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国辉;席学莉;闻心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认为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NF-κB)是普遍存在于胞浆的一种应激反应因子,其调控基因大多与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有关[1].
作者:杨国辉;席学莉;闻心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佳治疗方案.方法 EGVB患者960例,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即单纯套扎(EVL)组328例,单纯硬化(EVS)组322例,套扎+硬化(EVL+EVS)组310例;以止血成功率(ARH)及再出血率(RR)评价疗效.结果 EVL+EVS组的ARH(98.7%,306/310)显著高于EVL组(94.8%,311/328)及EVS组(94.1%,303/322)(χ2=9.70,P<0.01);EVL+EVS组的RR(9.7%,30/310)与EVL组(15.9%,52/328)及EVS组(15.5%,50/3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42,P>0.05).结论 EVL+EVS治疗肝硬化EGVB能显著提高急诊止血成功率,减少了内镜治疗次数及硬化剂用量,为目前急诊内镜治疗EGVB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玉龙;王邦茂;刘文天;吕宗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肺动脉高压(PAH)是以血管增殖、重塑、原位血栓形成,肺血管床进行性闭塞,肺血管阻力(PVR)进行性增加为特征的肺小动脉疾病.WHO定义PAH的诊断标准为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MPAP)大于25 mm Hg(1 mm Hg=0.133 kPa),运动状态下大于30 mm Hg.
作者:陈芳;汤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2001年2月至2004年2月,我科应用高渗性腹透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56例,对照治疗47例,以探讨高渗性腹透液灌肠治疗延缓CRF的可行性.
作者:邓宏韬;王国斌;朱强;熊鹏;时蔡林;雷兵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患者,女,38岁,2005年11月5日因头晕、胸闷、乏力、手脚发麻来我院就诊.既往史:磺胺类药物过敏,过敏性鼻炎,未曾用磺胺类药,曾服用过抗过敏药咪唑斯汀(皿治林),近2个月停用.诊断:高脂血症.予注射用藻酸双酯钠(商品名:海那,开封康诺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50201,规格75 mg/支)15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约5分钟,用量不足20ml,患者出现胸闷、气短、面色潮红、皮肤发红、发热、恶心等症状.
作者:金贞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众所周知,肝纤维化(HF)是对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肝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其实质是肝内细胞外基质(ECM)合成大于降解导致大量ECM过度沉积.研究证实,肝星状细胞(HSC)是ECM的主要来源,在HF的形成、发展和恢复过程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现就近年来有关HSC在肝纤维化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夏金荣;林春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造成儿童反复发作性腹痛的病因之一.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1月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08例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杨颖丽;陈琍;任国华;陈晓青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等部位.近年来,由其引起的临床感染及医院感染日趋增多,常发生在广谱抗生素大量使用的地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1].有关资料显示,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上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而位居不动杆菌属的首位[2].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标本分布状况及其耐药性,对于临床抗感染的治疗与监控有重要意义.为此,对我院临床标本分离到的84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现状进行分析,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作者:李洪春;许美荣;胡丽苹;邓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常见的一种,病变局限于肺部,引起弥漫性肺纤维化,导致肺功能损害和呼吸困难.目前其发病机制不明,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且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危害严重[1].大环内酯类药物除具抗感染作用外,还有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炎症介质释放等作用[2].笔者观察了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IPF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绍霞;邱晓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脂质沉积性肌病(lipid storage myopathy,LSM)是由于脂质代谢通路上肉碱或一些酶的缺乏,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肌肉细胞内的脂质代谢,导致脂肪在肌纤维细胞中积聚而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由于该病是一种可以治疗的疾病,治疗后预后较好,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本病非常重要.笔者报道1例经病理和电镜检查证实的LSM,并复习相关文献,将该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介绍如下.
作者:尚延昌;李洵桦;张成;王淑辉;文剑明;吴金浪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 SAS)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目前已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例如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肢端肥大症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肢端肥大症合并SAS的临床报道较少,国内有一组报道[1].笔者对本院收治的2例肢端肥大症合并SAS病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丁少芳;徐秋芬;何善娴;王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结肠息肉切除术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出血,大约占结肠息肉切除术的1%~6%[1-3].其中只有不超过50%的息肉在切除后立即出血[2,3],更多的是发生在术后几天至两周的迟发性出血[3].目前,准确预测迟发性出血仍然很困难,因此为了更好地减少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迟发性出血,术前可以预先用金属钛夹钳夹长蒂息肉的蒂部;而对于广基或侧向发育型息肉,在息肉切除后可以用钛夹封闭创面.
作者:孙斌;许建明;谢惠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胆胰疾病重要的诊断治疗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单纯诊断性ERCP逐渐被治疗性ERCP取代[1,2].我院于2002年5月至2005年4月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各类胆胰疾病共7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业忠;夏兴洲;王冰;李萱;孙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辅助性T细胞两个亚群(Th1/Th2)的功能状态及黄芪静脉应用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了19例肺癌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PBMC中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以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6和IL-10的表达,并对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及肺癌患者用黄芪前后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①19例肺癌患者IL-4、IL-6和IL-10的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9、17和1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5),IFN-γ和IL-2的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1和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肺癌患者用黄芪后IL-4、IL-6和IL-10的阳性表达例数分别降至2、7和3,与用药前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和IL-2的阳性表达例数升至7和11,与用药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肺癌患者用黄芪后IL-2、IL-4、IL-6和IL-10的阳性表达例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的阳性表达例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明显Th2优势应答,不利于机体抗肿瘤免疫;黄芪具有抑制肺癌患者PBMC Th2类细胞因子表达,增强Th1类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济超;肖伟;郑春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患者,女性,18岁,大学生.2005年12月4日根据防疫站部署进行麻疹疫苗接种,经体检无接种禁忌证(严重疾病、急慢性感染、发热、鸡蛋过敏),于左上臂三角肌外侧缘75%酒精消毒后皮下注射麻疹疫苗0.2 ml(疫苗由烟台市芝罘区卫生防疫站提供,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5040906),约1小时后,出现全身瘙痒、皮肤潮红、皮疹、胸闷而急诊.
作者:王宝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高尿酸反应(HUA)的发生在我国不仅有上升的趋势,且有年龄提前的倾向,HUA的发生与多种疾病,如痛风、肾病、糖尿病,特别是心血管病的发生有关.本研究中笔者对河北省唐山市城乡20~40岁健康人群尿酸水平进行调查,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作者:樊淑慧;康秀娟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阴沟肠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1].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以及侵入性操作的广泛使用,该菌的耐药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解我院阴沟肠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我们对我院从2004年6月至2005年11月各类标本中分离的67株阴沟肠杆菌的感染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丁进;岳向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硬化残留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早期肝硬化伴残留黄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PGE1联合熊去氧胆酸,疗程30天,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肝动脉阻力指数(RI)、肝动脉宽度(HA)及门静脉宽度(PV)变化.结果治疗30天时与对照组比较,TBil、DBil、RI显著降低[(51.60±4.53) μmol/L vs (53.65±4.16) μmol/L,(30.12±5.18) μmol/L vs (33.62±4.96) μmol/L,(0.70±0.04) vs (0.72±0.03),均P《0.05].结论 PGE1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硬化残留黄疸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力红;柳立平;王海舫;李保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急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较为少见,2003年3月至2005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此病患者3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无明确的导致急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病因,如血液病、溶栓及抗凝治疗史.
作者:靳春杰;吴建梁;史学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使用造影剂后出现的医源性疾病,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是在排除其他肾脏损害因素,使用造影剂后2~3天血肌酐与基线相比上升5 mg/L或25%以上.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借助造影剂的影像检查以及介入治疗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姜文兵;傅国胜 刊期: 200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