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药材养护新技术研究进展

白映佳;刘丽芳;孔铭;毛茜;徐金娣;王小宁;李松林

关键词:中药养护, 硫磺熏蒸, 微波, 远红外, 辐射灭菌, 气调贮藏, 超高压
摘要:中药材的养护贮藏关系到中药材的质量,是中药材安全有效的基础。硫磺熏蒸法、微波加热技术、远红外加热技术、辐射灭菌技术、气调养护技术及超高压处理技术等已经逐步应用于中药材养护中。本文综述了这些技术在中药材干燥、防霉保鲜等方面的应用及对药材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影响,为系统研究各种新技术在中药材养护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降脂合剂对高脂血症大鼠氧自由基代谢及LDL氧化易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降脂合剂对高脂血症大鼠氧自由基代谢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易感性的影响,阐明降脂合剂调节血脂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及降脂合剂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高脂饲料喂饲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给药,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2mL,辛伐他汀组灌胃7.2×10-4g·mL-1的辛伐他汀混悬溶液2mL,降脂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0.25、0.5、1.0g·mL-1的中药煎剂2mL,1次/天,持续10周。造模结束所有动物均摘眼球取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脂谱,血浆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分离LDL,测其氧化易感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降脂合剂各剂量组预防用药后,血浆PGI2含量及PGI2/TXA2比值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血清SOD、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明显减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降脂合剂各剂量组LDL氧化延迟时间(LagTime)和大氧化速率时间(Tmax)均明显延长(P约0.05或P约0.01)。结论:降脂合剂能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调整PGI2与TXA2的平衡状态,纠正脂蛋白-胆固醇及自由基代谢紊乱等途径发挥调血脂作用,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LDL氧化易感性,从而防止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对血脂异常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作者:陈普艳;刘芬;杨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维吾尔药材新疆圆柏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目的:本研究采用形态学与DNA条形码技术,建立维吾尔药材新疆圆柏Juniperus sabina L.及其混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不同产地新疆圆柏及其混伪品的叶片和果实,比较外观差异;采用ITS2序列对新疆圆柏及其混伪品10份样品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合GenBank获得4条侧柏ITS2序列,比较14份样品ITS2序列种内和种间变异,采用K2P模型构建NJ系统树。结果:4种植物叶片和果实外观相态均有相似之处;DNA条形码ITS2序列鉴定结果显示,14份研究样品ITS2序列长度均为219 bp,种间大K2P距离为0.089。结论:ITS2序列及NJ树可将新疆圆柏与3种混伪品植物区分,为维吾尔药材新疆圆柏的标准化奠定基础。

    作者:宋海龙;樊丛照;阿依别克;王果平;李晓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ITS2条形码序列鉴定中药材两头尖及其混伪品

    目的:本研究利用ITS2序列对中药材两头尖及其混伪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定,以确保该药材的质量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试剂盒法对36份样品提取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过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用软件MEGA5.1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变异位点分析、种内种间距离计算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两头尖药材的ITS2序列长度为216 bp,种内大K2P距离为0.014,种间的小K2P距离为0.021;NJ树结果显示两头尖与其混伪品可明显区分,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结论: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稳定、准确鉴别两头尖药材,为其鉴定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作者:任伟超;马伟;安超;马孝熙;邬兰;孙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果胶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果胶抗肿瘤活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对近年来果胶改善肿瘤效果以及果胶和部分抗肿瘤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总结,并分析果胶与体内半乳糖凝集素-3在抗肿瘤中的作用,对果胶抗肿瘤机制进行探讨。同时指出果胶抗肿瘤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果胶的抗肿瘤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英华;朱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图像信息采集的中医舌诊仪器硬件设计研究进展

    国内外多位学者采用图像信息采集和分析方法的相关技术,研制了各种舌诊仪器。为了对目前各家的舌诊仪进行研究和学习,通过检索近10年国内外文献中涉及的舌诊仪相关硬件配置和技术参数,梳理了各个舌诊仪在硬件的设计和发展的脉络,探讨近几年舌诊仪器的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展望。

    作者:朱穆朗玛;燕海霞;钱鹏;徐琎;许文杰;王忆勤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在一般内科治疗及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则施以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分别治疗28天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有效率为93.3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蔡斐;董一鑫;石学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固定方法对野生型及β受体基因敲除C57小鼠心电指标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比3种不同固定状态下心电图指标的变化来选择测量小鼠心电图佳的固定方式。方法:测量小鼠在自制鼠套、胶带捆绑以及呼吸麻醉3种不同状态下心电指标ST段幅值以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种动物心电图ST段幅值在捆绑和麻醉状态下较安静状态(即自制鼠套固定)明显抬高(P<0.01);C57BL6小鼠心率在捆绑状态下较安静状态明显加快(P<0.05,P<0.01),而β1/β2-AR-/-小鼠在麻醉状态下较安静状态和捆绑状态均明显减慢(P<0.01)。结论:相对于捆绑和麻醉方式,利用鼠袋固定小鼠更能真实地反映其生理/病理状态,是实验研究中测量心电指标较好的固定方式。

    作者:李霞;高俊虹;赵敬军;贲卉;喻晓春;朱兵;荣培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部位金钗石斛中石斛碱含量比较与分析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部位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并比较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部位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差异。结果: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部位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均有明显差异,4年生石斛中石斛碱含量高于3年生,不同部位中石斛碱含量为:茎上段跃茎中段跃茎下段。结论:通过对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部位金钗石斛主要成分含量比较分析,为确定石斛采收期及对不同部位石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梁欢;胡志刚;卢金清;邵孟超;秦媛;沈倩;杨敏;邓玉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ITS2序列鉴定中药材金沸草、旋覆花及其近缘混伪品

    目的:应用ITS2序列鉴定中药材金沸草、旋覆花及其近缘种混伪品,以确保药材质量,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通过对金沸草、旋覆花等药材的3个基原物种条叶旋覆花、旋覆花和欧亚旋覆花及其同属近缘物种进行DNA提取、PCR扩增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用CodonCode Aligner对测序峰图进行拼接后,用MEGA5.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构建NJ系统聚类树以直观反映鉴定结果。结果:各基原物种ITS2序列变异位点稳定,其种内平均K2P距离均远小于各自药材以及同属近缘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距离;基于ITS2序列的NJ树可以将金沸草和旋覆花药材与同属其它近缘混伪品明显区分开。结论:ITS2序列可准确鉴别中药材金沸草和旋覆花及其同属近缘混伪品。

    作者:郭力城;胡志刚;凃媛;张卫东;金慧子;孙伟;贺海波;马孝熙;黄必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及甘草头中4种成分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饮片及甘草头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的含量。方法:采用 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0.1%磷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为276 nm(0~18 min)、360 nm(18~24 min)、276 nm(24~30 min)、250 nm(30~65 min),柱温30益。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的进样量分别在0.1085~1.085、0.0168~0.168、0.00494~0.0494、0.407~4.07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均在96.61%~100.89%,RSD值均小于0.81%。5个不同批次的甘草饮片中4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513%、0.0729%、0.0484%、1.945%;2个批次甘草头中4种成分含量分别为0.456%、0.0636%、0.0362%、1.630%。结论:4种成分的响应与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甘草头中4种成分的含量与甘草饮片基本相当,可作为活性成分提取的原料加以利用。

    作者:郭明晔;张燕玲;李洋;史新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毒性中药半夏麻舌特性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半夏为常用毒性中药,麻舌特性是传统评价其毒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其炮制火候要求“微有麻舌感”。本文分析了半夏麻舌特性的研究现状,重点对麻舌机理、评价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归纳,提出评价麻舌新方法的思考,并以鸡胚尿囊绒膜-苔盼蓝吸收(CAM-TBS)试验评价半夏麻舌程度为例进行阐明。为毒性中药麻舌评价研究及新方法建立提供参考。

    作者:黄永亮;何晓燕;吴纯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冬虫夏草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分析

    采用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QTOF/MS)建立了冬虫夏草高效液相特征图谱。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B Aq(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5 mmol·L-1乙酸铵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该方法分别从冬虫夏草中鉴定了9个化学成分,冬虫夏草无性型中华被毛孢菌丝体中鉴定了9个化学成分,北冬虫夏草中鉴定了8个化学成分,成功运用于3种虫草样品分析。

    作者:钱正明;孙培培;李文庆;李文佳;徐军;何静;向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COI条形码的鹿类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目的:利用COI序列建立统一的鹿类药材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对鹿茸、鹿角、鹿鞭、鹿筋、鹿尾、鹿胎分别进行DNA提取、COI序列扩增和序列测定,构建鹿类药材COI序列数据库,并对市售鹿类药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所有鹿类药材均可以使用COI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鹿类药材COI序列数据库包含8个物种101份样品,物种之间相互区分明显;市售40份药材中18种为药典规定物种,22种为非药典规定物种。结论:COI序列的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方法可以作为鹿类药材的统一鉴定方法,并为市售鹿类药材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冬;钱齐妮;张红印;曾德军;贾静;张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黄芪后处理对大鼠肝纤维化中的影响及TGF-β1/Smad2、p38MAPK作用

    目的:研究黄芪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组织中TGF-β1、Smad2和p38MAPK表达的影响,探讨TGF-β信号通路在黄芪后处理中可能的抗纤维化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后处理组及鳖甲软肝片组,其中黄芪后处理组又分为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CCl4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分别用HE和VG染色法染色,肝纤维化程度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测。同时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实验组TGF-β1、Smad2和p38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 TGF-β1、Smad2表达明显增强(P <0.05),而 p38MAPK 表达显著下降(P <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后处理各组中大鼠肝组织中TGF-β1表达均有减弱(P <0.05),且随着黄芪剂量的增加而减少;随着黄芪剂量增加逐步下调Smad2的表达(P <0.05)、上调 p38MAPK的表达(P <0.05)。此外,黄芪组大鼠肝脏病理变化显著改善。结论:黄芪后处理明显影响大鼠肝组织TG F-β1信号表达,且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增强,其可能的机制为负性调节TGF-β1,减少Smad2及增强p38MAPK的表达。

    作者:林红;蔡钢;杨百京;赵新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苍耳子药材及其混伪品ITS2序列鉴定研究

    目的:应用 ITS2序列快速并准确地鉴定中药材苍耳子,为其药材质量、用药安全提供保障。方法:提取苍耳子药材及其混伪品的基因组DNA、扩增 ITS2序列并测序,采用软件CodonCode Aligner V 4.2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并对峰图进行质量控制。应用MEGA 5.0软件计算种内种间 Kimura 2-parameter (K2P)遗传距离,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结果:苍耳子药材基原物种种内 K2P 遗传距离为0,药材基原物种与其他混伪品的 K2P遗传距离分布于0.009~0.542;NJ树结果显示苍耳子药材与其混伪品均可明显区分。结论:ITS2序列适用于中药材苍耳子及其混伪品鉴别,进一步验证了DNA条形码技术鉴定中药材的有效性。

    作者:王俊;刘霞;张雅琴;宋明;林韵涵;马孝煕;孙伟;向丽;胡志刚;邬兰;张雪琼;胡伟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症状关联疗效评价

    目的:探索症状关联的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方法:运用关联规则方法观察297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治疗前后热、郁、痰病机相关症状体征关联的疗效。结果:比较发现热、郁、痰病机相关症状体征关联的频繁项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部分时间上支持度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提前1~3天症状消失,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可以应用关联规则方法观察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症状关联的疗效评价方法更加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和特色。

    作者:艾军;汪受传;戴铭;戴启刚;徐珊;易展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FTIR和HPLC的葛根化学成分整体分析与评价

    目的:对不同产地葛根与粉葛的化学成分进行整体分析。方法:采用FTIR和HPLC分析方法,对FTIR分析结果进行二阶导数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的双指标序列分析和聚类分析;以葛根素为参比峰,对各产地葛根进行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及聚类分析。结果:葛根在3400~3340、2930、1730、1630、1520、1450、1260、1160、1050~1000、930、860~840、765、580 cm-1等处有明显的吸收峰,主要为葛根素与淀粉的吸收峰。粉葛在上述吸收峰处也存在明显的吸收,说明其两者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但在红外指纹区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粉葛在1460、1420和720 cm-1处有特征裂解峰存在。葛根与其HPLC共有峰的相似度在81.4%~99.3%之间。结论:从葛根素的药用效果上考虑要优先使用葛根,FTIR的方法简便易行且能为药材提供丰富的信息。

    作者:王颖莉;李亚妮;孙伟卫;宋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药材天麻ITS2特异性引物的筛选

    目的:药材天麻由于隶属于单子叶植物兰科天麻属,天麻中含有大量多糖、蛋白质以及大量次生代谢物质,使其提取的DNA质量不高,影响后续的PCR扩增。且ITS2通用引物在单子叶植物部分物种通用性很差。本研究通过对DNA提取过程、PCR扩增过程进行优化,设计出一对用于鉴别天麻药材的ITS2引物,为中药材天麻的鉴定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以通用ITS2引物扩增出的两条序列为研究对象,经Primer Premier 5.0设计出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22份样品进行研究,筛选出一条高特异性的ITS2引物。结果:在54益的退火温度下,TM2F-2R对天麻的鉴定效率高达90.9%。结论:TM2F-2R可作为天麻ITS2序列的特异性引物,为天麻的分子鉴定提供了一套准确、稳定的鉴定方法。

    作者:马孝熙;孙伟;钱齐妮;任伟超;邬兰;张雅琴;宋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鲜地黄加工炮制后新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目的:分析鲜地黄加工炮制成生地黄和熟地黄后新产生成分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研究鲜地黄加工成生地黄及炮制成熟地黄中,新产生的2个化学成分:5-羟甲基麦芽酚(DDMP)和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变化,并测定市售生地黄和熟地黄中两者的含量。色谱条件: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9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结果:鲜地黄中未检测到DDMP和5-HMF,加工炮制成生地黄和熟地黄后均检测到,其在熟地黄中的含量高于生地黄,在熟地黄中两者的含量均随炮制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分别炮制至24 h和32 h达到高,随后降低。在市售3批生地黄和10批熟地黄中均检测到这2个成分,5-HMF的含量熟地黄高于生地黄,DDMP含量生地黄和熟地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鲜地黄加工成生地黄及炮制成熟地黄后产生DDMP和5-HMF,含量随炮制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熟地黄中5-HMF含量与生地黄中有明显差异。

    作者:宋志前;曾林燕;王淳;张琳琳;杜智勇;刘振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左归丸对未成熟大鼠子宫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大鼠子宫发育与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体质量(160~170)g,随机分为未成熟大鼠组(B组)、激素组(C组)、左归丸低剂量组(D组)、左归丸高剂量组(E组),另10只SD大鼠,体质量(220~250)g,作成熟大鼠组(A组)。A、B组分别灌服蒸馏水20 g·kg-1,C、D、E组分别灌服倍美力混悬液65μg·kg-1、左归丸浸膏(相当于生药11 g·kg-1)、左归丸浸膏(相当于生药33 g· kg-1),每天1次,连续15天。观察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酶免分析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水平。另将SD大鼠(160~170)g随机分为未成熟大鼠组、激素组(65μg·kg-1)、左归丸组(相当于生药33 g·kg-1), SD大鼠(220~250)g作成熟大鼠组,每组6只。应用墨汁灌注法观察子宫肌层血管。结果:与A、B组比较, C~E组均可增加大鼠子宫内膜厚度,C、E组均可增加大鼠肌层厚度、被覆上皮高度、腺上皮高度、腺腔内径、腺体直径;与A、B组比较,C~E组均可明显提高大鼠血清E2水平(P约0.01或P约0.05)。激素组、左归丸组的子宫肌层血管密度和管腔明显增大(P约0.05)。与未成熟大鼠组比较,激素组、左归丸组均可增加大鼠子宫肌层大血管数及血管总数(P约0.05或P约0.01)。结论:左归丸可促进未成熟大鼠子宫发育,其作用与提高雌激素水平及促进血管生成,增加子宫局部血供有关。

    作者:段恒;周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