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云程;朱悦东;严冲;蒋季杰
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是造成医院感染和耐药菌株增加的重要原因,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是减少医院感染和耐药菌株产生的有效手段之一.为制订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规定和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我院随机抽查了317例手术科室出院病例,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黄小红;毛美琴;张云;黄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米托蒽醌(Mx)是一种广谱抗肿瘤药,对多种实验肿瘤,Mx显示了优于阿霉素的抗肿瘤活性,且心肌毒性极低.1998年9月至1999年4月应用连云港豪森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Mx,对58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和毒性作用观察.
作者:王爱玲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患者,女,67岁.因心悸,气促15小时于1998年7月7日入院.患者于15小时前做家务时突感心悸、气促、伴恶心、呕吐1次,未进食物,无胸腹痛,感胸间濒死感,自服心血康无缓解,故入院.
作者:丁淑珍;华欣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成人Still病(adult onset Still disease, AOSD)是以持续发热、一过性皮疹、淋巴结肝脾大、关节肿痛、白细胞升高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为类风湿关节炎的一种变型,病因病机不清.为探讨其发病机制与血清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检测了14例成人Still病患者活动期与缓解期血清中IL-1、sIL-2R、IL-6、TNF-α水平变化,报告如下.
作者:汤建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急性脑损伤如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内出血、脑梗死、颅脑外伤等常导致心电图及心脏功能的变化,包括ST-T改变、QT间期延长、各种心律失常、心脏射血能力降低、心室晚电位阳性率增加等,也有合并急性心肌梗死的报道,总称为脑心综合征[1,2],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及康复,甚至可造成患者猝死,推测其重要机制之一为脑损伤影响植物神经功能.本文就急性脑损伤对植物神经功能影响综述如下.
作者:张爱娟;张爱元;宋保华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糖尿病是一种极其常见的疾病,其并发症和伴发症遍及各个系统,但伴发化脓性脑膜脑炎并无任何神经症状者实属罕见.现将我们近期遇到的1例糖尿病伴发无症状性化脓性脑膜脑炎病例报道如下.
作者:邢林山;王丽娟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对脑卒中偏瘫的治疗,目前普遍存在对药物治疗很重视,而对早期康复不够重视的现象,使偏瘫致残率高居不下.我院于1997年3月至1999年3月,用早期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60例,有效率达90.3%,使致残率明显降低,今报道如下.
作者:朱琼祥;李元生;罗荣先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内皮素(ET)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分泌的强效缩血管多肽[1],ET的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内广泛存在,能产生多种生物效应,与许多疾病的病理生理有关[2,3].本实验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患者血浆ET-1的浓度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以探讨ET-1在脑卒中发病过程中的意义.
作者:王江桥;刘其强;史晓红;索爱琴;冯周琴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我院自1992年4月至1996年6月用VAALP方案治疗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34例,取得了显著疗效,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病例34例,男14例,女20例,年龄17~67岁,中位年龄37.5岁,均经血液学及骨髓检查确诊,L1 12例,L2 17例,L3 5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4例,明显活跃和活跃25例,减低者5例.
作者:郭建民;朱尊民;杨靖;臧玉柱;张鲁芳;席雨人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根据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关于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我们对ICU1997年1月至1999年5月医院感染的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郑聪;金桂芳;陈晓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过敏性紫癜与T细胞和B细胞免疫的关系.方法:对42例过敏性紫癜患儿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荧光法,进行了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的测定采用琼脂单相免疫比浊法,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同时做了30例对照.结果:CD3、CD4、CD8 活性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CD3(t=10.18,P<0.01), CD4(t=7.66,P<0.01) , CD8(t=7.08,P<0.01),差异显著.CD4/CD8比值则较正常对照组增高(t=2.55,P<0.05),有显著差异.血清免疫球蛋白IgG明显低于对照组(t=2.44,P<0.05),差异显著,而IgA、IgM高于正常对照组(t=6.58,P<0.01;t=4.14,P<0.01).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t=14.94,P<0.01),有显著差异.结论:过敏性紫癜存在免疫功能紊乱,表现为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导致体液免疫功能失调,对判断疗效及预后有一定临床价值,并对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疗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作者:常雪琴;宋红;陈莹;李志洁 刊期: 2000年第06期
肾病综合征患者指甲或趾甲出现平行的横向的白色条带,称Muchreke线,与慢性低蛋白血症有关[1].但是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出现此线未见报道过.现报道1例如下.
作者:顾云程;朱悦东;严冲;蒋季杰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研究肺耐药蛋白(LRP)在人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性淋巴结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以顺铂、氮烯咪胺为主的联合化疗(PDBV)疗效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石蜡包埋组织标本进行检测.结果:26例晚期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转移性淋巴结组织中LRP表达阳性检出率为69.2%(18/26). 而LRP阳性表达者化疗有效率明显低于阴性者(P<0.05).结论:LRP在人恶性黑色素瘤转移性淋巴结组织中有一定程度表达,检测LRP表达对临床用药的指导可能有意义.
作者:郑静晨;李明;彭碧波;穆晓峰;陈关信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我院神经内科1995年1月至1998年3月间收治的老年人脑梗死236例,均符合1986年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规定的诊断标准[1],全部病例经头颅CT检查.除外糖尿病、感染及血液病等.本文旨在对其梗死范围与早期白细胞数、血糖值及近期预后的关系进行探讨.
作者:陈兴活;岑桂芳 刊期: 2000年第06期
为观察洛美沙星(江苏东台市制药厂生产,批号97,卫药准字X-216)对尿路感染的临床、细菌学疗效及不良反应,于1998年8月至1999年3月,选择60例患者进行非盲随机对照研究,对照药为妥布霉素(江苏无锡艾西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苏卫药准字1990第377504号).
作者:朱圣群 刊期: 2000年第06期
1 概况1.1 定义由DM的糖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系列代谢紊乱造成的肾小球硬化,临床上称为DN.糖尿病患者以肾小球高滤过开始,经微清蛋白尿和蛋白尿至终末期肾病(ESRD)需数年至数10年.DN与DM有明确的因果关系,又因DM病情扩展而导致肾单位损伤,终发生肾小球硬化称为糖尿病性肾病,为继发症.
作者:刘桂蕊;刘莉;李昌臣;陈建国;孙同青;张庆东 刊期: 2000年第06期
在急性脑血管病变中,脑梗死与血流变的关系研究得比较多,而对脑出血方面的研究就相对少些.本文对1998年10月至1999年3月期间住院的87例(CVD)患者在发病1~3天内进行血流变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测定,旨在讨论这类CVD患者这些指标的变化与发病机制的关系.
作者:吴卫文 刊期: 2000年第06期
我院从1996年3月至1999年1月用上海医科大学生产的重组链激酶(γ-SK)治疗急性脑梗塞50例,并与去纤酶进行了临床对比,现报告如下.
作者:慕廷民;刘玉湖;霍京莲;李长安;王继恒;赵掌权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为了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患儿的血浆脂质变化情况.方法:观察了64例肾病患儿的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的变化.结果:肾病患儿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B100以及脂蛋白(a)[LP(a)]均明显升高,血浆HDL-C及apoA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血浆TC、TG、LDL-C、apoB100与血清白蛋白浓度负相关(P<0.01),TC、TG、apoB100、LP(a)与24小时尿蛋白定量无相关.结论:肾病患儿存在明显脂质紊乱,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及进行性肾脏损害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肾病高脂血症的随访及防治.
作者:林吉进;林若玲;郑镜泽;翁立坚 刊期: 2000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GC)对肾脏的远期不利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60例难治性肾病随机分为A(长期激素)、B(非长期激素)两组,按治疗结果的不同将B组分为B1与B2组,用放免法检测血尿皮质醇并结合尿蛋白(UP)与肌酐清除率(Ccr)等分析.结果:治疗后B组中有10例出现应激因素(B1组),其血尿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无应激因素的B2(20例)组(P<0.01),A+B1组UP明显高于B2组(P<0.001),并以大分子蛋白增高为主,Ccr明显低于B2组(P<0.001);B1组血、尿皮质醇与UP呈正相关(r=0.6968与0.8532,P<0.05与P<0.001);当Ccr≥40ml/min时,A+B1组UP与Ccr呈正相关(r=0.7591,P<0.001),当Ccr<40ml/min时,UP与Ccr呈负相关(r=-0.7836,P<0.001).结论:体内外GC可加重难治性肾病UP的排泄,它可能改变肾小球基底膜的静电屏障,通过高灌注作用促进肾小球的硬化.
作者:尹友生;雷定和;陈军宁;向清 刊期: 2000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