;邱小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患者,女性,18岁,大学生.2005年12月4日根据防疫站部署进行麻疹疫苗接种,经体检无接种禁忌证(严重疾病、急慢性感染、发热、鸡蛋过敏),于左上臂三角肌外侧缘75%酒精消毒后皮下注射麻疹疫苗0.2 ml(疫苗由烟台市芝罘区卫生防疫站提供,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5040906),约1小时后,出现全身瘙痒、皮肤潮红、皮疹、胸闷而急诊.
作者:王宝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阴沟肠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1].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以及侵入性操作的广泛使用,该菌的耐药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解我院阴沟肠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我们对我院从2004年6月至2005年11月各类标本中分离的67株阴沟肠杆菌的感染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丁进;岳向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是由于脂质代谢通路上肉碱或一些酶的缺乏,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肌肉细胞内的脂质代谢,导致脂肪在肌纤维细胞中积聚而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由于该病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治疗后预后较好,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本病非常重要.笔者报道1例经病理和电镜检查证实的LSM,并复习相关文献,将该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介绍如下.
作者:尚延昌;李洵桦;张成;王淑辉;文剑明;吴金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众所周知,肝纤维化(HF)是对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其实质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导致大量ECM过度沉积.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HSC)是ECM的主要来源,在HF的形成、发展和恢复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现就近年来有关HSC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夏金荣;林春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认为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NF-κB)是普遍存在于胞浆的一种应激反应因子,其调控基因大多与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有关[1].
作者:杨国辉;席学莉;闻心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结肠息肉切除术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出血,大约占结肠息肉切除术的1%~6%[1-3].其中只有不超过50%的息肉在切除后立即出血[2,3],更多的是发生在术后几天至两周的迟发性出血[3].目前,准确预测迟发性出血仍然很困难,因此为了更好地减少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迟发性出血,术前可以预先用金属钛夹钳夹长蒂息肉的蒂部;而对于广基或侧向发育型息肉,在息肉切除后可以用钛夹封闭创面.
作者:孙斌;许建明;谢惠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1952年由Harkins[1]早对1例恶性气管狭窄患者放置金属支架取得成功,近几年来,国内外应用较多的是镍钛记忆合金支架(NT),NT以其良好的性能和确定的疗效逐渐应用于良恶性气管狭窄的临床治疗 .我院于2000年起开展此项目,至今已完成手术60例,其中良性12例,恶性4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亦发现存在一些并发症,现就其术后并发症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汪春梅;柳广南;杨树栋;张建全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是我国常见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PHC疗效肯定,其中肝动脉栓塞对疗效有决定性作用.我们使用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KMG)进行TACE,同时以碘油栓塞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子扬;赵春梅;李双成;吴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多发于儿童的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其临床症状除了皮肤反复出现紫红色的出血点外,有时还伴有关节肿痛、肾脏损害和胃肠道出血等全身病变,给患者带来了很多的不适,现就近期报道的导致过敏性紫癜的药物作一综述,以引起临床医师用药注意.
作者:李雪靖;郭鸿;王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患者,女,38岁,2005年11月5日因头晕、胸闷、乏力、手脚发麻来我院就诊.既往史:磺胺类药物过敏,过敏性鼻炎,未曾用磺胺类药,曾服用过抗过敏药咪唑斯汀(皿治林),近2个月停用.诊断:高脂血症.予注射用藻酸双酯钠(商品名:海那,开封康诺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50201,规格75 mg/支)15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约5分钟,用量不足20ml,患者出现胸闷、气短、面色潮红、皮肤发红、发热、恶心等症状.
作者:金贞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无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原发性支气管癌,临床诊断一般不难,但对于COPD合并原发性支气管癌的患者,由于二者临床症状重叠,容易漏诊.现将我院2000~2004年收治COPD合并肺癌25例漏诊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段竹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常见的一种,病变局限于肺部,引起弥漫性肺纤维化,导致肺功能损害和呼吸困难.目前其发病机制不明,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且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危害严重[1].大环内酯类药物除具抗感染作用外,还有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炎症介质释放等作用[2].笔者观察了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IPF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绍霞;邱晓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分析食管癌高发区自然人群中贲门癌和正常对照血清蛋白表达谱的改变,筛选并建立高发区贲门癌血清蛋白指纹图诊断模型并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CM10蛋白芯片及SELDI-TOF-MS技术对34例贲门癌和3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进行检测,所得结果用ZUCI-蛋白芯片数据分析系统(ZUCI-Protein Chip Data Analyze System)软件包分析,建立贲门癌蛋白指纹图诊断模型,并用留一法交叉验证作为评估模型、判别效果的方法.结果通过软件包运算,用3个质荷比峰(5 643.457 93、8 570.821 26、15 940.153 3 m/z)建立了贲门癌蛋白指纹图诊断模型,其准确度93.06%,敏感度85.29%,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结论本组建立的诊断模型可以有效区分贲门癌和健康人,为肿瘤高发区贲门癌的诊断与筛查提供了一条崭新途径.
作者:于卫芳;张立玮;王士杰;郑树;余捷凯;王顺平;吴明利;郭晓青;高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辅助性T细胞两个亚群(Th1/Th2)的功能状态及黄芪静脉应用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了19例肺癌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PBMC中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以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6和IL-10的表达,并对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及肺癌患者用黄芪前后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①19例肺癌患者IL-4、IL-6和IL-10的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9、17和1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5),IFN-γ和IL-2的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1和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肺癌患者用黄芪后IL-4、IL-6和IL-10的阳性表达例数分别降至2、7和3,与用药前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和IL-2的阳性表达例数升至7和11,与用药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肺癌患者用黄芪后IL-2、IL-4、IL-6和IL-10的阳性表达例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的阳性表达例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明显Th2优势应答,不利于机体抗肿瘤免疫;黄芪具有抑制肺癌患者PBMC Th2类细胞因子表达,增强Th1类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济超;肖伟;郑春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是指由线粒体基因或细胞核基因发生缺失或点突变导致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机体能量代谢障碍,主要累及脑和横纹肌的一类疾病.
作者:张晓云;耿左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结核性胸膜炎是胸腔积液常见的原因,经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大多数治疗过程顺利,但少数病例胸水吸收后肺部可出现结节或肿块阴影,我院2000~2004年共观察到类似病例2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黄捷晖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甲胎蛋白(AFP)是诊断原发性肝癌的特异性肿瘤标志物,已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提示预后等方面.但在良性肝病中,常有AFP一过性升高或持续性升高,以至于引起医生和患者的高度警惕和恐惧.笔者对1 00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AFP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安敬军;武淑环;韩明光;王璞洁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肝脏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蓄积引起多组织的损害和病变,临床表现多样,肝脏是铜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损害在该病患者中极为常见.笔者将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1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病变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罗政;陈友鹏;梁旭竞;张立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近年来,由于结核病疫情的快速上升,耐多药结核(至少耐异烟肼、利福平两种以上抗结核药)患者的增多,严重地影响了结核病的化学治疗效果,从而给结核病的控制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目前临床常用痰培养法来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但所需时间长,无法满足临床医生的需要,因此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基因并用来指导临床治疗是一种新的探索.
作者:袁瑛;顾德林;顾红艳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