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维吾尔药材新疆圆柏DNA条形码鉴定研究

宋海龙;樊丛照;阿依别克;王果平;李晓瑾

关键词:新疆圆柏, ITS2, 混伪品, 鉴定
摘要:目的:本研究采用形态学与DNA条形码技术,建立维吾尔药材新疆圆柏Juniperus sabina L.及其混伪品的鉴别方法。方法:随机选择不同产地新疆圆柏及其混伪品的叶片和果实,比较外观差异;采用ITS2序列对新疆圆柏及其混伪品10份样品进行PCR扩增并测序,结合GenBank获得4条侧柏ITS2序列,比较14份样品ITS2序列种内和种间变异,采用K2P模型构建NJ系统树。结果:4种植物叶片和果实外观相态均有相似之处;DNA条形码ITS2序列鉴定结果显示,14份研究样品ITS2序列长度均为219 bp,种间大K2P距离为0.089。结论:ITS2序列及NJ树可将新疆圆柏与3种混伪品植物区分,为维吾尔药材新疆圆柏的标准化奠定基础。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新疆地区498例静脉吸毒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调查研究

    目的:观察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探讨HIV/AIDS患者的病因病机、病性及辨证分型。方法:观察498例AIDS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AIDS患者的证候学特点。结果:498例患者中症状频次统计由高到低依次为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健忘、盗汗、失眠等;证型依次为气虚湿阻、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等;舌质颜色统计依次为淡红舌、红舌、淡白舌;脉象统计依次为弦、沉、细、滑、数。结论:静脉吸毒患者中医药治疗可从补益肝肾,益气养阴,健脾和胃着手,为静脉吸毒艾滋病患者建立一套中医治疗方案。

    作者:李静茹;马建萍;马秀兰;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张颖;曾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COI条形码的中药材蛇蜕及其易混伪品的DNA分子鉴定

    目的:对中药材蛇蜕及其易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以确保该中药材的临床用药安全。方法:以COI序列作为DNA条形码,对蛇蜕原药材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对13个物种的68份样品进行DNA Barcoding Gap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蛇蜕3种基原黑眉锦蛇 Elap he tae niura Cope、锦蛇Elap he c arinata(Guenther)和乌梢蛇 Zaoc ys dhumnade s(Cantor)具有DNA Barcoding Gap ,在邻接(NJ)系统聚类树上分别聚为独立一枝。结论:COI作为DNA条形码,不仅可以鉴定中药材蛇蜕的3种基原,而且可以区分蛇蜕及其易混伪品,表明DNA条形码可以用于中药材蛇蜕的鉴定。

    作者:石林春;陈俊;刘冬;张红印;贾静;张辉;姚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及甘草头中4种成分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饮片及甘草头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的含量。方法:采用 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0.1%磷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为276 nm(0~18 min)、360 nm(18~24 min)、276 nm(24~30 min)、250 nm(30~65 min),柱温30益。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的进样量分别在0.1085~1.085、0.0168~0.168、0.00494~0.0494、0.407~4.07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均在96.61%~100.89%,RSD值均小于0.81%。5个不同批次的甘草饮片中4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513%、0.0729%、0.0484%、1.945%;2个批次甘草头中4种成分含量分别为0.456%、0.0636%、0.0362%、1.630%。结论:4种成分的响应与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甘草头中4种成分的含量与甘草饮片基本相当,可作为活性成分提取的原料加以利用。

    作者:郭明晔;张燕玲;李洋;史新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金银花莽草酸/奎宁酸香豆酰转移酶(LjHCT)基因克隆与序列分析

    莽草酸/奎宁酸香豆酰转移酶(HCT)是金银花中绿原酸合成途径的关键酶。本研究利用已经获得的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大量表达序列标签(EST)数据,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获得8条可能的HCT基因cDNA全长序列。通过序列相似性比较、蛋白质理化性质和保守结构域分析确定其中1个基因为金银花HCT(LjHCT)基因。该基因全长1275个碱基,蛋白质分子量约为47 kDa,为进一步研究HCT在绿原酸合成过程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何柳;徐晓兰;王振中;毕宇安;萧伟;罗红梅;孙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药破壁饮片研究

    本文总结了中药破壁饮片研究现状,并简述了中药破壁饮片工艺、质量标准、有效性、安全性示范研究的结果,对中药破壁饮片的属性、内涵、定位进行了剖析探讨,为中药破壁饮片进一步的研究及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成金乐;赖智填;彭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穴位埋线与舒筋壮腰汤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与舒筋壮腰汤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疗法组(对照组1)37例;舒筋壮腰疗法组(对照组2)32例;穴位埋线与舒筋壮腰汤联合组(治疗组)43例;采用国际通用的JOA评定量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Oswestry评分量表评价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1为78.5%,对照组2为68.8%,3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较,穴位埋线与舒筋壮腰汤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谢惠云;林华型;陈丽萍;张家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柳穿鱼叶苷和柳穿鱼黄素的大鼠肠外翻吸收研究

    目的:研究生大蓟、大蓟炭主要活性成分柳穿鱼叶苷、柳穿鱼黄素在大鼠肠道内的吸收情况。方法:以吸收率和吸收速率常数为指标,通过大鼠外翻肠囊法对柳穿鱼叶苷和柳穿鱼黄素在大鼠小肠各肠段的吸收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柳穿鱼叶苷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段的吸收速度常数分别为0.5051依0.1927、0.9360依0.1872、0.7320依0.1335、0.2513依0.0276(μg·h-1·cm-2);柳穿鱼黄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段的吸收速度常数分别为0.0591依0.0083、0.0933依0.0292、0.1123依0.0356、0.0294依0.0091(μg· h-1·cm-2)。柳穿鱼叶苷在整个小肠段累积吸收率明显大于柳穿鱼黄素。结论:二药的吸收均随时间延长而增多,且在空肠与回肠段吸收情况均好于其它肠段。柳穿鱼叶苷在整个小肠段的吸收情况明显优于柳穿鱼黄素。

    作者:陈泣;龚飞鹏;刘兆华;钟凌云;龚千锋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ITS2序列鉴定中药材金沸草、旋覆花及其近缘混伪品

    目的:应用ITS2序列鉴定中药材金沸草、旋覆花及其近缘种混伪品,以确保药材质量,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通过对金沸草、旋覆花等药材的3个基原物种条叶旋覆花、旋覆花和欧亚旋覆花及其同属近缘物种进行DNA提取、PCR扩增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用CodonCode Aligner对测序峰图进行拼接后,用MEGA5.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构建NJ系统聚类树以直观反映鉴定结果。结果:各基原物种ITS2序列变异位点稳定,其种内平均K2P距离均远小于各自药材以及同属近缘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距离;基于ITS2序列的NJ树可以将金沸草和旋覆花药材与同属其它近缘混伪品明显区分开。结论:ITS2序列可准确鉴别中药材金沸草和旋覆花及其同属近缘混伪品。

    作者:郭力城;胡志刚;凃媛;张卫东;金慧子;孙伟;贺海波;马孝熙;黄必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果胶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进展

    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果胶抗肿瘤活性研究的相关文献,对近年来果胶改善肿瘤效果以及果胶和部分抗肿瘤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总结,并分析果胶与体内半乳糖凝集素-3在抗肿瘤中的作用,对果胶抗肿瘤机制进行探讨。同时指出果胶抗肿瘤研究的发展趋势,为果胶的抗肿瘤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李英华;朱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药效物质”研究方向项目申请与资助情况述评

    “中药药效物质”是中药学基础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学科项目申报的热点,受到中医药研究者的广泛关注。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药学科申请代码H2803“中药药效物质”方向共接收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申请449项,其中受理425项。本文总结了2013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该研究方向项目的申请与资助情况,并从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两个方面对申请项目进行重点评述分析。我刊在此予以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作者:陈君;林朝展;付剑江;韩立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柿树寄主的桑寄生科7种不同属种桑寄生药用植物中槲皮苷含量分析

    目的:测定柿树寄主的桑寄生科7种不同属种的桑寄生药用植物中槲皮苷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对柿树寄主的桑寄生科7种不同属种桑寄生药用植物槲皮苷含量进行测定,样品采用甲醇超声提取方法制备,用Inertsil ODS-SP 色谱柱(150 mm×4.6 mm,5μm),甲醇-0.1%磷酸溶液(52:4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槲皮苷的线性范围0.21~350.00 mg·L-1( 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2.31%。桑寄生科7种不同属种药用植物茎枝中槲皮苷含量为0.3589~3.6770 mg·g-1,叶中槲皮苷含量为5.0091~76.3813 mg·g-1。结论:桑寄生科不同属种桑寄生药用植物槲皮苷的含量各不相同,主要存在于叶中,而茎枝中的含量较低。

    作者:苏本伟;张协君;李永华;朱开昕;裴河欢;覃文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ITS2序列鉴定南北葶苈子药材及其混伪品

    目的:利用ITS2序列对多基原药材葶苈子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以保证药材质量及临床疗效。方法:提取46份葶苈子药材及其混伪品的DNA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应用CodonCode Aligner v 4.25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并去除低质量序列及引物区,得到ITS2序列。用MEGA 6.0软件计算物种种内和种间 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分析变异位点并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综合应用相似性搜索法、近距离法以及NJ系统发育树等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葶苈子的基原植物播娘蒿和独行菜的种内大K2P遗传距离分别为0.021和0.010,均小于其与混伪品之间的种间小K2P遗传距离;NJ树结果显示播娘蒿和独行菜各自聚为一支,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均可与混伪品明显区分开。结论:以上几种鉴定方法分析结果表明,ITS2序列能准确鉴别南北葶苈子药材与混伪品,为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作者:凃媛;赵博;温放;孙伟;宋明;贺海波;胡志刚;郭力城;张秀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冬虫夏草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分析

    采用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QTOF/MS)建立了冬虫夏草高效液相特征图谱。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B Aq(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5 mmol·L-1乙酸铵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该方法分别从冬虫夏草中鉴定了9个化学成分,冬虫夏草无性型中华被毛孢菌丝体中鉴定了9个化学成分,北冬虫夏草中鉴定了8个化学成分,成功运用于3种虫草样品分析。

    作者:钱正明;孙培培;李文庆;李文佳;徐军;何静;向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毒性中药半夏麻舌特性评价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半夏为常用毒性中药,麻舌特性是传统评价其毒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其炮制火候要求“微有麻舌感”。本文分析了半夏麻舌特性的研究现状,重点对麻舌机理、评价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归纳,提出评价麻舌新方法的思考,并以鸡胚尿囊绒膜-苔盼蓝吸收(CAM-TBS)试验评价半夏麻舌程度为例进行阐明。为毒性中药麻舌评价研究及新方法建立提供参考。

    作者:黄永亮;何晓燕;吴纯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白兆芝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辨治思路

    白兆芝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博采众长,重视脾胃后天之本,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中医内科疑难病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尤其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吾长期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白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辨治思路整理如下。

    作者:王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在一般内科治疗及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则施以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分别治疗28天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有效率为93.3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蔡斐;董一鑫;石学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固定方法对野生型及β受体基因敲除C57小鼠心电指标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比3种不同固定状态下心电图指标的变化来选择测量小鼠心电图佳的固定方式。方法:测量小鼠在自制鼠套、胶带捆绑以及呼吸麻醉3种不同状态下心电指标ST段幅值以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种动物心电图ST段幅值在捆绑和麻醉状态下较安静状态(即自制鼠套固定)明显抬高(P<0.01);C57BL6小鼠心率在捆绑状态下较安静状态明显加快(P<0.05,P<0.01),而β1/β2-AR-/-小鼠在麻醉状态下较安静状态和捆绑状态均明显减慢(P<0.01)。结论:相对于捆绑和麻醉方式,利用鼠袋固定小鼠更能真实地反映其生理/病理状态,是实验研究中测量心电指标较好的固定方式。

    作者:李霞;高俊虹;赵敬军;贲卉;喻晓春;朱兵;荣培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鲜地黄加工炮制后新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目的:分析鲜地黄加工炮制成生地黄和熟地黄后新产生成分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研究鲜地黄加工成生地黄及炮制成熟地黄中,新产生的2个化学成分:5-羟甲基麦芽酚(DDMP)和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变化,并测定市售生地黄和熟地黄中两者的含量。色谱条件: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9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结果:鲜地黄中未检测到DDMP和5-HMF,加工炮制成生地黄和熟地黄后均检测到,其在熟地黄中的含量高于生地黄,在熟地黄中两者的含量均随炮制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分别炮制至24 h和32 h达到高,随后降低。在市售3批生地黄和10批熟地黄中均检测到这2个成分,5-HMF的含量熟地黄高于生地黄,DDMP含量生地黄和熟地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鲜地黄加工成生地黄及炮制成熟地黄后产生DDMP和5-HMF,含量随炮制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熟地黄中5-HMF含量与生地黄中有明显差异。

    作者:宋志前;曾林燕;王淳;张琳琳;杜智勇;刘振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FTIR和HPLC的葛根化学成分整体分析与评价

    目的:对不同产地葛根与粉葛的化学成分进行整体分析。方法:采用FTIR和HPLC分析方法,对FTIR分析结果进行二阶导数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的双指标序列分析和聚类分析;以葛根素为参比峰,对各产地葛根进行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及聚类分析。结果:葛根在3400~3340、2930、1730、1630、1520、1450、1260、1160、1050~1000、930、860~840、765、580 cm-1等处有明显的吸收峰,主要为葛根素与淀粉的吸收峰。粉葛在上述吸收峰处也存在明显的吸收,说明其两者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但在红外指纹区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粉葛在1460、1420和720 cm-1处有特征裂解峰存在。葛根与其HPLC共有峰的相似度在81.4%~99.3%之间。结论:从葛根素的药用效果上考虑要优先使用葛根,FTIR的方法简便易行且能为药材提供丰富的信息。

    作者:王颖莉;李亚妮;孙伟卫;宋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症状关联疗效评价

    目的:探索症状关联的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方法:运用关联规则方法观察297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治疗前后热、郁、痰病机相关症状体征关联的疗效。结果:比较发现热、郁、痰病机相关症状体征关联的频繁项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部分时间上支持度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提前1~3天症状消失,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可以应用关联规则方法观察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症状关联的疗效评价方法更加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和特色。

    作者:艾军;汪受传;戴铭;戴启刚;徐珊;易展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