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雁;徐曼菲;乔延江
安宫牛黄丸是中国传统中药中急症用药,现广泛应用于脑血管疾病、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败血症及各种原因引起的热病神昏等,现代药理学研究显示其具有抗炎、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并减轻其损伤及损伤后所引起的脑水肿的作用,此皆为其疗效机制的研究热点。本文通过对安宫牛黄丸中、西认识及其近年来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临床及药理机制的概述,以期为该药的临床运用提供参考,并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展望。
作者:胡华白;马俊杰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系统评价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中国知网(总库)、维普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查找以中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者独立对纳入文献进行信息录入、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8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包括4773例患者。纳入中文文献质量普遍不高,高质量文献有4篇,其余为低质量文献。结果显示:与西药组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相比,中药复方治疗无统计学意义[RR=1.15,95%CI(0.94,1.41)],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治疗有统计学意义[RR=1.10,95%CI(1.03,1.18)],中成药联合西药治疗有统计学意义[RR=1.17,95%CI(1.08,1.28)]。中药复方联合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不良反应(肌无力一过性加重、血糖增高、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胃肠反应)发生率低于单纯西药治疗组(P<0.05)。结论:现有有限证据表明,单用中药复方治疗重症肌无力临床疗效与西药组作用相似,但中药联合西药治疗重症肌无力较西药治疗更为有效,并能降低西药的副作用。并且中药组方中尤以黄芪应用为多。但上述结论尚需大样本高质量临床试验加以证实。
作者:吕安坤;孙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优化川芎浸膏带式干燥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考察基础上,选择干燥温度、进料速度、干燥时间3个主要因素,以阿魏酸转移率为因变量,利用Box-Behnken设计实验,确定川芎浸膏带式干燥的佳工艺。结果:优选的佳工艺为:进料速度1 kg·h-1,干燥温度为95℃,干燥时间为90 min,此时阿魏酸相对转移率为95.48%,采用该工艺参数进行验证实验,测得阿魏酸相对转移率平均值为95.71%,与模型预测值接近。结论:川芎浸膏的带式干燥工艺稳定可行,可以用于川芎浸膏的干燥。
作者:靳瑞婷;李雪峰;陶永华;吴云;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建立元胡止痛片的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评价不同厂家的元胡止痛片质量。方法:构建10个厂家共12批元胡止痛片HPLC指纹图谱,对共有峰化学成分进行质谱解析,并结合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对指纹图谱进行分析。结果:对HPLC指纹图谱中的15个共有峰进行结构鉴定,其中12个成分来自延胡索,3个成分来自白芷;12批元胡止痛片指纹图谱相似度值范围在0.498-0.999之间,可以将样品分为3类;聚类分析结果将12批样品分为3大类;主成分分析采用3个主成分代表15个共有峰信息,将12批样品分为3类,分类结果主要受延胡索成分影响。3种分析方法对12批次样品分类结果基本一致,结合3种分析方法结果可以将12批样品按照质量差异分为三级。结论:不同厂家的元胡止痛片质量差异较显著,相似度分析方法结合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方法均可以对不同厂家的指纹图谱进行分析评价,并深入分析样品差异的影响因素,可以作为不同厂家样品质量评价的一种有效手段。
作者:朱海琳;孟兆青;丁岗;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传统生物医学研究中对受试者身份的保护,常通过一系列机制措施来实现,如仅以聚合形式发布数据、将可识别变量去除后再作信息公开等,其旨在对目标对象的健康信息进行保密性处理。此类隐私保护被视为医学研究伦理基本的原则之一,其确切执行则有利于维系研究受试者与社会公众的信任和支持。当前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研究广泛采用此类传统隐私保密模式,然而其在基因研究层面的普遍适用性不乏争议,且尚待考证。当前的隐私风险评估,亟需将整个“数据环境”纳入考虑,并不能仅孤立的局限于数据披露公开层面的质量管理。随着涉人研究数据资源的飙增,基因数据公开问题倍受关注,特别是涉及隐私保护的问题。本文围绕上述核心问题在数据环境、数据入侵者、数据主体隐私等方面展开论述,并就数据主体身份公开的控制、主体身份识别的风险及主体隐私的保护等层面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为当前人体生物样本受试者的隐私保护及伦理审查实践提供参考。
作者:曾令烽;刘军;潘建科;王璐;曹烨;陈曲波;曾星;梁伟雄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优选苦豆子中生物碱减压动态提取工艺。方法:以苦豆子总碱、氧化苦参碱的含量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优化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3个因素的影响,结合综合评分的方法优选苦豆子生物碱减压提取工艺,并与较为常用的常压回流法、煎煮法提取效果相比较。结果:佳提取工艺为加12倍量水,在温度为60℃条件下动态沸腾减压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优化的苦豆子生物碱减压提取工艺中总碱及氧化苦参碱的含量均优于常压回流法和煎煮法,且工艺稳定、可行。
作者:张喻娟;王鑫;王玲;韩丽;杨明;邹文铨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使用AMSTAR声明评价有关通心络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文献的方法学质量。方法:计算机检索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和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TCM)、Medline数据库、Pubmed数据库、ISI 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Web of Science数据库在内的国内外各大数据库,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14年12月20日。由5名评价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应用AMSTAR声明清单对纳入的所有系统综述文献逐一进行评价。结果:终纳入22篇文献。其中17篇系统评价,5篇Meta分析,所有文献在方法学及报告质量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主要集中在方案与注册、文献的检索收集、纳入排除标准、真实性评价、数据处理及基金等几个方面;纳入的所有文献对AMSTAR声明的平均报告率为57.02%。结论:从目前平均报告率的高低可以看出,应用AMSTAR声明评价有关通心络疗效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报告的方法学质量相对偏低,影响了文章的质量,说明目前系统评价在论文报告的各个环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这势必会影响临床证据的可靠性及临床决策的判定,提示撰写此类文章需遵照AMSTAR声明条目以提高文章报告的方法学质量。
作者:刘秋燕;张焕;王玉龙;王娅妮;马雯雯;吕光耀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过观察灵芪加口服液对心脾两虚小鼠体质量和行为学等指标的影响,评价灵芪加口服液益气宁心安神功效。方法:小鼠每日负重游泳法复合药物诱导建立小鼠心脾两虚证候模型,并检测其体质量、摄食量、肠推进,以及悬尾和游泳不动时间、睡眠行为学实验及脑神经递质含量测定。结果:小鼠每日负重游泳法复合药物诱导形成心脾两虚证候模型,模型组小鼠体质量下降,摄食减少,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延长,肠推进亢进,入睡时间、苏醒时间明显缩短,脑神经递质含量减少;灵芪加口服液可明显改善以上实验指标。结论:灵芪加口服液改善心脾两虚所致失眠的药效学作用可能与其益气、宁心安神之功效密切相关,同时脑神经递质的改变可能是其发挥益气宁心安神功效的物质基础。
作者:徐立;宋文婷;韩冰;范晓迪;韩杰;王光蕊;刘建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芪术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痰浊阻络证大鼠早期蛋白尿抑制作用。方法:44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黄葵胶囊组和芪术颗粒组。采用单侧肾结扎合并高热量胆固醇饮食同时复合低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痰浊阻络证大鼠模型,连续给药8周,观察第4周后大鼠蛋白尿、尿肌酐以及实验结束后血糖、血脂、肝功能和肾脏病理结构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芪术颗粒可以明显抑制糖尿病肾病早期蛋白尿,促进肌酐排泄,同时调节血脂代谢,保护肝功能,改善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论:芪术颗粒对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痰浊阻络证大鼠早期蛋白尿具有独立抑制作用,并不依赖于降血糖作用,体现了中药复方功效与病证的对应关系。
作者:洪晓华;任建勋;王杨慧;金龙;杨斌;董小霞;张伟;葛争艳;李宏坤;刘建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系统评价益气活血方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查找益气活血方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相关文献,采用RevMan 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27篇,共2908例患者,其中治疗组1490例,对照组1418例。Meta分析结果:益气活血方药或其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方面与单纯应用西药治疗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R=5.39,95% CI(4.03,7.22),P<0.00001];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方面与单独应用西药常规治疗比较,其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WMD=-2.99,95%CI(-3.26,-2.72),P<0.00001];此外,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在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方面亦优于单独应用西药常规治疗[WMD=9.65,95%CI(8.36,10.93),P<0.00001]。其中2篇研究的不良反应表现轻微。结论:现有的相关数据表明,益气活血方或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常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较单纯西医治疗临床疗效更好,且能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损伤,提高日常生活能力。由于本Meta分析纳入研究较少,证据强度有限,上述结论仍需更多高质量研究加以验证。
作者:周瑜;方锐;王国佐;葛金文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参归方中关键药物参归配比与疾病科属的关系。方法:从中国传统医药古籍中检索出含有参归的49首方剂,并建立数据库,对其药材基源、主治疾病科属和参归配伍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9首参归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内科疾病16次(32.65%)、妇科疾病17(34.69%)次和儿科疾病8次(16.32%),其中“归”全为当归,“参”有3种,人参40次,党参8次,苦参1次;人参-当归二者配比常小于或等于1,党参-当归二者配比常大于1,所治疾病科属以内科和妇科的方剂出现频率多。结论: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能有效发现参归方组方配伍中人参-当归药对的应用特点与规律,为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作者:刘本玺;董广平;杨本雷;许嘉鹏;余惠祥;罗吉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通脉颗粒(Tongmai Granule,TM)由丹参、川芎和葛根组方而成,具有活血通脉的功效,在临床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本研究采用血清药化和血清药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TM功效的物质基础。方法:大鼠单次和多次给药后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清,采用LC-MS/MS定量分析血清中TM化学成分,以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评价TM含药血清的心肌保护作用,并对TM入血成分与心肌细胞活力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种葛根黄酮成分、5种丹参酚酸成分和2种葛根成分均能快速吸收入血,大部分成分在5或30 min达到高浓度,反复给药3次后的血药浓度均较单次给药明显升高;含药血清具有显著的保护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的作用,并具有量效关系;其中大豆苷元(TMF1)、紫草酸(LA)、丹酚酸A (SAA)、丹参素(DSS)和迷迭香酸(RA)与心肌细胞活力相关。结论:大豆苷元(TMF1)、紫草酸(LA)、丹酚酸A(SAA)、丹参素(DSS)和迷迭香酸(RA)可能是TM活血通脉功效的指征药效成分,血清药化/血清药理关联的研究为中药复方功效物质基础提供了确证。
作者:张颖;李丹;韩笑;刘春旭;林成仁;杨秀伟;刘建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对珍稀濒危植物金铁锁不同野生居群药材样品进行质量评价,为其人工引种、良种选育及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水分测定法、灰分测定法、浸出物测定法对16份不同居群的金铁锁药材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不同居群药材样品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有显著的差别。其中,象山居群药材的水分和总灰分含量低,浸出物含量高;六德居群药材的总灰分含量高,浸出物含量低;顺州居群药材的水分含量高。结论:不同野生居群药材质量有差别,发现稀缺药用植物金铁锁优势居群为其人工培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赵菊;杨丽云;和琼姬;苏泽春;陈翠;康平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藏药六味木香丸是传统藏药复方,在治疗消化性溃疡,特别是慢性胃溃疡方面具有独特疗效。六味木香丸在藏区临床应用广泛,但其现行质量难以控制。本文从药效物质基础和质量控制这两个密切相关的方面,对该复方及方中的六味药材近些年来的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和综述,指出藏药药材及复方中存在的基源混乱和“同名异方”等现状是目前藏药标准亟待解决的问题,并提出应当“在药材成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复方整体成分的研究来制定标准,以实现整体质量控制”的建议,为完善其质量标准提供参考。
作者:梁健;王姝;熊丽;钟国跃;王洪玲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细辛是一种常用中药材,主要药用部位为根和根茎,自古便被列为上品,有诸多药用功效,中国药典规定品种为北细辛、汉城细辛和华细辛。对细辛相关发明专利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其发明专利申请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而推进该药物的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本文使用《孔明专利信息搜索平台》进行专利检索,并利用Python、R语言等工具对检索结果进行收集、筛选、整理、统计、挖掘和分析,深入剖析国内的细辛相关医药发明专利申请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为细辛的开发提供参考。细辛的发明专利申请热度逐年提高;细辛相关发明专利申请主要来自于中、韩、日、俄、美等国家和地区,涉及的主要临床应用为感冒、咳喘、头痛、风湿痹痛、抗菌消炎、心血管系统等疾病;细辛多与活血祛瘀药、解表药和补虚类药配伍。
作者:丹阳;马运运;孙志一;刘海波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中药信息组织方式研究是满足中药信息型或分析型数据需求的关键途径。本文总结了中药信息组织方式的研究现状,并应用多维数据模型,设计中药信息的基本维度和概念分层。以信息查询为案例,利用星形模式,设计制作中药信息的多维数据模型,构建中药信息多维查询系统。基于多维数据模型的中药信息组织方式将为中药信息的多角度、多层次查询和利用提供方便。
作者:李丹;闫朝升;姜德友;孟永海 刊期: 2015年第07期
将罐疗作为一种经皮给药物理促渗新技术,是在近10多年内刚刚建立开发的,具有明显的中医特色;固其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等独特优势,是经皮给药物理促渗新技术未来发展趋势之一。参阅近年相关研究报道,该文从罐疗本身特点、罐疗促渗影响因素、体内外评价方法、其他促渗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了解经皮给药物理促渗技术的研究动态,为罐疗作为经皮给药物理促渗新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谢伟杰;张永萍;徐剑;吴静澜;付文心;陈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血脑屏障是机体内的一种重要的屏障系统,它可以有选择地阻止某些物质进入大脑,从而保持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但这也成为药物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重要制约因素。中药对多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均具有良好的疗效,这说明其有效成分可以透过血脑屏障或影响血脑屏障的功能。本文归纳和总结了目前中药作用于血脑屏障的药理和临床试验研究方面的文献资料并对此进行综述。
作者:王一;赵彤;于蓓蓓;胡谦锋;张曦;周春祥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解毒通络胶囊对中风后抑郁大鼠行为学的影响,评价解毒通络胶囊益气解郁的功效。方法:大鼠麻醉后采用颈外动脉注射微球法制备多发性梗死模型,中长期饲养造成中风后抑郁模型,对各组大鼠进行旷场实验、悬尾实验、游泳实验不动时间测定、糖水偏好实验等行为学实验。结果:大鼠注射荧光微球后长期饲养形成中风后抑郁模型,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进食量减少,体质量增加较缓,旷场实验所示的自发运动和探究活动减少,游泳不动时间、悬尾不动时间延长,糖水偏好程度下降。与模型组相比,解毒通络胶囊组及步长脑心通组大鼠体质量增幅较大,旷场实验所示的自发运动和探究活动增加,游泳不动时间和悬尾不动时间均缩短,糖水偏好程度增加,并接近假手术组。结论:解毒通络胶囊对中风后抑郁大鼠的抑郁样行为有显著改善作用。
作者:宋文婷;徐立;任建勋;姚明江;王光蕊;刘建勋 刊期: 2015年第07期
目的:建立矿物药阳起石的X射线衍射(X-Ray Diffraction,XRD) Fourier指纹图谱,为阳起石药材的鉴定提供新方法。方法:采用粉末XRD技术对矿物药阳起石进行分析,测定其XRD Fourier指纹图谱;以指纹图谱为对照,根据不同样品XRD图谱中各特征峰相对强度,以夹角余弦法和相关系数法计算各样品XRD图谱的相似度,并做聚类分析。结果:获得10批正品、3批掺杂阳起石药材和2批伪品的XRD图谱,其中10批正品图谱几何拓扑特征基本一致;利用该10批正品阳起石样品XRD图谱得到由18个共有特征峰组成的阳起石XRD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显示,15批样品中,不同正品样品XRD图谱共有峰相似度均较高(>0.98),掺杂样品相似度略低(0.85-0.97),伪品样品相似度低(<0.2),三者相似度具有明显差异,可加以区分;聚类分析结果与相似度分析结果一致。结论:X射线衍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专属性强,准确可靠,可实现对矿物药阳起石的鉴别和质量评价。
作者:陈龙;何博;曾晓璇;黄必胜;陈科力 刊期: 2015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