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勇;杜靖远;杨述华;郑启新;邵增务;肖宝钧
目的:分析和判断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术中固定点的分布.方法:分析10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例各固定点的使用情况,提出必须固定和选择固定的观点.结果:100例病例,每例使用椎弓根螺钉6~12枚,平均8.9枚,上终椎197枚,使用率98.5%,下终椎200枚,使用率100%,交界椎凹侧195枚,使用率97.5%,凸侧110枚,使用率55%,顶椎凹侧32枚,使用率32%,凸侧16枚,使用率16%.结论:在外科矫正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时,上、下终椎、凹侧交界椎是必须固定的.
作者:马华松;海涌;白克文;鲍磊;王晓平;宋志;陈志明;邹德威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带锁髓内钉加固骼生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的疗效及优越性.方法:对1999年2月~2001年4月采用带锁髓内钉加固骼生植骨治疗的21例股骨干骨折不愈合进行总结分析.结果:随访11~30个月.拍片示术后3~6周可见骨痂生长.临床愈合时间短9周,长16周,平均13周.未发生骨折不愈合、感染、再骨折、断钉等并发症.结论:应用带锁髓内钉加固骼生植骨治疗股骨干骨折不愈合固定牢固,骨愈合时间短,疗效满意.
作者:侯勇;汤继文;聂林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介绍显微椎间盘镜手术系统(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方法:自2000年10月~2002年12月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8例,其中46例合并有侧隐窝狭窄.结果:随访6~24个月,按NaKai疗效评定,优34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结论:应用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侧隐窝狭窄症,只要遵循神经根彻底减压的原则,就可取得好的疗效.
作者:宋绪栋;刘洪超;殷西川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应用矫形支具治疗各种儿童脊柱畸形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对本院1998年1月~2001年5月采用热塑支具治疗或辅助治疗的138例脊柱畸形患儿进行分组观察分析,包括特发性脊柱侧凸94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9例、脊柱后凸6例、脊柱结核7例、外伤性脊柱侧弯2例.结果:全部病儿均经过2~4年的随访,绝大多数有不同程度的畸形矫正,基本上达到矫治的预期目的.结论:由于儿童的病理及生理特点,支具对各种脊柱畸形均有不同程度的矫正作用,可有效地控制早期脊柱侧凸的发展,甚至可以避免手术或减轻手术患者侧凸的严重程度以及手术难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覃佳强;张德文;王忠良;刘传康;李明;刘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女,52岁.于17年前感胸闷胀,有束带感,背部不适,呈持续性加重,于本院就诊,胸椎X线提示:T10椎体呈束状分房样骨质破坏,束与束之间骨质密度较高,T10椎体塌陷呈楔形变.
作者:于洪波;张雷;谷娜昭;矫晓昆;李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对成人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关节镜下施行引流术后评价其疗效.对象及方法:9例成人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根据理学检查和关节穿刺确诊后关节镜下急诊行边缘切除术及冲洗术,术后监测ESR(血沉)及CRP(C-反应蛋白)值观察其疗效.结果:ESR恢复正常需11.9d,CRP恢复正常需8.9d.术后随访1年全部病例关节功能恢复正常,化验检查未发现感染征象.结论:成人急性化脓性髋关节炎在关节镜下行关节边缘切除术及冲洗、引流术比关节切开引流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是能取得良好疗效的有效术式.
作者:Young-Lae Moon;玄文虎;Kwon Ick HA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肌肉作为移植物代跟腱后的形态变化.方法:取大白鼠为实验动物,以右侧腹壁浅血管为蒂切取部分腹直肌及前鞘修复跟腱缺损为实验组,左侧取游离的腹直肌和前鞘修复跟腱为对照.术后切取标本经HE染色检查及行荧光、酶免疫化学法原位标记检测.结果:带血管组肌细胞会发生凋亡,肌肉逐步转化成腱性组织.不带血管组肌细胞大部变性坏死.结论:肌肉作为替代组织移植后发生凋亡,在某种情况下凋亡后会改建成其所要替代的组织.
作者:李秉胜;蔡锦方;郭光远;滕永才;张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 马凡综合征简介马凡综合征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病率约为1/10 000.近的研究发现本病是由位于15号染色体长臂(15q21.2)上编码原纤维蛋白-1的基因-FBN1的突变所致[1].原纤维蛋白-1是一种大的糖蛋白,是细胞外基质中微原纤维的主要组成部分,而微原纤维参与构成弹力纤维.弹力纤维的异常可以解释马凡综合征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病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由于原纤维蛋白-1合成和沉积量的差异,各受累系统的表现可以多种多样.根据1996年的Ghent标准,其临床诊断主要包括:多系统受累、骨骼表现、眼部表现以及心血管系统的表现.
作者:崔伟;李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的护理.方法:根据骨性关节炎及老年患者的特点,术前详细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做好心理护理、术前准备及饮食的指导;术后除观察术肢情况外,加强全身情况观察、早期股四头肌肌力和关节活动的功能锻炼.结果:89例患者对手术效果满意,膝关节肿痛症状消失,关节功能明显改善,术后未出现关节内血肿、感染及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通过手术前后的精心护理,保证了手术治疗效果,促进了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李叶红;李非男;李姝;王春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寰枢关节半脱位的发病机理及其治疗,评价X线平片、CT、MRI等检查在诊疗及康复过程的意义.方法:1991年2月~2000年3月间本院收治的286例小儿自发性寰枢椎半脱位病儿,仅作X线平片检查者212例,另74例因为各种原因还作CT或MRI检查确诊.全部患儿均给予颈托牵引治疗,其中16例加用地塞米松和甘露醇治疗.结果:平均住院12d,大部分治愈出院,出院后继续牵引1周巩固疗效.随访2~3年,11例有1~2次反复发生,及早牵引自愈.结论:分析发现195例患儿在颈托牵引治疗前后咽后壁软组织厚度的变化,与临床好转关系密切,因而对该病病因的深入认识提供了客观新线索.及早治疗见效快,颈托牵引治疗是恰当的治疗方法.颈椎CT检查尤其是三维CT成像在该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但由于价格原因使其在康复评价中受到限制.
作者:覃佳强;张德文;刘正全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选择及其相关问题.方法:选择单间隙或同侧双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38例,应用MED手术系统进行治疗.结果:38例中应用MED手术系统完成单间隙手术34例,完成同侧双间隙手术2例,硬膜及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难以分离改开放手术2例.36例MED平均手术时间65min,术中出血平均90ml,切口均一期愈合,无1例感染及椎间盘炎,平均住院12d,平均随访4个月,近期疗效按Macnnab标准,优22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91.67%.结论:应用MED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既能通过内镜直观准确地摘除突出的椎间盘、解除神经根压迫,又能大限度地减轻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只要适应证选择得当、注意腹部悬空、术中止血及神经根保护,近期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开放手术.
作者:史晨辉;董金波;王永明;刘维钢;孙吉华;王维山;李江华;李宽新;阮智;朱卫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脊椎转移肿瘤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其预后.方法:统计分析1992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92例脊椎转移肿瘤患者,其中男性58例,女性34例,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57.2岁.术前存在截瘫者27例,Frankel A级4例,B级8例,C级8例,D级5例,E级2例.结果:随防6个月~11年,平均4年3个月.31例患者得到随访,其中27例死亡,4例生存.疼痛明显缓解25/29例.术后Franrel分级 A级1 例、B级1例、C级2例、D级 4例、E级 10例,9例恢复正常,术后脊髓功能改善率25/27.结论:手术能够重建脊椎的稳定性,缓解疼痛,维护或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从而改善脊椎转移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王书成;沈宁江;林明侠;王先安;林庆彪;符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酒精灭活骨的愈合过程和生物力学强度的变化.方法:建立新西兰大白兔胫骨段酒精灭活模型,自身对侧对照.分别于3、6、12、24周取材切片,甲苯胺兰染色、扫描电镜、X线和三点弯曲实验等检查.两组间t检验,以P<0.05为判定差异显著性的标准.结果:灭活骨早期空陷窝率近100%,哈佛氏管扩大、崩解;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新骨形成;24周骨性愈合,胶原纤维排列一致,新骨部分沉积,骨吸收未完成;大破坏载荷早期升高,然后逐渐降低,24周仍无改善趋势.而对照侧12周即呈改善趋势(P<0.001).结论:酒精灭活骨通过软骨化骨和膜内化骨的内修复达到愈合,但愈合过程减慢;生物力学强度进行性下降,改善需较长时间.
作者:杨庆诚;蔡宣松;梅炯;李开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脊柱侧凸重要的问题是脊柱畸形的加重,治疗决策大多也是基于预防和治疗侧凸的加重.特发性脊柱侧凸,尤其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是脊柱侧凸类型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自然病程及其发展的原因,尚不完全清楚.因此,研究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展原因,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军伟;叶启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自1998~2002年小腿骨折术后造成(母)长伸腱损伤5例,现结合临床资料对该损伤的机制、治疗、预防作一分析小结.
作者:焦振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采用改良Allens脊髓损伤打击模型,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伤段脊髓MCP-1、MIP-1α mRNA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脊髓组织内存在MCP-1、MIP-1α mRNA的表达,脊髓损伤后MCP-1、MIP-1α mRNA表达逐渐增强,MCP-1在伤后24h达到高峰,MIP-1α伤后6h达到高峰.结论:MCP-1、MIP-1α存在于正常的脊髓组织内,脊髓损伤后MCP-1、MIP-1α表达迅速增强,提示参与了继发性脊髓损伤过程,并可能是损伤因素.
作者:陈宣维;贾连顺;孙海燕;桂斌捷;陈长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方法:43例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A组26例采用椎管重建术治疗,B组17例采用半椎板摘除椎管减压术治疗.结果:采用Nakai标准,对两组疗效进行分析,并对术后椎管之横径、矢径、椎间隙高度进行测量并分析.A组疗效优于B组.结论:椎管重建术是治疗多节段腰椎间盘突出并狭窄症较有效的方法.
作者:董彦;刘英杰;黄永杰;余江;杨伟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Steffee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后疗效未达到预期效果的原因.方法:用Steffee系统对45例腰椎滑脱症行手术复位内固定,术后随访1年以上,对Ⅰ级(差)Ⅱ级(可)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按Steffee分级:Ⅰ级(差)2例,Ⅱ级(可)4例,Ⅲ级(良)12例,Ⅳ(优)27例.对Ⅰ、Ⅱ级失败原因分析,Ⅰ级1例是椎弓根螺钉松动,另1例是未进行植骨;Ⅱ级2例是未进行椎板减压,另2例是腰部滑脱椎体复位程度过大.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尽可能植骨融合,对椎管狭窄应彻底减压,重度滑脱椎体不可复位程度过大,术后佩带支具.
作者:杨永兴;陈峰;陈清海;汤立新;李增怀;冀振亮;邵磊;季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胫骨高位截骨改良Giebel刃形钢板内固定治疗伴膝内翻畸形的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10个伴膝内翻畸形的膝骨性关节炎患者行胫骨高位截骨改良Giebel刃形钢板内固定术,术后观察X线及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24个月,平均16个月,截骨部位临床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10周,无1例不愈合,术后X线片示膝关节内侧间隙明显增宽,膝关节内翻畸形基本纠正,优良率为90%.结论:胫骨高位截骨改良Giebel刃形钢板内固定具有手术创伤小,固定牢固,早期功能锻炼,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伴膝内翻畸形的膝骨性关节炎较年轻患者的一种首选方法.
作者:洪加源;郭林新;康两期;练克俭;刘晖 刊期: 2004年第01期
关节镜技术系骨科20世纪除骨折内固定、人工关节置换外的三大重要进展之一.尽管关节镜属于微创手术,较其他内脏器官的腔镜手术具有更小的危险,但决非没有并发症.随着国内外关节镜手术量的增多,有关并发症的报道也越来越多.随着近年国内各级医院关节镜手术的广泛开展,有必要对关节镜手术并发症有足够的认识,为此,笔者就关节镜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分别予以综述.
作者:孙康;徐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