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乙丁三型肝炎病毒重叠感染1例

庞永立;韩彩丽

关键词:肝炎病毒, 乙肝病毒, 食欲不振, 蜘蛛痣, 住院, 阴性, 体检, 皮肤, 男性, 检测, 患者, 巩膜, 发病, 恶心, 标志
摘要:患者,男性,40岁.因乏力、食欲不振、厌油腻、恶心、尿黄3天,于1998年7月27日收住院.既往无肝炎病史,发病前3个月曾检测乙肝病毒标志阴性.体检:皮肤巩膜中度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肝肋下2.0cm,质地韧,脾未触及.
临床荟萃杂志相关文献
  • 低渗性脑病对老年肺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

    为了探讨低渗性脑病和老年肺心病预后的关系,本文回顾性地对年龄≥60岁肺心病急性加重期并低渗性脑病患者的预后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佩韶;雷翠蓉;方芳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呼吸道真菌感染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

    我院1991年1月至1998年12月,住院患者中呼吸道真菌感染共110例,占同期医院感染的8.70%.现将其临床特点及防治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章涛;滕维亚;宋绍辉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呼气氢试验与胃液分析测定胃泌酸功能的比较及意义

    目的:呼气氢气试验测定胃泌酸功能的临床应用及意义.方法:对89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口服金属镁胶囊,通过电化学微量氢气分析仪收集呼气氢,测定胃泌酸功能并与常规胃液分析方法进行对照.结果:89例患者的胃酸排出量与产氢量呈正相关(r=0.7935,P<0.01);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的产氢量明显高于非球部溃疡患者,其中幽门螺杆菌阳性者的产氢量明显高于幽门螺杆菌阴性者(P<0.001),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产氢量明显低于非萎缩性胃炎患者;口服金属镁前后的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无变化.结论:口服金属镁胶囊呼气氢试验是一种测定胃泌酸功能的可靠方法.

    作者:孔海潜;杨宁;刘建平;杨冬华;范子荣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第2节系统红斑狼疮性肺动脉高压

    1 概况1.1 定义同源病是指同一致病因素使不同脏器或系统同时或相继受到损害.虽同源,但受损脏器各异,故其临床表现多样.

    作者:刘桂蕊;郭健;董肇扬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丁地去炎松加优喘平治疗非急性发作期重度哮喘的临床观察

    近年的研究表明,茶碱除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外,还具有气道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1].我们采用吸入表面激素加缓释型茶碱的方法,治疗非急性发作期重度哮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方敏;张维芬;牟东珍;马秀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10年随访

    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10年随访,并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对比,观察哮喘患者自然发展过程.

    作者:邹霞英;张丽;翁如萍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15例DMD/BMD外显子缺失与临床关系研究

    目的:探讨Duchenne/Becker型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BMD)致病基因外显子缺失的分布特点及其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利用9对引物以多重PCR技术,对临床诊断的DMD/BMD患者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共发现15例患者外显子缺失,主要分布在中央缺失热区和5′端缺失热区,其中以45、48号外显子缺失多见,且缺失片段长度各异.结论:①外显子缺失的表达也受到个体差异的影响,呈高度的遗传异质性.②该病病情轻重可能与外显子缺失的数量及片段大小不呈平行关系,而与某些外显子缺失有关.

    作者:吕佩源;杨康女;郭宗成;郝玉宾;张微娜;朱俊真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23例分析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为一原因未明的慢性肺间质性疾病,起病隐袭,呈进行性加重,终因肺纤维化而致肺、心功能衰竭,是近年来热点研究课题之一,现将我院10年来病理确诊的23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陈其章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CEA、CA50、NSE、ADA 联合检测对肺癌与肺部良性疾病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

    糖链抗原50(CA50)为近年新筛选的肿瘤抗原,其具有比癌胚抗原(CEA)更好的特异性,可能为较有前途的肿瘤抗原[1].文献报道神经原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在诊断肺癌中有意义[2],腺苷脱氨酶(ADA)对肺结核具有诊断价值[1,2].本文就60例肺癌患者和40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血清CEA、CA50、NSE、ADA检测结果,探讨其单独及联合检测在肺癌与肺部良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许德凤;刘锦铭;李秀忠;杨宝珍;吴振裘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2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分析

    小肠占消化道总长的75%,但原发性小肠肿瘤仅占消化道肿瘤的1%~5%[1],以恶性肿瘤居多.小肠肿瘤虽然发病率低,但其临床表现各异,缺乏特征性.由于检查条件有限,故误诊率高.现就我院1993年2月至1998年12月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0例原发性小肠肿瘤作临床分析.

    作者:章莉;尤汉宁;沈晟晖;姜靖寰;李定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非疟流行区49例疟疾患者临床特征与趋势分析

    多年来,中南地区疟疾发病率一直很低.然而,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交流的不断扩大,人员流动不断增加,疟疾的发病也逐渐增多.其发病以及临床表现等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和趋势.为此,我们总结分析了同济医院1990~1999年49例疟疾患者的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作者:宋建新;田德英;严丽;王宝菊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第7章第1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性心脏病

    1 概况1.1 定义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是一种以侵犯关节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变可累及心脏,表现为心包、心肌、心内膜、传导系统以及冠状动脉等处的损害,与RA是同源病.

    作者:刘桂蕊;贺绪乐;李荣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慢性肺心病低渗血症并脑梗死5例诊治体会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有多种并发症.我院近3年来收治了5例肺心病低渗血症并脑梗死患者,在诊治过程中4例发生了漏诊或误诊,现就其发生机制及误漏诊原因作一分析.

    作者:许志强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误诊1例

    患者,男性,46岁.主因上腹部疼痛3小时于1997年5月9日入院.患者于3小时前无诱因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为持续性钝痛,呈进行性加重,伴恶心、呕吐一次,为胃内容物,无发热、腹泻.既往无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病史.查体:体温36.2℃,脉搏84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20/75mmHg(1mmHg=0.133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意识清,皮肤粘膜未见黄染及蜘蛛痣.

    作者:姚玉霞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暴发流行的副伤寒对抗生素敏感性临床观察

    副伤寒是由副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由粪--口感染发病,易污染水源,常造成地方性暴发流行,1999年5月至7月,短时间内本地区暴发流行副伤寒77例,现将其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和临床转归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陆香善;李保才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血液置换救治重度有机磷中毒的疗效观察

    血液置换(Blood Exchange,BE)是利用置换中毒患者血液的方法,迅速清除血中毒物,从而达到净化血液又能起到置换血液后的补充调理作用.1994年6月至1998年10月,我们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BE治疗重度有机磷中毒6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志刚;任超祥;王永灿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慢乙肝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的临床意义

    多普勒超声是一种简便、无创伤、无放射性的检测方法,能在生理状态下动态适时显示门静脉血管形态,直观血流方向,较精确地检测和计算血流量,易于重复进行、动态观察,特别适于临床研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1],该方法测定门静脉主干血流不受肝内分流的影响,不受肝脏摄取功能的影响,近年用来测量门静脉高压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报告渐多,对于慢乙肝门静脉血流动力变化的报告不多.从乙肝病毒感染到肝硬化形成是一个慢性的过程,为进一步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从慢性肝炎到肝硬化门脉高压形成各期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探讨其变化规律及在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我们测量了114例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硬化患者的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报告如下.

    作者:陈明;崔建华;吕兴侠;韩方正;王金章;封波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络泰治疗酒精性肝炎2例

    例1,男性,73岁.饮酒史10年,每日饮酒量60g,近1个月饮酒量增加,家人无法劝阻戒酒送入院.查体:皮肤、巩膜无黄染,无蜘蛛痣及肝掌,肝脏肋下5cm;肝脏B超:左叶厚48mm,长75mm,右叶斜径124mm,门静脉11mm;肝功能:总胆红素32μmol/L,直接胆红素17.4μmol/L,丙氨酸转氨酶45U/L,天门冬氨酸转氨酶103U/L,谷氨酰转肽酶383U/L,碱性磷酸酶127U/L,HBsAg阴性.治疗:①戒酒;②络泰每日0.4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共15天.查肝功能:谷氨酰转肽酶226U/L,其余项目均正常,住院18天,肝肋下未触及.

    作者:郭新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黑色素斑--胃肠息肉综合征一家系7例报告

    黑色素斑--胃肠道息肉(Peutz-Jeghers)综合征为遗传性疾病,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由单一多效基因所致,具有家族性.本文为黑色素斑胃肠道息肉综合征一家系7例报告.

    作者:焦卫疆;席大鹏 刊期: 2000年第10期

  • 硝苯吡啶和赛庚啶联合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45例

    我院儿科1989年1月至1998年7月间,使用硝苯吡啶和赛庚啶口服联合治疗婴幼儿喘憋性肺炎45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伍润秋;王清丽 刊期: 2000年第10期

临床荟萃杂志

临床荟萃杂志

主管:河北省教育厅

主办:河北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