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伟;冯晓桃;李双蕾;翟琳娜;王振刚;黄蓉;陈文辉;李敏;骆峰;唐春丽;秦彦
目的:探讨铍针对神经末梢张力性疼痛模型家兔5-羟色胺(5-HT)的影响。方法:实验用健康3月龄雄性大耳白兔42只,按照完全随机方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毫针组、铍针组,制作家兔神经末梢张力性疼痛模型,各组的家兔均需要在第5、10、20、30、40、50、60 min时使用1 mL的注射器向造模部位的浅、深筋膜之间注入1 mL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抽出溶液,ELISA免疫学检测方法对提取液中的5-HT进行检测。结果:铍针干预能够降低5-HT含量,随着时间延长5-HT含量逐渐减少,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5-HT含量在不同时间点均显著降低(P<0.01);甚至铍针组5 min时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与药物组相比,5、10、20、30、40 min时毫针组、铍针组5-HT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组相比,铍针组在40、50、60 min时5-HT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毫针组相比,20、30、40、50、60 min时5-HT含量显著降低(P<0.01)。其余时间点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铍针可以通过减低局部软组织张力、减少了机体内5-HT的释放并促进其降解等方面发挥镇痛作用。
作者:苏永强;董福慧;王德龙;王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温脾补肾法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调节的疗效。方法:选取明确诊断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温脾补肾中药治疗,疗程为3个月。观察和检测治疗前后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T淋巴细胞亚群、药物安全性指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及临床受益率为31.1%和71.1%,治疗组分别为54.2%和85.4%,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对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在改善临床症状评分方面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中药运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温脾补肾法具有提高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不良反应少的综合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对免疫功能的调节而实现。
作者:倪雪莉;吴广伟;朱克武;熊霸;李茂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孟河四家治疗中医喘证用药经验及规律。方法:基于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对孟河四家治疗喘证医案60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孟河四家治疗中医喘证的60例医案中,以杏仁、半夏、茯苓、化橘红、苏子、补骨脂应用多;常用药物组合包括苏子-化橘红-茯苓、杏仁-薏苡仁、杏仁-化橘红、杏仁-苏子等。结论:孟河四家治疗中医喘证以止咳化痰平喘药杏仁、半夏、苏子为主,配伍补虚药补骨脂、利水渗湿药茯苓、理气药化橘红等,为中医喘证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作者:杨星君;马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黄藤中黄藤素的提取和分离方法,进而以黄藤素为原料制备延胡索乙素。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化黄藤素的提取方法;采用大孔树脂层析技术研究黄藤素的分离方法;采用硼氢化钠氢化黄藤素的反应制备延胡索乙素。结果:10倍量(v/w)5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 h ,获得黄藤素的含量为36.40%,收率为3.17%;使用HPD-300大孔树脂吸附,纯化水、20%、60%乙醇溶液梯度洗脱分离,得到黄藤素含量为65.47%,收率为82.44%;氢化制得延胡索乙素含量为98.31%,收率为72.04%。结论:此方法可制得较高含量和收率的黄藤素,用此原料能制得较高含量和收率的延胡索乙素。
作者:刘广;耿桂华;齐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中18种氨基酸含量的方法。方法:样品采用异硫氰酸苯酯(PITC)柱前衍生,以Unitary-C18柱(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检测波长为254 nm,醋酸钠缓冲盐及乙腈、甲醇和水的混合体系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结果:优化了衍生试剂用量、衍生时间、缓冲盐浓度以及pH值和柱温等影响因素,终在40 min内实现了18种氨基酸的分离,在9~1021μ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且相关系数大于0.9977,平均回收率为92.6%~11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01%~5.68%。其定量限(LOQ,S/N=10)为0.02~13.41μg·mL-1。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高、准确度和精密度好,可用于复方氨基酸注射液中氨基酸的含量测定。
作者:汪媛;王海龙;金高娃;章飞芳;杨丙成;梁鑫淼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人参多糖注射液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对环磷酰胺(CTX)化疗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以 S180瘤株 ICR 小鼠作为病理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未造模组、CTX 组、联合用药组。连续给药10天后,测定其抑瘤率、白细胞数、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同时复制 CTX 致免疫低下小鼠模型,考察人参多糖注射液对血清溶血素和单核细胞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人参多糖注射液和 CTX 合用时,能显著提高抑瘤率;同时减轻 CTX 的毒副作用;对 CTX 致免疫低下功能有一定的改善功能。结论:人参多糖注射液对 CTX 具有明显的增效减毒作用。
作者:吕新勇;周军;孙晓萍;刘莉娜;王振中;萧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清朝以前医籍中先天体质的内涵。方法:以《中华医典》光盘为检索对象,以“禀”为关键字检索,共检索出6480篇,逐篇阅读后,筛选出清代以前具体论述先天体质的文献,提炼出9个用来表述先天体质的词汇,共获得有效条目1041条,涉及医籍165部。结果:①先天体质受父母遗传和地域因素影响。②在父母遗传因素中,分为父母双方的影响与母亲孕期的影响。其中父母双方的影响包括父母的生活习惯、同房情况,而母亲怀孕情况包括孕期的生活习惯与用药。③先天体质具体体现有:机体的生长发育、体型与脏腑、气血、脉象与指纹、精神状态及寿命等。在机体气血、形体结构以及寿命长短这3个方面中,先天禀赋的气血强弱又决定着形体与寿命情况。结论:①清以前医家已能通过观察小儿的生长发育速度、外形、神态、脏腑功能的强弱、神智的清浊、指纹、脉象与易患疾病类型等方面,判断先天体质的强弱,故形体结构是判断先天体质的重要依据。②清以前医家重视母亲对后代体质的影响。
作者:姚叙莹;梁嵘;李丹溪;田丁;王召平;陈东宁;王盛花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为分析影响中成药出口欧盟的主要因素,测算出口潜力,以2000~2011年间我国对欧盟13国出口中成药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并运用其估算出口潜力。结果表明,中国与欧盟各国GDP、中成药出口价格、欧盟国家港口吞吐量及中国与欧盟各国港口间的海运距离对中成药出口欧盟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欧盟统一农药残留检测标准则阻碍了中成药出口。欧盟国家可以分为固有潜力型和潜力再造型两类。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促进中成药对欧盟出口的政策建议。
作者:钱韵旭;杨悦;毕开顺;赵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肾虚膀胱热”是中医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医学对淋证病因病机的主要概括。现代免疫学认为,粘膜免疫系统由粘膜局部的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及免疫细胞共同组成,主要针对经粘膜表面进入的微生物产生应答,抵抗微生物对机体的侵袭。粘膜免疫在尿路感染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SIgA”和“归巢机制”为基点,探讨粘膜免疫与“肾虚膀胱热”理论相关性,以期更好地挖掘中医“肾虚膀胱热”理论的内涵。
作者:蒋春波;金伟民;孙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本实验主要研究650 nm半导体激光不同能量密度照射足三里穴对急性佐剂性关节炎的治疗差异,研究激光照射的生物效应及其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模型组、低能量密度组(61.89 J/cm2)、高能量密度组(247.57 J/cm2),将弗式完全佐剂(FCA)注入大鼠右后肢足跖皮内,建立佐剂性关节炎模型(AA),治疗组采用650 nm半导体激光照射,分别用61.89 J/cm2、247.57 J/cm2两种能量密度照射大鼠足三里穴,观测各组大鼠造模后,第1、3、5次治疗后关节肿胀度、痛阈、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关节肿胀度、痛阈、TNF-α、IL-1β明显升高(P<0.05),完成5次治疗后低能量和高能量密度的半导体激光对于急性炎症均有效果,高能量密度组治疗效果优于低能量密度组(P<0.05)。结论:61.89 J/cm2和247.57 J/cm2能量密度半导体激光照射足三里穴可以缓解急性AA带来的炎症疼痛、肿胀,降低TNF-α、IL-1β浓度水平。半导体激光照射具有刺激或抑制、累积作用后及抛物线特征。低能量密度组获得佳疗效位于第3~5次治疗之间。
作者:翁晓晨;杨华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临床文献的研究,探寻临床治疗颈源性眩晕常用腧穴。方法:借鉴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常用腧穴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目前临床上针灸防治颈源性眩晕的临床研究文献共42篇,涉及86个穴位,出现382频次。所选取的穴位中以风池、颈夹脊、百会使用频率高。结论: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选穴规律研究,为临床合理配穴提供依据,对针灸治疗颈源性眩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旗;张宇佳;魏旭;王凤玲;田福玲;马树祥;崔建美;王洪彬;李雪青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加减逍遥散联合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腹泻型IB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加减逍遥散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蒙脱石散、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复方阿嗪米特肠溶片。4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两组患者均进行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HAMA)评分比较,总体疗效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在临床症状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或P<0.01),HAMD、HAMA评分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更明显的优势(P<0.05)。在总有效率方面,治疗组为91.11%,明显高于对照组68.89%(P<0.05)。结论:加减逍遥散联合针灸治疗D-IBS能快速缓解胃肠道症状,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是一种治疗D-IBS的有效方法。
作者:周萍;曾志华;江琼;苏咏梅;叶学成 刊期: 2014年第06期
阿茨海默病又称老年痴呆,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去卵巢所致老年痴呆模型(OVX)已被广泛应用于实验研究。本文对OVX模型的制作方法、行为学、组织病理学和生化学等方面,集合近20年的文献,对其发展进行阐述。
作者:田方泽;畅洪昇;周静洋;鲁艺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补气活血药对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新生微血管数目以及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趋化因子受体(CXCR4)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心肌组织中VIII因子相关抗原(vWF)蛋白的表达,计数微血管数目(MVC);用Western Blot和Real-Time PCR技术检测各组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域的SDF-1因子和其特异性受体CXCR4蛋白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各给药组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域均可见vWF因子标记染色的新生微血管,假手术组大鼠心肌中新生微血管不明显,模型组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域可见到少量新生成的微血管,各给药组大鼠梗死心肌边缘区域可见较多新生微血管。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约0.05或P约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中SDF-1、CXCR4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多(P约0.05或P约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SDF-1、CXCR4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多(P约0.05或P约0.01)。结论:丹参、丹参黄芪药对等药物可以促进血管的生成,推测这些药物促进血管生成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SDF-1、CXCR4蛋白及mR原NA表达水平,从而增加SDF-1、CXCR4的含量以促进新生血管的生成。
作者:臧文华;李冰冰;唐德才;殷沈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本文基于形式概念分析数学理论,以《伤寒论》方药知识库中方剂、药物和方剂-药物关系为概念进行形式背景的生成,并根据清代徐灵胎《伤寒论类方》的分类方法(桂枝汤类、柴胡汤类、泻心汤类和杂法方类)进行形式背景的对象子块分割和优化,进而借用描述事物普遍性和特殊性层次的复杂概念网络生成方法,构建《伤寒论》方按主方分类相应的方剂配伍子群结构多层次复杂概念网络图,给出相应方剂(对象)和药物(属性)之间的关系结构可视化表示和解释。这是将信息科学与传统中医伤寒学结合的新尝试,有利于对传统分类方法的再学习和认识,进一步推动《伤寒论》学术的继承和创新。
作者:刘超男;李赛美;邓烨;刘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三焦针法结合黄地散与西沙必利片治疗老年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18例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针药组60例和药物组58例;针药组行“三焦针法”配合“黄地散”综合治疗,药物组行西沙必利片治疗,2组均治疗20次后,采用量表对主要症状、心理精神等进行治疗前后积分评价,综合评定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2组患者治疗后积分组间比较,针药组优于药物组(P<0.01)。2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但愈显率比较针药组优于药物组,(χ2=28.25,P<0.01)。结论:针药组在改善临床症状积分、心理精神积分及综合临床疗效均优于药物组,三焦针法结合黄地散是一种安全、优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杨军雄;于建春;韩景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研究参杞补气颗粒中人参提取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对人参提取工艺进行优选,以乙醇浓度、乙醇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考察因素,并采用HPLC法测定浸膏中人参皂苷Rg1、Re、Rb1含量,并以3种皂苷收率为考察指标,确定佳提取条件。结果:参杞补气颗粒中人参提取佳工艺为:加入药材6倍量60%乙醇,提取2次,每次3 h。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提取率高,且合理可行。
作者:薛雅光;潘书洋;谷雨;王晶;于蔷蔷;王振辉;李超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作用机制及起效因素。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温和灸组、无烟温和灸组、艾烟组,直结肠球囊刺激制备IBS-D模型,观察大鼠一般状况,腹部撤回反射(AWR)评分评估内脏痛,免疫组化检测结肠Claudin-1、AQP3、AQP8、Na+/K+-ATPase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IBS-D模型大鼠AWR评分和结肠Claudin-1、AQP3、AQP8、Na+/K+-ATPase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约0.01),粪便稀软,部分肛门周围鼠毛沾染稀便。综合疗效:温和灸、无烟温和灸、艾烟干预后,IBS-D模型大鼠粪便性状等大体情况改善,AWR评分不同程度降低(P约0.05或P约0.01),除Na+/K+-ATPase外,结肠Claudin-1、AQP3、AQP8表达不同程度升高(P约0.05或P约0.01),综合疗效:温和灸>无烟温和灸>艾烟。结论:温热刺激、光辐射、艾烟3者相结合对IBS-D模型大鼠内脏痛和结肠水液代谢的改善效应好,其中温热刺激、光辐射可能发挥了更为主要的作用。
作者:周次利;吴璐一;吴蓓玲;刘晓旭;刘慧荣;吴焕淦;施征;陈昌乐;张琳珊;钱晴兰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中医药治疗前后的中医四诊信息、证型及肺功能指标的变化,以探讨具有中医特色的疗效评价指标。方法:利用中医舌面象一体仪、中医问诊量表、脉象仪、声诊信息采集系统、肺功能仪采集33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患者治疗前后(1~5个月)的四诊信息及肺功能指标,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等方法,分析治疗前后四诊参数和肺功能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哮喘患者经中医药治疗后面色及舌体子区域的颜色、苔色等均有显著变化的参数;哮喘患者声诊参数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哮喘患者经治疗后鼻塞等肺系症状出现的频率减少;哮喘患者治疗前后脉象参数差异不显著。哮喘患者治疗后FEV1.0%升高,说明哮喘患者通气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结论:中医四诊客观化检测可为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病情演变观察以及临床疗效评价提供有效的依据。
作者:李学良;许朝霞;王忆勤;郭睿;郝一鸣;雷昭;徐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本文检索2014年之前治疗II型糖尿病的传统药物发明专利,得到共1229件专利族信息。从专利的授权情况、发展趋势、地域分布、竞争国家、竞争机构、技术重点、药材偏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整体层面的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在专利申请数量上处于领先地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药企是申请主体。虽然治疗糖尿病的学说和流派众多,在申请专利保护的中药复方上,多以益气养阴清热为主,使用频次前20位的药物多为补虚药和清热药。本研究展现了传统药物治疗糖尿病的发展历史和临床使用的整体思路,由此分析治疗糖尿病传统药物的研究、开发、应用导向,可帮助研究者了解治疗糖尿病中药的研发成果和专利格局,指导未来研究方向。
作者:万文婷;马运运;许利嘉;孙志一;刘海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