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片类药物在癌性疼痛控制中的应用原则

盖自宽;蒋建军;刘建霞;姚琼;杨彦梅

关键词:镇痛药, 阿片类, 癌性疼痛*
摘要:使用止痛药物是癌性疼痛治疗的主要手段.按临床作用将缓解疼痛的药物常规分类为阿片类和非阿片类止痛药.非阿片类止痛药中1/3是辅助止痛药物,它们对某些特殊的疼痛起着有效的止痛作用.用于癌性疼痛治疗的主要药物(占止痛药物的2/3)则是阿片类止痛剂.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前列腺素E1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硬化残留黄疸疗效分析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硬化残留黄疸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2例早期肝硬化伴残留黄疸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对照组36例;对照组以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PGE1联合熊去氧胆酸,疗程30天,分别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肝动脉阻力指数(RI)、肝动脉宽度(HA)及门静脉宽度(PV)变化.结果治疗30天时与对照组比较,TBil、DBil、RI显著降低[(51.60±4.53) μmol/L vs (53.65±4.16) μmol/L,(30.12±5.18) μmol/L vs (33.62±4.96) μmol/L,(0.70±0.04) vs (0.72±0.03),均P《0.05].结论 PGE1联合熊去氧胆酸治疗肝硬化残留黄疸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郭力红;柳立平;王海舫;李保欣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139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核因子-κB调控单核细胞化学趋化因子1表达的研究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研究认为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NF-κB)是普遍存在于胞浆的一种应激反应因子,其调控基因大多与免疫反应及炎症反应有关[1].

    作者:杨国辉;席学莉;闻心培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的探讨

    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其血中浓度受遗传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日益增多.许多研究表明,高尿酸血症促进动脉硬化的发生和发展,而动脉硬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本研究中笔者通过对老年人群高尿酸血症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旨在探讨老年人高尿酸血症与心脑血管疾病的相关性.

    作者:王玉珠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治疗胆胰疾病的临床价值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胆胰疾病重要的诊断治疗方法,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单纯诊断性ERCP逐渐被治疗性ERCP取代[1,2].我院于2002年5月至2005年4月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各类胆胰疾病共7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业忠;夏兴洲;王冰;李萱;孙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镍钛合金支架置入治疗良恶性气管狭窄术后并发症差异的分析

    1952年由Harkins[1]早对1例恶性气管狭窄患者放置金属支架取得成功,近几年来,国内外应用较多的是镍钛记忆合金支架(NT),NT以其良好的性能和确定的疗效逐渐应用于良恶性气管狭窄的临床治疗 .我院于2000年起开展此项目,至今已完成手术60例,其中良性12例,恶性4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亦发现存在一些并发症,现就其术后并发症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汪春梅;柳广南;杨树栋;张建全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阿片类药物在癌性疼痛控制中的应用原则

    使用止痛药物是癌性疼痛治疗的主要手段.按临床作用将缓解疼痛的药物常规分类为阿片类和非阿片类止痛药.非阿片类止痛药中1/3是辅助止痛药物,它们对某些特殊的疼痛起着有效的止痛作用.用于癌性疼痛治疗的主要药物(占止痛药物的2/3)则是阿片类止痛剂.

    作者:盖自宽;蒋建军;刘建霞;姚琼;杨彦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08例临床分析

    肠系膜淋巴结炎是造成儿童反复发作性腹痛的病因之一.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4年11月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确诊的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108例资料总结如下.

    作者:杨颖丽;陈琍;任国华;陈晓青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及支架治疗

    脑血管病病死率已上升至疾病死因的第二位,脑卒中或中风发病率达150/10万~200/10万,其中约80%为缺血性中风(脑血栓、脑梗死等).国外两个大样本的临床研究已经表明,颈动脉狭窄同侧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事件的几率约90%~95%,且易发生进行性卒中[1,2].

    作者:赵林;刘增品;王铁刚;付凯亮;李林芳;刘怀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急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3例

    急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临床较为少见,2003年3月至2005年5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收治此病患者3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无明确的导致急性自发性硬膜下血肿的病因,如血液病、溶栓及抗凝治疗史.

    作者:靳春杰;吴建梁;史学芳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市售白酒抢救急性氟乙酰胺中毒36例

    1998年3月至2005年5月我院急诊科抢救急性氟乙酰胺中毒36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性16例,女性20例,其中儿童3例,年龄2~71岁,平均年龄32岁.误服5例,自服31例,服毒至入院时间0.5~12小时.

    作者:刘连起;邱小辉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阿奇霉素干预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32例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特发性间质性肺炎中常见的一种,病变局限于肺部,引起弥漫性肺纤维化,导致肺功能损害和呼吸困难.目前其发病机制不明,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且发病率和病死率呈上升趋势,危害严重[1].大环内酯类药物除具抗感染作用外,还有抑制炎症细胞浸润、炎症介质释放等作用[2].笔者观察了口服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IPF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绍霞;邱晓鹏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致过敏性紫癜的药物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多发于儿童的变应性皮肤血管炎,其临床症状除了皮肤反复出现紫红色的出血点外,有时还伴有关节肿痛、肾脏损害和胃肠道出血等全身病变,给患者带来了很多的不适,现就近期报道的导致过敏性紫癜的药物作一综述,以引起临床医师用药注意.

    作者:李雪靖;郭鸿;王梅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 PHC)是我国常见高发恶性肿瘤之一,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PHC疗效肯定,其中肝动脉栓塞对疗效有决定性作用.我们使用海藻酸钠微球血管栓塞剂(KMG)进行TACE,同时以碘油栓塞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邹子扬;赵春梅;李双成;吴飞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肢端肥大症合并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2例及文献复习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leep apnea syndrome, SAS)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目前已认为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引起本病的原因很多,例如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肢端肥大症也是引起本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肢端肥大症合并SAS的临床报道较少,国内有一组报道[1].笔者对本院收治的2例肢端肥大症合并SAS病例进行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以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

    作者:丁少芳;徐秋芬;何善娴;王丽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现状与进展

    肺动脉高压(PAH)是以血管增殖、重塑、原位血栓形成,肺血管床进行性闭塞,肺血管阻力(PVR)进行性增加为特征的肺小动脉疾病.WHO定义PAH的诊断标准为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MPAP)大于25 mm Hg(1 mm Hg=0.133 kPa),运动状态下大于30 mm Hg.

    作者:陈芳;汤彦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疗效比较

    目的对照研究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确诊为急性呼吸道感染老年患者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莫西沙星400 mg口服,每日1次,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200 mg口服,每日2次,疗程7~10天.结果治疗组的综合疗效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痊愈率为68.18%,有效率为95.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3%和76.19%(P《0.01);治疗组在细菌清除率(93.54%)与药物敏感性(96.77%)方面优于对照组(72.41%和75.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为4.55%,对照组为7.14%.结论莫西沙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及疗效,是治疗老年人呼吸道感染较为理想的抗菌药物.

    作者:王蕾;梁钢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金属钛夹减少结肠息肉切除术后迟发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结肠息肉切除术常见的并发症是术后出血,大约占结肠息肉切除术的1%~6%[1-3].其中只有不超过50%的息肉在切除后立即出血[2,3],更多的是发生在术后几天至两周的迟发性出血[3].目前,准确预测迟发性出血仍然很困难,因此为了更好地减少结肠息肉切除术后的迟发性出血,术前可以预先用金属钛夹钳夹长蒂息肉的蒂部;而对于广基或侧向发育型息肉,在息肉切除后可以用钛夹封闭创面.

    作者:孙斌;许建明;谢惠君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高发区自然人群贲门癌血清蛋白指纹图诊断模型的建立及临床价值

    目的用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分析食管癌高发区自然人群中贲门癌和正常对照血清蛋白表达谱的改变,筛选并建立高发区贲门癌血清蛋白指纹图诊断模型并探究其临床价值.方法采用CM10蛋白芯片及SELDI-TOF-MS技术对34例贲门癌和38例正常对照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进行检测,所得结果用ZUCI-蛋白芯片数据分析系统(ZUCI-Protein Chip Data Analyze System)软件包分析,建立贲门癌蛋白指纹图诊断模型,并用留一法交叉验证作为评估模型、判别效果的方法.结果通过软件包运算,用3个质荷比峰(5 643.457 93、8 570.821 26、15 940.153 3 m/z)建立了贲门癌蛋白指纹图诊断模型,其准确度93.06%,敏感度85.29%,特异度100%,阳性预测值100%.结论本组建立的诊断模型可以有效区分贲门癌和健康人,为肿瘤高发区贲门癌的诊断与筛查提供了一条崭新途径.

    作者:于卫芳;张立玮;王士杰;郑树;余捷凯;王顺平;吴明利;郭晓青;高扬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鲍曼不动杆菌临床标本中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鲍曼不动杆菌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条件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医院环境及人体皮肤等部位.近年来,由其引起的临床感染及医院感染日趋增多,常发生在广谱抗生素大量使用的地区,对多种抗生素耐药[1].有关资料显示,鲍曼不动杆菌的分离率逐年上升,仅次于铜绿假单胞菌,而位居不动杆菌属的首位[2].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标本分布状况及其耐药性,对于临床抗感染的治疗与监控有重要意义.为此,对我院临床标本分离到的84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布及耐药现状进行分析,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

    作者:李洪春;许美荣;胡丽苹;邓丽华 刊期: 2006年第12期

  • 接种麻疹疫苗引起荨麻疹1例

    患者,女性,18岁,大学生.2005年12月4日根据防疫站部署进行麻疹疫苗接种,经体检无接种禁忌证(严重疾病、急慢性感染、发热、鸡蛋过敏),于左上臂三角肌外侧缘75%酒精消毒后皮下注射麻疹疫苗0.2 ml(疫苗由烟台市芝罘区卫生防疫站提供,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批号2005040906),约1小时后,出现全身瘙痒、皮肤潮红、皮疹、胸闷而急诊.

    作者:王宝琴 刊期: 2006年第12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