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肢端肥大症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例及文献复习

丁少芳;徐秋芬;何善娴;王丽

关键词:肢端肥大症,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摘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 SAS)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目前已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例如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肢端肥大症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肢端肥大症合并SAS的临床报道较少,国内有一组报道[1].笔者对本院收治的2例肢端肥大症合并SAS病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伊班膦酸钠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观察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伴有骨骼转移,由此可引起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髓或脊神经压迫等临床症状[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给治疗带来困难,而双膦酸盐类药物问世为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伊班膦酸钠(艾本)是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辽宁省肿瘤医院从2003年3月至2005年8月应用国产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176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红梅;张学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急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3例

    急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较为少见,2003年3月至2005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此病患者3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无明确的导致急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病因,如血液病、溶栓及抗凝治疗史.

    作者:靳春杰;吴建梁;史学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疗胆胰疾病的临床价值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胆胰疾病重要的诊断治疗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单纯诊断性ERCP逐渐被治疗性ERCP取代[1,2].我院于2002年5月至2005年4月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各类胆胰疾病共7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业忠;夏兴洲;王冰;李萱;孙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肢端肥大症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例及文献复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 SAS)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目前已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例如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肢端肥大症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肢端肥大症合并SAS的临床报道较少,国内有一组报道[1].笔者对本院收治的2例肢端肥大症合并SAS病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丁少芳;徐秋芬;何善娴;王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引起急性溶血1例

    患儿,男性,10岁.2005年5月15日在学校组织下于当地卫生部门预防接种乙型脑炎疫苗1支,10小时后出现周身皮肤黄染、头晕、乏力、活动后气短,家人未介意,症状逐渐加重,出现精神萎靡,酱油色尿.于2005年5月17日9 时入院.既往体健,近期无感染病史,无其他用药史, 曾多次预防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均无不良反应,无药物过敏史,无类似家族史.

    作者:赵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的变化及洛伐他汀的干预研究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C反应蛋白变化,以及洛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例,洛伐他汀剂量20 mg/d口服,观察12周;观察指标包括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LD-C)、血C反应蛋白、白蛋白.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组治疗前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使用洛伐他汀12周后血总胆固醇、甘油三酯、LDL-C均明显降低,而HDL-C上升,C反应蛋白从治疗前(10.83±3.0) mg/L降至(7.78±2.16) mg/L(P《0.05).血白蛋白经洛伐他汀12周治疗后上升,从治疗前(32.47±4.65) g/L上升至(34.47±6.78) g/L(P《0.05),白蛋白上升与血C反应蛋白下降呈负相关(r=-0.305,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除降脂外,还具有抗炎作用,能明显降低血C反应蛋白水平.

    作者:王益芳;何勇;李泉清;欧秋娟;陈曼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黄芪静脉应用对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亚群状态的影响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辅助性T细胞两个亚群(Th1/Th2)的功能状态及黄芪静脉应用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了19例肺癌患者和10例健康对照者PBMC中Th1类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和干扰素γ(IFN-γ)以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6和IL-10的表达,并对肺癌患者与健康对照者及肺癌患者用黄芪前后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①19例肺癌患者IL-4、IL-6和IL-10的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9、17和10,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0.05),IFN-γ和IL-2的阳性表达例数分别为1和2,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肺癌患者用黄芪后IL-4、IL-6和IL-10的阳性表达例数分别降至2、7和3,与用药前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和IL-2的阳性表达例数升至7和11,与用药前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肺癌患者用黄芪后IL-2、IL-4、IL-6和IL-10的阳性表达例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γ的阳性表达例数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患者存在明显Th2优势应答,不利于机体抗肿瘤免疫;黄芪具有抑制肺癌患者PBMC Th2类细胞因子表达,增强Th1类细胞因子表达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作者:陈济超;肖伟;郑春燕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接种麻疹疫苗引起荨麻疹1例

    患者,女性,18岁,大学生.2005年12月4日根据防疫站部署进行麻疹疫苗接种,经体检无接种禁忌证(严重疾病、急慢性感染、发热、鸡蛋过敏),于左上臂三角肌外侧缘75%酒精消毒后皮下注射麻疹疫苗0.2 ml(疫苗由烟台市芝罘区卫生防疫站提供,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5040906),约1小时后,出现全身瘙痒、皮肤潮红、皮疹、胸闷而急诊.

    作者:王宝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胰岛素抵抗

    为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及胰岛素抵抗(IR)与病情程度的关系,我们观察了4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FPG、FINS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现总结如下.

    作者:孟建华;刘建军;王会卿;马仁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佳治疗方案.方法 EGVB患者960例,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即单纯套扎(EVL)组328例,单纯硬化(EVS)组322例,套扎+硬化(EVL+EVS)组310例;以止血成功率(ARH)及再出血率(RR)评价疗效.结果 EVL+EVS组的ARH(98.7%,306/310)显著高于EVL组(94.8%,311/328)及EVS组(94.1%,303/322)(χ2=9.70,P<0.01);EVL+EVS组的RR(9.7%,30/310)与EVL组(15.9%,52/328)及EVS组(15.5%,50/3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42,P>0.05).结论 EVL+EVS治疗肝硬化EGVB能显著提高急诊止血成功率,减少了内镜治疗次数及硬化剂用量,为目前急诊内镜治疗EGVB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玉龙;王邦茂;刘文天;吕宗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渗性腹透液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短期疗效观察

    2001年2月至2004年2月,我科应用高渗性腹透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56例,对照治疗47例,以探讨高渗性腹透液灌肠治疗延缓CRF的可行性.

    作者:邓宏韬;王国斌;朱强;熊鹏;时蔡林;雷兵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线粒体脑肌病的研究进展

    线粒体脑肌病(mitochondrial encephalomyopathy) 是指由线粒体基因或细胞核基因发生缺失或点突变导致的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异常,引起机体能量代谢障碍,主要累及脑和横纹肌的一类疾病.

    作者:张晓云;耿左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病变特点的临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肝脏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蓄积引起多组织的损害和病变,临床表现多样,肝脏是铜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损害在该病患者中极为常见.笔者将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1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病变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罗政;陈友鹏;梁旭竞;张立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原发性支气管癌25例漏诊分析

    无论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或原发性支气管癌,临床诊断一般不难,但对于COPD合并原发性支气管癌的患者,由于二者临床症状重叠,容易漏诊.现将我院2000~2004年收治COPD合并肺癌25例漏诊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段竹云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高血糖高渗状态32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HHS)作为糖尿病为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临床医师已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但临床不少DKA患者血浆渗透压明显升高,或较多HHS患者同时有酮症或DKA,这种情况尚未被临床医师广泛认识.2003~2005年我院救治了32例DKA-HHS患者,为了提高认识,笔者对其临床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新芳;董陆玲;唐尚中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市售白酒抢救急性氟乙酰胺中毒36例

    1998年3月至2005年5月我院急诊科抢救急性氟乙酰胺中毒3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性16例,女性20例,其中儿童3例,年龄2~71岁,平均年龄32岁.误服5例,自服31例,服毒至入院时间0.5~12小时.

    作者:刘连起;邱小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结核性胸膜炎胸水吸收后肺部结节或肿块阴影23例分析

    结核性胸膜炎是胸腔积液常见的原因,经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大多数治疗过程顺利,但少数病例胸水吸收后肺部可出现结节或肿块阴影,我院2000~2004年共观察到类似病例2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黄捷晖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前列腺素E1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硬化残留黄疸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硬化残留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早期肝硬化伴残留黄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PGE1联合熊去氧胆酸,疗程30天,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肝动脉阻力指数(RI)、肝动脉宽度(HA)及门静脉宽度(PV)变化.结果治疗30天时与对照组比较,TBil、DBil、RI显著降低[(51.60±4.53) μmol/L vs (53.65±4.16) μmol/L,(30.12±5.18) μmol/L vs (33.62±4.96) μmol/L,(0.70±0.04) vs (0.72±0.03),均P《0.05].结论 PGE1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硬化残留黄疸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力红;柳立平;王海舫;李保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67株阴沟肠杆菌的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阴沟肠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1].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以及侵入性操作的广泛使用,该菌的耐药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解我院阴沟肠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我们对我院从2004年6月至2005年11月各类标本中分离的67株阴沟肠杆菌的感染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丁进;岳向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发区自然人群贲门癌血清蛋白指纹图诊断模型的建立及临床价值

    目的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分析食管癌高发区自然人群中贲门癌和正常对照血清蛋白表达谱的改变,筛选并建立高发区贲门癌血清蛋白指纹图诊断模型并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CM10蛋白芯片及SELDI-TOF-MS技术对34例贲门癌和3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进行检测,所得结果用ZUCI-蛋白芯片数据分析系统(ZUCI-Protein Chip Data Analyze System)软件包分析,建立贲门癌蛋白指纹图诊断模型,并用留一法交叉验证作为评估模型、判别效果的方法.结果通过软件包运算,用3个质荷比峰(5 643.457 93、8 570.821 26、15 940.153 3 m/z)建立了贲门癌蛋白指纹图诊断模型,其准确度93.06%,敏感度85.29%,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结论本组建立的诊断模型可以有效区分贲门癌和健康人,为肿瘤高发区贲门癌的诊断与筛查提供了一条崭新途径.

    作者:于卫芳;张立玮;王士杰;郑树;余捷凯;王顺平;吴明利;郭晓青;高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