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君;林朝展;付剑江;韩立炜
目的:本研究利用ITS2序列对中药材两头尖及其混伪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定,以确保该药材的质量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试剂盒法对36份样品提取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过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用软件MEGA5.1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变异位点分析、种内种间距离计算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两头尖药材的ITS2序列长度为216 bp,种内大K2P距离为0.014,种间的小K2P距离为0.021;NJ树结果显示两头尖与其混伪品可明显区分,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结论: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稳定、准确鉴别两头尖药材,为其鉴定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作者:任伟超;马伟;安超;马孝熙;邬兰;孙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与舒筋壮腰汤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疗法组(对照组1)37例;舒筋壮腰疗法组(对照组2)32例;穴位埋线与舒筋壮腰汤联合组(治疗组)43例;采用国际通用的JOA评定量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Oswestry评分量表评价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1为78.5%,对照组2为68.8%,3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较,穴位埋线与舒筋壮腰汤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谢惠云;林华型;陈丽萍;张家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在一般内科治疗及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则施以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分别治疗28天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有效率为93.3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蔡斐;董一鑫;石学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部位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变化规律。方法:采用气相色谱内标法,测定并比较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部位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差异。结果: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部位金钗石斛中石斛碱的含量均有明显差异,4年生石斛中石斛碱含量高于3年生,不同部位中石斛碱含量为:茎上段跃茎中段跃茎下段。结论:通过对不同生长年限和不同部位金钗石斛主要成分含量比较分析,为确定石斛采收期及对不同部位石斛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作者:梁欢;胡志刚;卢金清;邵孟超;秦媛;沈倩;杨敏;邓玉珠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利用COI序列对蛤蚧药材及其常见混伪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定,为蛤蚧药材鉴定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以COI作为条形码序列,对蛤蚧实验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双向测序,用MEGA6.0对所有11个物种的103份样品进行序列比对和邻接(NJ)树构建。结果:所有实验样品均可以获得COI序列,蛤蚧COI序列种内平均K2P距离为0.005,种内大K2P距离为0.013,基于COI序列构建的NJ树中蛤蚧单独聚在一支,与其混伪品可以相互区分。结论:运用COI条形码序列能够准确鉴定蛤蚧及其混伪品,为保障蛤蚧药材临床用药安全和市场监管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张红印;石林春;刘冬;贾静;陈俊;张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对中药材蛇蜕及其易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以确保该中药材的临床用药安全。方法:以COI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蛇蜕原药材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对13个物种的68份样品进行DNA Barcoding Gap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蛇蜕3种基原黑眉锦蛇 Elap he tae niura Cope、锦蛇Elap he c arinata(Guenther)和乌梢蛇 Zaoc ys dhumnade s(Cantor)具有DNA Barcoding Gap ,在邻接(NJ)系统聚类树上分别聚为独立一枝。结论:COI作为DNA条形码,不仅可以鉴定中药材蛇蜕的3种基原,而且可以区分蛇蜕及其易混伪品,表明DNA条形码可以用于中药材蛇蜕的鉴定。
作者:石林春;陈俊;刘冬;张红印;贾静;张辉;姚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蒙医萨木疗术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72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用腰痛宁胶囊,一次4粒,睡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蒙医萨木疗术,疗程共7天。7天后评估两组患者疗效,并随访半年,比较复发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7天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均明显好转(P约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蒙医萨木疗术法合并腰痛宁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那仁满都拉;董秋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果胶抗肿瘤活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对近年来果胶改善肿瘤效果以及果胶和部分抗肿瘤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总结,并分析果胶与体内半乳糖凝集素-3在抗肿瘤中的作用,对果胶抗肿瘤机制进行探讨。同时指出果胶抗肿瘤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果胶的抗肿瘤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英华;朱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索症状关联的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方法:运用关联规则方法观察297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治疗前后热、郁、痰病机相关症状体征关联的疗效。结果:比较发现热、郁、痰病机相关症状体征关联的频繁项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部分时间上支持度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提前1~3天症状消失,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可以应用关联规则方法观察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症状关联的疗效评价方法更加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和特色。
作者:艾军;汪受传;戴铭;戴启刚;徐珊;易展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从调节脑部血液循环角度探讨龟鹿二仙胶干预阿尔茨海默病(AD)的效应机制,进而探索补肾生髓的科学内涵。方法:60例西医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断为肾虚髓空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安理申干预治疗,治疗组采用龟鹿二仙胶治疗,疗程为60天,两组治疗前后分别监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相关参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5脑部血管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皆明显升高(P<0.05或P<0.01),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皆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MCA、ACA、PCA、VA及BA 5脑部血管的Vp、Vd皆明显升高(P<0.05或P<0.01),PI、RI皆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龟鹿二仙胶具有改善AD患者脑部血液循环的作用,此可能为其补肾生髓的机制之一。
作者:马俊杰;张以来;周春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比3种不同固定状态下心电图指标的变化来选择测量小鼠心电图佳的固定方式。方法:测量小鼠在自制鼠套、胶带捆绑以及呼吸麻醉3种不同状态下心电指标ST段幅值以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种动物心电图ST段幅值在捆绑和麻醉状态下较安静状态(即自制鼠套固定)明显抬高(P<0.01);C57BL6小鼠心率在捆绑状态下较安静状态明显加快(P<0.05,P<0.01),而β1/β2-AR-/-小鼠在麻醉状态下较安静状态和捆绑状态均明显减慢(P<0.01)。结论:相对于捆绑和麻醉方式,利用鼠袋固定小鼠更能真实地反映其生理/病理状态,是实验研究中测量心电指标较好的固定方式。
作者:李霞;高俊虹;赵敬军;贲卉;喻晓春;朱兵;荣培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采用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QTOF/MS)建立了冬虫夏草高效液相特征图谱。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B Aq(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5 mmol·L-1乙酸铵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该方法分别从冬虫夏草中鉴定了9个化学成分,冬虫夏草无性型中华被毛孢菌丝体中鉴定了9个化学成分,北冬虫夏草中鉴定了8个化学成分,成功运用于3种虫草样品分析。
作者:钱正明;孙培培;李文庆;李文佳;徐军;何静;向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索四逆散合方辨治杂病的思路与方法。方法:解读方药如诠释用药要点、剖析方药配伍、权衡用量比例,合方思路如气郁证与心热证、心阳虚证、心血虚证、心阴虚证、肝热证、肝寒证、肝血虚证、肝阴虚证、脾胃郁热证、脾胃虚寒证、脾胃气阴两虚证、肺热证、肺寒证、肺阴虚证、肺气阴两虚证、肾虚不固证、肾阳虚证、肾阴虚证、肾阴阳俱虚证等相兼,医案助读如四逆散与肾气丸合方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与桂枝加附子汤合方辨治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结果:四逆散是《伤寒杂病论》中辨治气郁证的重要基础方,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结论:运用四逆散不能仅局限于某一病变部位或症状表现,只要审明病变证机是气郁,即可以法选用。
作者:王付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黄芪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组织中TGF-β1、Smad2和p38MAPK表达的影响,探讨TGF-β信号通路在黄芪后处理中可能的抗纤维化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后处理组及鳖甲软肝片组,其中黄芪后处理组又分为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CCl4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分别用HE和VG染色法染色,肝纤维化程度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测。同时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实验组TGF-β1、Smad2和p38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 TGF-β1、Smad2表达明显增强(P <0.05),而 p38MAPK 表达显著下降(P <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后处理各组中大鼠肝组织中TGF-β1表达均有减弱(P <0.05),且随着黄芪剂量的增加而减少;随着黄芪剂量增加逐步下调Smad2的表达(P <0.05)、上调 p38MAPK的表达(P <0.05)。此外,黄芪组大鼠肝脏病理变化显著改善。结论:黄芪后处理明显影响大鼠肝组织TG F-β1信号表达,且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增强,其可能的机制为负性调节TGF-β1,减少Smad2及增强p38MAPK的表达。
作者:林红;蔡钢;杨百京;赵新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药材天麻由于隶属于单子叶植物兰科天麻属,天麻中含有大量多糖、蛋白质以及大量次生代谢物质,使其提取的DNA质量不高,影响后续的PCR扩增。且ITS2通用引物在单子叶植物部分物种通用性很差。本研究通过对DNA提取过程、PCR扩增过程进行优化,设计出一对用于鉴别天麻药材的ITS2引物,为中药材天麻的鉴定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以通用ITS2引物扩增出的两条序列为研究对象,经Primer Premier 5.0设计出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22份样品进行研究,筛选出一条高特异性的ITS2引物。结果:在54益的退火温度下,TM2F-2R对天麻的鉴定效率高达90.9%。结论:TM2F-2R可作为天麻ITS2序列的特异性引物,为天麻的分子鉴定提供了一套准确、稳定的鉴定方法。
作者:马孝熙;孙伟;钱齐妮;任伟超;邬兰;张雅琴;宋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材”是以乔木的树干或心材部分以及大型木质藤本的茎藤入药的一类黎药。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对“材”类黎药资源的传统利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材”类黎药资源44种,隶属于26科38属。以煎水内服(31种,70.5%)和泡酒内服(12种,27.3%)为主,用于治疗风湿(15种,34.1%)、肝病(8种,18.2%)、跌打损伤及身体虚弱(各7种,各占15.9%)等症的种类较多。其中7种(15.9%)“材”类黎药仅被黎族使用,13种(29.5%)与文献记载的使用不同,体现了黎族传统医药知识的独特性。
作者:郑希龙;甘炳春;孙伟;杨云;许明会;李榕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本研究采用形态学与DNA条形码技术,建立维吾尔药材新疆圆柏Juniperus sabina L.及其混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不同产地新疆圆柏及其混伪品的叶片和果实,比较外观差异;采用ITS2序列对新疆圆柏及其混伪品10份样品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合GenBank获得4条侧柏ITS2序列,比较14份样品ITS2序列种内和种间变异,采用K2P模型构建NJ系统树。结果:4种植物叶片和果实外观相态均有相似之处;DNA条形码ITS2序列鉴定结果显示,14份研究样品ITS2序列长度均为219 bp,种间大K2P距离为0.089。结论:ITS2序列及NJ树可将新疆圆柏与3种混伪品植物区分,为维吾尔药材新疆圆柏的标准化奠定基础。
作者:宋海龙;樊丛照;阿依别克;王果平;李晓瑾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应用 ITS2序列快速并准确地鉴定中药材苍耳子,为其药材质量、用药安全提供保障。方法:提取苍耳子药材及其混伪品的基因组DNA、扩增 ITS2序列并测序,采用软件CodonCode Aligner V 4.2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并对峰图进行质量控制。应用MEGA 5.0软件计算种内种间 Kimura 2-parameter (K2P)遗传距离,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结果:苍耳子药材基原物种种内 K2P 遗传距离为0,药材基原物种与其他混伪品的 K2P遗传距离分布于0.009~0.542;NJ树结果显示苍耳子药材与其混伪品均可明显区分。结论:ITS2序列适用于中药材苍耳子及其混伪品鉴别,进一步验证了DNA条形码技术鉴定中药材的有效性。
作者:王俊;刘霞;张雅琴;宋明;林韵涵;马孝煕;孙伟;向丽;胡志刚;邬兰;张雪琼;胡伟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鲜地黄加工炮制成生地黄和熟地黄后新产生成分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研究鲜地黄加工成生地黄及炮制成熟地黄中,新产生的2个化学成分:5-羟甲基麦芽酚(DDMP)和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变化,并测定市售生地黄和熟地黄中两者的含量。色谱条件: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9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结果:鲜地黄中未检测到DDMP和5-HMF,加工炮制成生地黄和熟地黄后均检测到,其在熟地黄中的含量高于生地黄,在熟地黄中两者的含量均随炮制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分别炮制至24 h和32 h达到高,随后降低。在市售3批生地黄和10批熟地黄中均检测到这2个成分,5-HMF的含量熟地黄高于生地黄,DDMP含量生地黄和熟地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鲜地黄加工成生地黄及炮制成熟地黄后产生DDMP和5-HMF,含量随炮制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熟地黄中5-HMF含量与生地黄中有明显差异。
作者:宋志前;曾林燕;王淳;张琳琳;杜智勇;刘振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肝硬化患者胃动力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各30例。埋线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选穴:肝俞、脾俞、中脘、足三里;西药组口服西沙比利片,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胃电参数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胃电参数情况均明显改善(P<0.05);与西药组比较,埋线组症状、肝功能及胃电参数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埋线组总有效率90.0%,西药组总有效率60.0%,埋线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是治疗肝硬化患者胃动力障碍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甍;盛庆寿;陈黎;张红星;涂燕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