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磊;万春友;金鸿宾;王志彬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4月~2009年4月29例新鲜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行人工肱骨头置换并关节功能锻炼,术后随访时间平均50个月.对所有患者进行主观评价,同时对活动度进行评估,采用Neer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疗效.[结果]22例无疼痛,5例偶感疼痛,2例时有疼痛.29例患者肩关节活动范围:前屈上举108.7°:后伸40°;外展82.3°;内收35°;外旋34°;内旋50°.Neer评分平均85.7分;优11例,良14例,可4例,优良率86%.[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是一种治疗肱骨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但手术适应证、假体安置、软组织重建、术后长期康复锻炼对于手术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钟环;陈继铭;吴少科;谭宏昌;魏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为提高股骨转子下骨折愈合率和改善术后功能,往往应用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现将股骨转子下骨折外科手术治疗及分型进展综述如下:1 股骨转子下骨折(subtrochanteric femoral fracture,SFF )的解剖及分型1966年,Fielding等[1]首次提出股骨转子下区的解剖学定义.根据股骨转子下区的解剖和力学因素,并以涉及到股骨小转子的原始骨折线的位置为依据,将股骨转子下骨折分为Ⅲ型.第Ⅰ型骨折是在股骨小转子水平,接近2.5 cm处;第Ⅱ型骨折是在股骨小转子以下2英寸,相当干5 cm处;第Ⅲ型骨折是在股骨小转子以下3英寸,相当于7.5 cm处.
作者:曹启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距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5年6月~2009年10月收治的48例距骨颈骨折患者中获得随访的4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Hawkins分型,Ⅰ型7例,Ⅱ型20例,Ⅲ型15例,Ⅳ型3例.Ⅰ型骨折采用石膏外固定或闭合经皮克氏针固定及石膏固定方法;Ⅱ型骨折行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或切开复位螺钉固定;Ⅲ型、Ⅳ型骨折行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应用x2检验对手术时机、骨折类型、开放与否、骨折复位情况及是否合并距骨周围骨折因素进行分析,观察这些因素与手术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平均随访时间3.6年(2~5年),依据Hawkins评分进行评估,其中优26例,良12例,中5例,差2例,优良率为84%;距骨体缺血坏死9例,Ⅱ型骨折3例,Ⅲ型骨折4例,Ⅳ型骨折2例.距骨坏死率与骨折的开放性、复位不良及是否合并周围骨折呈正相关性(P<0.05);创伤性关节炎14例(31%),畸形愈合7例(16%),无骨折不愈合病例.[结论]移位的距骨颈骨折应积极行手术治疗,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骨折后继发距骨缺血性坏死并不影响终的功能结果.
作者:马睿;舒衡生;王宏川;安建立;方亮;石博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后外侧入路在老年踝关节骨折中的临床应用.[方法]2005年3月-2007年8月对13例老年踝关节骨折采取后外侧入路行外后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同一切口中外踝骨折钢板内固定放置于腓骨远端后侧、后踝骨折行螺钉或钢板固定.观察术后伤口愈合、骨折恢复及内固定情况,同时按Olerud和Molander踝关节骨折术后评分系统对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3个月,平均15个月.伤口无裂开、坏死,1例出现症状不甚严重的腓骨肌腱炎,骨折愈合后取出钢板后症状消失.术后4~6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踝关节骨折术后功能评分平均为91分,其中优9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92.3%.[结论]后外侧入路能同时完成后外踝骨折的治疗,可减少老年患者的手术创伤、创面感染及坏死等并发症,对伴骨质疏松老年患者的外踝骨折能进行牢靠安全固定.
作者:樊健;俞光荣;周家钤;李海丰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过氧化氢水溶液又名双氧水,分子式H2O2,相对分子质量34.01,相对密度1.4067 (25℃),熔点-0.41℃,沸点150.2℃,是一弱酸性的无色透明略带苦味的液体,无毒,可溶于水、醇及醚.作为氧化消毒剂,体积分数为1% ~3%的H2O2溶液在医学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在外科清创中具有杀菌、防腐、去臭、清洁创面的作用,因此深受外科医师的欢迎.本文就H2O2在骨科应用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进一步探讨及分析H2O2在骨科中的作用.
作者:程磊;万春友;金鸿宾;王志彬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间,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3例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根据患者术前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术中探查情况确定减压节段,针对术前即有不稳或减压术后可能出现不稳的节段进行内固定融合.术后采用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运用SF-36调查问卷对患者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12~72个月,平均35个月,所有患者疼痛明显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前JOA评分平均14.8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6.3分(P<0.05).SF-36调查问卷表中的8个维度分值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充分减压是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主要目的,同时选择性的针对减压术后可能出现不稳定的节段进行内固定融合可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沈波;吴伟;黄笑鹏;刘中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肩锁关节脱位是肩部常见损伤之一,由于急诊时易被忽略,或因采用不适当的保守治疗方法,再就诊时已形成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治疗较为困难.自2008年6月起作者采用双Endobutton带袢钢板结合喙肩韧带转移重建喙锁韧带的方法治疗陈旧性TossyⅢ型肩锁关节脱位12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复超;赵延清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治疗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Neer分型:四部分骨折21例.经肩关节前侧“7”字人路,采用LPHP固定、部分植入诱导入工骨.[结果]21例均获得13 ~22个月(平均17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无肱骨头坏死及畸形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8例,良10例,可3例.[结论]LPHP治疗肱骨近端Neer四部分骨折具有固定牢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是一种较好的固定肱骨近端骨折的内置物.
作者:李永斌;杨志博;何忠;姚念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用充气止血带制作肢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型动物模型,研究其对周围神经和骨骼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个月龄,30只,体重(3.5 ±0.3) kg,雌雄不限,在家兔左侧后肢环扎充气止血带,于不同时间点松开,造成左侧后肢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A组:对照组,B组:缺血2h,C组:缺血4h.对照组不扎充气止血带,第1、2、3、4、5、6h检测肢体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B组、C组于再灌注(松开止血带,血供恢复后)的1、2、3、4、5、6h检测肢体的神经电生理学指标,A组于第6h观察骨骼肌的形态,B、C组于再灌注(松开止血带,血供恢复后)的第6h观察骨骼肌的形态,每组于术后第5d评估左侧后肢的行走功能.[结果]随着缺血后再灌注时间的延长,B、C和A组相比较,周围神经的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传导速度降低,三组之间的潜伏期、波幅、传导速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观察骨骼肌可见(B、C组):横纹紊乱、肌纤维断裂、间质血管扩张充血、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经过缺血期和再灌注损伤的交互作用后,肢体的功能性损伤进一步加重,出现了不可逆的病损.该模型制作对动物的损伤较小,更贴近临床.
作者:王崇文;姑丽巴哈尔·吾布力;田禾;加莎热特·杰力勒;艾合买提江·玉素甫;田征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对2005年1月~2009年1月手术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09例踝关节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根据美国足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术后踝关节功能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经12 ~24个月随访,骨折愈合时间为10~ 12周.AOFAS评分结果:优90例,良7例,可10例,差2例.优良率89%,疗效满意.[结论]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应根据骨折类型进行选择,同时也要考虑韧带结构的损伤程度.满意的疗效取决于恢复踝穴正常的解剖结构,能满足早期功能康复的有效内固定以及妥善处理下胫腓联合韧带损伤.
作者:刘四海;唐涛;刘克敏;王安庆;王飞;崔志刚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外侧半月板切除术(lateral meniscectomy,LMT)对膝关节骨软骨的远期影响与并发症.[方法] 2009年6月开始对1981年2月~1996年8月本院收治的180例LMT病例进行随访,其中36例获得随访,男27例,女9例,18例为盘状半月板(占50%).手术年龄17 ~ 38岁,平均26岁.随访时间长27年,短13年4个月,平均19年8个月.[结果]36例中除1例19年来膝关节无疼痛及其他不适症状外,3例术后膝关节有“落空”感不稳,2年后消失,9例术后均有轻重不同程度的膝外侧疼痛,间歇发作,其余24例在术后8~11.5年出现疼痛症状,平均9.6年.到2011年6月随访截止,36例中CR片结果有3例出现膝内侧间隙变窄,外侧间隙较对侧也明显变窄,其余33例均有膝外侧间隙变窄或消失,关节镜下、大体直观均见膝关节股骨与胫骨外侧髁软骨缺损.因疼痛导致行走困难,25例行膝关节表面置换.[结论]LMT后膝关节周围不但发生适应性骨重构,而且终必导致骨性关节炎.
作者:宋涛;郑凯;孙新宏;赵显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骨密度值(BMD)结合Singh指数在预测髋部骨折风险的意义.[方法]观察组随机抽取老年髋部骨折50例,年龄60岁以上,其中男性13例,女性37例,股骨颈骨折29例,粗隆间骨折21例.对照组50例,年龄60岁以上,男11例,女39例.分别测量骨折组和对照组髋部骨密度(BMD),Singh指数,对比两组的测量结果.[结果]骨折组骨密度平均值(g/m2),股骨颈(0.64±0.13)、WardS三角(0.58±0.14)和转子处(0.69±0.11),对照组股骨颈(0.87±0.07)、WardS 三角(0.69±0.11)和转子处(0.75 ±0.14),组间差异显著.骨折组Sighn指数值3.34±1.05级,对照组Sighn指数值4.46±1.14级,组间差异显著.骨密度值与Sighn指数呈正相关.[结论]低骨密度值(BMD及Singh指数与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有明显的相关性,二者结合应用可以更准确预测骨折.
作者:杨辉;唐三元;詹鹏;李远辉;向阳;束志勇 刊期: 2012年第10期
1临床资料1.1 病例资料本组6例,男1例,女5例,年龄47 ~ 65岁,平均55岁.胸椎4例,男1例;腰椎滑脱患者2例均为女性.减压内固定术前胸椎患者主要症状均表现为胸部束带感和双下肢麻木无力进行性加重.2例胸椎诊断为胸椎管狭窄症;2例术前诊断为胸椎肿瘤,均为硬膜下髓外肿瘤,病理报告:1例为脊膜瘤,1例为神经鞘瘤,2例胸椎管肿瘤患者未行内固定.腰椎患者有双下肢无力症状,诊断为腰椎滑脱、椎管狭窄.术前神经损伤程度按Frankel分类C级4例,D级2例.术前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血小板计数均正常.
作者:张克非;孙远新;史峰军;王红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架加克氏针有限内固定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桡骨远端骨折(A3、C2、C3)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8月~2010年8月采用动力型外固定架加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72例.6~8周拆除外固定架.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给予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安慰剂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14~24个月随访,平均18个月;所有患者11周均达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治疗组5~8周(平均6.5周),对照组6~11周(平均8.5周).依Dienest评分标准:治疗组,优18例,良15例,差3例,优良率为91.7%;对照组,优12例,良18例,差6例,优良率为83.3%.[结论]动力型外固定架加克氏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复位满意、固定坚强等优点;联合抗骨质疏松治疗,能改善骨结构、增加骨折稳定性、减少固定时间,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程度,配合早期合理的腕关节功能锻炼,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疗效满意.
作者:段强民;王宝鹏;刘亮;吕云亮;李福东;常西海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手术早期的各种并发症,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方法]回顾分析本院1997年1月~2011年3月559例经颈椎前路手术的各种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的病种、性别、年龄、全身并发症情况、手术、麻醉、护理及瘫痪情况多因素进行分析,分析相关并发症的可能发生原因,介绍处理方法.[结果]118例患者141例次出现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25.22%,其中,术后吞咽困难53例,喉上神经或喉返神经损伤11例,颈部切口血肿4例,脊髓损害加重3例,食道瘘1例,脑脊液漏4例,取骨区血肿或脂肪液化感染5例,低钠血症39例,肺部感染1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5例,死亡4例.[结论]充分的术前准备与评估,熟悉的颈椎前路手术解剖知识及认真仔细的操作,术后仔细的观察及护理是预防颈椎前路手术早期并发症的关键.
作者:余鹏;汤逊;徐永清;周田华;石健;李阳;李伟嘉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评价Fast-fix系统修复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7月~2009年6月,关节镜辅助下用Fast-fix系统治疗半月板损伤患者254例,96例患者得到随访.男58例,女38例,年龄12~46岁,平均24.3岁.病程3d~1年,平均43.5 d.右膝46例,左膝50例;前角损伤12例,体部撕裂46例,后角撕裂38例;红区损伤32例,红白区损伤42例,白区损伤(延长红白区)22例.All-inside缝合56例,Outside-in缝合8例,Inside-Out缝合32例,分别缝合1-3针,每针操作时间平均5 min,住院3~14 d,平均8d.通过症状、体征和Lysholm评分对半月板缝合修复的临床效果及术后并发症进行评价.[结果]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5个月).手术后均达到临床愈合;术前患者Lysholm评分平均为(45.10±12.55)分,术后平均为(87.34±10.50)分,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3.25,P<0.01).术后1年随访手术成功率91.2%,术中、术后并发症包括乱结形成、锚合器拔出、固定失败等.[结论] Fast-fix半月板缝合器治疗半月板损伤,简便快捷、疗效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唐恒涛;赵亮;燕华;金大地;苏训同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能否采用单纯后路手术取代传统前路手术来治疗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方法]2009年9月~ 2009年11月采用6只家猪T11~L3完整标本,行前路椎体切除后钛网加钉棒重建术(术1),后路椎体切除后单钛网加钉棒重建术(术2)和双钛网加钉棒重建术(术3)生物力学研究,分析即刻稳定性;在人尸体标本上行后路椎体切除后不同直径、长度钛网置入的解剖学研究,获取钛网佳方向、长度及直径.2009年5月~2011年2月对McCormack评分≥7分的10例胸腰椎骨折病人行后路椎体切除、钛网加钉棒重建术,随访6~19个月,观察影像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生物力学研究示术2、3在4N载荷下T12 ~L2各方向运动范围均较完整标本小,后伸运动中术3,1存在统计学差异.解剖学研究显示在T10、L1、L3中,钢管的平均佳直径分别为1.54.1.94、1.96 cm,平均佳长度分别为2.92、3.24,3.32 cm,斜向下前有利于钛网的置入.10例病人术后1周内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平均37.82 mm,占上下椎体高度的96.61%,Cobb角矫正至2.72°,7例钛网位置良好.末次随访上述指标不变,钛网未见移位;术后2周8例ASIA分级均有1~2级的恢复,末次随访未变.[结论]对严重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治疗,单纯后路椎体切除后钛网加钉棒重建术可能取代传统前路手术,此术式能够一次完成固定、减压、复位、融合.
作者:林慰光;胡奕山;郑干轩;洪笃开;林本丹;赵卫东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应用Fast-Fix缝合系统缝合修复半月板损伤方法的临床经验体会.[方法]自2007年5月~2009年12月,采用内用Fast-Fix半月板缝合系统缝合修补半月板损伤56例.[结果]56例全部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4.8个月.38例正常,15例良好,3例在6及12个月后再次膝关节扭伤,出现症状.术前HSS评分31~63分,平均47.7分;术后HSS评分88 ~96分,平均95.6分.[结论]Fast-Fix系统操作简单,损伤小,固定牢靠,术后半月板愈合率高,尤其适于后角损伤.Fast-Fix系统是理想的修复方法.
作者:杨立群;王贵清;蔡显义;黎昭华 刊期: 2012年第10期
[目的]评价冰冻切片对诊断髋关节假体无菌性松动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了57例(63髋)因髋关节无菌性松动行髋关节翻修的病例,将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结果进行病理学分级,将至少5个高倍镜视野、每个高倍镜视野的中性粒细胞数≥5个视为切片结果阳性;以之前文献报道的无菌性松动的诊断标准为参照标准,计算冰冻切片的特异性、符合率.[结果]冰冻切片的特异性为96.8%,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诊断假体无菌性松动时符合率为96.8%.[结论]在全髋关节翻修术中利用组织冰冻切片进行诊断性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感染时要注意冰冻切片和石蜡切片的偏差.
作者:耿磊;陈继营;陈城;贾艳辉;苟文隆;于立刚;杨瑞 刊期: 2012年第10期
创伤性指离断在手外伤中十分常见,如何获得再植手指的大程度功能恢复,值得进一步探讨.本院自2008年2月~2011年6月应用可吸收棒髓内固定治疗创伤性指离断22例,采用国际手外科联合会Nakomura Tamal手功能评价方案,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22例,男17例,女5例;完全性指离断7例,不完全性指离断15例,离断部位:本组病例高断平面均为近节指骨,其中拇指3例,食指6例,中指7例,环指6例.
作者:赵志钢;郝佳杰;郭庆宝;徐志杰 刊期: 2012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