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宇宁;刘国勋;朱绮文;安俊峰
癫痫持续状态是临床较常见的危急重症,如不及早控制,则患者常因高热、脱水、电解质紊乱及脑水肿、心肺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死亡.因而正确处理癫痫持续状态以降低其病死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作者在重庆医科大学神经内科进修学习期间,总结了1959年至1996年12月期间,重庆医科大学神经内科治疗的130例癫痫持续状态病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国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患者,女性,13岁,主因颜面、双下肢水肿20天入院,查体:T 36.8℃,P 85次/min,R 20次/min,BP 100/60mmHg(1mmHg=0.133kPa),双侧颌下淋巴结肿大,双眼睑水肿,咽充血,扁桃腺不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不大,心率85次/min,律齐,腹平软,肝脾未触及,左中腹可触及一3cm×4cm大小肿物,边界清,质软,活动度差,轻压痛,腹部叩诊移动性浊音阴性.
作者:刘秀杰;郭更新;呼艳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 概况1.1 定义 IMS是指因AOIP经治疗缓解之后,在迟发性周围神经性病变出现之前出现的呼吸衰竭.是复杂的兼征.
作者:刘桂蕊;张柏源;周健;张柏安;齐玉芹;张平;张富成;张修伟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在西方国家,糖尿病已是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糖尿病亦是导致肾功能不全的重要原因之一.糖尿病肾病(DN)的早期由于缺乏特异及敏感的实验室检查手段而被延误.因此,如何做好对DN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控制DN进展的重要手段.目前,可通过对尿微量白蛋白、尿白蛋白排泄率、尿转铁蛋白等测定以及肾脏组织学检查等对DN做出早期诊断.
作者:吴胜利;李宏亮;李建宁;邓郦生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视神经脊髓炎的主要特点是合并有视神经与脊髓的脱髓鞘性变,以往应用常规剂量皮质类固醇治疗,疗效大多不令人满意,常遗有失明、肢体瘫痪甚至死亡.近年来我们对9例较重的视神经脊髓炎患者进行了甲基强的松龙冲击疗法(methylprednisolone pulse therapy,MPPT)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刘百波;李雪梅;刘志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POEMS(或Crow-Fukase)综合征是病因未明的一种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伴有神经、内分泌、血液、皮肤等多系统损害的病症,临床表现常复杂多样,容易造成长期误诊,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
作者:郁书亮;陈红珍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新型隐球菌脑膜炎(隐脑)并不罕见,是新型隐球菌侵犯中枢神经系统所致的一种深部真菌病,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较高,在与死亡有关的因素中,由于各种原因而延误诊治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1].本文就中山医科大学传染病教研室1955年至1998年2月收治的118例隐脑病例,对其诊断与预后进行分析,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
作者:张晓红;肖杰生;张宇峰;林炳亮;林潮双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情况,寻找SAH抗纤溶治疗及观察病情变化的实验室指标.方法:抽取30例正常对照组及25例住院SAH患者治疗前、治疗后2、3、4周血,用ELISA法定量检验D二聚体含量.结果:治疗前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第4周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治疗后第2,3,4周呈下降趋势,第4周和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其中有11例血浆D二聚体下降后又升高,1例再出血,1例脑梗死.结论:SAH后血浆D二聚体升高,观察D二聚体变化有助于判定抗纤溶治疗疗效及观察病情变化.
作者:李吕力;薛富英;韩敏;王铁建;易菲;黄月松;张永全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发展,心脏骤停后心肺复苏水平已有明显提高,但由于脑组织对缺血的耐受性较差,易引起不可逆损害,导致脑复苏失败而影响了心脏骤停后整个心肺脑复苏水平.减少脑缺血对脑组织的损害,提高脑复苏水平已成为现代急救的关键所在.
作者:傅一明 刊期: 2000年第12期
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我们采用黄芪注射液治疗病毒性心肌炎46例,同期设西药组对照,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卢英芬;李惠娟;刘翠豹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脑水肿是脑梗死病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病灶数目、大小、病程和个体差异程度不等.适时合理治疗脑水肿是减轻脑组织损害、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目前认为脑水肿是一种可用有效手段控制并纠正的病理生理状态[1].临床以药物治疗为主,其中甘露醇因作用较强、性能稳定、疗效可靠、毒副作用小而为常用[2].近年来对甘露醇研究提出了许多异议.全面评估甘露醇作用有利于临床合理治疗.
作者:张锁林;赵玉杰;来华安 刊期: 2000年第12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DM)发病率急速上升.目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成为威胁DM患者健康与生命的主要危害,而糖尿病肾病(DN)是慢性并发症严重的一种.有报道[1~3]尿微量白蛋白(MA)、α1-微球蛋白(α1-MG)、转铁蛋白(TRU)均为诊断DN的敏感指标,考虑到这三种指标反映肾病的部位或病理生理不同,联合检测可能更早期判断DN.为此,作者联合检测MA、α1-MG、TRU,并结合眼底检查探讨早期诊断DN的临床意义.
作者:汪艳芳;孙琳;刘冰;吴彧;王光公 刊期: 2000年第12期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一种特殊的清除超氧自由基的抗氧化酶.脑血管病发生后增加活性氧自由基的生成,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清除将引发神经细胞的质膜及细胞器脂膜的过氧化,导致细胞结构的破坏与微循环障碍[1,2].
作者:肖金华;沈元娜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研究表明,血小板功能异常参与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是脑梗死促发因素之一,也是造成脑梗死后缺血性损害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1].这些研究多集中在血小板膜糖蛋白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方面.为此我们对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BPC)及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进行动态观察,以了解脑梗死患者血小板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王国强;孟庆莲;韩瑞;田秋君;田金水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我们对50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如下.
作者:李凡;孙大宝;张振声;张密 刊期: 2000年第12期
吸毒已成为全球性公害,到1998年,全世界吸毒者达6 000万人,全世界毒品交易额超过6 500亿美元,影响人类健康和社会进步.高复吸率(95%以上)是毒瘾医学面临的大挑战.至今,不论科学多发达的国家,都没有解决人类自己作践自己的这一毒瘤.戒毒工作始终在吸了脱,脱了吸的恶性循环中兜圈子.如不迅速净化环境,远离毒品,祸殃非同小可,应加强研究积极推出脱毒、康复、预防和社会管理一整套有中国特色的科学戒毒模式.在1998年底由韩济生等三位院士主持召开的香山科学会议明确提出吸毒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病,戒毒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作者:杨国栋;姚新民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icroalbuminuria,MAU)、血脂、胰岛素(Ins)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0例健康对照老年人、56例老年2型DM患者,其中27例合并MAU和29例未合并MAU患者进行血脂、空腹血糖(FBG)、Ins水平等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老年2型DM患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FBG和In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则显著降低(P<0.05);DM合并MAU组TG、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显著高于无合并MAU组(P<0.05).结论:说明血脂、微量白蛋白尿、胰岛素水平在老年2型DM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薛玉凤;赵聚宾;侯俊台 刊期: 2000年第12期
目的:测定32例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浆、胃液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含量,探讨其与脑出血严重程度的关系及脑出血对胃肠动力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免法动态测定32例急性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浆、胃液NPY含量,动态观察NPY水平在脑出血后昏迷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变化.结果:不同部位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浆、胃液NPY含量第1周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发病第1天开始上升,第2天达高峰,持续3~5天后逐渐下降,第4周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不同部位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浆、胃液NPY含量LSD组间比较以基底节出血破入脑室、基底节、脑叶、脑干出血呈梯次分布.结论:NPY参与急性脑出血后继发性病理、生理损害,动态测定脑出血后昏迷患者血浆、胃液NPY含量,有助于判断脑出血严重程度和分析潜在胃肠动力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和营养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黄健美;李亚洁;王春慧;陈新洲;翟惠敏 刊期: 2000年第12期
为提高急性非淋巴母细胞性白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ANLL)的完全缓解率(CR),缩短达CR时间,更有利于患者的长期生存,我们自1997年至1999年应用MHA方案(米托蒽醌+高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治疗ANLL,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南 刊期: 2000年第12期
患者,男性,24岁,因静脉吸毒1年(用自来水稀释,无消毒,自行静脉注射海洛因).出现寒战、高热、咳嗽、气促2个月余入院.检查:体温40℃,脉搏120次/min,呼吸42次/min,血压88.5/67.5mmHg(11.8/9kPa),消瘦,面色苍白,双下肢皮肤多处出血性皮疹,双前臂内侧密集小针眼,巩膜无黄染,双侧语颤增强,呼吸音清,三尖瓣区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
作者:吴文斌 刊期: 2000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