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展晓日;刘厚世
目的:总结分析孙自学教授治疗弱精子症用药经验。方法:收集286例孙自学教授治疗弱精子症患者资料,采用频率、频数以及指标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其中37味药使用频率>10%;聚类分析法将药物聚为补肾填精、温肾助阳、益气、养血、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活血通络7大类。结论:孙教授在辨证的基础上,处方用药或补肾与益气养血联合,或同用清热利湿与活血化瘀,或共施益肾通络,灵活加减治疗弱精子症;处方中常用药物可归纳为7大类,38味。
作者:王祖龙;马永;郑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合欢花总黄酮对抑郁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的影响。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盐酸文拉法辛0.0125 g·kg-1)、合欢花总黄酮高、中、低剂量组(相当于生药量10、5、2.5 g·kg-1)。以孤养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抑郁症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并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5-HT、NE的含量。结果:合欢花总黄酮大、中、小剂量连续给药21天能够明显缩短Morris水迷宫定位导航潜伏期(P<0.05或P<0.01),增加空间探索中穿越平台次数(P<0.05或P<0.01),且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合欢花总黄酮大、中、小剂量均能提高抑郁模型大鼠血浆中5-HT、NE的含量(P<0.05)。结论:合欢花总黄酮能够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具有潜在的抗抑郁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血浆单胺类神经递质5-HT、NE含量有关。
作者:郭超峰;银胜高;夏猛;施学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研究番荔枝子去蛋白多糖对HepG2细胞糖消耗及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糖消耗的影响。方法:水提醇沉法制备番荔枝子粗多糖,经过Sevag法除蛋白得番荔枝子去蛋白多糖,用苯酚-硫酸法检测其总糖含量。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番荔枝子去蛋白多糖,检测其对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建立高胰岛素抵抗模型,同法测定其对细胞液中葡萄糖消耗的影响。结果:番荔枝子去蛋白多糖能轻度促进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其作用与剂量呈正相关;番荔枝子去蛋白多糖能明显促进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作用,在浓度为0.08 mg·mL-1时,效果佳(P <0.01)。同时,番荔枝子去蛋白多糖与生理胰岛素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结论:番荔枝子去蛋白多糖具有较好的体外降糖作用。
作者:邱海龙;汤彬;王玉;李祥;白刚刚;陈建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硫磺作为火药的主要成分,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和军事。事实上,硫磺在中医药的应用上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硫磺在中医的应用展现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的独特性,在中医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从科学的角度上探析硫磺在中医药中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硫磺在中医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和演变,为研究硫磺在中医领域的价值和作用提供参考。
作者:张勇;谢丽玲;张振霞;曹晖;于留荣;向飞军;郑玉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为探索以数据库为核心数据智能整合,以数据挖掘为核心的知识发现等智能整合及应用。在现有临床科研信息共享平台基础上,从结构化电子病历智能整合、数据整合、多种数据挖掘方法整合等方面阐述。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证候分布及证候诊断标准的验证方法学研究为示范研究,进行数据整合,利用水晶报表和复杂网络智能优化,挖掘出证-症、病-证-中药关联度。以上分析说明基于共享系统,根据研究方案,数据智能整合,挖掘方法的智能整合,提高共享平台的应用功能,实践证明是可行的。
作者:余海宾;李素云;胡金亮;李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建立慢性肝病“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指标体系与诊疗标准,提高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诊疗水平、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方法:采用肝损伤与肝再生的现代生物学指标作为考察“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指标,使“肝肾精虚”的“隐性证候”成为可以准确把握的“显性证候”。结果:建立以肝脏组织学损伤、肝功能减退、再生障碍或紊乱等生物学指标为基础的“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指标体系及诊疗标准,据此对慢性肝病“肝肾精虚”证的演变规律进行动态监测,判断预后和指导辨证论治。结论:慢性肝病“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研究是提高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诊疗水平、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李瀚旻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心主神志是中医藏象理论的主要内容,本文从文献、临床试验研究、基础实验和现代科学研究等角度综述了心与神志相关的研究成果,阐释“心主神志”的现代生物学内涵,诠释了传统中医理论的科学性。
作者:徐雅;李澎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论述“补肾生髓成肝”新的治疗法则的概念、理论基础、理论体系和科学内涵,简述了“补肾生髓成肝”治疗肝脏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为临床治疗肝脏病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李瀚旻 刊期: 2013年第06期
蒙药孟根乌苏(水银)-18味丸源于《甘露四部》,在该书中名为金-18,孟根乌苏-18方名首见于《蒙医金匮》,后代医家对其组成和用量有所调整,直至《内蒙古蒙成药标准》的颁布,使其统一而趋于固定。在不同时期药物组成有17、18、19味不同,至少出现5个不同药物组成的孟根乌苏-18方。但其中制水银、诃子、草乌、硫黄、苘麻子、决明子、白云香、木香、石菖蒲、苏格木勒、石膏、肉豆蔻、丁香、草果、红花、黑云香等16味药物是固定不变的。孟根乌苏-18味丸的药物配比在不同时期出现了不一致现象,其落差显著,单味药物配比变化较大的属硫黄和白云香,其次有苘麻子、决明子、草果、文冠木。沿用至今的孟根乌苏-18味丸与《甘露四部》载金-18方是药物组成相同的同方异名,与《蒙医金匮》和《诃黎勒晶珠解疑难经》载孟根乌苏-18方药物组成和配比均相同的同方同名。
作者:佟海英;高娃;呼和木仁;呼日乐巴根;高钰思;乌吉斯古冷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采用HPLC-DAD-ELSD建立石斛指纹图谱,并对金钗、鼓槌、叠鞘、细茎和反瓣等5种石斛的指纹图谱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Dikma C18(250 mm ×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5%冰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 mL·min-1,DAD串联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结果:建立5种石斛的HPLC指纹图谱,并标定9个指纹峰,5种石斛相似度较低。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直接反映石斛品种与化学成分变化的关系。
作者:石媛慧;郭力;许莉;郝普彦;陈佳江;韦练;罗方利;张廷模;韩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基于“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的中医理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功能、阻抑炎症反应、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有关,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确证。
作者:谢洋;余学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现代制药工业的质量控制理念从“检验放行”经历“过程控制”发展到“质量源于设计”(QbD)。但如何将QbD应用于中药研发、生产和监管,目前尚无成功案例。中药注射剂安全性再评价工作客观上为系统地践行QbD创造了有利条件。本文从中药注射剂关键质量属性的确定,关键物料属性和关键工艺参数的识别,设计空间的开发,控制策略的制定以及持续改进5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运用QbD理念和工具改进中药注射剂质量控制模式,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刘雳;瞿海斌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本文以道地药材黄连的研究为例,对其生长环境进行分析,运用ISSR等方法考察其遗传型,采用HPLC、1H-NMR及NIR等方法对化学型进行分析,并从抗内毒素、抗微生物的生物热力学,以及治疗糖尿病相关的胰岛素抵抗生物效应等角度考察其药效型,综合分析其相关性,初步建立了基于黄连生态型、基因型、化学型和药效型的道地药材品质评价方法,同时建立了结合道地性的黄连规范化质量标准,为构建体现中医药特色的黄连品质评价方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作者:范刚;唐策;张静;赖先荣;孟宪丽;张艺;范昕建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体外观察60味中药的240种提取物对9种常见病原菌的作用,并对其中抑菌效果明显的提取物进行低抑菌浓度检测。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240种提取物进行初步的抗菌活性筛选,并采用液体培养基法(2倍稀释法)测定活性提取物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共有104种提取物对1种或多种细菌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丹参等11味中药的20种提取物对3种常见菌体现了强抑制作用(MIC <0.2 mg·mL-1)。结论:丹参、蛇床子、蓼蓝、蒲公英、桑叶、甘草、姜黄、紫草、半边莲、野菊花和密蒙花等11味中药的乙醇、丙酮、正己烷提取部位对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抑制作用。
作者:佟天天;黄浩;王义明;罗国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骨是乳腺癌常见的转移部位,乳腺癌骨转移可导致骨质疏松、高血钙症、脊髓压迫和病理性骨折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生存质量。中医中药在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方面显示出潜在的优势。近10年研究发现,许多中药单体、提取物以及中药复方能够从不同分子机制发挥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侵袭,缓解乳腺癌细胞引起的骨质破坏及癌性骨痛作用。
作者:张小慧;韩向晖;刘胜;王春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经筋手法结合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筋手法结合小角度矢状位扳法)与对照组(理筋手法),各30例。结果:治疗后,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较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筋手法结合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简单快捷,疗效显著的特点,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何育风;吴双;王翔;李恒腾;曹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目的:观察金雀异黄素协同雷公藤多苷治疗去卵巢大鼠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甲氨喋呤治疗组和金雀异黄素协同雷公藤多苷治疗组(10只/组)。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均行卵巢摘除术并于尾根注射II型胶原诱导关节炎大鼠模型(CIA)。甲氨喋呤(2.7mg·kg-1)、雷公藤多苷(70mg·kg-1)及金雀异黄素(30mg·kg-1)灌胃给药(1次/天,连续2周)。通过测量大鼠关节炎指数、关节肿胀度和血清中ColII抗体、IL-6及IL-10水平评价疗效。结果:模型组大鼠关节炎指数、关节肿胀度及血清中ColII抗体、IL-6及IL-10水平均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甲氨喋呤和金雀异黄素协同雷公藤多苷治疗组大鼠关节炎指数及关节肿胀度均显著下降(P<0.01),甲氨喋呤治疗组大鼠血清中ColII抗体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L-6和IL-10水平没有显著改变。与之对应,金雀异黄素协同雷公藤多苷治疗组大鼠血清中ColII抗体及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IL-10水平显著增高(P<0.01)。结论:金雀异黄素协同雷公藤多苷可显著抑制去卵巢大鼠CIA的发生和发展,且对IL-6、IL-10的调节作用优于甲氨喋呤,提示植物雌激素协同雷公藤制剂对性腺功能异常型RA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女性绝经后RA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和实验依据。
作者:王迪;张明;孙萍萍;艾浩;牛建昭;李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通过对2002~2011年腕踝针临床应用及研究文献进行计量学研究,发现腕踝针已广泛用于治疗运动、神经、外科、泌尿生殖、皮肤科等多个系统及科室的50余种不同疾病,其中主要应用于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表明其适应症广,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同时该法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完善研究方法,规范标准加强随机对照研究使其更好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洪彬;崔建美;赵舒;李雪青;马树祥;李旗 刊期: 2013年第06期
疗效评价指标的科学建立是病证结合模式下中医疗效评价方法研究中的关键环节,目前尚缺乏公认的研究方法。本文针对疗效评价指标建立研究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认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的形成是前提、评价指标的筛选是核心、指标考核与验证是关键,为开展该领域研究提供参考。
作者:余学庆;李建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本文对脑出血的现代医学及祖国传统中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及评价。文章介绍了现代医学脑出血急性期治疗中降低颅内压药物、控制血压药物、超早期止血药、亚低温治疗及神经保护剂的应用概况及评价,同时介绍了目前较大规模的中医药脑出血急性期临床试验研究及用药的系统评价,为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任吉祥;刘海艳;赵建军;赵德喜;黎明全;王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