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朱晓新课题组介绍及学术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关键词:中国, 中医, 科学院, 中药研究, 课题, 世界卫生组织, 专门机构, 国家级, 中心, 医学
摘要: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成立早的一所国家级中药研究专门机构,自1983年起被确认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知网(总库)、维普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查找以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信息录入、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8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包括4773例患者。纳入中文文献质量普遍不高,高质量文献有4篇,其余为低质量文献。结果显示:与西药组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相比,中药复方治疗无统计学意义[RR=1.15,95%CI(0.94,1.41)],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治疗有统计学意义[RR=1.10,95%CI(1.03,1.18)],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有统计学意义[RR=1.17,95%CI(1.08,1.28)]。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不良反应(肌无力一过性加重、血糖增高、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胃肠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西药治疗组(P<0.05)。结论:现有有限证据表明,单用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与西药组作用相似,但中药联合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较西药治疗更为有效,并能降低西药的副作用。并且中药组方中尤以黄芪应用为多。但上述结论尚需大样本高质量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作者:吕安坤;孙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源于中医临床的中药复方功效的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

    中药复方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主要方法与手段,中药复方功效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对多味中药治疗作用的概括与总结。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有机地阐释复方功效的科学内涵,一直以来都是中医药基础研究的难点。本文就中药复方功效现代研究的思路与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与总结,极大地丰富了中药复方功效现代研究的内容,促进了中药复方的研究和发展。

    作者:刘建勋;任钧国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苦豆子减压提取工艺研究

    目的:优选苦豆子中生物碱减压动态提取工艺。方法:以苦豆子总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优化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3个因素的影响,结合综合评分的方法优选苦豆子生物碱减压提取工艺,并与较为常用的常压回流法、煎煮法提取效果相比较。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在温度为60℃条件下动态沸腾减压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化的苦豆子生物碱减压提取工艺中总碱及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均优于常压回流法和煎煮法,且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张喻娟;王鑫;王玲;韩丽;杨明;邹文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基于多维数据模型的中药信息组织方式研究

    中药信息组织方式研究是满足中药信息型或分析型数据需求的关键途径。本文总结了中药信息组织方式的研究现状,并应用多维数据模型,设计中药信息的基本维度和概念分层。以信息查询为案例,利用星形模式,设计制作中药信息的多维数据模型,构建中药信息多维查询系统。基于多维数据模型的中药信息组织方式将为中药信息的多角度、多层次查询和利用提供方便。

    作者:李丹;闫朝升;姜德友;孟永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圆二色和等温滴定微量热技术研究人血清白蛋白与锌离子的结合机制

    目的:体外利用圆二色和等温滴定微量热技术获得人血清白蛋白(HSA)与锌离子(Zn2+)相互作用的二级结构信息与热力学参数,认识Zn2+与HSA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为探索并发挥微量元素在人体内的作用潜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圆二色技术和等温滴定微量热技术;HSA浓度设置为由低到高的梯度,分别为0.025 mmol·L-1、0.05 mmol·L-1、0.1 mmol·L-1、0.2 mmol·L-1,Zn2+浓度5 mmol·L-1。结果:圆二色检测到不同浓度的HSA与Zn2+相互作用后二级结构发生变化,由低到高浓度的HSA与Zn2+结合后α-螺旋含量随之降低,当HSA浓度为0.2 mmol·L-1时α-螺旋含量表现特殊;进而所进行的等温滴定微量热实验获得一整套有关分子相互作用的热力学信息,包括结合常数(Kb)、反应的化学计量数(N)、熵(ΔS)和焓(ΔH),发现当ZnSO4(mmol·L-1)?HSA(mmol·L-1)=5?0.2时,有两类结合位点。不同浓度的HSA分别与Zn2+结合,表现出不同构象变化,特别当HSA浓度达到0.2 mmol·L-1时,α-螺旋含量急剧降低,蛋白质疏水性减弱,肽链伸展。在进一步的等温滴定微量热实验中,发现ZnSO4(mmol·L-1)?HSA(mmol·L-1)=5?0.2的条件下,ZnSO4-HSA有两类结合位点,即吸热位点和放热位点。结论:揭示HSA上的吸热结合位点对Zn2+有高特异性,但非结合优先性。这一结果为Zn2+在未来成为打开HSA上吸热位点的“钥匙”提供可行性依据。

    作者:周洁;玉延华;胡炜;付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药炮制学学科研究前沿、热点及发展趋势--基于知识图谱的“中药炮制”可视化研究

    目的:整理中药炮制学学科的发展脉络,揭示该学科的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方法:以“Chinese Materia Medica Processing/中药炮制”为主题词,分别利用Web of Science数据库(WoS)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进行文献检索,使用CiteSpaceⅡ及Ucinet & Netdraw等软件对所得的中英文文献数据进行知识图谱的构建。结果:分别构建出“中药炮制”中英文文献的共引文献、来源期刊、作者、关键词等的知识图谱,得出“中药炮制”中英文文献的引文文献来源、代表作者、高频关键词及研究领域等信息。结论:本学科中文文献快速发表期早于英文文献近15年,且英文文献总数远小于中文文献总数。使用科学知识图谱分析软件可理清中药炮制学科的发展脉络、揭示中药炮制学科研究前沿及未来发展趋势。

    作者:孟祥龙;樊洲;肖洋;张朔生;马俊楠;李坤;王明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从改善睡眠作用研究四逆散的疏肝解郁功效

    对四逆散的改善睡眠作用进行药理学评价,深入研究四逆散疏肝解郁功效的科学内涵。以大鼠、小鼠和果蝇为模式生物,利用行为药理学、皮层脑电描记与分析、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方法与技术,开展四逆散改善睡眠作用的药理评价。四逆散能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其作用存在着量效与时效关系;能延长正常或睡眠剥夺大鼠的慢波睡眠时间;对正常或睡眠剥夺大鼠脑中的多种神经递质、睡眠相关因子等均有影响。四逆散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该作用与其疏肝解郁功效密切相关,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来实现的。

    作者:李廷利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灵芪加口服液对心脾两虚小鼠益气宁心安神功效研究

    目的:通过观察灵芪加口服液对心脾两虚小鼠体质量和行为学等指标的影响,评价灵芪加口服液益气宁心安神功效。方法:小鼠每日负重游泳法复合药物诱导建立小鼠心脾两虚证候模型,并检测其体质量、摄食量、肠推进,以及悬尾和游泳不动时间、睡眠行为学实验及脑神经递质含量测定。结果:小鼠每日负重游泳法复合药物诱导形成心脾两虚证候模型,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下降,摄食减少,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延长,肠推进亢进,入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缩短,脑神经递质含量减少;灵芪加口服液可明显改善以上实验指标。结论:灵芪加口服液改善心脾两虚所致失眠的药效学作用可能与其益气、宁心安神之功效密切相关,同时脑神经递质的改变可能是其发挥益气宁心安神功效的物质基础。

    作者:徐立;宋文婷;韩冰;范晓迪;韩杰;王光蕊;刘建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朱晓新课题组介绍及学术研究进展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始建于1955年,是中国成立早的一所国家级中药研究专门机构,自1983年起被确认为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合作中心。

    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天麻的产地区分

    天麻在《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其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地区,不同产地质量差别较大,野生与栽培品价格差别尤为悬殊。用传统性状鉴别方法难以客观准确区分天麻的质量,故本文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模式识别方法,建立能够快速准确区分不同产地和不同生长、栽培方式的天麻药材的方法。结果表明,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结合多类分类算法,可以实现天麻产地和栽培方式的快速判别,其交叉验证判别准确率分别达到94.3%和96.4%,且所建多类分类模型中光谱数据未经预处理。因此,本研究所建立的天麻产地和质量的快速判定方法可以推广为现场应用。

    作者:李飞雁;徐曼菲;乔延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芪术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痰浊阻络证大鼠早期蛋白尿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芪术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痰浊阻络证大鼠早期蛋白尿抑制作用。方法:4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葵胶囊组和芪术颗粒组。采用单侧肾结扎合并高热量胆固醇饮食同时复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痰浊阻络证大鼠模型,连续给药8周,观察第4周后大鼠蛋白尿、尿肌酐以及实验结束后血糖、血脂、肝功能和肾脏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芪术颗粒可以明显抑制糖尿病肾病早期蛋白尿,促进肌酐排泄,同时调节血脂代谢,保护肝功能,改善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芪术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痰浊阻络证大鼠早期蛋白尿具有独立抑制作用,并不依赖于降血糖作用,体现了中药复方功效与病证的对应关系。

    作者:洪晓华;任建勋;王杨慧;金龙;杨斌;董小霞;张伟;葛争艳;李宏坤;刘建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羟基茜草素对GPR35受体激动活性的研究

    目的:羟基茜草素为茜草的代表性成分,研究其作用的分子靶标对阐明茜草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采用HT-29细胞培养,以其高表达的GPR35受体为靶标,通过无标记细胞靶点药理学技术检测羟基茜草素对GPR35受体的激动活性。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羟基茜草素在HT-29细胞上能够引起DMR响应,且响应曲线类型与GPR35受体激动剂敏喘宁一致,其EC50值为6.142±0.189μmol·L-1。此外,在HT-29细胞上,羟基茜草素对GPR35受体激动剂敏喘宁有脱敏作用, GPR35受体拮抗剂ML145对羟基茜草素有拮抗作用。结论:由此可以推断羟基茜草素为GPR35受体的激动剂。

    作者:侯滔;丁辉;史丽颖;何牮;王纪霞;魏来;张秀莉;梁鑫淼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生物样本研究数据环境与受试者隐私保护伦理问题

    传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对受试者身份的保护,常通过一系列机制措施来实现,如仅以聚合形式发布数据、将可识别变量去除后再作信息公开等,其旨在对目标对象的健康信息进行保密性处理。此类隐私保护被视为医学研究伦理基本的原则之一,其确切执行则有利于维系研究受试者与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当前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研究广泛采用此类传统隐私保密模式,然而其在基因研究层面的普遍适用性不乏争议,且尚待考证。当前的隐私风险评估,亟需将整个“数据环境”纳入考虑,并不能仅孤立的局限于数据披露公开层面的质量管理。随着涉人研究数据资源的飙增,基因数据公开问题倍受关注,特别是涉及隐私保护的问题。本文围绕上述核心问题在数据环境、数据入侵者、数据主体隐私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就数据主体身份公开的控制、主体身份识别的风险及主体隐私的保护等层面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当前人体生物样本受试者的隐私保护及伦理审查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曾令烽;刘军;潘建科;王璐;曹烨;陈曲波;曾星;梁伟雄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中药作用于血脑屏障的研究进展

    血脑屏障是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屏障系统,它可以有选择地阻止某些物质进入大脑,从而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但这也成为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制约因素。中药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这说明其有效成分可以透过血脑屏障或影响血脑屏障的功能。本文归纳和总结了目前中药作用于血脑屏障的药理和临床试验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王一;赵彤;于蓓蓓;胡谦锋;张曦;周春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附子不同炮制品灌胃Beagle犬的急性毒性研究

    目的:探讨附子不同炮制品灌胃Beagle犬的急性毒性。方法:取健康、合格Beagle犬16只,按体质量随机分为空白组、刨附片组、炮天雄组和黑顺片组。以4 g生药/kg灌胃给药,实验前及给药后1 h、24 h和第3、7、14天测定体质量、耗食量、肛温、心电图及血常规、血生化。结果:3个实验组Beagle犬在给药后均精神萎靡,血液电解质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黑顺片组明显;刨附片组犬的红细胞、血糖和甘油三酯有显著性差异;炮天雄组犬的淋巴细胞和血糖有显著性差异,而黑顺片给药后犬的淋巴细胞显著降低。结论:3个炮制品毒性大小依次为黑顺片>刨附片>炮天雄。

    作者:宋玉琴;张雪;董艳红;代良萍;彭成;谢晓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安宫牛黄丸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临床及药理机制研究进展

    安宫牛黄丸是中国传统中药中急症用药,现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败血症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热病神昏等,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其具有抗炎、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并减轻其损伤及损伤后所引起的脑水肿的作用,此皆为其疗效机制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安宫牛黄丸中、西认识及其近年来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临床及药理机制的概述,以期为该药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展望。

    作者:胡华白;马俊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解毒通络胶囊对中风后抑郁大鼠模型益气解郁功效研究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胶囊对中风后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评价解毒通络胶囊益气解郁的功效。方法:大鼠麻醉后采用颈外动脉注射微球法制备多发性梗死模型,中长期饲养造成中风后抑郁模型,对各组大鼠进行旷场实验、悬尾实验、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测定、糖水偏好实验等行为学实验。结果:大鼠注射荧光微球后长期饲养形成中风后抑郁模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进食量减少,体质量增加较缓,旷场实验所示的自发运动和探究活动减少,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延长,糖水偏好程度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解毒通络胶囊组及步长脑心通组大鼠体质量增幅较大,旷场实验所示的自发运动和探究活动增加,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均缩短,糖水偏好程度增加,并接近假手术组。结论:解毒通络胶囊对中风后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宋文婷;徐立;任建勋;姚明江;王光蕊;刘建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益气活血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Meta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活血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查找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27篇,共2908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490例,对照组1418例。Meta分析结果:益气活血方药或其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方面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5.39,95% CI(4.03,7.22),P<0.00001];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与单独应用西药常规治疗比较,其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WMD=-2.99,95%CI(-3.26,-2.72),P<0.00001];此外,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亦优于单独应用西药常规治疗[WMD=9.65,95%CI(8.36,10.93),P<0.00001]。其中2篇研究的不良反应表现轻微。结论:现有的相关数据表明,益气活血方或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较单纯西医治疗临床疗效更好,且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由于本Meta分析纳入研究较少,证据强度有限,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作者:周瑜;方锐;王国佐;葛金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断体地龙提取液促进小鼠创伤愈合作用研究

    目的:在前期实验研究和“断体地龙假说”的基础上,探究断体地龙中活性成分促进创伤愈合的机制。方法:采用小鼠皮肤切除性创伤模型,制备地龙提取液,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测定伤后创面愈合率及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表达。结果:1.断体地龙提取液给药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创面愈合率更大,且HE染色后发现其能明显改善创面组织的愈合。2.地龙药物组VEGF、TGF-β12种因子的表达与生理盐水组差别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地龙药物组bFGF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药物组bFGF的表达提前到达峰值,且持续时间较长;地龙药物组bFGF的表达第1天到达峰值,与对照组同一时间点阳性表达得分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龙提取液外涂对小鼠皮肤切除性创伤的愈合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VEGF、TGF-β1的表达无关,而与炎症期和增殖期创伤部位bFGF的表达增高有关系。

    作者:汪文琪;胡海聪;张志千;汤化琪;张硕峰;孙毅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矿物药阳起石XRD Fourier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建立矿物药阳起石的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 Fourier指纹图谱,为阳起石药材的鉴定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粉末XRD技术对矿物药阳起石进行分析,测定其XRD Fourier指纹图谱;以指纹图谱为对照,根据不同样品XRD图谱中各特征峰相对强度,以夹角余弦法和相关系数法计算各样品XRD图谱的相似度,并做聚类分析。结果:获得10批正品、3批掺杂阳起石药材和2批伪品的XRD图谱,其中10批正品图谱几何拓扑特征基本一致;利用该10批正品阳起石样品XRD图谱得到由18个共有特征峰组成的阳起石XRD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显示,15批样品中,不同正品样品XRD图谱共有峰相似度均较高(>0.98),掺杂样品相似度略低(0.85-0.97),伪品样品相似度低(<0.2),三者相似度具有明显差异,可加以区分;聚类分析结果与相似度分析结果一致。结论: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可实现对矿物药阳起石的鉴别和质量评价。

    作者:陈龙;何博;曾晓璇;黄必胜;陈科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