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欢;胡志刚;卢金清;邵孟超;秦媛;沈倩;杨敏;邓玉珠
目的:利用COI序列对蛤蚧药材及其常见混伪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定,为蛤蚧药材鉴定提供新的方法。方法:以COI作为条形码序列,对蛤蚧实验样品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和双向测序,用MEGA6.0对所有11个物种的103份样品进行序列比对和邻接(NJ)树构建。结果:所有实验样品均可以获得COI序列,蛤蚧COI序列种内平均K2P距离为0.005,种内大K2P距离为0.013,基于COI序列构建的NJ树中蛤蚧单独聚在一支,与其混伪品可以相互区分。结论:运用COI条形码序列能够准确鉴定蛤蚧及其混伪品,为保障蛤蚧药材临床用药安全和市场监管提供新的方法。
作者:张红印;石林春;刘冬;贾静;陈俊;张辉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药材的养护贮藏关系到中药材的质量,是中药材安全有效的基础。硫磺熏蒸法、微波加热技术、远红外加热技术、辐射灭菌技术、气调养护技术及超高压处理技术等已经逐步应用于中药材养护中。本文综述了这些技术在中药材干燥、防霉保鲜等方面的应用及对药材有效成分、药理活性等方面的影响,为系统研究各种新技术在中药材养护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白映佳;刘丽芳;孔铭;毛茜;徐金娣;王小宁;李松林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利用ITS2序列对多基原药材葶苈子及其混伪品进行分子鉴定,以保证药材质量及临床疗效。方法:提取46份葶苈子药材及其混伪品的DNA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应用CodonCode Aligner v 4.25对测序峰图进行校对拼接,并去除低质量序列及引物区,得到ITS2序列。用MEGA 6.0软件计算物种种内和种间 Kimura 2-parameter(K2P)遗传距离,分析变异位点并构建邻接(NJ)系统聚类树,综合应用相似性搜索法、近距离法以及NJ系统发育树等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葶苈子的基原植物播娘蒿和独行菜的种内大K2P遗传距离分别为0.021和0.010,均小于其与混伪品之间的种间小K2P遗传距离;NJ树结果显示播娘蒿和独行菜各自聚为一支,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均可与混伪品明显区分开。结论:以上几种鉴定方法分析结果表明,ITS2序列能准确鉴别南北葶苈子药材与混伪品,为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作者:凃媛;赵博;温放;孙伟;宋明;贺海波;胡志刚;郭力城;张秀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半夏为常用毒性中药,麻舌特性是传统评价其毒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其炮制火候要求“微有麻舌感”。本文分析了半夏麻舌特性的研究现状,重点对麻舌机理、评价方法和技术进行了归纳,提出评价麻舌新方法的思考,并以鸡胚尿囊绒膜-苔盼蓝吸收(CAM-TBS)试验评价半夏麻舌程度为例进行阐明。为毒性中药麻舌评价研究及新方法建立提供参考。
作者:黄永亮;何晓燕;吴纯洁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蒙医萨木疗术法治疗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72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用腰痛宁胶囊,一次4粒,睡前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蒙医萨木疗术,疗程共7天。7天后评估两组患者疗效,并随访半年,比较复发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7天后两组患者症状体征的改善均明显好转(P约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蒙医萨木疗术法合并腰痛宁治疗腰间盘突出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那仁满都拉;董秋梅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材”是以乔木的树干或心材部分以及大型木质藤本的茎藤入药的一类黎药。应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方法,对“材”类黎药资源的传统利用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材”类黎药资源44种,隶属于26科38属。以煎水内服(31种,70.5%)和泡酒内服(12种,27.3%)为主,用于治疗风湿(15种,34.1%)、肝病(8种,18.2%)、跌打损伤及身体虚弱(各7种,各占15.9%)等症的种类较多。其中7种(15.9%)“材”类黎药仅被黎族使用,13种(29.5%)与文献记载的使用不同,体现了黎族传统医药知识的独特性。
作者:郑希龙;甘炳春;孙伟;杨云;许明会;李榕涛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应用ITS2序列鉴定中药材金沸草、旋覆花及其近缘种混伪品,以确保药材质量,保障临床安全用药。方法:通过对金沸草、旋覆花等药材的3个基原物种条叶旋覆花、旋覆花和欧亚旋覆花及其同属近缘物种进行DNA提取、PCR扩增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用CodonCode Aligner对测序峰图进行拼接后,用MEGA5.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并构建NJ系统聚类树以直观反映鉴定结果。结果:各基原物种ITS2序列变异位点稳定,其种内平均K2P距离均远小于各自药材以及同属近缘混伪品的种间平均K2P距离;基于ITS2序列的NJ树可以将金沸草和旋覆花药材与同属其它近缘混伪品明显区分开。结论:ITS2序列可准确鉴别中药材金沸草和旋覆花及其同属近缘混伪品。
作者:郭力城;胡志刚;凃媛;张卫东;金慧子;孙伟;贺海波;马孝熙;黄必胜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白兆芝教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40余年,博采众长,重视脾胃后天之本,在中医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和中医内科疑难病方面有较深的造诣,尤其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吾长期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白教授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辨治思路整理如下。
作者:王健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黄芪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肝组织中TGF-β1、Smad2和p38MAPK表达的影响,探讨TGF-β信号通路在黄芪后处理中可能的抗纤维化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黄芪后处理组及鳖甲软肝片组,其中黄芪后处理组又分为小剂量组、常规剂量组和大剂量组,大鼠背部皮下注射CCl4构建肝纤维化模型,分别用HE和VG染色法染色,肝纤维化程度直接在光学显微镜下观测。同时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实验组TGF-β1、Smad2和p38MAPK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 TGF-β1、Smad2表达明显增强(P <0.05),而 p38MAPK 表达显著下降(P <0.05)。与模型组比较,黄芪后处理各组中大鼠肝组织中TGF-β1表达均有减弱(P <0.05),且随着黄芪剂量的增加而减少;随着黄芪剂量增加逐步下调Smad2的表达(P <0.05)、上调 p38MAPK的表达(P <0.05)。此外,黄芪组大鼠肝脏病理变化显著改善。结论:黄芪后处理明显影响大鼠肝组织TG F-β1信号表达,且对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呈剂量依赖性增强,其可能的机制为负性调节TGF-β1,减少Smad2及增强p38MAPK的表达。
作者:林红;蔡钢;杨百京;赵新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采用高效液相-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HPLC-QTOF/MS)建立了冬虫夏草高效液相特征图谱。色谱条件为Agilent Zorbax SB Aq(150 mm×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5 mmol·L-1乙酸铵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260 nm。该方法分别从冬虫夏草中鉴定了9个化学成分,冬虫夏草无性型中华被毛孢菌丝体中鉴定了9个化学成分,北冬虫夏草中鉴定了8个化学成分,成功运用于3种虫草样品分析。
作者:钱正明;孙培培;李文庆;李文佳;徐军;何静;向丽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对肝硬化患者胃动力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和西药组,各30例。埋线组采用穴位埋线治疗,选穴:肝俞、脾俞、中脘、足三里;西药组口服西沙比利片,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胃电参数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肝功能及胃电参数情况均明显改善(P<0.05);与西药组比较,埋线组症状、肝功能及胃电参数各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埋线组总有效率90.0%,西药组总有效率60.0%,埋线组疗效优于西药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是治疗肝硬化患者胃动力障碍的有效的方法。
作者:王甍;盛庆寿;陈黎;张红星;涂燕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左归丸对大鼠子宫发育与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体质量(160~170)g,随机分为未成熟大鼠组(B组)、激素组(C组)、左归丸低剂量组(D组)、左归丸高剂量组(E组),另10只SD大鼠,体质量(220~250)g,作成熟大鼠组(A组)。A、B组分别灌服蒸馏水20 g·kg-1,C、D、E组分别灌服倍美力混悬液65μg·kg-1、左归丸浸膏(相当于生药11 g·kg-1)、左归丸浸膏(相当于生药33 g· kg-1),每天1次,连续15天。观察大鼠子宫组织形态学变化;采用酶免分析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水平。另将SD大鼠(160~170)g随机分为未成熟大鼠组、激素组(65μg·kg-1)、左归丸组(相当于生药33 g·kg-1), SD大鼠(220~250)g作成熟大鼠组,每组6只。应用墨汁灌注法观察子宫肌层血管。结果:与A、B组比较, C~E组均可增加大鼠子宫内膜厚度,C、E组均可增加大鼠肌层厚度、被覆上皮高度、腺上皮高度、腺腔内径、腺体直径;与A、B组比较,C~E组均可明显提高大鼠血清E2水平(P约0.01或P约0.05)。激素组、左归丸组的子宫肌层血管密度和管腔明显增大(P约0.05)。与未成熟大鼠组比较,激素组、左归丸组均可增加大鼠子宫肌层大血管数及血管总数(P约0.05或P约0.01)。结论:左归丸可促进未成熟大鼠子宫发育,其作用与提高雌激素水平及促进血管生成,增加子宫局部血供有关。
作者:段恒;周滢 刊期: 2014年第02期
氧化苦参碱属于喹喏里西啶类生物碱,为中药苦参、山豆根和苦豆子等植物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临床可用于多种肝炎的治疗。氧化苦参碱具有抗乙肝、丙肝病毒及抗肝纤维化,改善肝脂沉积的作用,本文着重阐述氧化苦参碱的肝脏药理作用,同时总结其潜在的毒理作用。氧化苦参碱为含有多种肝脏药理活性的单体药物,具有较大的开发价值。
作者:史丽娟;石磊;宋光耀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通过对比3种不同固定状态下心电图指标的变化来选择测量小鼠心电图佳的固定方式。方法:测量小鼠在自制鼠套、胶带捆绑以及呼吸麻醉3种不同状态下心电指标ST段幅值以及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种动物心电图ST段幅值在捆绑和麻醉状态下较安静状态(即自制鼠套固定)明显抬高(P<0.01);C57BL6小鼠心率在捆绑状态下较安静状态明显加快(P<0.05,P<0.01),而β1/β2-AR-/-小鼠在麻醉状态下较安静状态和捆绑状态均明显减慢(P<0.01)。结论:相对于捆绑和麻醉方式,利用鼠袋固定小鼠更能真实地反映其生理/病理状态,是实验研究中测量心电指标较好的固定方式。
作者:李霞;高俊虹;赵敬军;贲卉;喻晓春;朱兵;荣培晶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系统、全面评价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的临床有效率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网络版、万方数据库和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查找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从建库至2013年3月31日。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采用RevMan5.0.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计纳入33项试验,涉及2922例眩晕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临床有效性方面,中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对比(OR=3.67,95豫CI[2.66~5.07])、中西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对比(OR=3.28,95豫CI[2.33~4.62]),中医联合其他方法(如针灸、推拿)治疗组与中医其他方法治疗组对比(OR=2.29,95豫CI[1.34~3.91]),试验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在复发率方面,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与对照组相比(OR=0.27,95豫 CI[0.12~0.65]),天麻组优于对照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与对照组相比(OR=0.40,95豫 CI[0.13~1.24])天麻组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如生活质量,由于并没有完全报道的文献,未能进行下一步的分析。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显示,与其他方法相对比,天麻钩藤饮治疗眩晕具有更好的临床有效率,且复发率较低,但安全性有待进一步评价。由于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不高,当前证据尚不能确定完全适用于临床,但其疗效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特别需要高质量的多中心、大样本及双盲的随机对照试验加以验证。
作者:刘秋燕;吕光耀;张春兰;张淑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药的理论基础,中医药现代化迫切需求现代中医理论。然而,关于现代中医理论应当如何建立,以及应当建立起什么样的理论一直是国内外中医药同行所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议题。为引领现代中医理论的发展,本期“专论”栏目特设“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系列专题讨论,分别以上、中、下三个篇幅连续展开深入系统地论述。其中,上篇包含新概念、新理论、新学科三篇文章;中篇包含新理念、新规范、怎样明确概念、如何检验假说、为何评价理论5篇文章;下篇包含整体观念更新、辨证论治发展、脏象学说创新、病因、发病、病机、预防、治则、知识结构、认知结构、专题探讨、展望5年前景12篇文章。本期刊发的是上篇“新概念”第一篇文章。本文从中医基础理论新概念层面,借鉴国际学术界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从概念的标签、理论定义和操作性定义三方面,阐述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这一新概念的外延和内涵,论证理论前提对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建立的必要性,说明走向现代科学的必然趋向。全文立义深刻,有一定突破创新。希望由此引发各位专家学者的关注和讨论。
作者:乔明琦;魏盛;王海军;孙鹏;张惠云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探索症状关联的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疗效评价方法。方法:运用关联规则方法观察297例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治疗前后热、郁、痰病机相关症状体征关联的疗效。结果:比较发现热、郁、痰病机相关症状体征关联的频繁项集,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在部分时间上支持度明显降低(P<0.05),试验组比对照组提前1~3天症状消失,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可以应用关联规则方法观察中医药治疗病毒性肺炎的临床疗效;症状关联的疗效评价方法更加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规律和特色。
作者:艾军;汪受传;戴铭;戴启刚;徐珊;易展翔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本研究利用ITS2序列对中药材两头尖及其混伪品进行DNA条形码鉴定,以确保该药材的质量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试剂盒法对36份样品提取DNA,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其ITS2序列并双向测序,所得序列经过CodonCode Aligner拼接后,用软件MEGA5.1进行数据分析,包括变异位点分析、种内种间距离计算及系统发育树构建。结果:两头尖药材的ITS2序列长度为216 bp,种内大K2P距离为0.014,种间的小K2P距离为0.021;NJ树结果显示两头尖与其混伪品可明显区分,表现出良好的单系性。结论: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能稳定、准确鉴别两头尖药材,为其鉴定提供新的技术手段。
作者:任伟超;马伟;安超;马孝熙;邬兰;孙伟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观察HIV/AIDS患者中医证候特点,探讨HIV/AIDS患者的病因病机、病性及辨证分型。方法:观察498例AIDS患者的症状体征、脉象,采用数码相机拍摄患者舌象,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AIDS患者的证候学特点。结果:498例患者中症状频次统计由高到低依次为乏力、腰膝酸软、口干、健忘、盗汗、失眠等;证型依次为气虚湿阻、气阴两虚、肝肾阴虚等;舌质颜色统计依次为淡红舌、红舌、淡白舌;脉象统计依次为弦、沉、细、滑、数。结论:静脉吸毒患者中医药治疗可从补益肝肾,益气养阴,健脾和胃着手,为静脉吸毒艾滋病患者建立一套中医治疗方案。
作者:李静茹;马建萍;马秀兰;艾合买提·阿不都热依木;张颖;曾琳 刊期: 2014年第02期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甘草饮片及甘草头中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和甘草酸的含量。方法:采用 Diamonsil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0.1%磷酸水-乙腈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为276 nm(0~18 min)、360 nm(18~24 min)、276 nm(24~30 min)、250 nm(30~65 min),柱温30益。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甘草苷、异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的进样量分别在0.1085~1.085、0.0168~0.168、0.00494~0.0494、0.407~4.07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均在96.61%~100.89%,RSD值均小于0.81%。5个不同批次的甘草饮片中4种成分的含量分别为0.513%、0.0729%、0.0484%、1.945%;2个批次甘草头中4种成分含量分别为0.456%、0.0636%、0.0362%、1.630%。结论:4种成分的响应与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甘草头中4种成分的含量与甘草饮片基本相当,可作为活性成分提取的原料加以利用。
作者:郭明晔;张燕玲;李洋;史新元 刊期: 2014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