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不仅是我国而且是世界范围内普遍重视的问题.食品问题无小事.一餐一饭,关乎百姓的身体健康;一饮一食,关涉国计民生.我国对食品安全问题的立法较晚,就其发展程度来看,虽然目前已经建立了二十余部相关的法律、法规,但仍然存在一些漏洞.此外,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也由于对食品的安全性认识不够,所以未能进一步完善监管体制.随着近几年食品安全问题出现的频率提升,健全和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变得越来越必要.相信在政府的推动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下,在食品安全机构自身的努力下,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会不断的健全和完善.
作者:杜洁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如今人们的饮食环境条件日益复杂,食物中毒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严重危害到了人们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此,我们必须要明确当前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并积极地加强预防.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工作与学习经验,首先分析当前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然后就如何预防食物中毒提出了建议,以期能为相关工作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刘畅颖 刊期: 2018年第15期
近年来,近红外光谱技术在生产及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广泛运用,在运用各种科学的化学计量方法的基础上,在对于各种液态产品进行检测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为近红外光谱技术所具有的快速检测等优点,近年来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实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在掌握近红外光谱技术相关理论的基础之上,将会实现对于各种液态产品的有效检测,对于解决众多的食品安全问题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作者:韩冰;许涵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取高额的利润,把含有超标重金属的对人体有伤害的食品投入市场,这给人民群众的健康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因此,食品加工工厂要严格控制食品的生产,相关食品安全检查部门要加大食品安全检查的力度,防止对人体有伤害的食品流入市场.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原子吸收光谱在食品重金属的检测中的应用,希望能给食品加工工厂的食品生产和食品安全检查部门在食品重金属的检查方面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从而帮助加强食品安全的建设.
作者:姚月龙;邵康群;黄天翔 刊期: 2018年第15期
近年来,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和社会的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与政治、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民生问题,其成因的复杂性,后果的严重性,都对我国食品质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食品质量管理的水平,有效处理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在食品质量管理中引入食品安全风险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食品质量管理中食品安全风险分析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作用和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希望对于提高食品质量管理中食品安全风险分析的水平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薛云芳 刊期: 2018年第15期
想要提高设备的运行可靠性,维修和保养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良好的维修和保养制度可以有效地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及时发现机械设备发生故障的原因并进行解决,保证设备能够正常运行,并且能增加设备的使用年限.在食品企业中,设备是分布在各个部门当中的,因此维修人员的工作量也随之增多,在每个部门的维修当中维修责任的理不清.这样也就让部门之间的维修工作不能很好地进行协调,从而使得机械设备维修的效率低下,因此在食品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上要及时并准确.本文主要分析如何对食品机械设备进行良好的维修和保养.
作者:李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我国是一个产粮大国,随着近年来粮食产量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粮食质量安全程度也给予了很高的重视.目前,我国粮食重金属污染问题越来越明显,必须加强粮食质量安全检验工作,合理运用粮食重金属检测技术,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粮食安全和粮食质量.
作者:黄慧 刊期: 2018年第15期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人们生活稳定、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在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生物技术是一种新兴技术,有着巨大的发展前途,如PCR技术、免疫学检测技术、生物芯片技术、生物传感器技术等均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获得广泛使用.其中PCR技术自发明以来,因为快速、灵敏、操作简便的优势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迅速发展.近年来,PCR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的应用越来越广.
作者:王志强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在我国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是生物性污染,而我国对其缺乏系统的科学监管手段,故需要多措并举防控食品生物性污染.近年来,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度持续升温,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越发重视,探索如何在大市场监管形势下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迫在眉睫.在我国影响食品安全、引发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因素是生物性污染,故防控食品安全监管中的生物性污染是监管工作的当务之急.
作者:姚璐 刊期: 2018年第15期
人们对于食品质量检验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提升检验的准确性就成了相关企业的重点工作.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科学取样、合理选择设备仪器、控制检验环境、结合实际确定检验方式、严谨规范的检验操作、数据分析和对比检验这些措施对于提升食品质量检验准确性的意义.
作者:王庆利 刊期: 2018年第15期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也成为了国民关注的热点,这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几年,生物检测技术在食品检验中大放异彩,其检测选择性高、准确性好、检测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受到各行业的青睐.本文将从生物检测技术的主要内容以及生物检测在食品检验中的具体应用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杨丽雯 刊期: 2018年第15期
食品安全随着科技发展而备受瞩目,以往检测方式无法紧跟食品变化趋势.为此,为强化食品检测相应安全度,需要推动生物技术融于食品检测当中,将其具备的特异性以及高效率等优势进行发挥.本文先就食品安全以及微生物的关系进行探析,而后就生物技术相关应用进行总结,同时明确食品检测相关应用方向,以期为强化食品安全作出贡献.
作者:董云香;李坤全 刊期: 2018年第15期
我国水产养殖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水产品也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选择的一种食品.但是水产品由于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一些人受到利益的驱使,使得一些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危害.本文对水产品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关监管对策,希望能够提升水产品流通的安全性,为人们提供更加健康、高质量的水产品.
作者:康玲玲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农产品加工质量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其质量和安全预警研究用于确保加工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对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加强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系统的意义和加工农产品安全预警系统研究现状,分析了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预警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建立加工农产品质量安全防范体系的建议.
作者:勉玉虎;李艳霞 刊期: 2018年第15期
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六种感觉功能,据此,食品十分讲究色香味俱佳.糖果具有可爱的外形、或酸或甜的味道以及美好的气味使人乐于品味.其中,香精香料在糖果中的用量并不多,但是却能够改善糖果原有的奇怪气味,使之散发甜蜜香气,增强人的食欲、辅助消化.香精在制作糖果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就香精香料的功能及糖果工艺的发展现状,提出了一些香精应用方面的建议.
作者:徐美月 刊期: 2018年第15期
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食品检验检测工作一直是重中之重,因为这项工作的开展好坏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围绕如何加强检测能力的建设,以实现食品检验的新跨越进行分析.
作者:林晓燕 刊期: 2018年第15期
食品微生物的检验控制工作在整体的食品检测中,需要专业技术和专业知识支撑,在实际的检验过程中,一般会将生产食品中的酵母菌、霉菌、致病菌、大肠杆菌群以及菌落等方面的生物指标进行严格的审查,作为保障人体生命安全的微生物检验工作,工作人员在保证专业知识合格的情况下,还需要选用科学有效的检验方式,这样才能有效实现对食品安全保障方面的工作.
作者:李建涛 刊期: 2018年第15期
本文旨在测定吉林地区生产的紫苏油中脂肪酸的种类及含量,观察不同剂量紫苏油对老龄小鼠体内抗氧化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的影响,以了解其是否具有抗氧化作用.方法:以吉林地区生产紫苏油进行脂肪酸测定;不同剂量的紫苏油连续给老龄小鼠(12个月龄)灌胃,并设立对照组、核桃油对照组,6周后检测小鼠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本次测定的吉林地区生产的紫苏油中α-亚麻酸占总脂肪酸的62.73%;与对照组相比,不同剂量的紫苏油、核桃油对小鼠体内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上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丙二醛的含量上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次测定的紫苏油中α-亚麻酸占总脂肪酸的62.73%,比例高;在本次实验剂量范围内,不同剂量的紫苏油、核桃油可以提高小鼠体内抗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丙二醛的含量,具有抗氧化作用,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作者:赖亚辉;王再彬;张鑫;张馨达;吴禹玺;张笑通 刊期: 2018年第15期
金属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对人体有严重的危害.原子吸收石墨炉法是常见的检验方法.镉是易挥发性元素,可通过加入基体改进剂使镉元素形成热稳定化合物,从而提高检测灵敏度.
作者:祁宏 刊期: 2018年第15期
作者: 刊期: 201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