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殊肺动静脉畸形1例

李鸿汀;黄蓉

关键词:肺动静脉畸形, 特殊, 影像诊断
摘要:患者女,6岁.因反复咳嗽、活动后气促、紫绀5年入院,入院前5年反复咳嗽,呈阵发性干咳,活动后气促,口唇、四肢稍紫绀.影像学表现:X线全胸片示右上肺内带近纵隔旁可见斑片状、条索状密度增高影,边缘较模糊,X线诊断:①右上肺结核;②肺内或纵隔占位性病变待排,建议CT进一步检查.
医学影像学杂志相关文献
  • 肠梗阻泛影葡胺消化道造影的X线诊断

    肠梗阻时如急需了解梗阻患者肠道的梗阻原因、病变部位及功能状态时,可选用76%泛影葡胺胃肠道造影,此种方法既能显示肠梗阻的原因、梗阻部位,同时也能观察到患者胃肠道功能状态,现将我院2002年~2008年诊治的26例肠梗阻患者泛影葡胺造影影像表现作回顾性总结分析,以提高梗阻原因及梗阻部位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马俊;王元国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二维及三维超声鉴别诊断肝小血管瘤与小肝癌

    目的:研究二维及三维超声在肝内小血管瘤与肝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肝组织病理活检或增强CT/MRI检查长径<3cm的肝内小占位性病变,66例共87个病灶;其中肝小血管瘤26例33个病灶,小肝癌40例54个病灶(原发性肝癌27例27个病灶、肝转移癌13例27个病灶)患者,行二维及三维超声检查.分别记录PSV、RI、VI.结果:典型的小肝癌及肝小血管瘤二维图像有特征性的改变,血流速度小肝癌高于肝小血管瘤,三维超声的血流指数原发性和转移性小肝癌均高于肝小血管瘤,但原发性和转移性小肝癌之间的血流指数无差异.结论:三维超声可以定量研究肝脏小占位性病变的血流指数,肝小血管瘤及小肝癌的血流指数特点在协助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诊断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二维和三维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定性诊断肝内小病变.

    作者:曹军英;白晓忠;蒋苏齐;张筠;王巍;高越;于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多关节夏科关节并多发假关节1例

    患者女,35岁.因双肘关节、双膝关节畸形、活动异常而就诊.患者自8岁以来逐渐出现双肘及双膝关节变形,20岁时曾有左大腿及左前臂外伤史,因无疼痛而未就诊.查体:患者身高145cm,蹒跚步态,双肘关节及双膝关节肿胀、畸形,活动异常,痛温觉消失,左肘关节下部及左膝关节上部可见反常活动.

    作者:石冬;刘志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CR床边胸部摄影吸收剂量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评价CR床边胸部摄影对于患者的吸收剂量.方法:68例胸部X线摄影分别采用CR病房床边胸部摄影和DR在影像科进行胸部摄影两种不同的方式拍摄.CR床边胸部摄影采用68~76kVp进行前后位摄影.DR胸部摄影采用110~140kVp后前位进行摄影.用统计学方法对其X线吸收剂量进行评价.结果:在吸收剂量方面几种方法各不相同,CR床边胸部摄影与DR胸部摄影患者的随机吸收剂量无统计学差异.CR床边胸部摄影被检者与其邻近患者之间其吸收剂量有显著性差异.结论:DR胸部摄影患者的随机吸收剂量低于CR床边胸部摄影.

    作者:王骏;吴元赭;赵国良;丁金华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原发性肝癌的螺旋CT三期增强特征及其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肝癌螺旋CT多期扫描影像特征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拟诊为肝癌的56例患者先行全肝CT平扫,其中46例不论肿瘤大小先作病灶动脉期扫描,再作全肝静脉期扫描,后进行病灶延迟扫描.10例仅行动脉期及静脉期扫描.结果:56例中37例为巨块型,10例为结节型,10例为弥漫型.46例中CT平扫、动脉期、静脉期及延迟期病灶的显示率分别为89%、98%、92%、98%.结论:螺旋CT三期扫描能获得肿瘤在各期增强征象,为肝癌的定性定量诊断提供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尤其在早期肝癌诊断,动脉期扫描可得到非常重要的诊断依据.

    作者:崔书安;张小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导向下经皮肾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导向下经皮肾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MSCT或MRI诊断的91例107个肾囊肿在MSCT导向下经皮穿刺抽吸、冲洗后注入无水乙醇(99.7%),注入量为抽出囊液量的25%~30%.须多次抽吸冲洗,直至抽出液清亮.术后螺旋CT跟踪随访1年,评价其疗效.结果:本组107个囊肿穿刺成功率100%,其中71个囊肿在治疗后消失,34个囊肿较治疗前缩小,2个囊肿未见改变.治疗有效率98.1%.所有病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MSCT引导下经皮肾穿刺硬化治疗肾囊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武玉坤;王玉国;李洪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超声在孕11-13+6周筛查21-三体综合征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孕早期超声测量胎儿鼻骨和颈项透明层厚度(NT)在筛查21-三体综合征中的作用.方法:对在苏州市母子医疗保健中心建卡的孕11-13+6w的孕妇,随机检查3000例,重点对胎儿的颈项透明层厚度和鼻骨进行评估,并与细胞遗传学实验室确诊结果相对照.结果:除658例因体位等原因未检测出鼻骨或NT外,共成功检查出NT及鼻骨2342例.孕妇的平均年龄为26.4岁(21~42岁),大于等于35岁占总数的2%.110例NT>3.0,2例鼻骨缺失,2例被确诊为21-三体,2例为18-三体,1例为13-三体,另4例胎儿为先天性心脏畸形.在上述2342例中,只有1例正常胎儿存在鼻骨缺失,而其NT值仍然>3.0.所以单独以鼻骨缺失为标准,21-三体的检出率为50%;单独以NT增厚为标准,21-三体的检出率为1.8%,两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但通过NT来预测胎儿其他异常方面,其敏感性为64.3%,特异性为95.7%,阳性预测值8.2%,阴性预测值为99.8%,准确性为95.5%,较之鼻骨缺失,有更大的临床意义.结论:鼻骨缺失对诊断21-三体的敏感性要高于NT检查;但是,用NT增厚来预测胎儿其他方面畸形,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们认为:鼻骨检测和NT测量相结合,对胎儿21-三体及其他畸形的筛查更有意义.

    作者:梁青;邓学东;孙玲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脑星形细胞肿瘤1H-MRS代谢物含量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

    目的:探讨脑星形细胞肿瘤1H-MRS代谢物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Siemens Sonata 1.5T超导型MR成像系统对41例脑星形细胞肿瘤患者进行常规MR扫描及MRS检查,低级别组18例,高级别组23例.对其中28例进行了MVD的免疫组化染色.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磁共振波谱学检查采用4通道正交头部专用线圈3D-CSI序列扫描,比较分析不同级别间Cho/Cr、Cho/NAA和Lac/Cr等代谢物含量情况.结果:星形细胞瘤高低级别组间Cho/Cr,Cho/NAA和MV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级别组脑星形细胞肿瘤5例出现Lac峰,无Lip峰.高级别组21例出现Lac峰,11例出现Lip峰.Lac/Cr比值与MVD计数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r=0.64).结论:1H-MRS代谢物含量与MVD间有良好的相关性,磁共振波谱学检查能够为星形细胞肿瘤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多信息.

    作者:李传亭;魏海港;刘献庆;王家耀;刘莹;武乐斌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良、恶性肿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良、恶性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7例共59个椎体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其中血管瘤2例2个椎体、椎体恶性肿瘤35例57个椎体.采用单侧或双侧椎弓根入路,在X线定位下,将不透X线骨水泥(在骨水泥甲基丙烯酸树脂多聚体PMMA粉剂中加入2ml对比剂以透视显影)按粉剂与液体为3:2比例混合调制成糊状,用1ml注射器匀速缓慢注入病变椎体.结果: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后.27例患者术后疼痛完全缓解,6例明显缓解;2例有所缓解;随访12个月,无复发迹象.本组没有发生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型术治疗椎体良、恶性肿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姚炳乾;陈爱国;周祝谦;毕泗长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在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9例超急性脑梗死、2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常规颅脑MRI及DTI检查.测量梗死灶中心区、边缘区及对侧镜像区的FA、DCavg值,并得到DWI图、DCavg图、FA图、彩色编码FA图及皮质脊髓束图.结果:DWI图、DCavg图、FA图及彩色编码FA图可清楚显示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病灶.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组梗死灶中心区FA值分别为(0.481, 0.284)×10-4mm2/s,边缘区FA值分别为(0.473,0.306)×10-4mm2/s,急性脑梗死组梗死灶中心区、边缘区FA值与超急性脑梗死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组梗死灶中心区DCavg值分别为(4.207,4.924)×10-4mm2/s,边缘区DCavg值分别为(5.805,5.420)×10-4mm2/s,急性脑梗死组梗死灶中心区、边缘区与超急性脑梗死组DCavg值之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白质纤维束三维重建显示皮质脊髓束为无受累、部分受累、完全受累,其临床肌力分别表现为无减退、治疗后肌力恢复或大部分恢复、无恢复.结论:DTI技术对超急性和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具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丁忠祥;袁建华;毛德旺;李玉梅;陈方宏;郑劼;狄幸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磁共振成像在常见脑肿瘤边缘研究中的进展

    综述磁共振成像技术,包括弥散加权成像(包括弥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分析及血氧水平依赖的皮层激发功能定位成像在星形细胞瘤、转移瘤、脑膜瘤边缘研究中的应用.

    作者:徐容;缪飞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小脑上动脉解剖变异的DSA研究

    目的:研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小脑上动脉的解剖变异.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从2007年8月~2008年12月的137份,常规脑血管造影的DSA片.结果:本组病例SCA重复变异发生率右侧为4.4%,左侧为5.8%,双侧重复变异为0.7%.小脑上动脉起源于大脑后动脉发生率右侧为2.2%,左侧为1.5%,双侧为0.7%.小脑上动脉提前分岔发生率右侧为1.5%,双侧为0.7%.结论:DSA了解小脑上动脉的解剖变异对指导脑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以及神经外科临床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陆忠烈;赵宏伟;尤锦;顾文江;张宏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胃间质瘤的CT诊断

    胃间质瘤(gastric stromal tumor,GST)是一种独立起源于原始间叶组织的非定向分化的肿瘤,属于消化道间叶性肿瘤[1~3],术前CT定性诊断困难,随着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人们对其研究不断深入,本文对1997年1月~2006年4月在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GST的临床及CT征象作一分析,以期提高该肿瘤的认识.

    作者:许守利;林祥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成年人肘关节正常解剖及损伤的MR成像

    目的:肘关节是人体较为复杂的关节,肘部的急慢性损伤性病变在临床上是常见病.磁共振成像因其良好的空间分辨率和组织对比度,能较好地显示肘关节骨及软组织的解剖结构,对肘关节损伤的病变能提供较客观的诊断依据,本文对成年人肘关节正常解剖及损伤病变的MR成像作一综述.

    作者:邱忠华;孙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64MDCT冠状动脉成像对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对隐匿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64MDCT对61例LCHD行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T血管造影成像,其中21例患者于两周内行冠脉造影(SCA)检查,对其MDCT表现与常规、动态心电图和SC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64MDCT冠脉成像对隐匿性冠心病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其特异性为81.82%,阳性预测值为89.09%,阴性预测值为93.10%,敏感性为96.08%,P<0.01,Kappa检验分析MDCT冠脉成像与SCA符合率较高.结论:64MDCT是无创性、早期诊断隐匿性冠心病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为隐匿性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可靠、翔实的冠脉病变诊断信息.

    作者:崔艳玲;王广志;周茂义;李丽新;赵兴圣;邵伟光;岳奎涛;张东雯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在活体肾移植术前的综合评估价值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活体肾移植术前的综合评估价值.方法:用16层螺旋CT机对36例患者(男31例,女5例,平均年龄29.6岁)行平扫、动脉期及静脉期增强扫描,19例同时行延迟期扫描.结果:36例共检出72个肾脏,其中22例的双侧肾脏均为单支肾动脉供血.14例可见副肾动脉,发生率38.8%,共检出副肾动脉18支,其中左侧10支,右侧8支,10例为单侧单支副肾动脉,2例为单侧双支副肾动脉,2例为双侧副肾动脉.5例可见肾动脉过早分支,发生率13.9%.共检出肾静脉75支,双侧双支肾静脉1例,左侧双支肾静脉1例.左侧粗大的性腺静脉1例,双侧下腔静脉1例.肝右动脉源自肠系膜上动脉的副肝动脉1例.另外2例可见小的肾囊肿,2例有小结石.36例中有31例供体肾符合手术标准做了移植手术.31例手术病例中,1例术中发现一支细小的副肾动脉,而2名放射医师均未报告,其余术中所见与MDCT报告相符合.结论:多层螺旋CT能一站式了解供体肾的血管结构、肾实质及输尿管,可作为肾移植供体术前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

    作者:秦卫和;陈燕萍;付飞先;陈学文;黎晶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良、恶性乏脂质性肾上腺肿瘤的动态MRI检查

    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检查技术对乏脂质性肾上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手术和临床证实的29例共33个乏脂质性肾上腺肿瘤行MRI平扫并于注药后1min、2min、3min、5min、7min和9min时间点行动态增强检查,分别观察病变的增强程度并获取乏脂质性肾上腺肿瘤的廓清率(Wash)和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S curve),以评估良、恶性肿瘤间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T-S曲线分Ⅰ~Ⅴ五种类型.良性乏脂质性肿瘤的特征曲线为Ⅰ、Ⅱ型和Ⅳ型;恶性乏脂质性肿瘤的特征曲线为Ⅲ型和Ⅴ型(P=0.000),肾上腺良性乏脂质性肿瘤的廓清率高于恶性肿瘤,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在5min延迟点诊断价值较大,Wash≥23%提示为良性肿瘤.结论:MRI动态增强检查技术对乏脂质性肾上腺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作者:王文红;白人驹;孙浩然;王夕富;李亚军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特殊肺动静脉畸形1例

    患者女,6岁.因反复咳嗽、活动后气促、紫绀5年入院,入院前5年反复咳嗽,呈阵发性干咳,活动后气促,口唇、四肢稍紫绀.影像学表现:X线全胸片示右上肺内带近纵隔旁可见斑片状、条索状密度增高影,边缘较模糊,X线诊断:①右上肺结核;②肺内或纵隔占位性病变待排,建议CT进一步检查.

    作者:李鸿汀;黄蓉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乳腺X线补充摄影临床应用价值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乳腺补充摄影对乳腺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18例行常规乳腺摄影显示欠佳者根据成像需要进行补充摄影,对照补充摄影与常规体位摄影对病灶的显示.结果:118例中13例行夸大位摄影,外侧病灶显示完全;9例行尾头位摄影,乳腺显示充分,其中3例显示范围扩大到胸大肌;8例行侧位摄影,病灶显示完全;25例行双倾位摄影,其中24例乳房显示充分;63例行点压位摄影,微钙化灶点压放大23例,致密型乳房内疑似病灶点压28例,腋窝点压12例,点压局部显示充分.平均经济成本增加1/10,平均受检剂量增加13%.结论:合理应用乳腺X线补充摄影可减少显示盲区,提高病灶检出率.

    作者:王倩;李静;周纯武;李槐;付小伟;刘金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对腰椎椎弓崩解的检出率探讨

    目的:通过螺旋CT多层面重组,对腰椎椎弓崩解的检出率行容积扫描的必要性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选取临床怀疑腰椎间盘突出的600例,对椎弓崩解在容积与普通轴位两种扫描模式中的检出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容积扫描检出椎弓崩解30例;普通轴位扫描检出11例.结论: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多方位重建椎弓崩解检出率明显高于普通轴位;对疑椎间盘病变患者,在设备允许的情况下建议行螺旋扫描,一并观察有无椎弓崩解、先天发育异常及小关节退变等.

    作者:和凤领;徐向英;徐卓东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医学影像学杂志

医学影像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厅

主办: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会;山东医学影像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