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药材天麻ITS2特异性引物的筛选

马孝熙;孙伟;钱齐妮;任伟超;邬兰;张雅琴;宋明

关键词:天麻, ITS2, 特异性引物, TM2F-2R, 鉴定
摘要:目的:药材天麻由于隶属于单子叶植物兰科天麻属,天麻中含有大量多糖、蛋白质以及大量次生代谢物质,使其提取的DNA质量不高,影响后续的PCR扩增。且ITS2通用引物在单子叶植物部分物种通用性很差。本研究通过对DNA提取过程、PCR扩增过程进行优化,设计出一对用于鉴别天麻药材的ITS2引物,为中药材天麻的鉴定提供一种新方法。方法:以通用ITS2引物扩增出的两条序列为研究对象,经Primer Premier 5.0设计出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22份样品进行研究,筛选出一条高特异性的ITS2引物。结果:在54益的退火温度下,TM2F-2R对天麻的鉴定效率高达90.9%。结论:TM2F-2R可作为天麻ITS2序列的特异性引物,为天麻的分子鉴定提供了一套准确、稳定的鉴定方法。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顶空气相法分析广西产7个薄荷品种化学成分

    目的:通过对广西植物园薄荷的7个培育品种挥发油进行分析,探究不同品种薄荷挥发油的组成特点。方法:在受控条件下对7个薄荷品种进行统一培养4个月,采用顶空气象-质谱联用的方法,通过 Agilent 6973 network 化学工作站检索,Nist 库和 WILLEY 库进行图谱解析,对不同品种薄荷进行检测。结果:7种薄荷共检测到81种成分,其中 BH1主要由β-Phellandrene(8.25%)、Eucalyptol(30.08%)、3,8-p-Menthadiene(13.27%)组成;BH2主要由Limonene(22.12%)、Eucalyptol(17.66%)、Carvone(17.98%)组成;BH3主要由β-Phellandrene (18.38%)、Limonene(7.57%)、Eucalyptol(30.63%)、Carvone(19.13%)组成;BH9主要由 Eucalyptol(9.52%)、Menthol(36.88%)组成;BH93主要由 Limonene(27.56%)、Eucalyptol (11.22%)、Carvone(36.58%)组成;BH95主要由α-pinene(9.26%)、Limonene(14.89%)、Eucalyptol(13.69%)组成;BH98主要由α-pinene(9.41%)、Eucalyptol(15.94%)、Pulegone(36.27%)组成。结论:7个不同品种薄荷挥发油组成各不相同,表明其挥发油组成受遗传因素影响,本研究为不同品种薄荷的开发利用提供偏大数据。

    作者:郭晓恒;宋登敏;雨田;刘涛;石磊;严铸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ITS2序列鉴定南北葶苈子药材及其混伪品

    目的:利用ITS2序列对多基原药材葶苈子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以保证药材质量及临床疗效。方法:提取46份葶苈子药材及其混伪品的DNA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应用CodonCode Aligner v 4.25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并去除低质量序列及引物区,得到ITS2序列。用MEGA 6.0软件计算物种种内和种间 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分析变异位点并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综合应用相似性搜索法、近距离法以及NJ系统发育树等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葶苈子的基原植物播娘蒿和独行菜的种内大K2P遗传距离分别为0.021和0.010,均小于其与混伪品之间的种间小K2P遗传距离;NJ树结果显示播娘蒿和独行菜各自聚为一支,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均可与混伪品明显区分开。结论:以上几种鉴定方法分析结果表明,ITS2序列能准确鉴别南北葶苈子药材与混伪品,为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作者:凃媛;赵博;温放;孙伟;宋明;贺海波;胡志刚;郭力城;张秀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降脂合剂对高脂血症大鼠氧自由基代谢及LDL氧化易感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降脂合剂对高脂血症大鼠氧自由基代谢及低密度脂蛋白(LDL)氧化易感性的影响,阐明降脂合剂调节血脂的可能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等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及降脂合剂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高脂饲料喂饲建立高脂血症大鼠模型,造模同时给药,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2mL,辛伐他汀组灌胃7.2×10-4g·mL-1的辛伐他汀混悬溶液2mL,降脂合剂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0.25、0.5、1.0g·mL-1的中药煎剂2mL,1次/天,持续10周。造模结束所有动物均摘眼球取血,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大鼠血脂谱,血浆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分离LDL,测其氧化易感性。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降脂合剂各剂量组预防用药后,血浆PGI2含量及PGI2/TXA2比值均不同程度升高(P<0.05或P<0.01),血清SOD、GSH-Px活性显著提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HDL-C)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P<0.05或P<0.01),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均明显减低(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降脂合剂各剂量组LDL氧化延迟时间(LagTime)和大氧化速率时间(Tmax)均明显延长(P约0.05或P约0.01)。结论:降脂合剂能通过增强抗氧化酶活性,调整PGI2与TXA2的平衡状态,纠正脂蛋白-胆固醇及自由基代谢紊乱等途径发挥调血脂作用,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LDL氧化易感性,从而防止动脉硬化的形成和发展,对血脂异常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作者:陈普艳;刘芬;杨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药破壁饮片研究

    本文总结了中药破壁饮片研究现状,并简述了中药破壁饮片工艺、质量标准、有效性、安全性示范研究的结果,对中药破壁饮片的属性、内涵、定位进行了剖析探讨,为中药破壁饮片进一步的研究及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成金乐;赖智填;彭丽华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材”类黎药资源的传统利用

    “材”是以乔木的树干或心材部分以及大型木质藤本的茎藤入药的一类黎药。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对“材”类黎药资源的传统利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材”类黎药资源44种,隶属于26科38属。以煎水内服(31种,70.5%)和泡酒内服(12种,27.3%)为主,用于治疗风湿(15种,34.1%)、肝病(8种,18.2%)、跌打损伤及身体虚弱(各7种,各占15.9%)等症的种类较多。其中7种(15.9%)“材”类黎药仅被黎族使用,13种(29.5%)与文献记载的使用不同,体现了黎族传统医药知识的独特性。

    作者:郑希龙;甘炳春;孙伟;杨云;许明会;李榕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FTIR和HPLC的葛根化学成分整体分析与评价

    目的:对不同产地葛根与粉葛的化学成分进行整体分析。方法:采用FTIR和HPLC分析方法,对FTIR分析结果进行二阶导数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的双指标序列分析和聚类分析;以葛根素为参比峰,对各产地葛根进行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及聚类分析。结果:葛根在3400~3340、2930、1730、1630、1520、1450、1260、1160、1050~1000、930、860~840、765、580 cm-1等处有明显的吸收峰,主要为葛根素与淀粉的吸收峰。粉葛在上述吸收峰处也存在明显的吸收,说明其两者化学成分基本相似,但在红外指纹区有明显的区别,其中粉葛在1460、1420和720 cm-1处有特征裂解峰存在。葛根与其HPLC共有峰的相似度在81.4%~99.3%之间。结论:从葛根素的药用效果上考虑要优先使用葛根,FTIR的方法简便易行且能为药材提供丰富的信息。

    作者:王颖莉;李亚妮;孙伟卫;宋强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不同固定方法对野生型及β受体基因敲除C57小鼠心电指标的影响

    目的:通过对比3种不同固定状态下心电图指标的变化来选择测量小鼠心电图佳的固定方式。方法:测量小鼠在自制鼠套、胶带捆绑以及呼吸麻醉3种不同状态下心电指标ST段幅值以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种动物心电图ST段幅值在捆绑和麻醉状态下较安静状态(即自制鼠套固定)明显抬高(P<0.01);C57BL6小鼠心率在捆绑状态下较安静状态明显加快(P<0.05,P<0.01),而β1/β2-AR-/-小鼠在麻醉状态下较安静状态和捆绑状态均明显减慢(P<0.01)。结论:相对于捆绑和麻醉方式,利用鼠袋固定小鼠更能真实地反映其生理/病理状态,是实验研究中测量心电指标较好的固定方式。

    作者:李霞;高俊虹;赵敬军;贲卉;喻晓春;朱兵;荣培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苍耳子药材及其混伪品ITS2序列鉴定研究

    目的:应用 ITS2序列快速并准确地鉴定中药材苍耳子,为其药材质量、用药安全提供保障。方法:提取苍耳子药材及其混伪品的基因组DNA、扩增 ITS2序列并测序,采用软件CodonCode Aligner V 4.2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并对峰图进行质量控制。应用MEGA 5.0软件计算种内种间 Kimura 2-parameter (K2P)遗传距离,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结果:苍耳子药材基原物种种内 K2P 遗传距离为0,药材基原物种与其他混伪品的 K2P遗传距离分布于0.009~0.542;NJ树结果显示苍耳子药材与其混伪品均可明显区分。结论:ITS2序列适用于中药材苍耳子及其混伪品鉴别,进一步验证了DNA条形码技术鉴定中药材的有效性。

    作者:王俊;刘霞;张雅琴;宋明;林韵涵;马孝煕;孙伟;向丽;胡志刚;邬兰;张雪琼;胡伟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穴位埋线与舒筋壮腰汤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3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穴位埋线与舒筋壮腰汤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12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疗法组(对照组1)37例;舒筋壮腰疗法组(对照组2)32例;穴位埋线与舒筋壮腰汤联合组(治疗组)43例;采用国际通用的JOA评定量表、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Oswestry评分量表评价各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对照组1为78.5%,对照组2为68.8%,3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治疗相比较,穴位埋线与舒筋壮腰汤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疗效。

    作者:谢惠云;林华型;陈丽萍;张家维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使君子药材产地生态适宜性研究

    目的:确定传统儿科用药使君子生态适宜种植区域,为引种扩种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气候相似性原理,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对使君子进行产地生态适宜性分析。结果:全国共有17个省(市、区)为使君子的生态适宜产地。生态相似度100%的区域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湖南、福建等16个省(市、区),总适宜面积为1012895.98 km2。其中,广西适宜面积大(195313.64 km2),其次为广东(150276.36 km2)、湖南(128925.29 km2)、福建(101471.16 km2)和云南(100660.83 km2)。生态相似度95%~100%的区域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湖北等16个省(市、区),总适宜面积为362366.25 km2,其中以云南适宜面积大(92399.04 km2),其次为四川(76122.32 km2)、贵州(43902.38 km2)、湖北(31760.32 km2)和江西(29770.09 km2)。结论:TCMGIS系统分析的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历史记载及文献报道基本符合。该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引种地选址的基本依据,但同时也要做好实地调研和田间预实验,并进一步检测药材品质,因地制宜的进行规范化种植。

    作者:全健;索风梅;谢彩香;易思荣;钱齐妮;雷美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新疆地区498例静脉吸毒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调查研究

    目的:观察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探讨HIV/AIDS患者的病因病机、病性及辨证分型。方法:观察498例AIDS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AIDS患者的证候学特点。结果:498例患者中症状频次统计由高到低依次为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健忘、盗汗、失眠等;证型依次为气虚湿阻、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等;舌质颜色统计依次为淡红舌、红舌、淡白舌;脉象统计依次为弦、沉、细、滑、数。结论:静脉吸毒患者中医药治疗可从补益肝肾,益气养阴,健脾和胃着手,为静脉吸毒艾滋病患者建立一套中医治疗方案。

    作者:李静茹;马建萍;马秀兰;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张颖;曾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柿树寄主的桑寄生科7种不同属种桑寄生药用植物中槲皮苷含量分析

    目的:测定柿树寄主的桑寄生科7种不同属种的桑寄生药用植物中槲皮苷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对柿树寄主的桑寄生科7种不同属种桑寄生药用植物槲皮苷含量进行测定,样品采用甲醇超声提取方法制备,用Inertsil ODS-SP 色谱柱(150 mm×4.6 mm,5μm),甲醇-0.1%磷酸溶液(52:48)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槲皮苷的线性范围0.21~350.00 mg·L-1( r =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86%,RSD=2.31%。桑寄生科7种不同属种药用植物茎枝中槲皮苷含量为0.3589~3.6770 mg·g-1,叶中槲皮苷含量为5.0091~76.3813 mg·g-1。结论:桑寄生科不同属种桑寄生药用植物槲皮苷的含量各不相同,主要存在于叶中,而茎枝中的含量较低。

    作者:苏本伟;张协君;李永华;朱开昕;裴河欢;覃文慧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例。在一般内科治疗及康复锻炼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则施以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分别治疗28天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3%,治疗组有效率为93.3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配合肩关节围刺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蔡斐;董一鑫;石学敏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龟鹿二仙胶改善AD患者TCD相关参数探讨补肾生髓内涵

    目的:从调节脑部血液循环角度探讨龟鹿二仙胶干预阿尔茨海默病(AD)的效应机制,进而探索补肾生髓的科学内涵。方法:60例西医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中医诊断为肾虚髓空证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安理申干预治疗,治疗组采用龟鹿二仙胶治疗,疗程为60天,两组治疗前后分别监测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相关参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患者大脑中动脉(MCA)、前动脉(ACA)、后动脉(PCA)、椎动脉(VA)及基底动脉(BA)5脑部血管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皆明显升高(P<0.05或P<0.01),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皆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患者MCA、ACA、PCA、VA及BA 5脑部血管的Vp、Vd皆明显升高(P<0.05或P<0.01),PI、RI皆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龟鹿二仙胶具有改善AD患者脑部血液循环的作用,此可能为其补肾生髓的机制之一。

    作者:马俊杰;张以来;周春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症状关联疗效评价

    目的:探索症状关联的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方法:运用关联规则方法观察297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治疗前后热、郁、痰病机相关症状体征关联的疗效。结果:比较发现热、郁、痰病机相关症状体征关联的频繁项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部分时间上支持度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提前1~3天症状消失,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可以应用关联规则方法观察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症状关联的疗效评价方法更加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和特色。

    作者:艾军;汪受传;戴铭;戴启刚;徐珊;易展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鲜地黄加工炮制后新成分含量变化研究

    目的:分析鲜地黄加工炮制成生地黄和熟地黄后新产生成分含量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研究鲜地黄加工成生地黄及炮制成熟地黄中,新产生的2个化学成分:5-羟甲基麦芽酚(DDMP)和5-羟甲基糠醛(5-HMF)含量变化,并测定市售生地黄和熟地黄中两者的含量。色谱条件:Zorbax S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5:9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80 nm。结果:鲜地黄中未检测到DDMP和5-HMF,加工炮制成生地黄和熟地黄后均检测到,其在熟地黄中的含量高于生地黄,在熟地黄中两者的含量均随炮制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升高,分别炮制至24 h和32 h达到高,随后降低。在市售3批生地黄和10批熟地黄中均检测到这2个成分,5-HMF的含量熟地黄高于生地黄,DDMP含量生地黄和熟地黄没有明显差异。结论:鲜地黄加工成生地黄及炮制成熟地黄后产生DDMP和5-HMF,含量随炮制时间延长逐渐升高。熟地黄中5-HMF含量与生地黄中有明显差异。

    作者:宋志前;曾林燕;王淳;张琳琳;杜智勇;刘振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蒙医萨木疗术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蒙医萨木疗术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72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用腰痛宁胶囊,一次4粒,睡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蒙医萨木疗术,疗程共7天。7天后评估两组患者疗效,并随访半年,比较复发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7天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均明显好转(P约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蒙医萨木疗术法合并腰痛宁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那仁满都拉;董秋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基于COI条形码的鹿类中药材DNA条形码分子鉴定

    目的:利用COI序列建立统一的鹿类药材分子鉴定方法。方法:对鹿茸、鹿角、鹿鞭、鹿筋、鹿尾、鹿胎分别进行DNA提取、COI序列扩增和序列测定,构建鹿类药材COI序列数据库,并对市售鹿类药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所有鹿类药材均可以使用COI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鹿类药材COI序列数据库包含8个物种101份样品,物种之间相互区分明显;市售40份药材中18种为药典规定物种,22种为非药典规定物种。结论:COI序列的DNA条形码分子鉴定方法可以作为鹿类药材的统一鉴定方法,并为市售鹿类药材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刘冬;钱齐妮;张红印;曾德军;贾静;张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左归丸对未成熟大鼠子宫发育的影响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大鼠子宫发育与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体质量(160~170)g,随机分为未成熟大鼠组(B组)、激素组(C组)、左归丸低剂量组(D组)、左归丸高剂量组(E组),另10只SD大鼠,体质量(220~250)g,作成熟大鼠组(A组)。A、B组分别灌服蒸馏水20 g·kg-1,C、D、E组分别灌服倍美力混悬液65μg·kg-1、左归丸浸膏(相当于生药11 g·kg-1)、左归丸浸膏(相当于生药33 g· kg-1),每天1次,连续15天。观察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酶免分析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水平。另将SD大鼠(160~170)g随机分为未成熟大鼠组、激素组(65μg·kg-1)、左归丸组(相当于生药33 g·kg-1), SD大鼠(220~250)g作成熟大鼠组,每组6只。应用墨汁灌注法观察子宫肌层血管。结果:与A、B组比较, C~E组均可增加大鼠子宫内膜厚度,C、E组均可增加大鼠肌层厚度、被覆上皮高度、腺上皮高度、腺腔内径、腺体直径;与A、B组比较,C~E组均可明显提高大鼠血清E2水平(P约0.01或P约0.05)。激素组、左归丸组的子宫肌层血管密度和管腔明显增大(P约0.05)。与未成熟大鼠组比较,激素组、左归丸组均可增加大鼠子宫肌层大血管数及血管总数(P约0.05或P约0.01)。结论:左归丸可促进未成熟大鼠子宫发育,其作用与提高雌激素水平及促进血管生成,增加子宫局部血供有关。

    作者:段恒;周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 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及甘草头中4种成分含量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饮片及甘草头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的含量。方法:采用 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0.1%磷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为276 nm(0~18 min)、360 nm(18~24 min)、276 nm(24~30 min)、250 nm(30~65 min),柱温30益。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的进样量分别在0.1085~1.085、0.0168~0.168、0.00494~0.0494、0.407~4.07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均在96.61%~100.89%,RSD值均小于0.81%。5个不同批次的甘草饮片中4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513%、0.0729%、0.0484%、1.945%;2个批次甘草头中4种成分含量分别为0.456%、0.0636%、0.0362%、1.630%。结论:4种成分的响应与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甘草头中4种成分的含量与甘草饮片基本相当,可作为活性成分提取的原料加以利用。

    作者:郭明晔;张燕玲;李洋;史新元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