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菊飞;张柳林
目的:探讨内侧髌股韧带(M PFL )急性损伤的M RI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M RI成像及临床证实的36例急性M PFL损伤患者的M RI资料,观察M PFL及膝关节其它结构损伤的M RI表现。结果36例M PFL损伤中,17例发生股骨侧,11例发生在髌骨侧,8例发生在韧带体部。36例M PFL损伤中,挫伤为19例,部分撕裂11例,完全撕裂6例。36例M PFL损伤中,11例存在髌骨半脱位,3例存在髌骨脱位,25例存在骨挫伤,8例存在骨软骨骨折,16例存在内侧副韧带损伤,17例存在股内侧斜肌损伤,15例存在半月板损伤,36例均有不同程度关节积液。结论 M RI诊断M PFL损伤以横断位佳。M RI可以对M PFL损伤进行准确诊断和分级,典型的其它结构伴发损伤对诊断急性M PFL损伤有重要提示作用。
作者:梁文彬;胡卫东;娄明武;王秀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晚期肝癌125 I放射性粒子置入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的特点,建立护理规范。方法对110例晚期肝癌125 I放射性粒子置入术患者给予规范的专科护理、心理护理和饮食指导。结果患者住院期间情绪稳定,能积极地配合手术操作,术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对晚期肝癌患者置入125 I放射性粒子给予规范化的护理极为重要,是保证手术成功及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手段。
作者:刘楠;乔玉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的早期临床和脑CT表现。方法应用CT检查,对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患者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3例均为老年女性糖尿病性非酮症高血糖症,一侧肢体突发舞蹈样症状,降血糖治疗2周后减轻或消失;舞蹈样症状出现约1周后脑CT表现为动作肢体对侧尾状核头部和豆状核稍高密度影,3周后为隐约可见的稍高密度影,边缘模糊,外周无水肿;其中1例3周后大脑镰及右侧小脑幕增厚、密度增高。结论 CT检查对糖尿病性非酮症偏侧舞蹈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黎建;田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男,49岁。主诉因右肘部疼痛3个月余,近4天加重伴肿胀入院。查体:心、肺、腹未见异常。骨科情况:右上臂肿胀明显,局部压痛叩击痛,肘关节活动受限,可触及尺挠动脉搏动,患肢末梢血运感觉正常。超声检查:肝、脾、胰、双肾未见异常。X线片示右肱骨下段膨胀性溶骨性囊状骨质破坏,其内见骨嵴,局部骨皮质变薄,病灶上缘骨皮质断裂,内缘骨皮质破坏,未见明显骨膜反应,局部软组织肿胀见肿块影(图1,2)。CT轴位及重建片示右肱骨下段见软组织密度影,边界不清,呈膨胀性骨质破坏,病变密度不均匀,CT值约40~85 HU。局部软组织肿胀见肿块影(图3,4)。MRI轴位(图5)T1 WI 、冠状位、矢状位(图6)T2 WI示右肱骨周围可见等T1等 T2软组织肿块,信号欠均匀,其内见多发血管流空信号,局部肱骨骨质破坏。右肱骨病灶消除术后 EC T示右股骨干异常活动性骨质病变,考虑转移瘤。术中见右肱骨远端骨性肿物,局部骨质破坏造成病理性骨折,突破骨皮质形成软组织肿块,用线锯截骨,完整切除肿物。镜下见瘤细胞呈腺泡状器官样排列,胞巢间为薄壁血窦,细胞大圆形或多边形,含单或双核,胞浆含嗜酸性颗粒(图7)。术后病理诊断:右肱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
作者:张保付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女,24岁。年幼时因易感冒、活动后气促曾在本市多家医院诊断为法洛四联症先天性心脏病,四年前曾因“脑脓肿”收治于我院脑外科。这次因“反复咳嗽、咳痰伴紫绀20余年,加重1个月”收入我院,查体:体型偏瘦,口唇紫绀,杵状指,心界稍向左下扩大,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率增快,约108次/min。DR胸片示:肺纹理增粗,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心影增大,呈二尖瓣型。心电图提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右室壁增厚。
作者:程祥勇;曲国田;陈晓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男,52岁。头痛、头晕3月余。查体:走路不稳,共济失调,听力下降。3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走路不稳,加重20天。血压130/90mmHg ,四肢肌张力3级。M RI表现:右侧桥小脑角区可见浅分叶状等或稍长 T1等或稍长T2信号影,其后方见类椭圆形长 T1长 T2信号(图1,2),边界较清楚,周围见少许长 T1长 T2水肿信号影。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囊性成分未见强化(图3)。病变与第四脑室右侧侧隐窝分界不清,延髓明显受压变形,中线结构略左移。M RI术前考虑桥小脑角区室管膜瘤。病理诊断:(第四脑室)送检肿瘤组织构成于乳头状结构,被覆瘤细胞排列较密集,核大小不一,有异型,未找见肯定的核分裂像,意见为非典型性脉络丛乳头状瘤。
作者:战锟;牛蕾;隋庆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T对进展期胃癌和胃原发性淋巴瘤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病理证实进展期胃癌患者和胃淋巴瘤患者各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C T检查分别由三名医师盲法阅片,观察患者的病变情况。结果进展期胃癌患者胃窦、胃体分别受累30例和33例,高于胃淋巴瘤患者的8例12例(礸2=16.70、13.64, P <0.01);进展期胃癌患者和胃淋巴瘤患者受累2个部位以上者分别占21.25%和75%(礸2=46.29,P<0.01)。进展期胃癌患者有53例出现白线征,胃淋巴瘤患者未见白线征(礸2=79.25,P<0.01);进展期胃癌患者出现胃腔狭窄、形态固定和近侧胃腔扩大33例,胃淋巴瘤患者出现3例(礸2=32.26, P <0.01)。进展期胃癌患者累计器官受累20例,胃淋巴瘤患者未见器官受累情况发生(礸2=22.86, P <0.01)。结论螺旋C T可以在多个方面对进展期胃癌和胃原发性淋巴瘤进行很好的区分,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施蓉姣;吴加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神经鞘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4例经病理学诊断的不典型神经鞘瘤的CT和MRI表现。结果CT表现为类圆形或分叶状低密度或等低混杂密度灶,绝大多数(38/40)边界清楚,其中实性肿瘤17例,囊实性病灶19例,单纯囊性病灶4例。CT增强扫描肿瘤实质呈渐进性不均匀强化。囊性病灶内存在强化程度不一的结节灶可能是囊实性神经鞘瘤较为特征性的表现。实性病灶呈“同心圆样”强化可能是实性神经鞘瘤比较有价值的征象。MRI上肿瘤实质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病灶周围可见水肿信号;“靶征”是特征性的MRI表现。结论不典型神经鞘瘤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熟悉其影像学特点对诊断很有帮助。
作者:郁万江;孙其勤;徐海滨;刘剑;周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妊娠晚期超声计量低羊水指数(AFI)产妇的各项围生期结局指标变化。方法选择90例AFI低水平产妇,观察其围生期结局各项指标,并与160例同期住院分娩的A FI正常产妇(对照组)比较,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围生期结局各项指标,包括剖宫产,胎儿窘迫,生长受限,羊水污染,胎儿窒息,围生期死亡等。结果产前胎儿心脏速率(FHR)追踪,5.0cm以内的AFI异常,与剖宫产率显著相关,两组间剖宫产率无明显差异(低AFI组50.00%及49.37%对照组)。然而,剖宫产在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增加的趋势,羊水过少组(11.11%对8.13%, P =0.06)( P <0.05)。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接诊的正常 A FI组婴儿比例显著高于那些羊水过少生产的胎儿(5.56%比6.25%, P <0.05)。结论羊水过少是产妇和胎儿围生期结局不良的重要标识,超声多普勒是监测胎儿宫内状况、判断胎儿宫内安危的安全有效手段。超声计量低A FI是预示产妇围生期结局不良的理想指标。
作者:俞红英;王洪华;梁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胎儿超声心动图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胎儿M RI或产后超声心动图诊断为冠状动脉瘘的产前超声资料。结果3例冠状动脉瘘胎儿的产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均正确。其中单纯性冠状动脉右室瘘2例,经胎儿M RI证实,超声表现为右心增大、右心室内舒张期异常血流;1例冠状动脉右室瘘,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超声表现为右心室内舒张期异常血流,产后由经胸超声心动图证实。结论产前超声心动图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
作者:王新霞;张玉奇;栗河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 T在肾透明细胞癌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诊断与鉴别中应用价值。方法分析40例肾透明细胞癌和25例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 T扫描结果,探讨肾透明细胞癌与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对比肾透明细胞癌患者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在平扫和各期增强扫描的CT值可以发现,在皮质期和肾盂期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CT 值明显高于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肿瘤的CT常规征象可以发现肿瘤强化是否均匀及肿瘤强化方式在鉴别肾透明细胞癌和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表现为强化均匀的概率高于肾透明细胞癌,肾透明细胞癌多表现为快进快出的强化方式,而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多表现出延迟强化的特点。结论平扫期高密度及皮髓期、皮质期、肾盂期强化数值<120 H U是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诊断价值的C T特征。
作者:郑恩烨;都继成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女,77岁。因全身水肿1月来我院就诊。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CT示:前纵隔囊性灶,紧贴心包左前侧壁,多考虑来源心包(心包囊肿)(图1)。超声心动图示:于不规则左室长轴切面近心尖部右室壁外(图2)至不规则大动脉短轴切面肺动脉分叉处(图3)外侧可探及长度约8.1cm无回声包块,宽处内径约3.5cm ,包膜完整,其内无血流信号,无自主搏动,房、室未受压变形。超声诊断:心包囊肿。手术所见:胸部左侧第五肋前外侧切口,前纵隔偏左侧心包前有一约5.0cm ×6.0cm ×6.0cm大小囊性包块,质软,活动度可,有一短蒂与心包相连,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病理诊断:M PR图像进行统计和分析。
作者:冉兵;晁玥;安县朝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放射医学分会和广东省医学会影像技术学分会承办的“广东省医学会第十三次放射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三次影像技术学学术会议”围绕“规范与质控,实现影像检查及结果互认基础”的主题于2014年7月18日~7月20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 T三维重建技术与X线摄影在四肢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3例四肢骨折患者分别采用X线摄影、C T薄层扫描及C T三维重建进行检查,比较三种检查方法的图像阳性率。结果423例患者经X线摄影、C T薄层扫描及C T三维重建检查后,C T三维重建检查的总阳性率(97.48%)明显高于X线摄影(82.60%)或C T 薄层扫描(91.19%),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表明采用VR和M PR的三维CT检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四肢骨折的诊断阳性率,尤其是对存在关节损伤或者胫骨平台骨折。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整体、直观地显示四肢骨关节骨折和脱位的特征。
作者:杨广义;郑远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应用1.5T磁共振采用不同 b值对骨折椎体行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通过数据分析优选佳 b值。方法根据外伤时间,按T<7天、14天≤T<30天将患者分为二组,每组20例,共40例。所有入组病例均行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成像序列,b值分别取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s/mm2,测量骨折椎体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对比不同b值下椎体扩散加权成像(DWI)图像质量,应用ROC曲线分析不同b值下ADC值对不同时间段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结果40例受检者骨折椎体DWI图像,随着b值由200s/mm2升高至1000s/mm2,图像信噪比逐渐降低,b值为300s/mm2时图像对比噪声比高;b值为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s/mm2时不同时间段压缩骨折ADC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b值为300s/mm2时诊断新近压缩骨折(T<7天)价值大,其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76%、81.87%。结论 b值为300s/mm2时,椎体DWI图像质量佳,所获得的ADC值诊断效能相对较高。
作者:翟宁;李保朋;王晓莉;魏君臣;孙新海;胡喜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鳃裂囊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探讨多层螺旋CT 对鳃裂囊肿的诊断价值,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2例鳃裂囊肿患者的临床及C T 资料,12例均行C T 平扫和增强检查。结果本组12例中3例为第一鳃裂囊肿,9例第二鳃裂囊肿,本组无第三、四鳃裂囊肿病例。鳃裂囊肿C T表现为囊性低密度影,囊壁薄,囊内密度均匀,边界清晰,周围组织受压移位。结论多层螺旋CT检查可以清晰显示鳃裂囊肿的部位、大小、形态及其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易于做出准确诊断。多平面重组图像可以更加全面直观显示病变,为临床治疗特别是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准确信息。
作者:展晓梅;康子民;赵福君;姜保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M RI和关节镜检查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我院接受诊断与治疗的膝关节损伤患者的M RI图像,以关节镜诊断为标准,计算M RI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结果本组40例膝关节,左膝18例,右膝22例,共80个半月板。M RI表现为Ⅰ度损伤9个,Ⅱ度损伤15个,Ⅲ度损伤56个。M RI诊断半月板撕裂56个,其中外侧半月板35,内侧半月板21个,关节镜证实半月板撕裂50个,其中外侧半月板32,内侧半月板18个,其余6个半月板关节镜下肉眼未见明显撕裂。24个半月板M RI诊断无撕裂者中,关节镜下证实有3个半月板撕裂并进行部分切除。以关节镜检查为标准,M RI对半月板撕裂诊断的敏感性为94.3%,特异性为77.8%,准确性为88.8%,M RI诊断与关节镜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礸2=0.44,P >0.05)。结论 MRI对半月板撕裂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而关节镜检查为终确诊半月板损伤提供了清晰的镜像和依据,两者相互补充才能得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曾瑞敏;孔辉;张小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 (MSCT )及其重建技术在腰椎峡部裂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8年~2013年收治的经临床确诊的50例腰椎峡部裂患者的资料,患者均行M SC T扫描图像,所得数据传入工作站,再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等图像重组。结果50例患者的MSCT 多种重建技术均可以很好的显示椎体滑脱、峡部裂、骨痂及骨赘形成和纤维组织增生。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可以清晰显示和诊断腰椎峡部裂,为临床手术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
作者:江洁;董道波;段维勇;杨照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胃低张碳酸饮料充气法螺旋CT扫描与胃镜在胃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老年胃癌患者80例,检查前患者均饮用100~300ml碳酸饮料。结果80例患者中有9例因病变导致胃腔狭窄,胃镜没法通过,因此无法判断病变的范围、形状及不能完成活组织检查;有5例患者因高龄、体弱等原因不能耐受胃镜检查而放弃。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并取活组织行病理检查;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对同时接受胃镜检查与螺旋CT检查的患者进行比较,早期胃癌诊断胃镜优于螺旋CT ,进展期胃癌两者检查率相当,而对于判断术前分期,螺旋CT具有较大的优势。结论螺旋CT较胃镜对于老年患者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能够显示整个胃壁及准确分析肿瘤的位置和形态结构,还可观察胃周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然而胃镜对于早期胃癌的诊断较螺旋CT更准确,两者结合,可提高诊断率。
作者:姜中华;孙喜春;郝明达;梁志方;隋慧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胆管癌及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WI技术对胆管癌患者及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患者进行了鉴别和诊断,探讨DWI对胆管癌定性诊断中的作用,及其与肝其他占位性病变进行鉴别比较研究过程中的特点。结果肝细胞癌组、肝转移瘤组的ADC值与胆管癌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肝血管瘤组、肝囊肿组及正常肝组织的ADC值则明显高于胆管癌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胆管癌组的ADC值与与肝恶性病变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是胆管癌组的 ADC值明显低于肝良性病变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DWI序列速度快,通过DWI图像特点及量化分析ADC值,对胆管癌及肝良、恶性占位性病变可提供定量的诊断信息,可作为上腹部平扫的补充检查序列,应列为M RI常规序列之一。
作者:施少华;陈庆东;陈哲;王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