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建中汤及其拆方对芍药苷提取率的影响研究

王瑞;展晓日;刘厚世

关键词:小建中汤, 拆方, 芍药苷,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摘要:目的:研究小建中汤及其拆方对芍药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Diamonsil RP-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230 nm。结果:小建中汤拆方前后芍药苷的含量有明显变化,其中去甘草组、去桂枝组、去饴糖组与全方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去生姜组、去大枣组与全方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草和桂枝有助于白芍中芍药苷的溶出;大枣、生姜对白芍中芍药苷的溶出影响不大;饴糖可能会以小团块形式包裹芍药苷,使实验中芍药苷的萃取效率降低。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相关文献
  • 补肾化痰益智法对AD细胞模型APP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本研究在成功建立AD体外模型基础上,探讨补肾化痰益智法治疗AD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Aβ1-42作用于PC-12细胞,制作AD神经元细胞模型,并用补肾化痰益智方含药血清进行干预,以吲哚美辛为对照。镜下观察细胞形态,MTT法检测PC-12细胞存活率,观察补肾化痰益智方对神经元细胞保护作用。RT-PCR法检测APP mRNA的表达,观察补肾化痰益智方抗Aβ神经毒性作用。结果:2.5 mmol·L-1聚集态Aβ1-42使细胞活力明显下降;RT-PCR法对APP mRNA表达进行半定量分析发现,经Aβ1-42诱导各组APP mRNA表达上调,补肾化痰益智法可明显降低其表达(P<0.01)。结论:补肾化痰益智法对神经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能够抑制APP mRNA的表达,降低毒性作用。

    作者:胡玉萍;王平;孔明望;袁德培;石和元;刘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常用中药学术性专利数据库建设

    中药专利文献中蕴含着大量的科技信息,但由于多种原因,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利用。本文以《新编中药志》中638味中药为研究对象,利用SooPat专利搜索引擎,获取1992~2011年20年间相关的所有中药专利文献,手工筛选得到具学术价值的中药专利,运用Ac-cess建立数据库,并对专利信息进行初步的统计和分析。通过常用中药学术性专利数据库的建设,挖掘有价值的专利信息,总体上把握中药专利的申请方向,促进中药专利信息的有效利用,为中药研究人员开辟一种新的信息资源。

    作者:谭芳;姚霞;刘海波;彭勇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慢性肝病“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标准

    目的:建立慢性肝病“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指标体系与诊疗标准,提高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诊疗水平、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方法:采用肝损伤与肝再生的现代生物学指标作为考察“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指标,使“肝肾精虚”的“隐性证候”成为可以准确把握的“显性证候”。结果:建立以肝脏组织学损伤、肝功能减退、再生障碍或紊乱等生物学指标为基础的“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指标体系及诊疗标准,据此对慢性肝病“肝肾精虚”证的演变规律进行动态监测,判断预后和指导辨证论治。结论:慢性肝病“肝肾精虚”证的客观量化研究是提高中医药防治慢性肝病的诊疗水平、临床疗效和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作者:李瀚旻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硫磺在中医药中的应用概述

    硫磺作为火药的主要成分,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和军事。事实上,硫磺在中医药的应用上也有着悠久的历史。硫磺在中医的应用展现了中医理论和实践的独特性,在中医发展的历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从科学的角度上探析硫磺在中医药中的作用,本文着重介绍了硫磺在中医发展过程中的应用和演变,为研究硫磺在中医领域的价值和作用提供参考。

    作者:张勇;谢丽玲;张振霞;曹晖;于留荣;向飞军;郑玉忠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随机对照试验的疗效评价指标系统评价

    目的:在系统评价中医药辨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随机对照试验临床疗效基础上评述其疗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和使用。方法:计算机检索CBM、CNKI、VIP、万方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收集公开发表的中医药辨证治疗COPD随机对照试验的临床研究,由两位研究者按照纳入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后,应用 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40篇随机对照试验(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医辨证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生存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减少急性加重次数,改善临床症状体征;疗效评价指标使用较多的有肺功能、生存质量、临床综合疗效、急性加重次数、临床症状体征、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其余如6分钟步行距离、BODE指数、卫生经济学评价则选用相对较少。结论:中医药辨证治疗COP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不高,仍需开展大样本、多中心、方法科学的高质量临床试验;临床疗效评价指标的选用仍不规范,疗效指标的选择应根据临床研究的目的不同而有所侧重,另外还应体现中医药的临床特点。

    作者:张海龙;王明航;赵栋梁;余学庆;王海峰;李建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酵母转化大黄结合型蒽醌研究

    目的:从酵母菌中筛选出能将中药大黄结合型蒽醌转化为游离型蒽醌的菌株,为减轻生大黄的峻烈泻下作用提供一种选择。方法:通过考察培养基组分、种龄、发酵时间和装液量等因素对菌株转化中药大黄结合型蒽醌的影响。结果:筛选到菌株KM12,经26S rRNA分子鉴定为马克思科鲁维酵母(Kluyveromyces marxianus)。薄层层析表明,在酵母膏1.0%、葡萄糖2.0%、大黄2.0%的培养基中,按5%的接种量接种,培养36~48 h种子液到装有50 mL发酵培养基的250 mL三角瓶中,200 rpm摇床30℃发酵4 d,可将中药大黄中具有峻烈泻下作用的结合型蒽醌大部分解或转化成游离型蒽醌。结论:可通过KM12菌株发酵法炮制大黄,使结合型蒽醌分解或者转化成游离型蒽醌,减轻大黄的峻烈泻下作用。

    作者:马超;胡珊;李学如;张波;孟涛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探讨

    基于“天人相应”、“春夏养阳”的中医理论,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功能、阻抑炎症反应、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有关,但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确证。

    作者:谢洋;余学庆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血清总胆固醇与冠心病痰瘀证候关系Meta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固醇(TC)的异常改变与冠心病痰瘀证候的关系。方法:应用Meta分析法对10篇文献中冠心病“痰浊证”、“血瘀证”患者与“正常对照者”的 TC含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TC含量显示,血瘀证患者比正常对照者标准差高0.99~2.426倍,Total 合并=0.71,Total 合并95%置信区间为0.16~1.25;痰浊证患者比正常对照者标准差高1.019~3.761倍,Total 合并=1.05,Total 合并95%置信区间为0.43~1.68。结论:冠心病患者血瘀证和痰浊证的 TC含量与正常对照者比较存在显著差异,TC含量的异常改变可作为冠心病痰瘀辨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作者:喻松仁;周丽;程绍民;袁肇凯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不同品种石斛的HPLC-DAD-ELSD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采用HPLC-DAD-ELSD建立石斛指纹图谱,并对金钗、鼓槌、叠鞘、细茎和反瓣等5种石斛的指纹图谱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采用Dikma C18(250 mm ×4.6 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0.5%冰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 mL·min-1,DAD串联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结果:建立5种石斛的HPLC指纹图谱,并标定9个指纹峰,5种石斛相似度较低。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方法稳定、可靠、重现性好,可直接反映石斛品种与化学成分变化的关系。

    作者:石媛慧;郭力;许莉;郝普彦;陈佳江;韦练;罗方利;张廷模;韩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病症选穴与治疗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加快,与针炙相关的软件也应运而生。本文通过采用传统针灸疗法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设计出一款传统针炙医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操作性强的医疗指导软件---病症选穴与治疗,为普通群众提供便捷而切实有效的自我针灸治疗方案,真正让中医针炙在大众中得到普及,进一步推动中医药事业的发展。

    作者:李亚洲;赵佳佳;王洪彬;王萌;申少珍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医五行音乐改善老年及非老年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为客观评价中医五行音乐治疗对老年及非老年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作用,完善肿瘤中医综合治疗模式,方法:按随机、单盲、平行对照设计,选取晚期肿瘤患者170例,按照70岁年龄分层,并按2:2:1设立治疗组,耳机聆听中医五行音乐,阳性对照组耳机聆听西洋音乐,阴性对照组只戴耳机,不接受任何音乐治疗,每次30 min ,每周5次,观察期为3周,收集生存质量表、KPS评分及患者填写的症状日记等结局资料。结果:从总体上看,肿瘤生活质量指数(HQOLI-R)评分,KPS和患者症状日记评分各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中医五行音乐组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西洋乐和空白对照组治疗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无论是老年、非老年,中医五行音乐治疗均能够提高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改善主观症状,但对于老年肿瘤患者症状日记评分作为一种评价生活质量的指标其敏感度仍有待考证。

    作者:廖娟;郝玉芳;杨宇飞;项春燕;吴煜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60味中药提取物抗菌活性的研究

    目的:体外观察60味中药的240种提取物对9种常见病原菌的作用,并对其中抑菌效果明显的提取物进行低抑菌浓度检测。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对240种提取物进行初步的抗菌活性筛选,并采用液体培养基法(2倍稀释法)测定活性提取物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共有104种提取物对1种或多种细菌显示较强的抑制作用,其中丹参等11味中药的20种提取物对3种常见菌体现了强抑制作用(MIC <0.2 mg·mL-1)。结论:丹参、蛇床子、蓼蓝、蒲公英、桑叶、甘草、姜黄、紫草、半边莲、野菊花和密蒙花等11味中药的乙醇、丙酮、正己烷提取部位对枯草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强抑制作用。

    作者:佟天天;黄浩;王义明;罗国安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四川省民族医药古籍发掘整理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少数民族医药古籍文献资料作为民族医药文化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地域性与民族性。本文采用问卷、访谈、文献等方法,从文献的资源调查、发掘整理等方面阐述四川省民族医药古籍文献研究现状。根据四川省藏医药、彝医药、羌医药的现状差异,提出了民族医药发展忽略文献研究等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如何保护与利用四川省民族医药古籍文献等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四川省民族医药文献发掘整理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作者:俞佳;张艺;德洛;张丹;刘继林;邓都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医四诊在中医外科皮肤病的临床应用概况

    中医诊法分为望、闻、问、切四诊,临床医生通过四诊所收集的资料,尤其是疾病的各个症状,作为判断各病种,辨别各证候的主要依据,故四诊法是中医认识和掌握疾病的基本手段。本文通过对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整理归纳出中医四诊在中医外科皮肤病中运用的独特之处,旨在为中医四诊在皮肤病的临床诊断中提供新思路。

    作者:郭静;段渠;朱晓燕;杜艾嫒;艾儒棣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经筋手法结合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经筋手法结合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经筋手法结合小角度矢状位扳法)与对照组(理筋手法),各30例。结果:治疗后,两组痊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疗效较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筋手法结合小角度矢状位扳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具有简单快捷,疗效显著的特点,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何育风;吴双;王翔;李恒腾;曹云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中药加电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中药加电针与西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差异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差异。方法:选择符合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中药加电针组(35例)和西药组(30例)。中药加电针组采用口服通窍活血汤煎剂结合针刺加电针颈部夹脊穴治疗,西药组采用前列地尔及强的松治疗;两组皆10 d为1个疗程。结果:两个疗程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听力改善效果,中药加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1.4%,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6.7%,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对两组患者耳鸣改善效果进行比较,中药加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1.2%,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8.6%,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眩晕改善效果,中药加电针组总有效率为94.1%,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3.3%,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血液流变学改善效果,中药加电针组在全血黏度比、血浆黏度比、红细胞电泳时间、红细胞压积方面较治疗组均有明显的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药加电针与西药对改善突发性耳聋临床症状、体征及血液流变学有显著疗效,且中药加电针疗效优于西药。

    作者:李种泰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对中药量效关系的认识和思考

    本文阐述了中药剂量与量效关系存在的复杂性与多样性,对中药量效关系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中药量效关系的研究应该以临床疗效为基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现代化科技手段和方法进行多视角、多层面和多学科的系统研究,从而有可能全面系统地揭示中药量效关系的实质和内涵。

    作者:孟胜喜;胡义扬;冯琴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脑出血急性期治疗述评

    本文对脑出血的现代医学及祖国传统中医学的主要治疗方法进行了总结及评价。文章介绍了现代医学脑出血急性期治疗中降低颅内压药物、控制血压药物、超早期止血药、亚低温治疗及神经保护剂的应用概况及评价,同时介绍了目前较大规模的中医药脑出血急性期临床试验研究及用药的系统评价,为脑出血急性期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任吉祥;刘海艳;赵建军;赵德喜;黎明全;王健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孙自学教授治疗弱精子症用药经验分析

    目的:总结分析孙自学教授治疗弱精子症用药经验。方法:收集286例孙自学教授治疗弱精子症患者资料,采用频率、频数以及指标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其中37味药使用频率>10%;聚类分析法将药物聚为补肾填精、温肾助阳、益气、养血、清热解毒、清热利湿、活血通络7大类。结论:孙教授在辨证的基础上,处方用药或补肾与益气养血联合,或同用清热利湿与活血化瘀,或共施益肾通络,灵活加减治疗弱精子症;处方中常用药物可归纳为7大类,38味。

    作者:王祖龙;马永;郑娟 刊期: 2013年第06期

  • 慢性乙型肝炎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中医对慢性肝病的诊疗特色和优势体现于在证候分类基础上进行个体化治疗。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进行系统生物学研究,探讨其证候分类与基因多态性的关联、基因和蛋白表达谱的区别、尿代谢物的差异以及“同病异证”、“异病同证”的分子机制。结果显示乙肝及其肝炎后肝硬化中医证候分类具有分子生物学物质基础;基于系统生物学的中医证候判别方法可有助于形成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新的分类,并为乙肝及肝炎后肝硬化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陆奕宇;宋雅楠;张贵彪;张永煜;苏式兵 刊期: 2013年第06期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杂志

主管:世界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

主办:中国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