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温针灸阳陵泉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研究

徐远红;王俊华;谢谨;刘飞;高峰

关键词:温针灸, 阳陵泉, 等速运动训练, 膝骨关节炎
摘要:目的:探讨温针灸阳陵泉穴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等速组、温针灸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行温针灸阳陵泉穴及等速肌力训练进行治疗,等速组行等速肌力训练治疗,温针灸组行温针灸阳陵泉穴治疗,3组患者均配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3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行标准视觉类比量表( 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定、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评定膝关节伸屈肌的峰力矩值(peak torque,PT),峰力矩与体重比值(peak torque/body weight,PT/BW)。结果3组治疗后VAS均明显改善,研究组VAS改善优于等速组及温针灸组,温针灸组VAS改善优于等速组;3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都有改善,研究组改善优于等速组及温针灸组,等速组与温针灸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和等速组伸屈肌群PT值、PT/BW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研究组优于等速组,温针灸组治疗后伸屈肌群PT值、PT/BW值改善不明显。结论温针灸阳陵泉穴及等速肌力训练结合运用在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及功能方面疗效明显,临床可以推广运用。
环球中医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抗菌成分及其抗菌机制的研究进展

    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显著,但其毒副作用、所引起的二重感染及细菌的耐药等问题,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从单味中药及单体化合物、中药复方制剂的抑菌实验3方面的研究已证实多种中药均具有抗菌作用,且具有不易产生耐药的特点与优势。研究还发现,中药的抗细菌作用机制不同于抗生素,其作用机理较为复杂,表现为对细菌的直接抑杀、抑制酶的活性、逆转耐药机制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多种作用综合的结果。本文就近年来中药制剂的抗菌作用、抗菌活性成分及其抗菌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刘云宁;李小凤;班旭霞;姜爱雯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林洪生教授运用益气养阴法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经验

    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林洪生教授以气阴两虚为其基本病机,以益肺气养肺阴为基本治法,同时结合清热解毒、软坚化痰、活血化瘀等治法,在辨证的基础上灵活用药,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且患者耐受性较好,不良反应小,其经验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薛新丽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医临床药历的建立与探索

    本文介绍了中医临床药历的概念、中医药历的基本内容,以及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规范中医药历等内容。同时,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中医临床药历进行了临床实践和探索,使中医药历能突出明确的辨证、中医诊断及治则,增加体质辨识、中草药处方分析和基于中医理论指导下的健康宣教,以建立一套符合中医药临床工作实际并能够体现中医辨证用药的规范化药历文本,使终形成的中医药特色药历文本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以提高中药临床药学服务水平。

    作者:蒋剑;王劲松;乔溪莹;李秋艳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补肾活血中药联合塞来昔布对胸椎转移癌疼痛疗效的影响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中药联合塞来昔布对胸椎转移癌疼痛疗效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0月到2014年10月因胸椎转移癌住院治疗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加用补肾活血中药外敷的治疗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价疼痛改善情况,采用Karnofsky评分评估体力状况,采用疼痛影响评估量表评估生存质量。结果(1)两组组内治疗7天后、治疗14天后与治疗前V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7天后、治疗14天后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2)两组治疗14天后与治疗前Karnofsky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14天后Karnofsky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治疗14天后与治疗前疼痛影响各维度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疼痛影响评分中日常活动、步行能力、正常工作、生活享受4个维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补肾活血中药联合塞来昔布用于治疗胸椎转移癌可以加强止痛效果,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吴亭;黄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体质可分,分类方法各有特色;体质可调,防病治病独具优势

    中医体质学说源远流长,经历代医家努力,日趋完善。体质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辨体质、辨病、辨证“三位一体”诊疗模式,逐渐受到重视。但体质分类方法众多,阴阳分类、五行分类、三阴三阳分类以及九分法,各有特色,应该结合养生与临床治病实践,引入临床流行病学、量表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等,进行深入研究。

    作者:赵进喜;张洪钧;张惠敏;贾海忠;施怡;吴双;王艺霖;肖永华;朱立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中医药对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细胞因子作用研究进展

    骨关节炎以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受累为主,目前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细胞因子可能通过复杂的作用机制参与骨关节炎的形成。中医药能有效改善骨关节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具有独特优势。本文从细胞因子作用研究方面,通过对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骨关节炎动物模型的文献进行综述总结,认为中医药能够抑制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IL)的形成,降低血清和关节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上调转化生长因子(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的表达,提高TGF-β的水平,下调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的表达以降低CTGF介导的软骨细胞的增殖与表达,达到保护关节软骨,减缓骨关节炎骨赘的形成,减缓发病进程的目的。

    作者:白雯;阎小萍;吕素飞;陶庆文;王建明;金玥;陈璐;赵超群;朱笑夏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宏微观相结合辨治男性不育症

    男性不育症是诸多男科常见病中较为难治的疾病,现从男性不育症辨证上要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治疗上宏调阴阳与微调阴阳相结合两方面探讨男性不育症的临床辨治,希望能给读者在诊治男性不育症上以启迪。

    作者:王旭昀;李曰庆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环球中医药》杂志2015年征稿启事

    《环球中医药》杂志(CN 11-5652/R,ISSN 1674-1749)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主办。本刊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收录期刊,张伯礼院士担任总编辑。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心身疾病“刚柔辨证”四种证候与脑电慢波改变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心身疾病患者脑电信号慢波δ和θ波的功率值改变,探究心身疾病“刚柔辨证”四种常见证候与脑电慢波改变的相关关系。方法“证病结合”“以方测证”为研究方法,采用脑电地形图为技术手段,把经显效方剂对应治疗2~8周后疗效为显效和临床痊愈的“刚柔辨证”主证为心肝火旺、心肝阴虚、肝郁气滞、肝郁脾虚证的患者治疗前脑电信号δ和θ波功率值与健康人对照组脑电信号δ和θ波功率值进行对照分析。其中心肝火旺证20例、心肝阴虚证32例、肝郁气滞证27例、肝郁脾虚证21例和健康人对照组23例。结果心肝阴虚证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δ波在额区和额极区功率值增高(在FP1、F3、F4,P<0.005;在FP2,P<0.05),θ波在除了双颞区之外所有10个脑区功率值增高(P<0.005)。心肝火旺证、肝郁气滞证、肝郁脾虚证与正常人对照组比较,δ波和θ波功率值增高,以前头部为主,但此三组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结论初步揭示“刚柔辨证”四种常见证候与脑电慢波改变的规律性及特异性表现,初步从脑电生理学角度揭示“刚柔辨证”理论的物质基础和证候实质。

    作者:张成;赵志付;李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新媒体背景下中医理论传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新媒体时代,传播中医理论变得更加便捷、快速和广泛。但由于新媒体传播的特性和中医学科的专业性,目前,中医理论的传播良莠不齐,存在着认识偏差、泛娱乐化、偏方泛滥、造神行销等问题。中医在现代社会的良好传播,有赖于政府支持与监管的加强、从业人员的发声、媒体的理性对待,以及受众的甄别能力的提高。

    作者:陈靓;张保春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麻黄的功效及在方剂中的配伍探析

    麻黄是临床常用药物之一,被广泛应用于许多方剂当中,与不同药物配伍,其功效和治疗作用亦各异。本文从发汗解表以治疗伤寒表证;开宣肺气,止咳平喘以治疗各种咳喘证;利水消肿以治疗水肿证;温散寒邪治疗经脉诸证;解表散邪治疗风疹瘙痒等皮肤病五个方面论述了麻黄在方剂中的功效及配伍意义,以资同道临证用药参考。

    作者:王玉龙;张焕;王娅妮;刘秋燕;吕光耀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温针灸阳陵泉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研究

    目的:探讨温针灸阳陵泉穴结合等速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等速组、温针灸组,每组各30例。研究组行温针灸阳陵泉穴及等速肌力训练进行治疗,等速组行等速肌力训练治疗,温针灸组行温针灸阳陵泉穴治疗,3组患者均配合常规药物对症治疗。3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行标准视觉类比量表( visual analog scale ,VAS)评定、Lysholm膝关节评分及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评定膝关节伸屈肌的峰力矩值(peak torque,PT),峰力矩与体重比值(peak torque/body weight,PT/BW)。结果3组治疗后VAS均明显改善,研究组VAS改善优于等速组及温针灸组,温针灸组VAS改善优于等速组;3组治疗后Lysholm评分都有改善,研究组改善优于等速组及温针灸组,等速组与温针灸组间无明显差异;治疗后研究组和等速组伸屈肌群PT值、PT/BW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研究组优于等速组,温针灸组治疗后伸屈肌群PT值、PT/BW值改善不明显。结论温针灸阳陵泉穴及等速肌力训练结合运用在改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疼痛及功能方面疗效明显,临床可以推广运用。

    作者:徐远红;王俊华;谢谨;刘飞;高峰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论窠囊

    “窠囊”是痰瘀互结理论中的重要概念。本文基于古代文献,系统阐发了“窠囊”之病因病机、病性、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认为痰瘀同源是窠囊的病因基础;气血津液的运行失常是窠囊的病机关键;窠囊之为病,顽固迁延难治,其中蕴含着“病位”的概念。同时讨论了窠囊致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等,将窠囊理论与具体疾病相联系,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参考,对痰瘀互结证理论的研究有一定启发。

    作者:杜松;胡镜清;卢红蓉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炙甘草汤君药探究

    炙甘草汤为张仲景始创,后世对其的探讨研究一直延续至今,仍未定论。此文查阅和收集了古今关于炙甘草汤的相关文献,摘取自汉朝以来历代医家对炙甘草汤之组成、功用、配伍之论述,深入对比分析,认为其方证为“营卫气血皆虚,阴阳俱衰”,治宜气血阴阳俱补。此外,参考现代医学研究成果,提出炙甘草为方中之君药,有助于指导炙甘草汤的临床应用,发挥更好地治疗效果。

    作者:王雨桐;王蕾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2015北京热病论坛暨姜良铎、宋乃光教授名医传承研讨会通知

    中医热病学对感染性疾病和免疫介导性疾病都有深入系统的研究。中医治疗急慢性发热性疾病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优势。2015年9月12日,“2015北京热病论坛暨姜良铎、宋乃光教授名医传承研讨会”将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举办。届时将呈现姜良铎、宋乃光等名家治疗发热经验,并有多位中西医专家介绍中药抗病毒、抗耐药菌、治疗免疫疾病等前沿研究成果,互相切磋以提高医学同仁对发热性疾病的认识和治疗水平。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射干麻黄汤对哮喘患者T细胞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射干麻黄汤对寒哮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 IL)-5、IL-10 mRN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1例轻中度寒哮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给沙丁胺醇气雾剂,每次吸入100μg,每天4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射干麻黄汤中药配方颗粒冲服,每天1剂,早晚2次冲服。两组均治疗12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留取血液行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RT-PCR检测IL-5、IL-10 mRNA表达。结果治疗后两组比较:CD3+、CD4+、CD8+无显著差异,CD4/CD8比值(t=2.593,P=0.012)、IL-5(t=2.492, P=0.016)明显下降,IL-10(t=2.659,P=0.011)明显上升。结论射干麻黄汤调节哮喘患者T细胞CD4/CD8比例及IL-5、IL-10表达水平,改变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控制哮喘症状。

    作者:杨硕;罗光伟;胡小萍;万军;夏倩;陈菁;袁文胜;孙洁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从湿温辨治噬血细胞综合征高热病危1例

    噬血细胞综合征是临床上罕见的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初期临床表现与病毒性感冒十分相似,常以发热为首要症状,进展迅速,随后便可出现全血细胞减少及肺、肝、脾等多脏器损伤危急重症,病死率很高,约62.5%[1]。本例噬血细胞综合征持续高热病危患者,辗转几家医院,西医诊断明确,但治疗效果不佳。中医诊治也经历了曲折的过程,诊断从初的伤寒,治疗未效;到终发现疾病的本质是湿温,使用科室协定处方胃肠感冒退热方使患者热退身凉,转危为安;后期仍从湿邪入手,使患者白细胞等血象恢复正常,患者完全康复。

    作者:孟佳;倪博然;彭平;石京花;李智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一贯煎汤剂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 I型胶原的影响

    目的:观察一贯煎汤剂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I型胶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除正常组外,其余3组均建立CCl4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中药组以一贯煎汤剂灌胃、西药组以秋水仙碱溶液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以生理盐水灌胃,灌胃次数为1次/天。灌胃4周后,通过蛋白电泳法检测I型胶原纤维蛋白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细胞外I型胶原的沉积,分别以灰度值和积分光密度评价。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细胞外I型胶原蛋白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中药组及西药组肝组织细胞外I型胶原蛋白明显减少。结论一贯煎汤剂可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的肝组织I型胶原的表达及其在肝细胞外的沉积。

    作者:白辰;车念聪;刘文兰;赵晖;司远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何世东名中医治疗肿瘤的临证经验

    何世东教授认为防癌、抗癌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产生“癌细胞”的“癌环境”,主张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调整人体内环境,恢复人体阴阳、气血平衡,从源头上控制癌细胞转移和扩散。其主要病机责之于正虚邪实,正虚在脾肾,邪实在痰瘀互结、情志郁结、热毒蕴结,确立攻补兼施,化痰散结、活血祛瘀、清热解毒时,不忘顾护脾肾之本为先的治疗原则,带瘤生存,辨病与辨证结合,动态辨证,分阶段审证,法随证立,方随法出,用药平和,灵活组方,综合调护。

    作者:邓丽娥;宁为民;房志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 西黄丸治疗恶性肿瘤的进展和展望

    西黄丸是传统的防治肿瘤中成药物,可以单用或配合现代治疗手段治疗多种肿瘤。西黄丸不但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转移、血管生成、调节肿瘤免疫微环境,从而发挥有效的抗肿瘤作用。同时,关于西黄丸的临床研究、抗肿瘤机制研究、转化医学研究以及组学研究等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和探讨。

    作者:郭秋均;李丛煌;花宝金 刊期: 2015年第08期

环球中医药杂志

环球中医药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