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冬氨酸钾镁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

郝国贞;刘晓堃;刘丽华;于大兴

关键词:门冬氨酸钾镁, 心肌梗塞, 急性, 再灌注损伤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早期再灌注能缩小梗死面积和改善心室功能,但再灌注本身同时可导致明显的心肌损伤.我们应用门冬氨酸钾镁(商品名:潘南金)针剂和片剂,观察对AMI静脉溶栓后再灌注损伤的疗效.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内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Whipple病

    Whipple病是一种慢性、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多系统疾病,多发于中年男性[1].Whipple病发现至今,已近百年,但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

    作者:王真真;王镇涛;陈文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新疆维、汉两民族高血压患者血脂、血糖水平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和汉族高血压与血脂、血糖的关系.方法对621例高血压(维吾尔族186例,汉族435例)和230例正常人(维吾尔族100例,汉族130例)进行了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和空腹血糖的检测.组间年龄和性别均有可比性.结果维吾尔族高血压组血清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和空腹血糖(F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较对照组降低(P<0.01).汉族高血压组TC,LDL-C,TG和FG水平较对照组升高,HDL-C较对照组降低(P<0.01).但是,两民族高血压组间和对照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与血脂紊乱、血糖升高关系密切,均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作者:楚新梅;戴文英;孟竹;何秉贤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Hoter检测到耦联间期极短室性期前收缩致猝死1例

    患者,男,40岁.家在外地出差来石,因过度疲劳发作性胸闷、气短,于2000年11月15日11时来我院急诊就诊.患者主诉2天来胸闷、气短,发作频繁,持续时间短,每次持续3~5分钟,自行缓解.查体:血压120/80 mm Hg(1 mmHg=0.133kPa),心电图正常,超声心动图正常,既往无冠心病史.

    作者:田俊芝;吴玲玲;张省娟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Ⅰ型对氧磷酯酶基因Gln/Arg192遗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地区Ⅰ型对氧磷酯酶(paraoxonase 1,PON1)基因Gln/Arg192遗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及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RFLP)技术,检测49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和38例健康老年对照者的PONl-Gln/Arg192基因多态性,等位基因以A/B表示.结果冠心病组与健康组比较各基因型分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X2=6.35,P=0.042).B等位基因在冠心病组明显增高(0.56 vs 0.37).B等位基因是中国北方地区冠心病发病的危险因素(OR=2.19,95%CI:1.19~4.05).结论PON1基因Gln/Arg192遗传多态性与中国北方地区冠心病发病明显相关.该酶切位点多态性具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作者:常志文;王云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现代治疗

    心源性猝死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由于从发病至死亡时间短,来不及到医院就诊,得不到及时抢救,患者多死于医院以外.

    作者:任自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脊髓空洞症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分析

    过去轻型或不典型的脊髓空洞(syringomyelia,SM)常被误诊,随着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近年来磁共振成像(MRI)技术对本病及其并发畸形的定位、定性诊断有明显帮助.现对20例SM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旨在提高SM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作者:赵建华;索爱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青蒿素和人工冬眠疗法抢救小儿脑型疟疾52例

    疟疾是非洲布隆迪流行的主要传染病之一,脑型疟疾是凶险的合并症,而布隆迪流行的疟疾中脑型疟疾占20%~30%之多.作者在2000年5月至2001年10月中国驻布隆迪医疗队工作期间,收集整理了52例脑型疟疾,现将抢救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逄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主动脉夹层22例诊治分析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AD)是危重的心血管急症,因临床表现复杂,易误诊误治.我院自1993年1月至2002年10月收治的患有AD患者22例,现就其临床表现和诊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提高临床诊治水平.

    作者:用明;王崇全;曹亚红;党书毅;杨桂元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可播散性海绵样脑病1例

    患者,女,66岁.因发作性四肢抽动3个月,病情逐渐加重并伴精神障碍1个月余入院.近3个月来出现进行性智能减退、幻听、幻视、感发作性肛门上提,每次持续约10分钟,曾被家人送入精神病院治疗,病情无明显好转,来我院就诊.

    作者:李海燕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更正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诊介入治疗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近期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急诊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与静脉溶栓治疗(thrombolysistherapy,TT)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比较39例急诊PCI治疗、58例TT治疗的近期疗效.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梗死相关冠状动脉(infarct-related coronary artery,IRCA)等15个因素对PCI成功、导管室事件的影响.结果急诊PCI治疗AMI 30天病死率2.6%、血管再通率94.9%,症状不缓解率0%,心力衰竭发生率7.7%.TT组治疗AMI 30天病死率15.5%、血管再通率66.7%,症状不缓解率6.9%,心力衰竭发生率8.6%.结论PCI治疗AMI住院病死率低、成功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近期疗效优于TT治疗.IRCA是PCI成功、导管室事件的主要影响因素.

    作者:王虹;王风;林英忠;林虹;徐广马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他汀类与贝特类或烟酸类降脂药物合用的安全性观察

    血脂异常作为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已得到肯定[1],且调脂治疗可降低病死率并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2-6].然而,有些患者经饮食控制及单一降脂药物治疗不能使血脂达到目前临床指南所建议的目标水平.

    作者:李景荣;李延辉;刘晓惠;王凤昆;杨新春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曲美他嗪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伴室性心律失常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TMZ)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并发室性心律失常(V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CHF并VA患者6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治疗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TMZ 20 mg,每日3餐后口服.在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分别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临床检查,观察加用TMZ后VA及心功能临床征象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后,治疗组心功能改善有效率和VA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2.8%和55.6%,对照组分别为9.7%和6.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室性期前收缩(个/24 h)由3 068±466减至1 387±93,短阵室速(次/24 h)由130±23减至61±19,而对照组基本无变化.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TMZ能改善CHF并VA患者的心功能,对VA亦有很好疗效,无副作用,可作为治疗该病的辅助药物.

    作者:姚峰;王娟;闫西艴;常青;张彦周;尹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脑梗死患者临床表现与颅脑CT表现不符合原因的探讨

    脑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临床实践工作中,临床表现与颅脑CT表现不符合在诊断为脑梗死的患者中时有发生.我们对48例脑梗死患者出现临床表现但与颅脑CT表现不符合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探讨产生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

    作者:邓志雄;吴建珊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巴尼地平 Barnidipine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西尼地平 Cilnidipine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脑-内脏联合综合征2例

    例1,女,56岁,因突然昏迷、发绀、吐粉红色泡沫样痰30分钟急症入院.既往发现高血压病史10年,右侧偏头痛6年.发病前正干重活,其丈夫发现患者突然摔倒,意识丧失,继之口唇青紫,口鼻流出粉红色分泌物而来院.

    作者:郭桂荣;李斌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QT离散度的动态监测

    自从1985年Campbell等[1]首次提出QT离散度(QTd)的概念以来,QTd已用于冠心病、高血压、心肌梗死及扩张型心肌病预后评价,QTd作为心肌复极不均一性的指标,已得到学术界认可,但对于QTd的动态监测,国内外尚少见报道.本研究旨在了解动态监护仪与同步12导心电图(ECG)所测QTd的差别,并探讨利用动态监护仪进行QTd动态监测的可行性.

    作者:谷国强;都军;崔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的变化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促血管生长因子,相对分子质量为35 000~45 000的糖蛋白,其由两个相对分子质量为17 000~22 000的相同亚单位经过二硫键形成二聚体[1].心肌细胞、平滑肌细胞、肿瘤细胞均可分泌VEGF.

    作者:刘德水;王文峰;李召芳;王芹;杨文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