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现状与进展

陈芳;汤彦

关键词:高血压, 肺性, 前列环素*,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摘要:肺动脉高压(PAH)是以血管增殖、重塑、原位血栓形成,肺血管床进行性闭塞,肺血管阻力(PVR)进行性增加为特征的肺小动脉疾病.WHO定义PAH的诊断标准为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MPAP)大于25 mm Hg(1 mm Hg=0.133 kPa),运动状态下大于30 mm Hg.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67株阴沟肠杆菌的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阴沟肠杆菌是一种条件致病菌,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1].随着第三代头孢菌素以及侵入性操作的广泛使用,该菌的耐药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为了解我院阴沟肠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我们对我院从2004年6月至2005年11月各类标本中分离的67株阴沟肠杆菌的感染及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丁进;岳向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阿奇霉素干预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32例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常见的一种,病变局限于肺部,引起弥漫性肺纤维化,导致肺功能损害和呼吸困难.目前其发病机制不明,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且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危害严重[1].大环内酯类药物除具抗感染作用外,还有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炎症介质释放等作用[2].笔者观察了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IPF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绍霞;邱晓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渗性腹透液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短期疗效观察

    2001年2月至2004年2月,我科应用高渗性腹透液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56例,对照治疗47例,以探讨高渗性腹透液灌肠治疗延缓CRF的可行性.

    作者:邓宏韬;王国斌;朱强;熊鹏;时蔡林;雷兵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阿片类药物在癌性疼痛控制中的应用原则

    使用止痛药物是癌性疼痛治疗的主要手段.按临床作用将缓解疼痛的药物常规分类为阿片类和非阿片类止痛药.非阿片类止痛药中1/3是辅助止痛药物,它们对某些特殊的疼痛起着有效的止痛作用.用于癌性疼痛治疗的主要药物(占止痛药物的2/3)则是阿片类止痛剂.

    作者:盖自宽;蒋建军;刘建霞;姚琼;杨彦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前列腺素E1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硬化残留黄疸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硬化残留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早期肝硬化伴残留黄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PGE1联合熊去氧胆酸,疗程30天,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肝动脉阻力指数(RI)、肝动脉宽度(HA)及门静脉宽度(PV)变化.结果治疗30天时与对照组比较,TBil、DBil、RI显著降低[(51.60±4.53) μmol/L vs (53.65±4.16) μmol/L,(30.12±5.18) μmol/L vs (33.62±4.96) μmol/L,(0.70±0.04) vs (0.72±0.03),均P《0.05].结论 PGE1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硬化残留黄疸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力红;柳立平;王海舫;李保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藻酸双酯钠静脉滴注致过敏性休克1例

    患者,女,38岁,2005年11月5日因头晕、胸闷、乏力、手脚发麻来我院就诊.既往史:磺胺类药物过敏,过敏性鼻炎,未曾用磺胺类药,曾服用过抗过敏药咪唑斯汀(皿治林),近2个月停用.诊断:高脂血症.予注射用藻酸双酯钠(商品名:海那,开封康诺药业有限公司,批号050201,规格75 mg/支)15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约5分钟,用量不足20ml,患者出现胸闷、气短、面色潮红、皮肤发红、发热、恶心等症状.

    作者:金贞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并发高血糖高渗状态32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高血糖高渗状态(HHS)作为糖尿病为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临床医师已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但临床不少DKA患者血浆渗透压明显升高,或较多HHS患者同时有酮症或DKA,这种情况尚未被临床医师广泛认识.2003~2005年我院救治了32例DKA-HHS患者,为了提高认识,笔者对其临床特点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作者:王新芳;董陆玲;唐尚中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结核性胸膜炎胸水吸收后肺部结节或肿块阴影23例分析

    结核性胸膜炎是胸腔积液常见的原因,经早期规则抗结核治疗,大多数治疗过程顺利,但少数病例胸水吸收后肺部可出现结节或肿块阴影,我院2000~2004年共观察到类似病例23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艳;黄捷晖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伊班膦酸钠单药或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观察

    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往往伴有骨骼转移,由此可引起疼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脊髓或脊神经压迫等临床症状[1],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给治疗带来困难,而双膦酸盐类药物问世为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方法.伊班膦酸钠(艾本)是第三代双膦酸盐类药物,辽宁省肿瘤医院从2003年3月至2005年8月应用国产伊班膦酸钠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176例,取得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李红梅;张学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致过敏性紫癜的药物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多发于儿童的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其临床症状除了皮肤反复出现紫红色的出血点外,有时还伴有关节肿痛、肾脏损害和胃肠道出血等全身病变,给患者带来了很多的不适,现就近期报道的导致过敏性紫癜的药物作一综述,以引起临床医师用药注意.

    作者:李雪靖;郭鸿;王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等部位.近年来,由其引起的临床感染及医院感染日趋增多,常发生在广谱抗生素大量使用的地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1].有关资料显示,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上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而位居不动杆菌属的首位[2].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标本分布状况及其耐药性,对于临床抗感染的治疗与监控有重要意义.为此,对我院临床标本分离到的84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现状进行分析,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作者:李洪春;许美荣;胡丽苹;邓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造影剂肾病预防的研究进展

    造影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是使用造影剂后出现的医源性疾病,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是在排除其他肾脏损害因素,使用造影剂后2~3天血肌酐与基线相比上升5 mg/L或25%以上.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借助造影剂的影像检查以及介入治疗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姜文兵;傅国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是我国常见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PHC疗效肯定,其中肝动脉栓塞对疗效有决定性作用.我们使用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KMG)进行TACE,同时以碘油栓塞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子扬;赵春梅;李双成;吴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肢端肥大症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例及文献复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 SAS)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目前已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例如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肢端肥大症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肢端肥大症合并SAS的临床报道较少,国内有一组报道[1].笔者对本院收治的2例肢端肥大症合并SAS病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丁少芳;徐秋芬;何善娴;王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EGVB)的佳治疗方案.方法 EGVB患者960例,随机分为3个治疗组,即单纯套扎(EVL)组328例,单纯硬化(EVS)组322例,套扎+硬化(EVL+EVS)组310例;以止血成功率(ARH)及再出血率(RR)评价疗效.结果 EVL+EVS组的ARH(98.7%,306/310)显著高于EVL组(94.8%,311/328)及EVS组(94.1%,303/322)(χ2=9.70,P<0.01);EVL+EVS组的RR(9.7%,30/310)与EVL组(15.9%,52/328)及EVS组(15.5%,50/3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6.42,P>0.05).结论 EVL+EVS治疗肝硬化EGVB能显著提高急诊止血成功率,减少了内镜治疗次数及硬化剂用量,为目前急诊内镜治疗EGVB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杨玉龙;王邦茂;刘文天;吕宗舜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探讨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其血中浓度受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日益增多.许多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而动脉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旨在探讨老年人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作者:王玉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引起急性溶血1例

    患儿,男性,10岁.2005年5月15日在学校组织下于当地卫生部门预防接种乙型脑炎疫苗1支,10小时后出现周身皮肤黄染、头晕、乏力、活动后气短,家人未介意,症状逐渐加重,出现精神萎靡,酱油色尿.于2005年5月17日9 时入院.既往体健,近期无感染病史,无其他用药史, 曾多次预防接种乙型脑炎疫苗,均无不良反应,无药物过敏史,无类似家族史.

    作者:赵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病变特点的临床分析

    肝豆状核变性(Wilson disease)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肝脏铜代谢障碍疾病,由于铜在体内蓄积引起多组织的损害和病变,临床表现多样,肝脏是铜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损害在该病患者中极为常见.笔者将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14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肝脏病变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罗政;陈友鹏;梁旭竞;张立伐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复方丹参治疗小儿偏头痛26例

    本院1999年至2005年3月共收治偏头痛患儿52例,其中26例用复方丹参为主治疗,经颅超声多普勒(TCD)示脑血管痉挛的患儿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赵珊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金属钛夹减少结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结肠息肉切除术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出血,大约占结肠息肉切除术的1%~6%[1-3].其中只有不超过50%的息肉在切除后立即出血[2,3],更多的是发生在术后几天至两周的迟发性出血[3].目前,准确预测迟发性出血仍然很困难,因此为了更好地减少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迟发性出血,术前可以预先用金属钛夹钳夹长蒂息肉的蒂部;而对于广基或侧向发育型息肉,在息肉切除后可以用钛夹封闭创面.

    作者:孙斌;许建明;谢惠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