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霞;高俊虹;赵敬军;贲卉;喻晓春;朱兵;荣培晶
目的:探索症状关联的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方法:运用关联规则方法观察297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治疗前后热、郁、痰病机相关症状体征关联的疗效。结果:比较发现热、郁、痰病机相关症状体征关联的频繁项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部分时间上支持度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提前1~3天症状消失,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可以应用关联规则方法观察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症状关联的疗效评价方法更加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和特色。
作者:艾军;汪受传;戴铭;戴启刚;徐珊;易展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与舒筋壮腰汤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疗法组(对照组1)37例;舒筋壮腰疗法组(对照组2)32例;穴位埋线与舒筋壮腰汤联合组(治疗组)43例;采用国际通用的JOA评定量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Oswestry评分量表评价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1为78.5%,对照组2为68.8%,3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较,穴位埋线与舒筋壮腰汤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谢惠云;林华型;陈丽萍;张家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利用COI序列建立统一的鹿类药材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对鹿茸、鹿角、鹿鞭、鹿筋、鹿尾、鹿胎分别进行DNA提取、COI序列扩增和序列测定,构建鹿类药材COI序列数据库,并对市售鹿类药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所有鹿类药材均可以使用COI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鹿类药材COI序列数据库包含8个物种101份样品,物种之间相互区分明显;市售40份药材中18种为药典规定物种,22种为非药典规定物种。结论:COI序列的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方法可以作为鹿类药材的统一鉴定方法,并为市售鹿类药材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冬;钱齐妮;张红印;曾德军;贾静;张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降脂合剂对高脂血症大鼠氧自由基代谢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易感性的影响,阐明降脂合剂调节血脂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及降脂合剂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高脂饲料喂饲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给药,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2mL,辛伐他汀组灌胃7.2×10-4g·mL-1的辛伐他汀混悬溶液2mL,降脂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0.25、0.5、1.0g·mL-1的中药煎剂2mL,1次/天,持续10周。造模结束所有动物均摘眼球取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脂谱,血浆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分离LDL,测其氧化易感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降脂合剂各剂量组预防用药后,血浆PGI2含量及PGI2/TXA2比值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血清SOD、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明显减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降脂合剂各剂量组LDL氧化延迟时间(LagTime)和大氧化速率时间(Tmax)均明显延长(P约0.05或P约0.01)。结论:降脂合剂能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调整PGI2与TXA2的平衡状态,纠正脂蛋白-胆固醇及自由基代谢紊乱等途径发挥调血脂作用,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LDL氧化易感性,从而防止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对血脂异常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作者:陈普艳;刘芬;杨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总结了中药破壁饮片研究现状,并简述了中药破壁饮片工艺、质量标准、有效性、安全性示范研究的结果,对中药破壁饮片的属性、内涵、定位进行了剖析探讨,为中药破壁饮片进一步的研究及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成金乐;赖智填;彭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本研究利用ITS2序列对中药材两头尖及其混伪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定,以确保该药材的质量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试剂盒法对36份样品提取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过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用软件MEGA5.1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变异位点分析、种内种间距离计算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两头尖药材的ITS2序列长度为216 bp,种内大K2P距离为0.014,种间的小K2P距离为0.021;NJ树结果显示两头尖与其混伪品可明显区分,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结论: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稳定、准确鉴别两头尖药材,为其鉴定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作者:任伟超;马伟;安超;马孝熙;邬兰;孙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在一般内科治疗及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则施以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分别治疗28天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有效率为93.3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蔡斐;董一鑫;石学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生大蓟、大蓟炭主要活性成分柳穿鱼叶苷、柳穿鱼黄素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情况。方法:以吸收率和吸收速率常数为指标,通过大鼠外翻肠囊法对柳穿鱼叶苷和柳穿鱼黄素在大鼠小肠各肠段的吸收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柳穿鱼叶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段的吸收速度常数分别为0.5051依0.1927、0.9360依0.1872、0.7320依0.1335、0.2513依0.0276(μg·h-1·cm-2);柳穿鱼黄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段的吸收速度常数分别为0.0591依0.0083、0.0933依0.0292、0.1123依0.0356、0.0294依0.0091(μg· h-1·cm-2)。柳穿鱼叶苷在整个小肠段累积吸收率明显大于柳穿鱼黄素。结论:二药的吸收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多,且在空肠与回肠段吸收情况均好于其它肠段。柳穿鱼叶苷在整个小肠段的吸收情况明显优于柳穿鱼黄素。
作者:陈泣;龚飞鹏;刘兆华;钟凌云;龚千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利用COI序列对蛤蚧药材及其常见混伪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定,为蛤蚧药材鉴定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以COI作为条形码序列,对蛤蚧实验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双向测序,用MEGA6.0对所有11个物种的103份样品进行序列比对和邻接(NJ)树构建。结果:所有实验样品均可以获得COI序列,蛤蚧COI序列种内平均K2P距离为0.005,种内大K2P距离为0.013,基于COI序列构建的NJ树中蛤蚧单独聚在一支,与其混伪品可以相互区分。结论:运用COI条形码序列能够准确鉴定蛤蚧及其混伪品,为保障蛤蚧药材临床用药安全和市场监管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张红印;石林春;刘冬;贾静;陈俊;张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饮片及甘草头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的含量。方法:采用 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0.1%磷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为276 nm(0~18 min)、360 nm(18~24 min)、276 nm(24~30 min)、250 nm(30~65 min),柱温30益。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的进样量分别在0.1085~1.085、0.0168~0.168、0.00494~0.0494、0.407~4.07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均在96.61%~100.89%,RSD值均小于0.81%。5个不同批次的甘草饮片中4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513%、0.0729%、0.0484%、1.945%;2个批次甘草头中4种成分含量分别为0.456%、0.0636%、0.0362%、1.630%。结论:4种成分的响应与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甘草头中4种成分的含量与甘草饮片基本相当,可作为活性成分提取的原料加以利用。
作者:郭明晔;张燕玲;李洋;史新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鲜地黄加工炮制成生地黄和熟地黄后新产生成分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研究鲜地黄加工成生地黄及炮制成熟地黄中,新产生的2个化学成分:5-羟甲基麦芽酚(DDMP)和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变化,并测定市售生地黄和熟地黄中两者的含量。色谱条件: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9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结果:鲜地黄中未检测到DDMP和5-HMF,加工炮制成生地黄和熟地黄后均检测到,其在熟地黄中的含量高于生地黄,在熟地黄中两者的含量均随炮制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分别炮制至24 h和32 h达到高,随后降低。在市售3批生地黄和10批熟地黄中均检测到这2个成分,5-HMF的含量熟地黄高于生地黄,DDMP含量生地黄和熟地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鲜地黄加工成生地黄及炮制成熟地黄后产生DDMP和5-HMF,含量随炮制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熟地黄中5-HMF含量与生地黄中有明显差异。
作者:宋志前;曾林燕;王淳;张琳琳;杜智勇;刘振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系统、全面评价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的临床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万方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查找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年3月31日。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纳入33项试验,涉及2922例眩晕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有效性方面,中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对比(OR=3.67,95豫CI[2.66~5.07])、中西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对比(OR=3.28,95豫CI[2.33~4.62]),中医联合其他方法(如针灸、推拿)治疗组与中医其他方法治疗组对比(OR=2.29,95豫CI[1.34~3.91]),试验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在复发率方面,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与对照组相比(OR=0.27,95豫 CI[0.12~0.65]),天麻组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与对照组相比(OR=0.40,95豫 CI[0.13~1.24])天麻组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如生活质量,由于并没有完全报道的文献,未能进行下一步的分析。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与其他方法相对比,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具有更好的临床有效率,且复发率较低,但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价。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不高,当前证据尚不能确定完全适用于临床,但其疗效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特别需要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及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作者:刘秋燕;吕光耀;张春兰;张淑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应用ITS2序列鉴定中药材金沸草、旋覆花及其近缘种混伪品,以确保药材质量,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通过对金沸草、旋覆花等药材的3个基原物种条叶旋覆花、旋覆花和欧亚旋覆花及其同属近缘物种进行DNA提取、PCR扩增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用CodonCode Aligner对测序峰图进行拼接后,用MEGA5.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构建NJ系统聚类树以直观反映鉴定结果。结果:各基原物种ITS2序列变异位点稳定,其种内平均K2P距离均远小于各自药材以及同属近缘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距离;基于ITS2序列的NJ树可以将金沸草和旋覆花药材与同属其它近缘混伪品明显区分开。结论:ITS2序列可准确鉴别中药材金沸草和旋覆花及其同属近缘混伪品。
作者:郭力城;胡志刚;凃媛;张卫东;金慧子;孙伟;贺海波;马孝熙;黄必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为建立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技术鉴别砂仁3个基原(阳春砂A momum villosum、海南砂A momum longiligulare、绿壳砂A momum villosum var. xanthioides)的方法,对这3个种共计60份材料ITS2序列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将实验所得砂仁ITS2序列,应用CodonCode Aligner 软件进行序列拼接比对。用MEGA 5.0导出各序列变异位点,并对变异位点进行分析。为验证结果准确性,下载砂仁3个基原GenBank的所有ITS2序列,共计34条,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砂仁ITS2序列比对后长度为230 bp,3个不同基原在135 bp和199 bp处存在稳定SNP(s)变异位点。结论:本研究开发的两个稳定的SNP(s)位点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砂仁药材3个基原。
作者:焦文静;张鹏;廖保生;王丽丽;韩建萍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现代化迫切需求现代中医理论。然而,关于现代中医理论应当如何建立,以及应当建立起什么样的理论一直是国内外中医药同行所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议题。为引领现代中医理论的发展,本期“专论”栏目特设“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专题讨论,分别以上、中、下三个篇幅连续展开深入系统地论述。其中,上篇包含新概念、新理论、新学科三篇文章;中篇包含新理念、新规范、怎样明确概念、如何检验假说、为何评价理论5篇文章;下篇包含整体观念更新、辨证论治发展、脏象学说创新、病因、发病、病机、预防、治则、知识结构、认知结构、专题探讨、展望5年前景12篇文章。本期刊发的是上篇“新概念”第一篇文章。本文从中医基础理论新概念层面,借鉴国际学术界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从概念的标签、理论定义和操作性定义三方面,阐述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这一新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论证理论前提对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建立的必要性,说明走向现代科学的必然趋向。全文立义深刻,有一定突破创新。希望由此引发各位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
作者:乔明琦;魏盛;王海军;孙鹏;张惠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果胶抗肿瘤活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对近年来果胶改善肿瘤效果以及果胶和部分抗肿瘤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总结,并分析果胶与体内半乳糖凝集素-3在抗肿瘤中的作用,对果胶抗肿瘤机制进行探讨。同时指出果胶抗肿瘤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果胶的抗肿瘤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英华;朱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大鼠子宫发育与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体质量(160~170)g,随机分为未成熟大鼠组(B组)、激素组(C组)、左归丸低剂量组(D组)、左归丸高剂量组(E组),另10只SD大鼠,体质量(220~250)g,作成熟大鼠组(A组)。A、B组分别灌服蒸馏水20 g·kg-1,C、D、E组分别灌服倍美力混悬液65μg·kg-1、左归丸浸膏(相当于生药11 g·kg-1)、左归丸浸膏(相当于生药33 g· kg-1),每天1次,连续15天。观察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酶免分析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水平。另将SD大鼠(160~170)g随机分为未成熟大鼠组、激素组(65μg·kg-1)、左归丸组(相当于生药33 g·kg-1), SD大鼠(220~250)g作成熟大鼠组,每组6只。应用墨汁灌注法观察子宫肌层血管。结果:与A、B组比较, C~E组均可增加大鼠子宫内膜厚度,C、E组均可增加大鼠肌层厚度、被覆上皮高度、腺上皮高度、腺腔内径、腺体直径;与A、B组比较,C~E组均可明显提高大鼠血清E2水平(P约0.01或P约0.05)。激素组、左归丸组的子宫肌层血管密度和管腔明显增大(P约0.05)。与未成熟大鼠组比较,激素组、左归丸组均可增加大鼠子宫肌层大血管数及血管总数(P约0.05或P约0.01)。结论:左归丸可促进未成熟大鼠子宫发育,其作用与提高雌激素水平及促进血管生成,增加子宫局部血供有关。
作者:段恒;周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利用ITS2序列对多基原药材葶苈子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以保证药材质量及临床疗效。方法:提取46份葶苈子药材及其混伪品的DNA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应用CodonCode Aligner v 4.25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并去除低质量序列及引物区,得到ITS2序列。用MEGA 6.0软件计算物种种内和种间 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分析变异位点并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综合应用相似性搜索法、近距离法以及NJ系统发育树等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葶苈子的基原植物播娘蒿和独行菜的种内大K2P遗传距离分别为0.021和0.010,均小于其与混伪品之间的种间小K2P遗传距离;NJ树结果显示播娘蒿和独行菜各自聚为一支,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均可与混伪品明显区分开。结论:以上几种鉴定方法分析结果表明,ITS2序列能准确鉴别南北葶苈子药材与混伪品,为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作者:凃媛;赵博;温放;孙伟;宋明;贺海波;胡志刚;郭力城;张秀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应用 ITS2序列快速并准确地鉴定中药材苍耳子,为其药材质量、用药安全提供保障。方法:提取苍耳子药材及其混伪品的基因组DNA、扩增 ITS2序列并测序,采用软件CodonCode Aligner V 4.2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并对峰图进行质量控制。应用MEGA 5.0软件计算种内种间 Kimura 2-parameter (K2P)遗传距离,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结果:苍耳子药材基原物种种内 K2P 遗传距离为0,药材基原物种与其他混伪品的 K2P遗传距离分布于0.009~0.542;NJ树结果显示苍耳子药材与其混伪品均可明显区分。结论:ITS2序列适用于中药材苍耳子及其混伪品鉴别,进一步验证了DNA条形码技术鉴定中药材的有效性。
作者:王俊;刘霞;张雅琴;宋明;林韵涵;马孝煕;孙伟;向丽;胡志刚;邬兰;张雪琼;胡伟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蒙医萨木疗术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72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用腰痛宁胶囊,一次4粒,睡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蒙医萨木疗术,疗程共7天。7天后评估两组患者疗效,并随访半年,比较复发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7天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均明显好转(P约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蒙医萨木疗术法合并腰痛宁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那仁满都拉;董秋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